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北宋大表哥> 北宋大表哥 分节阅读 40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北宋大表哥 分节阅读 403(1 / 1)

d灭了高丽,现在情况怎么样了”吕夷简虽然在病中,但依然牵挂着朝堂上的事,这让李璋也无奈的一笑道:“吕公不必担心,高丽虽然灭了,但高丽王还在咱们手上,这段时间我们也一直利用高昌王的威胁鼓动高丽人反抗,尽量的消耗辽军的实力。”“如此甚好,只是高丽灭了,辽国就少了一个牵制,日后可能会给咱们带来一些麻烦”只见吕夷简这时轻咳两声再次道,似乎有些气力不继,而旁边的吕公著也急忙给父亲递来温水,服侍他喝了几口。看着吕夷简花白的头发和胡须,以及脸上深深的皱纹,李璋也不由得叹了口气,当下再次将大宋对辽国的袭扰之策讲了一遍,这才让吕夷简放下心来,他最怕的就是赵祯对辽国太过轻视,想要毕其功于一役,不过现在看来赵祯还是选择了一个更加稳妥的办法。看到吕夷简不再追问朝堂的事,李璋当下也放松下来,然后与吕夷简闲聊了起来,而吕夷简也似乎知道了李璋不愿让他再为朝堂上的事费神,所以也就顺着李璋的话聊了起来,说起来两人虽然年龄相差巨大,但同处高位,平时也很少有机会像现在这么闲聊。“李璋,你说若是百年之后,后人会如此评说我这个宰相”吕夷简忽然话题一转,脸色也十分认真的向李璋询问道。“这个吕公历经先皇、太后与陛下,特别辅佐陛下开创了一个盛世,收复燕云完成了当年太祖与太宗都未能完成的功业,我想后世人定然会将吕公与助太祖、太宗开创大宋基业的韩王相比”韩王指的是大宋开国名相赵普,他曾经辅佐过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二人,死后被追赠为韩王,对于异姓不王的大宋来说,赵普能被追赠为王爵也足以证明他的功绩。听到李璋将自己与赵普相比,吕夷简却露出一个颇为复杂的笑容,随后摇了摇头道:“以赵韩王开国之功,尚且有人背后说他心胸狭窄不能容人,更何况我这个人更是满身的缺点,别的不说,光是行事霸道就引得不少人骂我,甚至有人说我独断专行、嫉贤妒能,我活着时这些可能不敢明着说,但若是我死了,还不知道这些人会怎么骂我呢”“父亲怎可如此说,您的功绩有目共睹,又有谁敢在背后议论您”旁边的吕公著这时忍不住开口劝道。不过李璋却没有开口,因为他知道吕夷简说的是事实,人无完人,吕夷简虽然有大功,但他行事霸道也是事实,为此得罪过不少的官员,比如王曾、李迪等人,甚至连年轻一辈的欧阳修等人也十分不喜欢他,骂他执政二十年却坏了天下,而后世历史上对吕夷简的评价同样是毁誉参半。第七百五十三章 李璋的危机吕夷简问起后世可能对他的评价,李璋刚开始没说实话,结果被对方轻松识破,事实上吕夷简很清楚,自己为大宋立下的功劳虽然不少,但他的名声却不怎么样,特别是一些朝堂上的大臣,对他把持朝政多年十分的不满,所以等到他死后,肯定会有不少人骂他,不过他还是想听一听李璋对自己的看法。李璋这时也露出犹豫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这才终于开口道:“吕公可曾去过长安”“长安”吕夷简听到李璋忽然问起这个问题也是一愣,不过还是回答道,“年轻时游学时曾经去过那里怀古,只可惜当年的长安城早已经毁于战火之中,只留下一些古迹才能勉强看到当年大唐的盛况”“不错,当年我也曾经数次路过长安,有次我路过乾陵时,心血来潮之下就进去瞻仰一番,结果在皇陵前发现两座述圣碑,其中西边的那座石碑上写的是歌颂唐高宗的碑文,而在东侧的述圣碑,本应该记录武则天功绩的碑文,但这座石碑上却没有写半个字,也就是一座无字碑,不知吕公可听说过”李璋当下再次开口道。“武后的无字碑,当年我也曾经亲自去瞻仰我明白了”吕夷简刚开始没有反应过来,但是当说到一半时,也终于明白了李璋的用意,这让他也露出一种恍然的表情。“当年武则天立无字碑的原因众说纷纭,不过我更愿意相信,这位则天大圣皇帝她也不知道自己是功是过,于是立下这无字碑,功过是非就任凭后人去评说吧”李璋看到吕夷简明白过来,当下还是笑着开口道。