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白云深处有为家> 分节阅读 24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48(1 / 1)

d。”宪宗皇帝点头道:“慢慢的,朕也喜欢上了。”除了大丰收,还有金玉满堂,用的是松仁和玉米粒配蜂蜜做出来的一道甜品菜色。小鸡蘑菇粉,做的无比地道,香味十足。一盘鼎湖上素,吴有为觉得摆花十分美观。主食就是玉米饼子,只不过宫里做的当然不是跟外面一一样了,这玉米粉就磨得很仔细,里面还兑了蛋类,烙出来松软可口,还有一点点玉米自带的甜味儿。“来,吃,别客气,尝尝御膳”宪宗皇帝对食物貌似很有感情:“这都是用玉米做的,朕就是想着,朕带头吃,他们也就能更快地接受玉米、番茄、番薯等物。宫中做饭,油水十足。但是吴有为觉得吧,这么吃不太健康,又甜,又油,又咸。大明的盐巴最近质量也越来越好了,罗伦来信说,沿海都建了实验的盐田。效果还是不错的,就是盐巴的价格都降下来了一些。“您以后吃御膳让他们少放点油。”吴有为小心翼翼的建议道:“多吃点素,少吃点油大的东西。“朕听说过。“宪宗皇帝道:“忠明说你不吃肥肉”“也不是不吃。”吴有为想了想:“五花肉还是吃的,只是太肥的肉不行,对身体不好,要想吃的话,最好是炖半个时辰以,上。后世研究表明,猪肉脂肪在炖超过一个小时后,就会由饱和脂肪酸分解成不饱和脂肪酸。“这是何意”宪宗皇帝表示不解:“炖多久,不都是肥肉么”“这是一。位师父的养生之道。”吴有为也没办法解释,只好推到师父的身上:“吃饭荤素搭配,少放油,多食时令青菜,蘑菇等等。”“养生之道”宪宗皇帝听了,一愣:“你师父是何人”吴有为为难了一下:“师父不让说,而且不止一个。”万通适时道:“皇上,隐士高人脾气都怪,幸好有为不那样。宪宗皇帝一想,可不是么隐土高人就没有脾气好的,而且他们“高人”前还有个“隐世”呢,隐藏起来就是不想被人打扰。能有个亲传弟子为官,已经很不错了。而且这个亲传弟子还能将隐士高人的本事都透露出来,看看现在,他可以肯定,大明将来就算是闹饥荒,粮库里的粮食也足够应对了。说起粮食,又提到了烈酒,吴有为这才知道,他们烈酒是分开售卖的“还是忠明说得对,自己家吃用的和外头的一定要不一样。”宪宗皇帝冷笑道:“如今初见成效,草原上是没有规矩可言的,一个大汗死了,留下来的儿子都可以竞争汗位。“可是臣听说,在草原上,儿子成年之后就能分到一片草场,一些牛羊马匹和毡房,分开过,家底都是留给小儿子继承的”吴有为也忘了自己在哪儿看到过这么一个说法来着。“那是老汗王还在的时候,等他不在了,那小儿子还小,附近都是他的哥哥,除非他三十四岁了,他那些哥哥们肯定比他更老了,那才能平安无事。”宪宗皇帝明显比吴有为更有研究:“现在嘛,一旦某个汗身体出了问题,不能统领部族了,那个部落当时就得内乱吴有为还真不知道这个,他当时学历史的时候也没主动学过少数民族的历史啊对于草原上的民族,他就记得蒙古,那个时代,蒙古族那边特色旅游相当火爆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蘑菇一样的蒙古包,穿戴漂亮的蒙古姑娘,会做手扒羊肉的蒙古阿妈,骑着骏马手持套马杆的蒙古牧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份手把羊肉六十六;一头烤全羊要八百块蒙古茶咸滋滋,喝完之后,他们带来的矿泉水少了大半瓶吴有为就跟宪宗皇帝说了蒙古那边的饮食习惯,以及饮食结构。“在宫里也能吃到。”宪宗皇帝却语出惊人:“宫里有那边的厨子,只是平时用上的时候少。”