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首相晏殊眼观鼻鼻观心,似乎睡着了,枢密使范仲淹垂立在侧,一脸的满不在乎。至于庞籍、韩琦等人,更是一个个冷眼旁观。他们早早就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自然不屑那个御史之言。至于庞光是庞籍的亲弟弟这事,庞籍更是在赵祯面前赌咒发誓,说自己不知道庞光的一切所为。至于别人信不信,庞籍也只能这样说了。身为变法的急先锋,要是自己家里出了反对变法的声音,而且还与叛匪暗通款曲,要说庞籍不知道,那真是扯淡。反正范仲淹等人对庞籍的话,那是一个字都不信,谁不知道你的老家在山东,与孔家交往匪浅,现在撇清关系,是不是晚了点。一个面色微黑的大臣走了出来,此人乃是监察御史包拯,他黑着一张脸问道:“吴大人,无凭无据,如何说是未央毒杀一干犯官”那吴御史冷笑道:“包大人,庞光等人从锦衣卫手中移交到李老大人手里,当晚就出了事情,一干人等全部死亡,不是锦衣卫干的,还能是谁干的好事”包拯怒道:“我大宋自有刑法,岂能因为你空口白牙,就给当朝大臣定罪”吴御史争辩道:“事实俱在,又有李老大人作证,又需要什么证据”此言一出,顿时满朝朝臣都不悦的看着这个御史。说话动动脑子好吧大宋虽然不因言获罪,但是你这句话,岂不是强加罪名偏听偏信这种事情,在大宋虽然不少,但是拿到朝堂上来说,就太过分了。“宣李及”赵祯终于开口了。陈琳立刻尖细着嗓音喊道:“宣李及觐见。”李及颤颤巍巍的走上了大殿,俯身跪倒,哭声大作。“圣人啊庞光等八十七名官员,于臣的府邸之中饮宴之时,竟然被人毒杀。长此以往,还有谁敢为我大宋效力岂不是寒了天下士人之心。”一些官员顿时心有戚戚焉。今天你能毒杀那些人,明天搞不好就轮到自己了,这种事情万万不能惯着,一定要掐灭这个势头。李及已经七十多岁了,士大夫七十致仕,这老头已经近八十了,还长青于朝堂之上,也算是异类。“李卿家,”赵祯微笑道:“听说你设宴款待罪臣,邀请了不少乡绅作陪”李及老老实实的道:“禀圣人,这些人都是我大宋精华所在,岂能随便逮捕老臣看他们一个个受了不少苦,就款待了一二。”“哦”赵祯意味深长的道:“听说李卿家也是酩酊大醉,日上三竿才醒酒”李及尴尬的回道:“老臣不胜酒力,又贪杯了些。”赵祯又问道:“你们同饮同食,你为何没事应天府的乡绅,为何也安然无恙,只有那些罪臣死了呢”众人哗然,李及更是愣在当场,面色恓惶。是啊你们一起吃东西喝酒,没道理只有那些人死了啊除非是你李及吓得毒,才有可能精准的毒死一干犯官。李及登时痛哭流涕,连呼冤枉。“圣人容禀,想来是那锦衣卫在路上下毒,第二日才发作,实在是与老臣无关呐”赵祯一挥手,陈琳会意,他招了招手,有三个小太监各自端了一个托盘,托盘上分别放着热气腾腾的牛奶,还有一袋子红糖,还有一壶美酒。“范爱卿,你说说吧”从称呼上,就能看出来,赵祯对范仲淹是何等偏爱,不知多少人此刻嫉妒的看着范仲淹,恨不得取而代之。范仲淹端起那杯牛奶,拿起那袋白糖,笑道:“这是锦衣卫的日常饮用之物,给犯官吃,想来大家不会有疑问吧”众臣点头,确实,人家抓了你,能给你人家的食物吃已经不错了。“这是皇宫御酒,乃是极品,蓬莱贡品诸位识得吧”众臣再次点头。范仲淹胸有成竹的道:“这三种东西,随便哪两种一起吃喝,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三种一起,却是致命的毒物。”“荒唐”李及气急败坏的站了起来,一把夺过御酒,狠狠的喝了一口,在端起牛奶,抓起红糖,大吃大喝。“就让本官看看,什么时候才会死。”众人愕然,不少大臣暗地里竖起了大拇指。置诸死地而后生老李及这一手,足以保住全家老小了。别说这些东西是不是真的在一起是剧毒,就算是真正的鹤顶红在前,李及也会毫不犹豫的喝下去。第138章 君臣合璧李及一口气喝光了牛奶,吃光了红糖,又饮了一大壶酒,面色红润,打了个饱嗝,耀武扬威的走了一圈。