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夫夫孩子热炕头> 分节阅读 16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66(1 / 1)

d子。送走了这两人,小于举人告诉刘文喜,每隔三天,就准备一口箱子,用稻草铺着,放西瓜和倭瓜,还有一个小箱子放两百个红绿小番茄,用破棉被裹好,防止冻到不说,还要防止磕碰。“卖菜给他们啊”刘文喜不高兴了,他们跟丰收菜铺子合作的好好的,凭啥让原本看不上他们的四季菜店来横插一杠子“你不懂,这人啊,不能在一棵树上吊着,得多选几棵。”于良吉晃晃悠悠的溜达去了实验室。腊月里,十八里铺到处飘香,一直到腊月二十,石宏大开始准备去府城。因为头一年给在府城的房大人送礼,以前人家是县令,给的礼物送给现在的府尹大人,就不行了,必须重新打点。于良吉选择了自家的甘草杏,两坛子;还有石宏大他们下套弄到的四对野鸡,四只兔子。“这是不是太少了点儿”哪怕不是求人办事,就是走个礼,这也太少了点儿吧“还记得府城宅子里,我放着的苹果么”于良吉提醒石宏大。“啊”石宏大莫名其妙,心说放了那么久,早烂没了吧反正他走的时候吩咐了,要是到了明年三四月份,就掏出来,里头的东西烂了就直接丢掉,大缸刷干净,放着,万一下次小老爷来了,还想腌个啥水果的呢“你去府城的时候,给那苹果掏出来,挑好的给府尹大人送去,剩下的分一分,给县太爷的年礼里加一份,剩下的都带回来,我也好给宝宝他外祖家一些,过年嘛,吃个新鲜。”于良吉十分自信,自己弄的东西坏不了。不止没坏,肯定更好吃了“还有咱们家的草莓,也给带点过去,过年嘛,吃个新鲜。”于良吉算了算,基本上都是自家的东西:“还有我酿的葡萄酒。”想起这个,他就忍不住了:“去看看吧,要是酿造的好喝,也给他们搬点过去。”早选给大家喝的,是他们买来当样品的葡萄酒,而亲手酿造的还在地窖里放着,一直都没动。“秋天的时候,酿的葡萄酒”石宏大把这事儿都给忘了。他们家的葡萄,才三年,长出来也不大,吃着酸溜溜,口感不怎么样,于良吉却视若珍宝,专门买了坛子说要酿酒。他也就随他折腾了,放进地窖里之后,就没再过问,现在于良吉提起来,他也想去看看了。两人带了玻璃灯下地窖,找到了酒坛子。于良吉让石宏大搬了一坛上来,于良吉喜滋滋的打开,一股浓郁的葡萄酒香气立刻弥漫在整间屋子里。于良吉一笑:“看样子是酿造成功了”石宏大立刻拿了两个大海碗过来,将葡萄酒倒了出来,宝石红颜色的酒浆散发着浓郁的香气,酒浆清澈透明,像是液体的红宝石一样,在白色的大瓷碗里,十分好看。不比他们花了高价买回来的那种葡萄酒差,当然,这是石宏大的好看。这么好的葡萄酒,石宏大就用大海碗装,于良吉嘴角直抽抽:“喝葡萄酒,要用水晶杯。”也就是玻璃杯,穿越前辈的杰作。“水晶杯也是装酒用,我看大海碗也不错。”石宏大不讲究这个,拿起大海碗,一口干了。于良吉却小口小口的品尝,味道真好,不愧是自己亲自酿造的葡萄酒,里头还有他放的一点点蜂蜜。带着一点点甜,和葡萄的味道。而石宏大就觉得好喝,于是自己又倒了一碗,喝着还不错,一碗又一碗。于良吉都看不下去了,用大海碗喝葡萄酒,哎不过他喜欢,就喝吧。这第一坛酒,就让两人这么喝了,可能是喝了酒的关系,那一晚,石宏大特别兴奋,早上于良吉都没起来,发誓以后绝对不让石宏大再喝那么多葡萄酒了。他根本就没醉,却借醉酒之名,行流氓之实,太讨厌了讨厌的石宏大,却神清气爽,带着礼物,一大早就离开了十八里铺,去府城,顺便跟去的还有黄大厨、刘大喜和巴家爷子俩。他们要采购过年的一些东西,刘文喜认为府城的东西要比县城的便宜,于是他就去了。而黄大厨要购买食材,也跟着去了,巴家父子俩负责赶车,石宏大还要送学堂二老和两个孩子回府城过年。过了二月二,再回来给孩子们上学。