“啊”吴有为一愣:“蒙古人”“蒙古勇士无双,宫中、各家勋贵府邸也不乏蒙古侍卫、护卫。“”万通解释道:“不止有蒙古人,还有鞑靼人、回回、高丽”吴有为只关注了一点:“回回是新疆人”“新疆没有啊”宪宗皇帝解释道:“是哈密卫。”后来吴有为才在宪宗皇帝的解释里,知道蒙元时期西域大部分地区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即察合台汗国。另外元朝在今伊犁河流域曾设置阿里麻里阿力麻里行省,但不久就并入察合台汗国。又在阿姆河南岸曾设立行省,后并入伊利汗国。按照后世地图对比,也就是乌鲁木齐一带曾设置别失八里行省,后来因为实在是离中原太远了,一度被察合台汗国占据,后期重新成为元朝的辖地。大明在西域处于退缩状态,在今克什米尔东北和藏西设置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明成祖永乐四年,又设立哈密卫,任用当地世族首领为各级官吏统辖当地军政事宜,维持商贸通道安全,对西域地区实施羁縻控制。其实在察合台汗国灭亡后其后裔建别失八里,都城在别失八里今吉木萨尔北破城子,永乐十六年迁都亦力把里吴有为算了一下,是伊宁那一带。现在那里依然是地世族首领为各级官吏统辖当地军政事宜,几乎每年都来进贡朝贺。不过吴有为却想到后世的历史记载:15 世纪中叶,吐鲁番部强大,1472 年,哈密等卫所一度被吐鲁番攻破,诸卫内迁,后复卫成功,1514 年再度被并,明朝最后退守嘉峪关。明朝中叶,东察合台汗国演变为叶尔羌汗国。彻底脱离了明朝,并且不再朝吴有为听完后,问了一句话:“他们会做馕么”宪宗皇帝听了一愣,随后哈哈大笑道:“会会做御膳房里还有馕坑呢万通也笑了,虽然只是嘴角微翘,吴有为就知道他乐了别的内侍们都稀奇的看着他,话说这么爱吃的读书人,可真少见啊“那陛下可知道,馕在干燥的情况下,尤其是哈密卫那种地方,在通风干燥的情况下,能存放一两个月,都没问题”吴有为记得馕,是因为这东西不放任何防腐剂,就能存放一两个月宪宗皇帝跟万通,都不乐正文308 朕,有所得“能保存一到两个月”万通冷静了一下,问吴有为:“不会变质”吴有为想了想道:“气候干燥的情况下,一个半月肯定没问题,不过据说那样的话,馕会很干,吃的时候需要用汤或者茶水泡软一下。”“为何朕不曾听说”宪宗皇帝严肃脸:“来人”“皇爷”这回应声的就是怀恩大太监了。“去问一问那回回厨子,馕,是怎么回事”宪宗皇帝十分不高兴的道:“如果真的能保存一 一两个月,那边军也应该会这个东西”行军粮,一直是军中的重中之重,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可没压缩饼千方便面啥的,行军粮基本上都是炒熟了的米面,装在褡裢里,里面还放上盐巴、胡椒等等,到时候往嘴里一含,就着水一喝,就算是一餐了听的吴有为眼泪汪汪:“那军士们也太苦了”万通倒是没吭声,宪宗皇帝惊奇了,第一次见到对军士这么有同情心的 文人雅士。话说就是兵部尚书都没这觉悟,商辂老大人虽然也很支持皇室掌握军权,可他也没这么感性过。说实话,就连掌握京畿兵权的英国公,都没这样过“臣会试的时候,自己研究过吃的,有一款面条,曲曲状,可以用油过一下,配上一块调料油块 加上晒干的菜“吴有为比划了一下,将方便面说给了宪宗皇帝听“忠明一点不吃惊”宪宗皇帝听完十分惊讶,但是看万通却很正常的在吃御膳。“臣在家弄的时候,万大人就在旁边看着呢。”吴有为笑道:“第一锅出来,他就吃了好几碗”方便面在古代是没有出现过的东西,尤其是方大厨从选面粉到弄曲面条,到晒干,储存。折腾了三个月才折腾完,第一次是给罗伦入考场的时候,吴有为想到的,等他入考场的时候,已经能带着进去煮着吃了。