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可惜,他们家只能吃素,所以于良吉给改良了一下。酱炖茄子干,红烧豆角干,蘑菇炖雪里蕻。四道炖菜出锅后,立刻就开始炒菜,都是切现成的,热油,下锅就开始炒。一个黑白菜,一个清炒蒜黄,溜豆腐泡儿和清炒笨豆芽,这是四道炒菜。凉拌了一个蒜泥海带,又拌了熏干豆腐丝,里头放了葱姜蒜和小香菜,味道清新。最后打了一道菠菜鸡蛋汤,绿莹莹的一片,只放了一个鸡蛋,剩下的都是菠菜。算上饺子的话,正好是十二道。外面已经有人家开始放鞭炮,烧纸送灯了,于良吉赶紧洗了手,整理了一下衣服。“孩子衣服穿好了,走吧”石宏大早就给于宝宝穿好了厚实衣服,抱着他站在门口。“走吧”于良吉也换上了厚实的大衣服,深吸一口气。外头挺冷的,尤其是这个时候出去,半夜啊一天之内最冷的时候在自家门口的小十字路口烧了好多纸钱,于良吉只能让石宏大握着于宝宝的小手扒拉着烧纸,他则是端着火挨着个点柴火堆。送出去十二堆火,一般人家送六堆就够了,但是他们于家是重孝的人家,新丧,是要送足十二堆。因为新丧,是不能放鞭炮的,所以鞭炮爆竹之类的也免了,只能回来关了门,下锅煮饺子,上桌吃饭。虽然菜很多,但是于良吉不喜欢吃剩下的,做的分量少,够三个人填肚子的就行,明天再做新的吃。078请客吃饭爆竹声声辞旧岁,笑声朗朗迎新春。新年新气象,昨晚吃完饭就困顿了的于宝宝,早上睁开眼睛,就先给于良吉磕了头:“叔叔新年好。”“好,新年好。”于良吉将他枕头底下压着的十枚大钱,用白纸包了递给于宝宝:“这是叔叔给你的压岁钱。”“谢谢叔叔。”小孩儿收起了白色的纸包,那是白色的,也是叔叔给的压岁钱。“石叔新年好。”于宝宝又给石宏大拜了年。“新年好,宝宝。”石宏大同样从于宝宝靠着他那头的枕头底下,摸出来十枚大钱,也是用白纸包了,递给于宝宝:“这是石叔给你的压岁钱。”于宝宝这回没接,扭头看向于良吉。“是不是太多了”于良吉摸了摸于宝宝的头,还行,小孩子还知道不是谁的钱都能要,不错,不错。而且他也没想到,石宏大给的这么多,十枚大钱,相当于一百块钱了,给一个将将六岁的孩子,实在是有点多。他这个当亲叔叔的也才给了十枚大钱,石宏大只是借住在他们家,就给这么多,是不是不太好这半个冬天过去了,石宏大又是挑水打扫院子,又是喂鸡看鹅的,甚至还帮忙打了一次狼群,这些事情,足够抵消石宏大住在这里了,何必再给孩子这么重的压岁钱“不多,现在开始攒钱,将来好娶媳妇。”石宏大直接将钱塞进了于宝宝的手里,抱着于宝宝晃悠了两下。还挠他痒痒肉,逗的于宝宝“咯咯”直乐。“他才多大就要攒钱娶媳妇了”于良吉想着,人家既然给了,那就收着吧,不能搏人面子,以后对石宏大再好点。“从小就得攒钱,大了才能娶到好姑娘当媳妇。”石宏大可有道理了。“去去去,你俩玩吧,我下去做饭。”于良吉懒得跟石宏大就这件事拌嘴,直接穿好了衣服下去包了饺子,昨天晚上是过年,弄了十二个菜,今天是初一,照着昨天的菜来一份。等到了初二就变了,一下子去掉了一半数量不说,连菜品也变了,增加了花生米,去掉了海带丝。一般人家,初一初二都去的是近亲家拜年,例如给父母、祖父母等等拜年就是在初一,初二就去叔伯姑姑家,初三是回门的日子,去的是外家。往年都是于宝宝去外祖家,今年是不行了,重孝在身,谁家也去不成了,只好留在家里,于良吉教导小家伙读书写字。初五是破五,乔大娘跟张家二婶子过来,找了于家破损的衣服缝了缝,图个吉利。初六开始,就有人出家门,在村子里拜年了。同样的,于家大门紧闭,也没人来打扰,这时候哪怕是过年,也没人上门来道贺的,守孝是很严肃的一件事情。于家不方便走动,石宏大是谁也不认识。