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数已经快要超过两万人,而韩琦也不得不分派出三千人的守军看管这些战俘,虽然战俘的武器都已经收缴,而且平时也被严加看管,可是万一这两万人的战俘闹起事来,恐怕光靠三千人也很难弹压得住。想到战俘的问题,韩琦也不由得露出头疼的表情,要知道大同府等城池还没有打下来,如果等到把整个燕云十六州全都打下来,恐怕战俘人数会达到三四万人,到时这些战俘又该怎么处理,总不能一直养着吧不过战俘现在也只能暂时养着,韩琦也已经上书朝廷,请求朝廷对战俘做出处置,毕竟大宋也是第一次在对外战争中缴获这么多的战俘,也没有什么先例让他参考,只能由朝廷来决定了。当下韩琦沿着城头向东走了数百步,最后来到一处城楼,只是与别处不同,这里竟然有重兵把守,而韩琦穿过守卫进到城楼的内部,这里已经被改成一座临时的监狱,之前被俘的韩南望与韩非凡父子就被关押在这里。韩琦走进城楼后,很快看到被关押在里面的韩南望父子,这里说是监狱,其实里面只是被改成一个普通的房间,里面的生活用具一应具全,而且他们父子二人还被关押在一起,甚至韩南望的家人也只是软禁在城中,并没有受到什么虐待。“韩将军,你考虑的怎么样了”韩琦来到房门前看着里面躺在床上的韩南望开口问道。听到韩琦的脚步声,年轻的韩非凡第一个坐了起来,但是另一张床上的韩南望却依然躺在那里一动不动,直到韩琦的声音传来时,只见韩南望这才在韩非凡的搀扶下坐了起来,他之前被俘时也受了不轻的伤,如果不是军医的救治,恐怕早就活不成了。只见韩南望这时脸色苍白,眼睛也有些无神的打量了一下韩琦这才开口道:“怎么,难道你们已经打下大同府了”“这个暂时还没有,不过也快了。”韩琦当下笑呵呵的道。“那就等你们打下大同再说”韩南望这时捂着胸口声音虚弱的再次道,他在被俘之后,刘平想要招降他,韩南望本想为辽国尽忠,但又担心自己家中妻儿老小的安全,于是最后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等大宋打下大同府后再考虑投降的事,而刘平也答应他了。第六百一十七章 古北口对于韩琦的招降,韩南望依然不为所动,坚持等到宋军打下大同再考虑,其实韩琦也知道,韩南望无非是在拖延时间,他还寄望于大同能够挡住宋军的进攻,这样等到辽国反应过来,派来大军救援,而大宋又没能控制燕云十六州的全境,很容易会被辽军击退。如果面临上面的这种局面,那么大宋很可能只能向辽国求和,而韩南望作为被俘的重要人物,肯定也要送回辽国,这样一来,韩南望也就可以保住他们韩家的名声,继续为辽国尽忠了。当然了,如果大宋能顺利的打下大同,那么也意味着燕云十六州尽数落到大宋的掌握之中,到时辽国就算是派大军前来,恐怕也难以讨到便宜,到时韩南望说不定真的会投降大宋,毕竟他之前在城破时没死,就已经失去了为辽国尽忠的机会,毕竟不是谁都有杨老令公绝食而死的勇气。韩琦虽然年轻,但对韩南望这位本家的心思也早就看得通透,不过他也丝毫不生气,当下再次笑道:“既然如此,那韩将军就等着刘将军的好消息吧,到时候说不定咱们还要同朝为臣,到时还望韩将军多多照顾在下才是”韩琦的话明显有些揶揄之意,毕竟他年纪轻轻就已经担任转运使这样的要职,日后几乎是铁板钉钉的要入政事堂,而韩南望仅仅只是个降将,大宋只是需要他们韩家的威望安抚燕云,日后肯定也不会重用。韩南望父子也听出韩琦话中的揶揄之意,其中韩非凡年轻气盛,当即对韩琦怒目而视,不过韩南望却是十分沉得住气,当下十分淡然的道:“韩转动使客气了,日后说不定我们韩家还需要上使多加照顾”韩琦看到韩南望竟然如此沉得住气,当下也不由得对他高看了几分,随后也没有再说什么,转身就离开了这里,不过走之前他还询问了一下军医关于韩南望的伤势,毕竟韩南望对大宋还颇有用处,否则也不可能让他们尽心招降了。回到自己的住处后,韩琦发现案头又堆放了不少公文,这让他也是叹了口气,虽然他身边也带了不少的幕僚与官吏,但军务繁多,而且件件都十分重要,这些都需要他亲自审阅过才行,否则下面的人也担不起责任。不过韩琦暂时没有理会这些公文,因为这时他感觉一夜未眠的劳累全都涌了上来,这时眼皮都快睁不开了,最后他强撑着吃了点东西,随即躺下就鼾声如雷。