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坚强的炮灰在古代教书> 分节阅读 3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7(1 / 1)

d,想到今天是小叫花第一天上学,于是关心的问道:“今天上学怎么样”荀千春答:“挺好。”许珍问:“学了什么”荀千春说:“三国志、射箭。”许珍好奇的继续问:“和同学相处的怎么样”荀千春没回答,抬头看了看许珍,半晌后说:“先生。”许珍问:“怎么了”荀千春摇摇头。许珍觉得好像哪里不太对劲。这个态度和说话语气按照许珍长久以来的当老师经验,八成是被欺负了。可是不应该啊。小叫花先前可是打得过李三郎的,难不成是被群殴这样太可怕了许珍被自己的想象吓到了,她看向小叫花。荀千春依旧跪坐在她面前,一手端壶,给许珍续茶,倒了七分,缓缓放下。许珍震惊又害怕的问道:“你不会是被欺负了吧”荀千春摇摇头。许珍催促道:“你说话啊。”荀千春正要开口,忽的想到了今日阿姐好友和自己说的内容,她想了想,走到许珍身边喊:“先生。”许珍有点紧张,问:“到底怎么了”荀千春看着她,过了会儿,低声请求道:“先生,能不能抱抱我”话音落下,许珍震惊了。她何时遇见过小叫花露出这么脆弱的表情现在这样完全就是受伤模样啊这么乖巧的小叫花,究竟是遭受了什么样的打击,才会变得如此可怜兮兮的,跑到家中求一个安慰的拥抱。许珍心疼极了。她连忙张开手将荀千春搂住。荀千春眼眸低垂,贴着许珍的胸口,听着熟悉的律动声,心情逐渐平静。果然,拥抱能拉进两人的关系,而且会让她觉得快乐。荀千春总结着。许珍还在那催着她说是谁欺负人。荀千春听着,内心愈发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她年幼时,也曾经被阿母如此拥抱,却很少如同现在这般心情酸胀。她不解,想要询问先生。未料一抬头,瞧见许珍满脸通红,目光游离,就连耳尖也是红的。荀千春疑惑的喊:“先生。”许珍忙回神说:“你,你先松手。”荀千春问:“先生怎么了”还能怎么,不就是腰痒吗许珍内心泪流满面。腰痒这个弱点真的不能怪她啊而且现在明明是这么煽情又严肃的事情,自己总不能大声喊“卧槽”吧她悲伤极了,又不想直说自己腰痒,看着荀千春,眼神百感交集。荀千春已经想到了什么。她眸光微变,眼中有情感要浮上来,但很快又压了下去,晦暗的像是深海一般。许久后,她低声说:“好的,先生。”两人继续面对面聊天。荀千春说了自己今日遇到的事情。许珍听着,感觉那个纠缠小叫花的妹子不是个好人,让小叫花不要再理那个妹子。并且信誓旦旦的表示,自己明天一定会帮小叫花去找回场子,接着又凑过去抱了抱小叫花。其实前几日知道小叫花的真实身高以后,许珍稍微有点郁闷,打算两人分床睡。可现在一想到小叫花差点遭受校园暴力,她便忍不住的心疼。最后,她抱着小叫花,轻声说道:“我们早点睡,晚上念书给你听。”荀千春闻言,眼中划过灿烂一片光。她点头站起身,去厨房做晚饭。走在宽阔的木板地面上时,她想起了今日蓝衣女子说的“拥抱、同睡一榻”,这些事情都是用来促进关系的。她是十分乐意和先生促进关系,但并不知道先生是怎么想的。荀千春很怕招惹先生不开心。但如今才知,原来先生,也想和自己更亲近些。真是太好了。荀千春如此想着,嘴角忍不住的向上扬起,露出了笑容。宫中休沐结束,许珍要继续开始上班。早上她早起去找学馆主事,结果主事告诉她,另外两位都要晚上才来,所以希望她可以等放学时候再过来一趟。许珍反正没事干,同意了。她沿着江边往宫中走。