旁边的吕公著本来还不明白李璋提武后无字碑的用意,但现在听到李璋的解释也终于明白过来,而吕夷简这时也是抚掌而笑道:“不错不错,武后一个女人都能想明白的道理,我却还在纠结这个问题,没想到我的气度竟然还不如一个女子”吕夷简说完上面的话时,眉头也舒展开来,看样子他的心结也已经解开了,这让李璋也是松了口气,其实他和吕夷简一样,都有同样的顾虑,不知道自己现在为大宋做的这些改变,会不会引发不可预测的后果不过现在他和吕夷简一样想明白了,以后的事不是他们能把握的,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就任由后世人去评说吧不过就在这时,忽然只见吕夷简让旁边的吕公著和其它的下人都退下,吕公著虽然疑惑,但还是十分听话的离开,一时间整个暖阁中也只剩下他们两人,随后只见吕夷简看向李璋问道:“李璋,你对以后有没有什么打算”“打算吕公指的是哪方面”李璋听到这里也露出不解的表情问道。只见吕夷简似乎迟疑了一下,随后这才再次开口道:“当年我发现你与还在皇陵中的李太后有联系时,就曾经劝过你,后来你被太后幽禁一年,而现在我还是想劝一句,虽然你现在看起来风光无限,陛下对你也是言听计从,可是在这种风光之下,却隐藏着一股危机”吕夷简的话一出口,李璋也露出沉默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他这才开口道:“我知道吕相的意思,陛下现在相信我,但并不意味着永远相信我,而且身处我这个位置,不知道有多少人盼着我倒霉,所以只要一有机会,就可能面临着无底深渊。”李璋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几分黯然的神色,虽然他极受赵祯的信任,两人之间也并不像君臣,反而更是朋友,但人都是会变的,谁也不能保证朋友能保持一辈子的友谊,更何况赵祯还是一位帝王,而李璋则是他的臣子,李璋现在的地位都建立在赵祯对他的信任之上,万一某天赵祯不再信任他了,那么现在的这一切都将为之改变。“我倒是不担心陛下,你与陛下从小一同长大,想必比我更清楚陛下的性子,特别是还有太后在,只要你不谋反,陛下对你的信任就不会改变,只不过只不过”吕夷简说到这里也露出犹豫的神色,因为他接下来要说的话有些大逆不道,本来不应该由他这个做臣子的说出来,不过他现在能感觉到,自己的生命马上就要走到了尽头,这让他也少了许多的顾忌。想到上面这些,只见吕夷简终于下定决心接着道:“只不过从太祖、太宗皇帝开始,我大宋的皇室男子大都不怎么长寿,特别是陛下是先皇唯一存活下来的子嗣,想到先皇那些夭折的皇子,我也一直十分担心陛下的身体,如果陛下有个万一,新皇登基的话,那时才是你真正需要小心的时候”大宋的皇帝大都不长寿,赵匡胤不到五十岁就没了,赵光义和赵恒父子也没活到六十,特别是赵恒的儿子生一个死一个,好不容易只存活下来一个赵祯,所以朝堂上许多大臣都担心赵祯的身体,这也是以前为什么那么多大臣往宫里塞女人,就是为了赵祯早点生孩子。李璋听到这里也明白吕夷简的意思,就算他能被赵祯信任一辈子,可如果赵祯去世,他的儿子登基,到时李璋的地位更高,如果他不懂得收敛的话,恐怕会被新皇视为眼中钉,纵观整个历史,这种情况简直太常见了,否则也不会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了,而像吕夷简这种历经数朝不倒的大臣也实在太少了。想到上面这些,李璋也不由得露出沉思的表情,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赵祯也同样不怎么长寿,虽然他是北宋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但主要还是他登基的早,其实赵祯在五十三岁时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而李璋也只比赵祯大两岁,平时他又注意养生,估计活个六七十岁没什么问题,到时他就要面临着朝代更替的问题了。第七百五十四章 晏殊拜相就在李璋探望过吕夷简后的第三天,这位执宰天下二十年的大宋宰相也终于永远的闭上了眼睛,赵祯也为此失声痛哭,随后在禁苑中为其服丧发哀,并辍朝三日,下令有关恤典从优,追赠太师、中书令,赐谥“文靖”。对于吕夷简的去世,李璋也感到无比的悲痛,而他生前对自己的警示,也让李璋十分的感激,只是随着吕夷简的去世,宰相之位又空了出来。对于新宰相的人选,朝堂上也是陷入到很大的争议之中,这几年随着大宋国力的增强,许多有能力的大臣也得到了提拔,特别是年轻一辈的官员中,更是涌现出不少的可造之材,而像韩琦、包拯、范仲淹、欧阳修这些人更是大臣中的中坚力量。