不过杨达过来了:“不认识不会结识吗我家今天请客吃饭,他们都过来,你也过去”请客吃饭,是正月里十八里铺各家各户的重要节目。079正月新春别的村子敲锣打鼓唱大戏,十八里铺地处偏僻,人嘛,凶狠,穷,所以没有戏班子会过来这里唱大戏,人少,唱不起来,别的村子,起码五六十户人家,就算一家一两银子的赏钱,加在一起,也够开销了,十八里铺不行。所以十八里铺的正月,从来不唱大戏,只是挨家挨户轮流请客吃席面。也不是全都去,而是这家跟谁家交好,请个一二十人,备上三五桌的好菜好酒,谁正月里吃的酒席最多,证明这个人交游广阔。例如老村长,他老人家正月里都是不在家吃饭的,因为大家轮流请客,他都是受邀人。杨达是这村里年轻一辈的楷模,就连于良吉都要靠后,原主以前是个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杨达不一样,人家有房、有地、有马、有车、有妻、有子,有银子。是标准的七有成功人士。他家请客,去的人肯定不少,石宏大去也有好处,起码能认识一下这村子里的人。别看十八里铺都是杂姓,可是很团结的。不团结,也在这以姓氏为村落的地方站不住脚啊“去吧,正好认识认识人”以后就要在这个村子里生活了,于良吉不想因为自己家的原因,让石宏大受排挤。“好。”石宏大知道是为了自己好,也就没再推辞,换了一身新衣服,跟着杨达一起走了。石宏大去了虽然也吃肉喝酒,但是很有分寸,也没带着一身酒气回来,吃完饭更是净手洁面后才回来。毕竟要顾及一下于家一大一小的感受。因为村里人都知道石宏大的本事,都很感激他,以后的几日,很多人家都邀请石宏大,但是没来于家邀请,都是在别人家的席上直接跟石宏大约定。一直到正月十四,才消停下来,因为正月十五是要看花灯,吃饺子的,团圆的日子。同时,农家人在过了正月十五,就会完全结束了这个新年,正月里吃的可能会好点,但是也不会多么奢侈了。等过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就再也见不到什么荤腥了,一直到端午节。正月十五的时候,家里只是在门口挂上了一盏白灯笼,别人家的都是红灯笼或者是花灯笼。过了十五之后,吃席面继续,等到了二十六七的时候,就没多少酒席要吃了,那些大村子,据说一个月都吃不完席面,但是十八里铺人太少,还得去掉守孝的于家。哪怕每一家都有请客吃饭,也才二十三家而已。正月里,只有初五才能缝缝补补,剩下的时间是忌针线剪刀等物的,不过张家二婶子没事的时候,糊了不少的格薄,就是用来做鞋底子的东西,顺便还给于家这三个也弄了好几张。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玩闹的那都是年轻人的事情,她们这样的闲不住的,又不需要像往年那样搓玉米,就打算给于家这三口人做点什么。无独有偶,乔大娘也是这么想的正月三十一那天,于良吉跟石宏大一起,撤掉了家里的白布,热孝和新春都过了,这些东西撤掉也可以了。080二月盘算过了二月二,大家都吃完了猪头肉,依然没有于家的份儿,但是整个新年算是过去了。天气也有一点点转暖,起码不会动不动就下雪了。“该准备东西了。”于良吉看着外头的阳光,默默的盘算了一下时间。二月初八的那天,于良吉换了一身灰色的长衫,去了老村长家。百日热孝一过,忌讳就没那么多了,再加上连正月都过去了,于良吉总算是可以出门走动一下了,于宝宝还是不行的,他是儿子,于良吉只是弟弟,于宝宝要守孝三年,于良吉守孝一年。如今半年都过去了,于良吉出门是可以了。“我想买下一块地方,就是我家前面那片,打个地基。”于良吉一到老村长家,直接就说了买地的事情。