转头看江海,见茫茫浩渺,瞧不见尽头,江堤已经有些松动,这样的情况若是被暴雨冲击,不水灾那反而不正常。她实在不安心,跑到长安京兆府,往信箱塞了封匿名的投诉信,说江堤不严实。走出来后,她瞧见时间还早,宫中估计还在早朝,顺道去了趟书坊。长安前几日凉快,最近又开始热了,算算时间,是快到秋试的日子。许珍努力回忆水灾到底是在秋试之前还是秋试之后,可惜没什么进展。她一路晃悠,在路边看见有书生问路的,便很热心的跑上去帮忙指路,被卖肉的屠夫一顿大骂,以为她是来抢生意的。许珍笑嘿嘿的解释着跑远。她一路帮忙,帮到了书坊里头。谁知刚走进书坊大门,里头那位穿红袍的坊主便拢袖快步跑来,啪啪啪的飞到许珍面前喊道:“女郎女郎”许珍见坊主这么激动,内心一紧,后退几步小心翼翼问道:“怎么了”难道是自己的书又出什么问题了许珍很不安的盯着坊主,生怕坊主把书丢她身上。但好在事实没这么惨烈。坊主很兴奋说:“你的书都卖出去了二十本似乎还不够你看要不要再加点”许珍愣了愣:“都卖了”“是啊”那坊主十分激动,“长安许久没有如此本了多是野史杂记,姑子的这册书,当真是让长安又鲜活起来了”许珍听了也忍不住的笑:“有人买那就加啊。”她想了想说,“再誊个二十本”坊主道:“听姑子的”说完之后,两人签文书。交付钱币的时候,坊主忍不住的再度感叹不已。这写书的姑子,真的厉害啊长安书坊坊主卖书这么多年,见过许多过来托书卖的,也见过要托小说卖的,可还是头一次见到能这么快就卖出二十本的。她回想到昨日。昨日这本书刚摆上书架,正好来了位以前经常过来的太学先生。那太学先生翻阅之后,说这本书不一般,看似只是爱情故事,可里头却又映射了儒释道三派。第一个故事是儒与禅。故事中的女子未能追求到暗恋对象,是因“过犹不及”,所谓“朋友数,斯疏矣”,总是有事没事的跟在朋友身边,那么离疏离不远了。禅宗说的“花未全开月未圆”是最好状态,因而远远观望才是最好的。第二个故事是道家的黄粱一梦,那壮汉在水灾中丧生了方才后悔,还来得及吗如果做梦可以挽回的话,是来得及的,可为何要想着挽回就不能逍遥于天地间,胸怀开朗吗。否则岂不是要记挂前世今生无数琐事,这也太累了。那先生将四个分析完后,赞赏说道:“这个写书的,定非常人待第二册 出来,你一定要给我留一册。”说完后拿着书走了。周围有敬仰这位太学先生的,闻言后纷纷跑过来,掏钱抢购这本书,因而许珍的这二十本,一下子就全部卖光了书坊老板既觉得许珍运气好,又觉得许珍的确有实力。她将卖出去的钱币交给许珍后,忍不住的问了句:“姑子,你如今何处任职”许珍并不隐瞒,笑着说:“宫中,礼部司的。”说完,拿着饱满的钱袋离开。那书坊老板瞧着许珍背影,缓缓反应过来:“好像是那位新任的员外郎果真厉害,太厉害了”许珍并不知道自己的书已经被曲解成了另一个意思。她还以为自己说的自救方法已经普及出去了,她开心的热泪盈眶,心怀感激的跑到宫中开始上班。好不容易熬到了下班时间。许珍站起身,拒绝同事的晚饭邀请,盯着众人目光,架起气势往学馆走,准备去帮小叫花找场子了作者有话要说:路人:这书,高深啊,高深啊许坚强:我只是在宣传水灾自救蓝衣妹子和小叫花姐姐有过一段情,因为小叫花姐姐已经挂了,所以大家不用担心正文有她俩感情戏嘿嘿第36章 三十六个宝贝许珍走到学馆的时候, 学馆正好放学。许多穿着蓝白色校服的学生从学馆奔跑而出,如惊涛骇浪般汹涌。主事坐在门口写东西。许珍过去喊他,主事连忙放下纸笔, 起身带路:“员外郎往这走。”两人朝着郁郁葱葱的山脚走去。许珍跟着走, 边走边问:“另外两个学生的父母已经来了吗”主事说:“还要等等,先来了一位,还有一位今日外出,正在策马回长安城。”许珍点点头:“我们凑一块是要聊什么”主事道:“自然是探讨如何教育学生。”