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说吧”未央喝着明前的龙井,看着如同一条狗一般的孙通,似乎不是很在意。孙通不由打了个哆嗦,于是他从起义之初开始,一直到锦衣卫打进来为止,说了个通透,就连王伦的床笫之事,都描述的绘声绘色。未央皱眉,不悦的道:“说重点”孙通一个激灵,连忙道:“大帅容禀,小人并非是王伦逆贼的党羽,只是迫不得已投靠与他,逆贼裹挟百姓,一路不行天道”“嗯”未央冷冷的哼了一声。“不过听说,逆贼的一应军需粮草,都是有人提供的。”孙通这次彻底老实了。“王伦起初还算是恪守本分,没有逾矩,但是奇怪的是,他的粮草还有军需,全都不缺,让人很是奇怪,小人曾经无意间听逆贼说过,好像是一个江南的大家族帮助他的。”未央神情微怔,过了许久才道:“褚朗,把此人关押起来,严加审问。”锦衣卫自从从辽国归来之后,人事上变动不小,如今褚朗负责刑狱之事,雷五则负责军需供应,他八面玲珑,做起军需工作来,也是十分让人放心。褚朗欣然领命,提起孙通,大步走出。“大帅饶命啊大帅饶命啊”孙通痛哭流涕,屁滚尿流,但是却没有人理会他。过了不过半炷香的功夫,褚朗走了进来,恭敬的递给未央一叠供状。未央看了一会,不由叹了口气,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啊你们就这么想死不出未央的意料,江南的许多大族,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叛乱,但是却暗地里给王伦提供军需,并许诺为王伦牵制朝廷大军,导致锦衣卫孤军深入。只是他们大概没想到,王伦初掌大权,倒行逆施,把手下的人生生逼的没了活路,最终被一枪毙命。钱家、王家、沈家这几家领衔,还有数十小世家参与,更有朝廷官员暗中相助。怪不得王伦一路势如破竹,以他的兵力战力,就算是一万大军,也足以阻挡了,一些知州知府县令之类的官员,竟然闻风丧胆,逃遁而去。这其中江南世家,肯定是出了大力的。“二郎”贾章晃晃悠悠走了进来,同样晃晃悠悠的未洵并肩而行,两人面色发白,但是双目精光闪烁,显然收获极大。要说这一次出兵平乱,未央一路畅通无阻,两颗子弹平息了叛乱,根本就没费啥事,真正办事的,还是贾章和未洵,当然,蓬莱的班底也出了不少力,还有以国舅爷曹佾领衔的将门,真正的派出了一些精干人员,帮助了安排几个州的事物。就这,主持大局的贾章与未洵,也累的几乎脱了相。谁让未央不讲理的直接把所有的官员全部抓了起来呢当然,大局倒是勉强维持了下来。经此一事,无论是贾章这个已经是官员的大宋官员,还是未洵这个解士,此后都将名声大噪。至于未央一次性抓了那么多官员,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但是未央并不害怕,因为他手持天子剑,有大权在手,别人就算是不忿,哪有如何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县尊大人,做几州知州的感觉如何”未央看到两人的惨状,不由调笑一下贾章。贾章很累,但是也很满足,就算是他老子贾昌朝,如今不过是区区权知开封府罢了,历史上的贾相公,还没有出炉呢。贾章认为自己的成就,已经堪比贾昌朝了,自然是得意非常。“二郎,有我们天下集团介入,加上国舅爷他们运来的粮食,如今情形已经稳定了下来。不过说真的,这些官吏怎么办总不能一直关着吧。”未央也很发愁,杀又杀不得,也不能一直关着,这可是个大问题。要是送到开封吧估计暗箱运作之下,过不了多久,这其中至少有一半,会出来再次兴风作浪。未央不想放过这些人,但是也毫无办法,他现在要是真的敢杀了这些人,只怕整个天下就会沸反盈天,到时候就算他是皇帝,也没有立足之地。皇帝也不敢杀士大夫啊他倒是可以跑出海外,只是故土难离,自家的家人,只怕会不开心,更何况他建立了偌大的金融王朝,实在是不想就此半途而废。“依我看,不如都送到开封省事。”