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所以他现在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到把自己妹妹肚子搞大的人,甚至千刀万剐都难消他心头之恨“陛下息怒,这件事不怪妙元,要怪就怪我吧”李璋这时也终于走上前与妙元站在一起道,既然事情已经瞒不住了,索性就大大方方的承认吧,反正他早就想到了会有这一天,只是时间早晚罢了。看到李璋站出来,赵祯的脑子也是“嗡”的一声,整个人摇摇晃晃眼看着就要跌倒,李璋也急忙上前扶住,却没想到赵祯一下子甩开他的手,随即痛心疾首的指着他怒斥道:“我我当初让你代我照顾妙元,你就是这么照顾她的”“臣臣有罪”李璋这时十分坦诚的认罪道,毕竟错就是错了,再怎么辩解也没用。“大哥,你不要怪表哥,这件事是我主动的,与表哥无关”妙元这时却上前挡在李璋向前,目光也十分勇敢的直视着赵祯。听到妙元的话,赵祯眼前又是一黑,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最信任的李璋会和妙元勾搭在一起,甚至现在连孩子都怀上了,这种事情简直让他无法接受。而李璋这时则走上前把妙元护在身后,眼睛也同样直视着赵祯,无论赵祯有天大的怒火,一切都冲着自己来吧第六百一十五章 燕云大捷在赵祯知道之前,李璋还经常担心害怕,但是现在事发了,他反而冷静下来了,反正事情都已经这样了,是杀是剐他都认了,而妙元这时也轻轻的抓住他的手臂与李璋相依在一起,以自己的动作来表明心迹。看着眼前的这两个人,一个人是自己最信任的大臣,同时也是自己唯一的朋友与兄弟,而另一个则是他从小宠到大的妹妹,这让赵祯也露出痛苦纠结的表情,如果把李璋换成另外一个人的话,说不定他这时已经亲自提刀砍了对方了。不过就在这时,忽然只一个被赵祯留在外面的内侍飞奔而来,一脸喜欢的大叫道:“陛下,燕云大捷”“什么”正在对视的赵祯和李璋听到燕云大捷这四个字时,全都震惊的看向那个报信的内侍,至于刚才的私人恩怨则全都被他们抛之脑后,毕竟现在国事要紧。“燕燕云大捷,刘将军攻克析津府城,活捉城中守将韩南望父子,现在大军已经开始攻取周围的其它州府”内侍这时兴奋的再次大叫道,如果不是这么重要的消息,他也不敢这么冒失的闯进来。确认了自己刚才没有听错,赵祯也兴奋的一拍巴掌,随即对李璋道:“其它的事先放在一边,随我回宫议事”“好”李璋也当即答应一声,随后就与赵祯一同快步离开了这里,而妙元看着刚才还像斗鸡似的两人,现在却像是打了鸡血似的兴奋离开,这让她也有些好笑,不过身为公主,她还是知道燕云对大宋的重要性,所以对赵祯和李璋两人的兴奋也能够理解。当下李璋和赵祯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宫中,吕夷简与王曾等人这时也全都从政事堂赶了过来,而赵祯率领群臣来到垂拱殿,吕夷简也立刻把刘平的捷报送上,赵祯看过后也随手递给了旁边的李璋。李璋这时也立刻仔细的把这份捷报看了一遍,这份捷报是刘平在打下析津府城后送回来的,据捷报上说,刘平他们用火炮轰开析津府的城门杀进城中,遭到辽军的顽强抵抗,双方在城中展开了残酷的争夺战,最后厮杀了整整三天三夜,这才彻底的打跨了辽军。值得一提的是,析津府的守军韩南望,以及他的儿子韩非凡在最后宁死不降,在被刘平派兵围困下依然想要顽抗,但却没想到身边的辽军有人背后,拿下他们父子向大宋邀功,这才使得韩南望父子成为大宋的阶下囚。虽然是敌人,但刘平对韩南望这个人却十分欣赏,而且韩家世代都是南京留守,在辽国南部拥有极大的声望,所以刘平在捷报上也建议招降韩南望父子,只要对方愿意为大宋所用,那么日后控制燕云十六州就容易多了。捷报的最后则是刘平接下来的行军计划,析津府陷落后,辽国南部虽然还有不少的城池,比如涿州、儒州、怀来等大城,它们也都属于燕云十六州,但这些城池的兵力之前就被抽调大半,每城守军多则三千人,少则可能只有一千人,根本不可能抵抗宋军的攻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刘平建议夺取燕云十六州的其它部分,最后再攻打燕云十六州的另一块硬骨头,也就是西京大同府,作为与析津府不相上下的坚城,大同府同样也是易守难攻,宋军打下析津府也付出了小的伤亡,也需要一段时间的休整。