d的情况最了解不过,应该会给陛下一个中肯的建议”赵祯听到李璋的话也感觉有道理,特别是曹玮,在西北镇守多年,哪怕是现在,西北境外的各族提到曹玮时,也都面带敬畏之色,这都是曹玮当年打出来的威望。想到这里,赵祯也立刻下旨,召集曹玮等几位军中的老将进宫,另外还有吕夷简与薛奎等人,很快这些齐聚垂拱殿,只是吕夷简等人看到曹玮这几位老将时,却都露出几分凝重的神色。“不知陛下召臣等所为何事”吕夷简这时第一个上前开口询问道,他们最近除了忙着处理政务外,其它时间也都在忙着刘娥的丧事,所以平时也几乎忙的见不到人影。“吕相看看吧,这是西北刚送来的奏折”赵祯将那份关于李元昊的奏折递过去道,这份奏折是曹俣写的,然后通过枢密院送到了他的面前,当然李璋那里还有一份曹俣的信,现在并不适合拿出来。吕夷简打开奏折看了一下,随后又交给薛奎与张耆等人,只是最后奏折到李璋手中时,他却又把奏折送到曹玮等人面前,等到这几位老将看完后才收回来,这种举动也再次引起了吕夷简等人的注意。“启禀陛下,这份奏折臣看过,党项人这几年实力恢复的极快,李元昊也不甘于臣服,所以时常做出一些挑衅之举,臣不敢隐瞒,这才送到宫中请陛下御览”只见枢密使张耆这时第一个上前道。张耆是刘娥的心腹,也是当年把刘娥献给赵恒的人,可以说如果没有张耆的话,刘娥可能只是个平凡的歌女,而刘娥掌权后也对张耆十分重视,多次提拔他的官职,现在更是执掌枢密院,地位仅在吕夷简之下,连薛奎这个三司使都要位居他之下。“党项的确是西北的一大边患,现在李元昊命属下百姓秃发易服,显然是有不臣之心,臣觉得应该加强西北的防御,万不可让李元昊找到可乘之机”只见薛奎这时也上前开口道。薛奎的话一出口,其它几个大臣也纷纷点头,事实上薛奎的话也代表着朝中大部分人的意见,这帮大臣说好听点就是守成有余,说不好听点就是不思进取,当然这也不能说他们有错,毕竟对于大宋这么大的一个国来说,稳定远胜于一切。“仅仅只是加强防御吗”赵祯听到这里也是一皱眉道,这可与李璋之前的建议天差地别,虽然他之前感觉主动进攻有些冒险,但并不意味着他赞成这种保守的态度。“陛下,臣以为可以出兵党项,就像当初曹老将军对战李继迁一样,一战就能打出数年的太平,若是能灭掉党项,那么西北将再无战乱之忧”李璋这时上前一步将自己的意见再次讲了出来,随后还看了看旁边的曹玮等人,这其实也是为这几位老将起一个头,免得他们有顾忌不敢说真话。果然,看到李璋建议主动出兵,曹玮这时也第一个开口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李都尉的建议可行,党项一向野心勃勃,如果不把他们彻底灭掉,定然无法阻止他们觊觎西北的野心,而且现在咱们大宋不缺钱粮,更不缺将士,只要准备充足,必可一战而定西北”曹玮的话一出口,其它几员老将也纷纷出言赞同,这几个老将在战绩和名气上也许比不上曹玮,但眼光同样不差,特别是他们大部分都在西北军中呆过,自然知道党项对西北的威胁,以前朝廷不肯下狠心灭掉党项,现在党项已经成了气候,再不动手的话,日后党项的骑兵就可能杀到大宋境内了,与其等着敌人杀来,还不如直接出兵,把战火烧到党项的土地上。当然这曹玮这些老将也有一些私心,最主要的就是武将不打仗哪来的战功没有战功又怎么升迁他们这帮人的子侄可大都在军中效力,有些更是已经从武学毕业去了军中,现在就等着建功立业的机会呢。不过这帮老将们一开口,却遭到薛奎等保守派大臣的激烈反对,事实上像这种军国大事,曹玮这些武将是没有资格参与的,所以这次赵祯把曹玮等人叫来,已经引起薛奎等人的不满,现在双方意见不合,更让这种不满再次扩大。“都不要吵了”这时赵祯却忽然出言打断了薛奎与曹玮等人的争吵,随后他看了看一直沉默不语的吕夷简,这才再次开口问道,“不知吕相你以为如何”第四百六十八章 主将的人选北宋名臣辈出,名相更是一个接着一个,但是在这些出名的宰相之中,吕夷简却是最具争议的一个,有人说他知人善用、安抚边疆,有人说他嫉妒贤良、排挤大臣,其中大文豪欧阳修特别讨厌他,说吕夷简“二十年间坏了天下”。