许珍又问:“那两人是不是都有官职那我要行礼吗”主事道:“不用不用,寻常聊天而已。”许珍问:“可既然都有官职,他们怎么不直接让自家小孩去太学读书。”主事答不上来,敷衍说:“自然是太学要求太高了。”两人问答之间, 走到了一个竹屋中,地上铺席,中间摆放圆桌, 周围几张软垫。许珍走进去的时候, 圆桌边坐着一个身穿红袍, 端酒喝得醉醺醺的女子。这女人的模样太眼熟了,眼熟的许珍都有点纳闷,怀疑这人可能有双胞胎, 一个住江陵,一个住长安。许珍走到对面坐下。那女子和她举杯, 让她一起喝。主事急匆匆的也跑了过来,跑到醉酒女子身边喊:“祭酒祭酒别喝了一会儿要谈话”那红袍祭酒正是先前许珍在江陵遇见过的,经常拎着一壶酒, 似乎和山长、老妪的关系都不错。许珍礼节性地和她打招呼。祭酒问道:“这谁啊”主事说:“是新任员外郎祭酒啊,你怎么这就喝起来了,一会儿还如何煮酒座谈。”祭酒盯着她看了会儿,随后笑意满面说:“这不是那江陵的女先生吗,你怎么到这来了”许珍见自己被点名,客气回答道:“来当官了。”“当官当,当什么”祭酒含糊问。许珍道:“员外郎。”“哦”祭酒说完,停顿片刻,随后扑通一声倒在软席上,似乎昏睡了过去。这下许珍和主事都傻眼了。许珍震惊的起身,想过去探鼻息。主事忙说:“员外郎莫急。”许珍问:“这是咋了”主事愁眉苦脸的解释说:“祭酒这个嗜好,总是时不时发作,没办法的。但一会儿就会酒醒,醒了就好。”许珍点点头,稍微放心了点,问道:“她是哪个学生的家长”主事报了个名字,姓殷的,许珍没听过,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随后问主事还有个学生家长是谁,主事不敢隐瞒,说是“州刺史”。许珍惊奇:“刺史这种官职,不是要去驻地的吗”“近日快秋试,因此正四品以上的,全部被圣上招了回来。”主事回答。许珍好奇问道:“这次秋试怎么这么严肃,我听说先前还换了试卷,好像是有人泄题了。所以连刺史都要来监考吗”“确实不知是何人泄题,害的整个长安学馆、礼部一起遭殃。”主事摇头,没有多说。两人聊起秋试,便聊了点其他的,说了场地和考试内容,还有最近人变多的事情。祭酒依旧在地上躺着睡觉。又过半晌,另一位学生的家长终于到了。这位进门的穿着一身黑红圆领袍,蓄须,身后背着弓箭,腰间系鞭,快步走过来作揖说道:“我来迟了。”主事忙上前,接过这人的弓箭放在墙上说:“刺史能来就行。”他说着给三人互相介绍身份,刺史是其中一名学生的阿父,祭酒和许珍都是以阿姐身份来的。那刺史说话直白,问道:“主事,找我们过来是要做什么”主事小声说:“祭酒还未”刺史打断道:“你且直说,我还有事要忙”主事惊讶问道:“刺史还要进宫忙吗”刺史憋了会儿,说道:“不是。”主事还想问。那刺史连忙阻止,让主事先说今天要谈的事情。他不愿被问,其实就是觉得说不出口,而说不出口的原因也很简单他被耽误并不是什么大事,而是因为看了本小说。那本小说乍一看平平无奇,可内中却蕴含许多新鲜观点,里头包含了不少关于税赋、普及教育的说法,和大庆朝如今使用的不一样,却令人觉得也并非没有道理。刺史看了许久,第四个故事看到一半的时候,已经被书中主角险象环生的剧情吸引,他完全忘了最初看小说的目的,只想看看这次水灾,主角要如何自救。可就在这时,剧情结束了刺史震惊,翻来覆去的寻找,惋惜的发现这个故事的确只写了一半,这只是第一册 还有第二册他赶紧跑去找那个送书给自己的好友,讨要下一册,然而那好友表示,这本书只有一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