“各位爱卿,刘平的大军已经打下析津府,而且正在向周围的州府扩张,你们意下如何”赵祯这时兴奋的来回走动几趟,最后这才向吕夷简等人开口问道。“启禀陛下,正所谓一股作气,现在刘将军既然打下了析津府,为何不直接调转大军直扑大同府挟着大胜之威岂不是更容易攻克大同”这时有大臣站出来问道。“不可,刘平已经在捷报上说了,攻打析津府也让咱们的大军付出不小的代价,而且析津府距离大同府并不近,这一路需要经过怀来、逐鹿两城,周围又有武州、蔚州、山阴等地,这些地方若是不打下来,辽军随时能从城中杀出抄我军的后路,所以为了稳妥起见,还是层层推进为好”吕夷简这时立刻开口反对道。“吕相说的极是,当初刘平曾经还考虑过兵分两路,除了现在这一路的大军外,还有一路是从雁门关出发,经山阴直扑大同府,但后来考虑到两路出兵会分散兵力,而且两条行军路线也更容易受到辽军的牵制,所以最终还是决定合为一路,集中兵力先打下析津府再说。”赵祯听到吕夷简的话也连连点头道。“陛下,现在大军进展顺利,大同府也几乎是我大宋的囊中之物,所以臣以为可以考虑派遣官员入驻打下来的各城,以教化当地的百姓顺化大宋”这时只见王曾也上前开口道。王曾的这个建议几乎没有任何人反对,所有人都一致通过,而旁边的李璋则是淡淡一笑,因为他知道王曾之所以急着派官员去接管那些新打下来的城池,无非就是不想让这些城池的军政大权都落入武将中,当然在王曾这些官员看来,武将也根本不懂治理地方,只有他们这些文官去了地方,才能让这些州府尽快归顺。赵祯也对王曾这些文官的打算心知肚明,但也依然接纳了王曾的建议,毕竟身为皇帝,他也不会让领兵的大将掌握太大的权力,否则他晚上也要睡不安稳了。“陛下,还有一件事需要提上日程”正在这时,一直没有开口的李璋这时终于站出来道。“何事”赵祯当即开口问道。“契丹人占据燕云十六州后,许多长城已经年久失修,甚至直接废弃,若是收回了燕云,那么这些长城肯定也需要重新修缮,到时肯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还请陛下早做准备”李璋当即开口道,其实他提出修长城这件事时,心中也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想法。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津府城中的韩琦析津府城,熬了整整一夜,韩琦将面前堆叠的公文终于处理完毕,这才长长的伸了个懒腰,随后揉了揉有些肿涨的太阳穴,这才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窗外已经是拂晓时分,只是韩琦这时却没有什么睡意,这段时间刘平率领着大军在外攻城掠地,负责后勤的韩琦等人也都是忙的晕头转向,特别是第打下一城,后勤都要面临很大的压力,比如这次韩琦一夜没睡,就是因为刘平他们刚打下来武州,再加上前段时间打下来的逐鹿与蔚州,可以说已经扫平了析津府到大同之间的道路。当然了,按照刘平之前的计划,大同肯定要放在最后才去打,接下来还要打下山阴、朔州等地,最后才是集中兵力攻打大同,不过大同的守军肯定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宋军清除周围的城池,所以辽军很可能会主动出兵,这对刘平他们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且山阴等城距离析津也更远,但距离大宋边境的雁门关却很近,到时后勤不用从析津府调集,而是可以从雁门关调集,这肯定也需要韩琦他们去协调,恐怕到时又有得忙了。不过忙归忙,这段时间韩琦心中却满是兴奋,当初他还在少年时,就曾经和李璋说过,希望能够日后驰骋沙场,为大宋收复燕云,从而解决掉北方的边患,当时李璋笑他不自量力,毕竟他区区一个书生,打仗这种事根本不是他所擅长的。当时韩琦虽然无言反驳,但内心深处还是有些不太服气,不过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越来越认识到李璋的话是正确的,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总有他擅长和不擅长的地方,比如韩琦他自己,让他写文赋诗肯定没问题,行政更是他的长项,别说治理地方了,哪怕让他去做宰相的事他也有信心。