老村长以为他要盖房子,可能是要扩建,于家前头是一片盐碱地,没什么产出,但是做房场还是足够的:“行,你全都要么”“全都要。”那片地不大不小,正好。“行,等我弄好了契约,跟我去一趟县里办个手续就成了。”那片地不大,但是还要上报到县里的。“那就麻烦老村长了。”这么干脆的就应承下来,于良吉不仅对穿越前辈的前期努力工作特别满意。每一个开荒者,都不容易啊“对了,你家的地你想怎么分配是所有的都留在自己名下,还是”对于于良吉名下的免税名额,大家都很关注。“都留下,我想开点荒地,到时候凑够免税的面积就行。”开荒,在这里依然受到鼓励的,但是不许破坏植被和森林。“也好,还是有地有粮心里不慌,开荒的话,只有三块地方合格,一块是山脚下那片,原来也是盐碱地,现在已经不是了,一块是河沿边上那块,离河近,灌溉方便,要是相中的话,种稻子不错,那个能卖上价儿,最后一块有点远,在南边沿小河沟那块地,很肥,以前是河床,后来小河沟改道了,那边地就露出来了。”老村长想了想:“咱们十八里铺很长时间都不曾有开荒的地上报了。”不是没有地方开,而是没人种这边不像南方,气候温润,适宜耕种,东北的天气注定只有春夏两个季节适合植物生长。而且这里的土地是不能像南方那样套种的,更不可能轮耕,这边的自然气候是不允许轮耕存在,就一茬庄稼。再说种田的方式,全靠人工,穿越前辈不错,已经弄出了马耕,也有弄出耧车等物,但是依然是人工种植。一个壮劳力,最多二十亩地,再多都干不了。一亩地出产大概二百斤左右的粮食,已经是丰收了。这还是有了土豆玉米等高产农作物的情况下,换了以前,据说过得更惨。一个人一年平均的口粮需要八百斤,要有五亩地,才能保证一个人的生活,也只能保证温饱,剩下的衣服、盐巴、食用油等等,就不能考虑了。所以说,这个时候的百姓们,是真的很贫穷。各家各户想要吃肉,就只能养殖一些家畜家禽,真馋了的时候,宰一只打打牙祭,仅此而已。平时都是留着下蛋的多,因为鸡蛋拿到县城里还是可以换点活钱花一花。081规划耧车“要山脚下的那片地吧,离我家的田近。”于家的那片地,就在离山不远的地方,要是开荒的话,正好连成一片。于家的地十亩上等田,要想凑齐,非要开荒四十亩才行,连成一片正好。“行,正好,那片地是五十亩,你开四十亩,剩下十亩给石宏大。”那片地连着,老村长就想着他们俩关系好,地挨着,不会起纠纷。于家靠边,站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山脚下那片地,中间没阻挡,地再往北就是林子了,林子再往北,就是山了。“那就这么说定了。”于良吉很高兴说定这件事情。从老村长家离开,路上遇到了几个村民,打了招呼,大家对于良吉还是很尊敬的,毕竟是举人老爷了。回家之后跟石宏大说了开荒的事情,石宏大沉默而了一下:“你开那么多地,种的过来么”本来于家的十亩地,加上村里能分给自己十亩地,二十亩地,他一个人就能种过来,可五十亩的话,看了看于良吉的小身板子,别说二十亩地了,就是十亩地,这举人小老爷也种不完啊“想办法呗”于良吉一点压力都没有:“到时候弄个耧车。”“耧车是啥”石宏大好奇,没听过这玩意儿。“耧车啊,那东西种地快着呢你不知道”于良吉好奇。耧车这东西,他记得,有介绍说牛拉三个犁铧,由一人操纵,滴下种子,并同时握住条播机,也就是耧车,一天内可播种667公亩。而且早在汉代就有雏形了,怎么穿越前辈没找人弄出来“从未听说过。”石宏大认真回想,别说耧车了,种地谁家用车都是用的犁开垄,镐刨坑,人工点籽,人工埋土。“也罢,我就弄个耧车出来,不然这么多地,我怎么种”于良吉可不想真的人工种植,非累死自己不可于是立刻露胳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