未洵满不在乎的道:“尚有圣明天子,下有当朝贤臣,还怕个什么”贾章歪了歪嘴,还是年轻啊缺少经验不说别的,就说自家老爹,就跟江南世家扯不断理还乱,真要送去开封,估计也就是流放个几个人的事。更加年轻的未央开心的笑道:“就如大哥所言,咱们就送到开封去吧。”说完,写下一道手书,交给了身边的亲卫,亲卫自去找褚朗提人去了。贾章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道:“就这么放过他们”未央笑吟吟的道:“县尊大人勿忧,且看就是。”贾章不明所以,说实话,他不算是传统士人,跟着一个老狐狸一般的老爹学了一身的本事,又走了捷径,没有参加正经的科举,对于这些人还是深恶痛绝的。只是他实在是想不通,未央有什么办法,惩罚这些人呢半路杀了这不可能,未央不是傻子,不会干满天下之大不韪之事。第136章 团灭数日后,贾章正忙碌的处理着公文,终于传来了消息,锦衣卫护送一干罪臣到了应天府,交给了前来交接的应天府知府李及。李及此人乃是两朝元老,没有什么本事,唯一的本事就是把大宋的龙兴之地打理的还算是安泰。应天府有个很有名的地方,应天书院,应天府书院前身为睢阳书院,是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所创办。大中祥符二年,宋真宗改升应天书院为府学,称为“应天府书院”,并正式赐额“应天府书院”。大中祥符七年,应天府升格为南京,成为宋朝的陪都,应天书院又称为“南京书院”。今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前有晏殊主持应天书院,后有范仲淹加盟,天圣五年,应天府书院学生王尧臣、赵鰖分别中得状元和探花。范仲淹继承戚同文“天下同文”之志,“以天下为己任”,以“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浮云我决,良玉我切”的博大胸怀,为北宋培养大批人才,如王尧臣、赵鰖、张方平、富弼、孙复、石介等。史载有“宋人以文学有声于场屋者,多其所教也”。于是,“天下庠序,视此而兴”。可以说,应天府是大宋真正的文华宝地,鼎盛时期,学子达到了量千余人。直到暨行书院的建立,一次性收录学子三千余,一举成为天下最大的书院,但是论起名头,比起应天书院,那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李及此人,本就是宿老名儒,在应天府做了二十多年的知府,愣是没挪过窝,就连赵祯都似乎忘了有这么一个人。李及接收了一应犯官,非但没有严加看管,竟然尽数请入了府中,高谈阔论,吟诗作词,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似乎所有人都选择性的失忆了,忘记了自己是犯了罪的官员,一个个矜持的交谈着,一派名士风范。是夜,李及与一众士人喝的酩酊大醉。第二日,当李及醒来的时候,看了看自己身边依旧酣睡的庞光,推了推他到:“世文兄,醒来”庞光面色红润,双目紧闭,只是仔细看去,能见到嘴唇那一抹淡紫色。李及还当是庞光醉酒难醒,也不在意,他打了个哈欠,看着大堂躺倒的文士,颇有一种魏晋之风,很是自得。怎么样到了老夫这里,不就救下你们了只要稍稍运作一下,就能重新返回朝堂,他日呼风唤雨不在话下。这次你们都得承老夫的人情,就算是圣人,都不敢轻易动老夫,更何况区区几个小崽子范仲淹还跟老夫学过几天学问呢。老李及得意洋洋的的自去洗漱,吃了一些海米粥、小笼包,不由满面红光,不得不说,从蓬莱流出来的这些小玩意,就是养人,老李及觉得自己还能再活二三十年不在话下,为子孙后人谋一个百年太平。吃完饭,李及毕竟年纪大了,精神不济,两个哈欠,又去睡觉去了。待李及中午醒来,来到了自家大堂,不由惊讶的发现,庞光以及那些士人,依旧昏睡不醒,他直觉上觉得不妙,当即颤颤巍巍的伸出一根手指,放在了庞光的鼻翼下。咯噔老李及心中一凉,眼前一黑,当即昏死了过去。