可以说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都有不少人对吕夷简褒贬不一,但无论有多少人骂吕夷简,他都是赵祯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后来赵英宗时,吕夷简还与王曾、曹玮一起配享宋仁宗庙庭,这种待遇可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的。李璋与吕夷简的接触次数也不算少,对于这个人的评价也极高,甚至在李璋看来,吕夷简可能是他见过的最会做人,同时也是最会做官的人,当初刘娥执政如日中天时,他就提前布局向自己示好,后来更是多次与自己接触,而且在关键时刻,给了刘娥致命一击,从而搏得赵祯的好感,免于日后被清算的命运,这种人才是真正的人精。不过除了会做人和会做官外,吕夷简的才能与远见非常人可比,否则也不会得到赵祯的信任,特别是上次大宋出兵攻打党项,当时刘娥和朝中的其它大臣都不想出兵,但却是吕夷简力排众议,出兵拖住了李元昊的后腿,这才让党项没能统一,所以在这种时候,赵祯才会询问吕夷简的意见。只见吕夷简这时沉思了片刻,随后这才上前行礼道:“启禀陛下,现今太后新丧,虽然有陛下亲政,但依然会让局势有些动荡,所以现在也的确不是用兵的之时”吕夷简的话刚说了一半,薛奎等人也都露出欣喜之色,但是这时只见吕夷简却忽然话锋一转又道:“不过党项实力渐复,李元昊此子的野心、才能都远超其父李继迁,若是再纵容党项成长下去,日后必成心腹之患,所以臣以为还是尽早除之”吕夷简的话一出口,几乎就决定了李元昊的生死,当下赵祯也毫不犹豫的道:“吕相之言深得朕心,党项之患也到了根除的时候了”听到赵祯的话,薛奎等人也都露出失望的神色,不过既然赵祯做出决定,连吕夷简也支持这件事,他们再反对也没什么用,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枢密使张耆这时也立刻表态支持,虽然有墙头草的嫌疑,但也得到了赵祯的赞赏。李璋这时也松了口气,对于张耆这时忽然表态支持,他也并没有露出意外的表情,张耆现在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一直担心被赵祯清算,毕竟他不是吕夷简,如果赵祯要清算刘娥的心腹,他恐怕是第一个倒霉的,所以这时他也在转变态度,希望可以博得赵祯的好感,说不定赵祯现在决定出兵攻打辽国,他也会第一个赞同。出兵的事决定了,接下来赵祯又与大臣们商议了一下出兵的具体事宜,比如钱粮的运输、兵马的调集等等,打仗可不是皇帝一声令下,将士们往上冲就完了,而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牵扯到国家的方方面面。幸好这几年大宋国家稳定,再加上土豆的推广种植,粮食早已经不是问题,而只要有粮,大宋就占据了一大优势,因为哪怕不能速战速决,甚至是刚开始受点挫折也不怕,大宋这边完全可以靠钱粮把敌人拖死,这也是大国的好处。当然了,如果能尽快结束战争最好,毕竟还要考虑到辽国那边的意见,虽然辽国现在因为萧耨斤当下,国内也乱成一团,短时间内应该不可能对外用兵,但也不能不防。讨论到最后,终于出现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这次出兵的主将人选,这下吕夷简和薛奎这帮文官们也全都闭口不言,如果是敌人攻打大宋,还能让文官们以文御武,但如果对境外用兵,肯定要以武将领兵,毕竟对外用兵不是守城,如果不是经验丰富的武将,恐怕根本担不起这个重任。“启禀陛下,臣仔细的想了想,西北军中最适合为将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忻州团练使、鄜延路副总管任福,一个是环庆路副总管刘平,这两人都是军中宿将,精通兵法,曾经多次与党项人交战,也立下不少的功勋,而且这两人正当壮年,正适合担任此次的主将”这时只见枢密使张耆上前一步建议道。枢密院本来就拥有调兵之权,对军中的将领也十分的熟悉,至于张耆推荐的任福与赵振,也的确都是军中的名将,至少赵祯对他们有些印象,似乎在一些西北的奏折上见到过两人名字,不过李璋听到任福的名字却是一皱眉,因为这个人就是后来战死好水川的北宋大将,据说勇武无比,能使数十斤的铁锏,在被党项大军围困后死战不退,最后力竭而亡。