“说的朕也想吃了。“宪宗皇帝道:“让人做出来看看,如果可行的话,看能不能也能纳入行军粮”“恐怕不行。”万通却敢在这个时候给皇帝泼冷水:“那方便面需要油炸,哪儿弄来那么多油”宪宗皇帝卡壳儿了。也是,在古代,油脂都是珍贵的东西。“豆油就行”吴有为道:“油炸过后,豆油还能用来炒菜,因为是熟油了,没有生豆油的那股味道,炒菜、炖菜都合适。”当然,不能用油过度,那样该不健康了只是油炸一下应该不错,方便面保存好了,也能很方便的。宪宗皇帝一听说用油,就有些明白了,这东西能推广,但是能吃得起的恐怕就是军官们了,兵丁们是难了。“不用油炸,是不是就不能保存了”宪宗皇帝问:“一定要油炸过后才能长时间保存”吴有为听了之后,知道关键在油上,于是又想到了一种食物:“挂面,也行”万通疑惑的看着吴有为,虽然没出声询问,但是已经表明了态度。“挂面”宪宗皇帝同样没听说过挂面。吴有为一噎:“你们不知道”宪宗皇帝摇了摇头:“不知道。华人喜欢吃面食,尤其在北方,方便面、挂面等大行其道。吴有为记得以前看历史的时候,远在唐代,就已经在食用这种“快餐”了。据专门门从事敦煌饮食研究的高启安博士说:“检阅敦煌文献发现,远在唐代就出现了挂面,当时叫做“须面“。于是就问他们:“那可知道须面龙须面”“龙须面知道啊”宪宗皇帝道:“每年朕的寿诞日,都会做龙须面给朕吃。”吴有为干笑一下:“臣在家也吃寿面。只是他太小,一般不是整寿都不过的,而且他的生日是十月二十二,正是万物萧索,要冷不冷的时候。家里不会庆祝,因为据说寿辰庆祝的太早,会被阎罗王记在账上,所以古代人都是五十岁之后才开始庆祝整寿,平时都是偷着自家人聚在一起过个生日就行了。六十岁七十岁才大贺一把,等到八十岁了,不止是自家人全村人,甚至连此地的一方父母官都会来贺寿。“可是龙须 不都是现做的么”万通想不明白了。吴有为就知道他们说的不是一个面条没办法,吴有为只好编纂了一个故事:“相传古时,军卒和百姓不分酷暑严寒日夜苦干,家人为使亲人能吃上面条,便把擀好切细的面条挂在竹竿,上晒干捆把,连同调好的酸汤送到工地,让亲人在劳动之余,下锅煮熟,入酸汤食之。这种吃法既能充饥又能解渴,被誉为上等慰劳饭食。后来有人将晒面条改进为手工挂面,在酸汤中加入漂稍鸡蛋煎饼、嫩韭菜、白菜心切碎即成,就成了如今在民间及宴会上广为流传的酸汤挂面。而挂面由精制面粉制成,不含防腐剂及添加剂,营养成份得到了有效保留。挂面之所以可以长期存放,是因为它通过干燥脱水的过程,没有水分,保存时间自然长。而且挂面也可以用玉米粉做,玉米挂面,也很能保存,起码二年之内,不会坏掉。同样的特点就是没有水分,保存时间长,只要阴凉干燥的地方,就能放一二年,这一点,跟北边的环境特别符合。宪宗皇帝立刻就注意到了一点:“你说的食物,都是没有水分或者水分很少,是跟水分有关系么”“有。”吴有为点头。然后又跟皇帝说了环境、空气、水分等对食物的影响,这一说,就说到了御膳结束,喝了消食茶,也才说完。“今日,朕,有所得”宪宗皇帝总结道:“朕自诩天子,有无数大臣辅佐,有学士不断讲课,可还有不少东西是朕不知道的,尤其是就在朕的身边,朕都不知道。”果然,说完了,怀恩太监也回来了。皇爷,不是您孤陋寡闻,而是这事儿太小,小到要不是奴婢去问,那回回厨子自己都不知道,因为他们都习惯了,这东西在他们那里,人尽皆知。”怀恩太监走过来笑道“可咱们大明地大物博,根本看不上他们那点吃食,也就给您和后宫各位主子尝个新鲜,要不是每年哈密卫的人来朝贡,给他们做馕吃,那回回厨子早就不能在御膳房待下去了。回回厨子自己一家人都是哈密卫土生土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