送走了人,于良吉钻进大棚里,看自己那嫁接的小番茄,选了留种的出来,单独系上了红色的布条,这是不许人摘的意思。而十八里铺的人因为手里头有了钱,这组队去县城买东西的时候也财大气粗了许多,以往都是挑挑拣拣选合适的,现在直接买 好的,车队跑了两三趟才买 全。很多人家甚至还给孩子们买 了课外的辅导书,没事儿就看看,这对他们来说,是难得的举动。小年了,于良吉一大早起来,就带着人祭灶,要开始准备过年了,实在上,他们已经开始准备了。石宏大他们是在小年的当天赶回来的,四挂大马车,满满当当。不止带了年货回来,还带了于良吉的苹果“你可真厉害”石宏大一下马就抱着小于举人转了一圈儿。“干什么呢”小于举人拍打他:“快放我下来”麻蛋,转圈转的头很晕啊“苹果保存良好,吃起来还很甜”石宏大乐呵呵的把人放了下来,但是眼睛直冒光苹果的储存,一直没有什么好办法,别说北地了,就是出产苹果的当地也没有什么好方法,最多能储存三个月的,而小于举人的这个,竟然放了这么久还能吃,且水灵灵的甜石宏大装了半车回来,剩下的半车,都送了礼。府城的府尹,县城的县大爷,老山长,两位同窗家,一个都没落下。这在冬天能吃到新鲜的苹果,十分的不可思议,价值不说连城那么夸张,但是肯定不便宜。就连老山长都拉着石宏大问了又问,是不是小于举人花了大价钱买 了这么多东西“我老了,什么没吃过什么没见过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别往我这里送。”老山长生怕于良吉为了所谓的“面子”、“气派”之类无聊的东西,挥霍他那点家底。“您误会了,这是小于举人想出来的办法,储存了深秋时候贩卖过来的苹果,现在还能吃呢”石宏大哭笑不得跟老人家解释了又解释,还让他老人家看了他带回两的那些苹果,他老人家才勉强接受。而别人家也差不多,以为小于举人发了横财一样,在大雪隆冬的时节,给人送新鲜的苹果。这在东北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偏偏就在眼前,真的有新鲜的苹果,还是小于举人送来的府尹大人是吃惊,县令大人是震惊,而老山长则是不相信。另外两家没当着石宏大的面拆礼物,估计拆完了礼物,也会大吃一惊。小于举人太厉害了石宏大想得很多,这要是能储存,是不是军队里也能挖个地窖,深秋的时候藏些水果,到了冬天,士兵们也能吃上水果哪怕是单一的苹果呢。这也算是一种福利啊“哼哼”小于举人哼哼唧唧,当然甜了,放了这么久,果糖都增加了不知道多少,那些果酸转化成果糖,苹果能不甜么“你是怎么做到的”那种方法,石宏大闻所未闻,谁家会用大缸储存水果只听说过用葡萄酿酒,好像酿制果酒也用大缸,很多人认为大缸和水果,只能酿酒,谁会想到储存人都知道水果会发酵,果酒就是这么来的,葡萄酒更如此,而小于举人却用大缸储存了苹果“山人自有妙计”于良吉怎么说怎么解释解释他也听不懂啊“对了,苹果我没全拿回来。”石宏大道:“我想看看,到底能放多久。”“起码明年三四月份都还能吃,过了四月份就不行了。”小于举人道:“那个时候大地回春,这边温度上去了,就得腐烂了。”饭饭efe手打,转载请注明289 热闹新春“那也已经不错了,那个,能大规模储存么”石宏大希翼的看着小于举人,希望他能创造奇迹。“当然可以,只要地窖够干燥。”于良吉点头,这种东西没啥难的。“好,那个,我能、我能告诉上头吗”这毕竟是小于举人的发明,石宏大找小于举人求点头。“能啊”于良吉嗤笑:“这又不是什么秘密。”石宏大一想也是,当时折腾苹果的时候,可没保密,那边齐五一家人都参与了。甚至还有巴家父子俩帮忙。“那我就报上去了。”石宏大高兴得不得了,越看越觉得自己的契兄弟好,不光人好,本事也好。书房里,石宏大专心致志的在些东西,于良吉没去看,而是让人卸车,他看着新鲜,车上各种年货一应俱全,连鞭炮烟花都有了。