“老爷”跟着他的两个仆人连忙上去扶住李及,探了探气息,还好,还活着。一个仆人小心翼翼的来到了一个士人身边,探手一摸,顿时面色大变,惊慌失措。另一个仆人仿佛也想到了什么,两人同时夺路狂奔,直接就把老李及扔在了地上。为何因为昨日饮宴的众人,除了老李及以外,全都死了。负责酒宴的,正是这两个仆人,正所谓黄泥掉到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两人还不想死,所以趁着事情未发,就想逃走。这就是贾章看到的一切,至于那两个仆人如何了,贾章没有理会。他现在内心一片慌乱,大宋官场自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就算是政见不同,也不能刺杀或者下毒害人,否则你害我,我害你,害来害去的,大宋还有几人愿意为官他不确定未央是不是下毒了或者说进行了别的暗杀,但是一次性死了这么多人,还都是饱读诗书的官员,就算是皇帝再傻,也会震怒,更何况赵祯英明睿智,乃是少有的明君。过不大会,未央走了进来,他看着贾章的脸色,当即道:“放心,我没有下毒,也没有刺杀,这事纯属意外。”贾章一点都不信,依旧面色难看。未央不由叹了口气,拿出一壶酒,又拿出了一些东西。他指了指拿壶酒道:“这是李知府给他们喝的酒。”又指了指那些东西道:“这些事加了糖的牛奶。”贾章皱眉道:“什么意思。”未央叹息道:“县尊大人,一次性谋杀那么多官员,就算是我想,也不敢啊得罪了整个士林,这风险太大了。”“咱们大宋的人爱吃甜食,那些人逮捕之后,一直到应天府,这段期间,我可是好吃好喝的供应者。”“谁知道到了应天府,李知府会请他们喝酒呢喝酒也没什么,可惜喝的是甜酒,和甜酒只要量不多也没什么,可惜他们喝的太多了。”“甜牛奶加甜酒,乃是毒药啊”贾章神情恍惚,看着未央那张无动于衷的脸,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丫的好意思说,你还不是早料到了他们出了你的手,便会成为人上人,所以好吃好喝的伺候着,最后人家举杯痛饮的时候,一不留神把自己喝死了。多美妙的计策啊贾章觉得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能深思熟虑到这种地步,这小子的内心到底藏了多少深的心思,当真是可怕至极。未央无所谓的耸耸肩,这事也怨不得他,他原本的主意,是放他们回去之后,再想办法弄死他们,不过谁让他们作死,非要饮宴,这下子好了,自己把自己作死了。第137章 毒物天见可怜,不管贾章信不信,未央却是是打算放了他们的,之所以给他们牛奶与红糖吃,不过是因为这两样东西都是高热量,高能量的东西,是锦衣卫行军携带的最多的。好死不死的,这些人在锦衣卫这里吃饱喝足,连续十几天的功夫,到了应天府之后,竟然开怀畅饮。而且一个个大醉倒地,这不是找死是什么要知道,锦衣卫行军是不允许喝酒的,就是因为未央知道这个原因。第二日,贾章红着一双眼睛,来到了未央的大帐。“大帅,此事兹事体大,只怕就算是圣人也压不住,你需要与我一同奏禀圣人,把事情说清楚。”未央点点头,他很理解贾章的心情,虽然这事查起来很麻烦,肯定会落到他头上,但是他不怕,因为现在不会有人动他。但是贾章不一样,这小子有一个老狐狸一般的老爹,自然知道这事情的后果,一次性死了数十位进士高官,要是挨着他贾章一点点关系,他这辈子就毁了。贾章起草了一份奏章,在未央的指导下,把事情详详细细的说了一遍,事无巨细,甚至连几种东西掺杂在一起食用的后果都说的一清二楚。至于别人信不信,呵呵不信你可以去实验啊未央觉得肯定是实验一个死一个。。。。。。。开封皇宫中,早朝正在进行,死一般的大殿上,没有人愿意说话。“启奏必陛下”一个御史终于忍不住跳了出来。“王伦叛乱,蓬莱锦衣卫出征,锦衣卫指挥使未央荼毒天下,竟然毒杀数十朝廷大员,恳请陛下下旨,把未央处于极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