不过宰相可不仅仅只看能力,事实上资历与威望更是重中之重,所以对于新宰相的人选,从一开始就排除了韩琦这些资历威望不足的年轻大臣,于是最后经过商讨之后,赵祯也终于决定,暂由晏殊接替宰相之位。晏殊是个天才,五岁时就有“神童”之称,而且他不是“伤仲永”中的那位小时神童,大时平庸的人,反而越长大越是博学,如果光是论才学的话,整个朝堂上也没几个人能与晏殊相比,而且晏殊的情商也是极高,在朝堂上人缘极好,很少与人为恶,这也使得他被任命为宰相时,朝堂上的阻力也是极小,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众望所归。“陛下以晏殊为相,恐怕是想让国内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吧”垂拱殿中,李璋笑呵呵的向赵祯问道,对于宰相的任免这种事上,李璋并没有发表任何看法,这也与吕夷简生前的警告有关,虽然赵祯对他的信任并没有减少,但李璋依然刻意的回避一些朝堂上的事务。“不错,晏殊为相阻力最小,虽然晏殊的能力不及吕相,为人也太过圆滑,但也正是如此,他在相位上时,也不会出什么差错,而只要他能萧规曹随,按照之前吕相定下的框架来做,就不会出什么大的问题”赵祯也笑着点头承认道。“我以前和晏殊接触过,他的确是个很懂人情世故,又十分会做人的人,不过更难得的是他愿意推荐人才,之前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都得到过他的推荐,别的不说,光是识人之能也足以成为一代良相”李璋听后也笑着道。当然了,李璋虽然夸晏殊是个良相,但也正因为晏殊太过聪明,平时为人处世也是滴水不漏,这种人做官是个人才,学问更是没得说,但却不容易做朋友,因为与这种人做朋友压力太大,而且一个几乎没有缺点的朋友,也会让人感觉十分的不真实,更不容易交心,所以李璋平时与晏殊也极少有交往。“现在大局已定,对辽国的战略也已经定了下来,南边也已经安定,唯一需要关注的就是西域了,只是西域则太过遥远,我们暂时还打不过去,只能关注一下党项在那边的动向,所以接下来的几年也不会有什么大事。”说到这里时,只见赵祯顿了一下接着又道:“另外晏殊的年纪也不小了,他顶多也就做几年的宰相,到时韩琦、范仲淹这些人也都差不多有足够的资历和威望了,到时再从他们中挑选出宰相的人选,以他们的能力,应该足够帮助我灭掉辽国、插足西域,恢复当年盛唐时的国土”赵祯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一种野心勃勃的表情,现在的他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唯唯诺诺的孩子,更不是历史上的那个老好人皇帝,而是一个野心勃勃、励精图治,以汉武帝和唐太宗为目标的伟大帝王。看到赵祯坚毅的表情,李璋也忽然有种欣慰的感觉,就像是看到一个从小需要自己保护的弟弟终于长大了,而且也能自己扛住风雨与压力,成为一个顶天立国的男子汉了,而他这个做兄长的也该放手了。接下来李璋和赵祯又聊了一些关于西域李元昊的动向,自从李元昊在龟兹站稳了脚根后,也开始向西边的东喀喇汗用兵,而内部分裂的东喀喇汗也根本挡不住党项骑兵,很快就丢失了大片的领土和人口,这也让李元昊在西域的实力扩张极快。不过李元昊选择在西域立足,也代表着他几乎放弃了与大宋争峰的心思,毕竟西域距离中原实在太遥远了,以大宋的国力,想要出兵到西域都不现实,更别说区区西域小国了,就算他真的在西域建立起一个实力庞大的帝国,也根本没有能力再打回来。“对了,南洋那边怎么样,听说最近许多人去南洋那边做生意,甚至还占了不少的海岛,咱们是不是要出面管一管”赵祯这时忽然又想到南边的事,于是也开口问道。自从上次李璋故意露富,用黄金将不少人的目光吸引到南洋后,再加上他在报纸上的一些或明或暗的鼓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入海洋,特别是一些有钱有势的贵族,纷纷组建船队南下,京城每天都有一些人因海贸暴富的传言。当然了,这个时代出海还是要面临很大的危险的,事实上也有不少出海的人因此而丢命,但人们都愿意听一些自己喜欢听的消息,所以那些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