甚至还有一些海货,虽然是干海货,不过能有这么多海货也不容易,尤其是里头还有点海参这个时代的海参,好像也没有养殖的,都是原生态的啊可惜,他们这里养不了海参,要养的话,也只能养点鱼了。他现在还没想到养鱼,先种粮食弄菜棚子要紧,而且他们前头那条河,因为在十八里铺拐了个弯儿,水流平缓,鱼虾丰盛,不需要特意养,就能吃到野生的好东西。过去听说,北边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以前他不信,觉得夸张,可到了这里才知道,并不夸张是。不光是有野鸡和狍子,鱼,还有野狼和貉子,野猪这边应该是比北边更北的地方,他没出去过,看不出来,东北府虽然是省会首府,却是百年前圣太祖亲自督建起来的,并且直接命名“东北府”。他无法考证历史上存在的各个城池,跟北平府对应,没有一个参考物,他也不知道这里是哪里。原主很少出去走动,他凭借的也是书中大概的地名,才能直达搜那么多的事情,但是也不敢细究。因为细究就会发现,驴唇不对马嘴。这已经是一个架空的历史了,他看到的和他知道的,明朝以后,都不一样了。他的历史也不是多么精通,哪儿知道那座城,是明朝的时候有的哪座城,是清朝的时候建造的所以一般他只说个大概的地方,不敢说地名,不敢确定任何事。小于举人围着年货转了个圈,看到了很多好东西,却了他为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好皮子。赶紧都拿出来,让宋婶子和巴宋氏做衣服,一人一套大毛衣服,自家还是供得起的,还给两位先生也做了大毛衣服和大氅,当做新年礼物。过年就是忙,大家忙着准备过年,这一年最重要的节日,于家和往年一样,三牲,头都上了大供,肉都吃了。过年很热闹,大年三十的上午,石宏大终于可以跟于良吉和于宝宝一起,迎接了灶神,中午,石宏大迈进了于家祠堂。当看到供奉的牌位是六个的时候,石宏大一愣。那上面,有于父于母,于家大哥和大嫂,还有一个空白的牌位,于良吉没给说法,他试着问过一次,没问出来,就没再问。这新添上去的牌位,是他母亲的,是个新刻好的灵位,上书“于门张氏之灵位”。石宏大也想过给母亲立个牌位,但是还没来得及跟小于举人说,没想到小于举人就做到了。这是石宏大第二次进于家祠堂,第一次是结契的那一晚,他进来上了一炷香,小于举人很认真的在崭新的族谱上,写上了他的大名,这一次,于良吉在族谱上,也写了于门张氏。上了高香之后,跟往年一样,于良吉分了三十份新年礼物,老村长家的重三份,车爷爷家的厚三份,孙大爷家的也多一份,开始送年礼。今年准备的年礼里头,都多了四个大苹果,四个小香瓜,西瓜就不分了,他们家家都有,但是每个里头还是塞了四个绿宝石小番茄,四个草莓番茄,和十个草莓。大家已经知道了小于举人家卖的小西红柿都天价,看着就稀罕,而且于良吉也跟大家伙儿说了,明年分给大家些籽儿,一起种他都打算好了,过了年,开了春他再种一茬,大面积的种,然后到了秋天,就直接收籽儿,那收的可就多了。足够全村的人种的了。还得让村里人扣玻璃菜棚子,这菜棚子夏天的时候,可以将扣的玻璃罩子弄下来放着,跟菜园子一样,到了秋天扣上玻璃罩子当大棚使,虽然费时了点,可这个时代没塑料大棚,且塑料大棚多污染环境啊地这多好,都是加厚的玻璃大棚。送礼头一家就是老村长家,老村长家也不客气,但是他给了回礼:“正好你们俩来了,我就不过去了,你家那大门、宅门和二门,绕的我头晕。”老村长直接把年礼给他装到了车上。“行,过年来家里吃饭”小于举人笑眯眯的接了年礼,去第二家。因着车上有瓜果蔬菜的,不宜见寒风,都是裹着严严实实的送进屋里,每家都有给送礼,路上还遇到了同样被派出来送礼的佘庆喜、车达他们。大家擦肩而过的时候,拜个早年,幸福的笑容,在难得的冬日暖阳中,特别的清晰。于良吉心里高兴,他还记得刚来的时候,车达脸上的自卑和胆怯,佘庆喜的不忿与不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