然而韩琦睡了大概不到两个时辰,就被身边的人给叫醒了,因为京城送来一份加急的公文,必须要交给韩琦手中,这让他也无奈的起床,然后洗了把脸让人把公文送来,而当他打开公文时,却是精神一振,之前的疲惫也被他抛之九霄云外。“李兄果然没有让人失望,远在京城还能帮我解决这么一个大麻烦”韩琦看完公文后当即拍手大笑道。这份公文的内容不多,除了关于安抚燕云的几件指示外,最主要的就是指明了战俘的安排,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这些战俘日后都将作为劳力,修复年久失修的古长城,辽国占据燕云后,长城就失去了它原来的作用,甚至辽国还故意破坏了一部分长城,现在都需要重要修复,而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用战俘的话,肯定会让开支大为减少。公文上也注明这件事是李璋提议的,这让韩琦也大为高兴,毕竟刚才他还在为战俘的事而头疼,现在战俘有了用处,也就不算白养他们了,甚至他现在就可以为修复长城而做准备,毕竟他现在身居要职,就算打下了燕云,他可能也要在这里任职几年,所以到时这件事肯定还是由他来负责一部分。想到这里,韩琦也大为兴奋,因为修复长城可是一件大政绩,特别是长城这么重要的边防,肯定要载入史册,只要长城不倒,他的名字就不会被人忘记,而对于读书人来说,青史留名可是他们最终极的追求之一。“来人,备马”韩琦当即兴奋的大声吩咐道,随即有人也立刻准备好了马匹,不过就在韩琦准备出去时,却忽然又看到了书案上的公文,这让他也不由得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般,因为他想去北边的长城看一看,可是这一来一回就得一天,眼下的公文又这么多,他根本就走不开。无奈之下,韩琦只能让人又把马牵了下去,随后强忍着性子坐下来处理公文,就这样又花了一天的时间,他不但把公文处理完毕,而且还把接下来的事情提前安排了一下,这才再次离开了析津府城。不过这次韩琦没有再骑马,而是让人准备了马车,这样他在马车上可以睡上一觉,而等到他被护卫叫醒时,他也立刻下了马车,只见眼前出现一条在山岭间蜿蜒曲折的长龙,正是大宋几代人都想收复的长城。古北口长城,曾经是后世长城保存最完好的长城体系,不过后世的这段长城主要是北齐和明朝修建的,而在大宋这个时期,这段长城主要是北齐长城,虽然不及后世的那么雄伟壮观,但也是一道极其坚固的防线,只可惜因为年久失修,很多城段甚至都倒塌了。“末将马周拜见转运使”韩琦刚下了马车,只见一员宋将就上前行礼道。刘平打下析津府城后,也立刻派兵在古北口驻守,因为如果辽人派兵救援燕云的话,这里几乎是必经之路,而且这里地形险要,长城虽然残破,但有些还可以使用,所以他就派了眼前这位马将军率领三千步卒前来驻守。“马将军不必多礼,京城来消息了,说是要修复长城,本官就想先来看看,马将军你驻扎在这里,应该对这里已经十分熟悉了吧”韩琦当下也笑着开口道,这个马周虽然声名不显,但却是刘平手下的爱将,据说极擅守城,所以才被刘平安排到这里。第六百一十八章 无敌庙“那可太好了,末将这就带转运使在附近转一转”马周听到韩琦的话也立刻兴奋的道,自从他来到古北口后,也一直是提心吊胆的,主要是因为古北口的长城残破的厉害,他手中的兵力又十分有限,如果真的有敌人来袭,他这点人根本守不住古北口,顶多只能向析津府那边发出示警的信号。古北口是山海关到居庸关之间的这段长城,一共分为四段,分别是卧虎山、蟠龙山、金山岭和司马台4个城段,这四个城段大都建在山岭之上,能够供通行的道路极少,而在卧虎山与蟠龙山之间,刚好有一条通道,而长城在这个关口设城,将这个通道守的死死的,这里也是马周等人主要驻扎的地方。“转运使请看,这座瓮城刚好位于长城通道上,两侧的山岭都建有长城,大军想要越过长城,就必须从这里通过,而这里的地形易守难攻,如果敌人强攻的话,必然要付出数倍的伤亡”马周带着韩琦来到关口的瓮城,然后向他介绍道。