张耆一下子推荐了两个人,估计是想让赵祯从中选出一个主将,另一个为副将一同出征,但赵祯对这两人只是有印象,并不知道两人的能力性格如何,所以这时也拿不定主意,最后忽然转向曹玮问道:“曹将军,你久在西北,对西北的将领最是熟悉不过,不知你觉得以何人为将最为合适”只见曹玮这时略一思量,最后却忽然摇了摇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这两人都不可为主将”曹玮的话一出口,张耆的脸色就是一变,而赵祯这时却露出十分感兴趣的表情追问道:“这是为何”“启禀陛下,任福此人曾经是还是臣的下属,对他的性格臣再清楚不过,此人勇武过人,对朝廷也忠心耿耿,但性格却有些急躁,若是让他领兵,遇到李元昊这种奸诈之辈定会吃亏,至于刘平此人却是文武双全,只不过”曹玮说到这里也故意停了下来,李璋这时也同样露出好奇的神色,刘平这个人他听说过,因为这个人实在太有名了,刘平的父亲是武将,所以他从小习武,少年时遇到山贼,竟然连杀五人,使得他名声大振,更让人惊讶的是刘平读书也厉害,后来竟然进士及第,可谓是文武全才,现在镇守西北,曾经多次打败党项人,所以李璋刚才在听到刘平的名字时,也感觉对方十分适合为帅。第四百六十九章 赵祯与周美刘平可以说是官员中的一个异类,说他是武将吧,却偏偏进士出身,而且还曾经担任过监察御史、侍御史等文职,说他是文官吧,却又被派往西北镇守环庆路,而且还屡立战功,连李璋也听说过他的名气。不过曹玮却似乎对刘平有些不同的意见,只见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评价刘平道:“刘平此人极有才华,不但武艺精湛,而且熟读兵法,更能在战场上灵活运动,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大将之才,但此人有一个最大的缺点”“什么缺点”赵祯这时也禁不住问道。“刘平太傲或者说他之前实在太顺了,本来就是官宦人家出身,少年成名,又是文武全才,几乎没有受过太大的挫折,这也让他有些目中无人,上了战场难免会有轻敌之心,若是被敌人加以利用,后果不堪设想”曹玮当下十分严肃的道。本来曹玮已经从军中退出,而刘平与任福都是军中的砥柱,他这么直接点出两人的缺点会有些得罪人,可是出兵不是儿戏,特别是赵祯刚上任,有这种进取之心也十分难得,所以绝不能在这次出兵时发生意外。李璋听到这里也赞同的点了点头,他刚才也忽略了这一点,刘平文能举进士,武能镇守一方,甚至少年时就因杀贼而成名,这种人也的确有骄傲的本钱,但这也成为了他的缺点,兵法有云“骄兵必败”,刘平若是带兵出征,后果实在难料。其实李璋只知道任福在好水川战死,但却不知道刘平其实比任福死的更早,而且是在李元昊第一次对大宋发动的战役,也就是三川口之战时,刘平率兵救援,结果因为轻敌被围,最后力战被俘,不屈而死,几乎和曹玮预料的一样。不过刘平也只是在前期犯了轻敌的错误,后来被围之后,他也以少量兵力死死拖住李元昊的主力大军,甚至一直拖到下雪,当时如果李元昊退兵的话,刘平可能还不会死,但李元昊却铁了心要灭掉他,最后刘平被俘,但后方的大宋援军也终于赶到,并且进军贺兰谷,逼得李元昊不得不退兵,所以刘平的功绩也不容抹杀。“若是任福与刘平都不合适,那以曹将军你的意见,有谁可以担任主将”赵祯这时沉思了片刻随后再次问道,他召曹玮等人进来就是想听一下他们的意见,相比张耆这个枢密使,曹玮这些人对军中的将领也更熟悉,所以赵祯也更愿意听他的意见。只见曹玮这时再次沉思了片刻,随后这才开口道:“启禀陛下,说到主将的人选,臣以为鄜延路副都总管赵振最为合适,此人沉稳多谋,遇事冷静,用兵以稳健著称,而李元昊此人却是奸诈无比,用兵喜用诡道,而且又喜欢冒险,但若是遇到赵振这种沉稳冷静的将领,反而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赵振”赵祯听到这个与自己名字读音相近的名字也努力的回想了一下,最后总算是有了几分印象,这个人好像是从小兵积功升上来的,年纪也比较大,但却职位虽然不比任福和刘平低,但平时却十分的低调,名气也不如两人大,却没想到曹玮竟然推荐了他。“除了赵祯这个主将外,老臣还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