但是打仗这种事却实非韩琦所擅长的,以前他倒是也读过不少兵书,甚至有时也觉得自己不输于历史上的那些名将,可是当他真正的来到军中却才发现,真正的军队远比自己想像的要复杂,指挥一支大军更不是一件易事,至少他绝对无法像刘平这些大将那样得心应手。也正是有了上面的认知,所以韩琦这段时间也就甘心作为大军的后勤,毕竟这也算是参与到了这次大战之中,每次打下一座城池,韩琦都感觉像是完成了一个梦想一般,更加促使他努力的保证大军的物资供应,毕竟这些战功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想到少年时的梦想就要完成了,韩琦的嘴角也不由得露出几分微笑。这时东方的天际已经出现一抹明亮的光线,看样子太阳马上就要升起来了,只是韩琦虽然感觉有些累,但却依然没有丝毫的睡意,索性他就出了房门,叫上自己的护卫来到城中巡视。析津府城虽然打下来了,但城中的百姓却还在,析津府城中生活的百姓七成是汉人,剩下的两是契丹人,另外一成则是渤海人、溪人之类的辽国少数民族。不过虽然汉人居多,但辽国汉人在契丹人的统治下生活了数代,早就从心底里认同自己是辽人,特别是其中的汉人儒生,更是比契丹人还要激进,他们视辽国为正统,视大宋为南朝,可以说在辽人眼中,大宋只是当初反叛辽国的一个割据势力,根本算不正统。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宋辽两国本来就对立多年,所以析津府虽然打下来了,但城中也并不太平,之前甚至还发生过反叛,参与反叛的有契丹人也有汉人,而且还是以汉人为主,毕竟析津府是辽国的南京,也是汉人读书人最集中的地方,而这些读书人大都是契丹人统治汉人的帮凶,也是即得利益者,现在大宋拿下了析津府,他们自然也是最不甘心的人。对于这些叛乱,宋军上下也进行了十分残酷的镇压,甚至所有敢于参与反叛的人全都是死罪,头颅也被挂在城门口,现在城门口附近的城墙上几乎已经挂满了人头。经过几次的镇压与清洗,析津府城总算暂时安定下来,不过韩琦现在代替刘平镇守析津府,平时他出入也有重兵守卫,免得遇到辽人的刺杀,毕竟他现在的身份实在太重要了,若是出了什么意外,恐怕也会连累到宋军的后勤,所以不得不小心。当下韩琦出了府门,只见街道上全都是巡逻的士卒,整个析津府城还处于军管之中,每天傍晚到日出都属于宵禁时间,而且就算是白天,城中居民的活动也受到限制,不过平时的一些正常活动还是可以保证的,甚至已经有大宋的商人运来米面贩卖,当然价格肯定要贵一些。这时宵禁也刚刚解除,不过街道上的行人还很少,韩琦骑着马沿着析津府城的主道向前,一路上也不断的辽人偷偷打量着他,不过韩琦这时却是目不斜视,身上的官服也代表着他的身份,颇有一股不怒之威之态。其实这段时间韩琦几乎每天都会从这条主干道上走一遍,主要就是提醒一下城中的百姓,自己代表着大宋镇守在这里,而这里也已经成为大宋的领土,当然如果有人心怀不轨的话,也可以跳出来刺杀他,不过他每次出行都带着重兵守卫,如果能引出那些人简直是再好不过了。这一路巡视下去,并没有什么胆大包天的人跳出来,而这时韩琦也来到了南门,当下韩琦登上城门,然后打量了一下城内外的景色,只是当他看到城外那座规模不小的大营时,却也不由得皱起眉头。城外的大营其实是一座战俘营,之前刘平攻克析津府时,韩南望本想与大宋来一个玉石俱焚,却没想到最后被手下出卖,导致剩下的一万多辽军投降,而城外的战俘营就是为了安置辽军战俘设立的。不过现在战俘营中并不仅仅只有析津府的战俘,这段时间刘平他们挟着大胜之威,每到一城几乎不费什么力气就能攻克,其中有些城池更是主动投降,这也导致战俘越来越多,留在当地肯定不行,所以现在都全都押送到这里集中看管,毕竟析津府留下的守军比较多,物资也足够,也只有这里才适合看押战俘。无论什么时候,对于战俘的处置都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留着他们不但要管吃管喝,而且还要防止他们再次作乱,韩琦这时十分理解当年白起为什么要坑杀四十万赵国战俘,只是杀俘不详,传回去不但容易被大臣弹劾,而且还可能被史官记录下来,到时肯定也会像白起一样落得个嗜杀的名声。现在战俘营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