韩琦这时也在打量着这座北齐建造的瓮城,这里是个纯军事要塞,城中没有百姓居住,整个城池并不大,但却形如大瓮,把关口堵的严严实实,就算是敌人杀进城中,城头的守军也可以把敌军封死在城中从容消灭,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下韩琦跟着马周进了城,然后登上城墙向四处张望,不过当看到两侧的长城时,韩琦也不由得暗叹了口气,只见两侧的长城城墙早已经破败不堪,有些城墙更是倒塌一片根本无法起到防御的作用。甚至韩琦他们脚下的这座瓮城,在外面看起来似乎还不错,但登上城头才发现,整个瓮城也有许多地方十分破旧,而据韩琦所知,这里本来有一支辽军驻扎,只是辽国对这里并不重视,驻扎这里的辽军也主要是收税,之前听说析津府被宋军打下后,这里的守将立刻率人逃跑了,留给马周他们一座什么都没有的空城。“这段长城几乎都是当年北齐为了防备境外的奚人所建,所以这里也叫奚关,当年北齐国力不是很强,建造长城主要是用砖土垒成,并不是很坚固,后来隋唐时期对长城也不怎么重视,所以这里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修缮,后来被辽国占据后更不用说了,所以这么多年下来,这段长城也已经倒塌多处,如果不重新修缮的话,恐怕也难堪大用。”马周这时再次开口介绍道。“除了咱们脚下的奚关外,长城上还有没有其它的通道”韩琦这时终于开口问道。“有,转运使请往那边看”马周这时带着韩琦来到城墙的另一侧,然后伸手一指道。韩琦也顺着马周指点的方向看去,结果发现对方指的竟然是一片密林,这让他也是一愣,但随即他就发现有些不对,因为他听到一阵阵的水流声,而且还颇为湍急,这让他也立刻开口道:“那边是一条河”奚关的城墙不是很高,再加上这时是夏日,树木十分的茂盛,所以河岸的树木也把河面都给挡住了,韩琦站的位置也就看不到河面,但因为河流离的不远,因此在城头能清楚的听到水流声。“不错,那里就是横穿析津府的潮河,这条河就是从辽国境内穿过古北口,然后流经析津府城,因为潮河水流湍急,水声如潮,因此而得名,但也正是这条河,把长城截为两段,如果辽人南下的话,就算我们死守奚关,对方也可以顺流而下,直抵析津府城墙之下”马周当下也有些无奈的道,奚关的确是守死了陆路,但水路却不在奚关的防卫范围内。韩琦听到这里也是一皱眉头,潮河他当然知道,析津府那边的取水几乎全都靠这条河,只是他没想到潮河竟然是从古北口流过去的,而且有了这条河,长城防线也有一个巨大的缺口,哪怕辽人不擅水战,但毕竟是个不小的隐患。“将军,如果日后要重修长城的话,末将觉得可以把这座奚关的范围扩大,然后把潮河也纳入城中,这样一来奚关横跨潮河,可以在河上设水闸,如果敌人来落,水闸落下之后任何船只都别想进出”这时只见马周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开口建议道。韩琦听到马周的建议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沉吟了片刻这才迈步道:“走,你带我去潮河边走走”马周听到这里也立刻答应,随后两人一起下了城墙,然后迈步向潮河边走去,奚关本来就在潮河边上,两地距离不过里许,因此两人直接步行来到河边,只见这里的树林茂盛之极,而且大都是高大的桐树,只是为了取水方便,所以才从奚关修建了一条小路通往河边。“以前辽军在奚关驻守,对来往的客商收取重税,为了逃税,许多商人就铤而走险,将货物装上船从潮河过长城,为了防止奚关城头的将士发现,他们还特意在河岸种植了大批的桐树,枫树生长快,树木也高大,刚好把奚关城头的视线给遮挡住,从而让他们能够在白天时也不怕被辽军发现。”马周这时边走边向韩琦介绍道。韩琦听到这里也是啧啧称奇,他本以为河边树木茂盛很正常,却没想到竟然是那些走私的商人特意种的,这倒是一桩奇闻,不过现在奚关落入到大宋手中,日后这些树木肯定也要砍伐掉。不一会的功夫,韩琦与马周两人就来到河边,而韩琦也大概估算了一下距离,的确离奚关很近,完全可以把奚关的区域扩大,把整个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