“诸位,我死了吗”“老大人说笑了。”“老大人生龙活虎,还能再活三十年。”“李大人真乃我辈之楷模也。”。。。。。。李及极其嚣张的站在那里,仿佛干了多大一件事似的。赵祯眉头微皱,愈发的厌恶此人,他看了范仲淹一眼,范仲淹会意,笑眯眯的上前道:“老大人,您敢以身实毒,可敢以身试法否”李及斜着眼睛看向范仲淹,傲然道:“本官一声清正廉洁,自认上对得起祖宗陛下,下对的起黎民百姓何谈以身试法”“倚仗身份,咆哮朝堂,算不算犯法”“未经诏命,擅自来京,算不算犯法”“私自放纵犯官,导致犯官尽数死亡,算不算犯法”范仲淹越说声音越大,宛如洪钟大吕一般,震得李及连连后退。“为臣不忠为友不义为官不仁”“你这种不忠不仁不义之徒,还有何面目站在朝堂之上”老李及心神大震,被范仲淹逼的面色涨红,突然双目一突,吐出一口鲜血,昏厥了过去。“陈琳,让御医救治吧。”赵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便定了李及的生死未来。谁都能看出来,赵祯对李及很不满意,这种不满意几乎是写在脸上的,透露出了天下至尊对现在的朝臣的不满之心。李及只不过是适逢其会罢了,撞在了枪口上。谁都知道,赵祯是一个仁慈的君主,耳根子又软,对于臣子,极为宽容,像唐介、包拯这等猛人,抓着赵祯的袖子喷他一脸唾沫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是每一次都全身而退,毫发无损,反而名声大噪。但是天子就是天子,乃是天下至尊,天下之主不是任由臣子摆布的木偶,赵祯的帝皇心术一点都不缺,左右朝臣,更是得心应手,不然也不会有偌大的名望。今天赵祯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让几个老臣触目惊心。皇帝确实变了,变得不一样了。“诸位爱卿,犯官庞光一干人等,虽然身死,却依旧是我大宋肱骨,晏爱卿,你拟个章程吧。”众人不由心惊胆战,赵祯轻描淡写之间,便打了一巴掌,给了一个甜枣,谁也说不出什么来。虽然他们不满士人被毒杀,但是苦无证据,总不能真的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人吧再说了,万一范相公说的是对的呢他们这些人只是误食了食物而已一直闭着眼睛装木塑的晏殊睁开了眼睛,他开口道:“启禀圣人,庞光一干犯官,罪证确凿,无可抵赖,但是念其于国有功,就暂且以功抵过。但是他们的后人,三代之内不准科举,有功名在身者,则革除功名。”“准”“退朝”陈琳尖细的声音响起。浩浩荡荡的朝会,众位大臣打算一展身手的朝会,被赵祯几句话,范仲淹咄咄逼人之下,草草结束,颇有虎头蛇尾之意。。。。。。。“陈琳,今日之事,你怎么看”老陈琳笑呵呵的道:“老奴一介奴婢,能有什么看法,官家要是想要找人询问,老奴觉得陈贤那小子不错。他一直跟未央接触,了解颇深,乃是不二人选。”赵祯笑骂道:“也不知道那小猴子给了你多少好处,净听你给他说好话了。”陈琳低眉顺眼道:“官家这可就冤枉死老奴了,蓬莱距开封千里迢迢,就算是未二郎有心,老奴也没那胆子啊”赵祯摇头笑道:“也罢就让陈贤过来吧。”不大会,陈贤弯着腰走了进来,施了大礼之后,恭恭敬敬的垂立一旁。“未央是个什么样的人”赵祯开口。陈贤自然知道这是问自己,他恭声道:“滕老夫子曾言:惊世辅国之才,大宋千里良驹”“哦”赵祯来了兴趣,笑眯眯的道:“滕爱卿可是个厚道人,对这小子评价如此之高”陈贤这时候破有点找回了男子气概的样子,他朗声道:“一介白丁,一年内打造出一个繁华之地,天下莫有比拟者。建造巨城书院,创造无双神迹。孤军深入,打入大辽国境内,连接破上京城两次,火烧皇都,把皇都的牌匾摘了做书院踏脚石。以一军之力,三千兵马,撼动数十万叛军,乃是我大宋霍去病也老奴以为,未央乃是朝廷之栋梁,辅国之良才。闲暇之时,老奴曾听滕夫子、苏夫子、章相公等人议论过,说是大宋要想变革,非未二郎,莫属。”陈贤慷慨激昂,但是赵祯的眉头,却越来越紧。大宋养士百年,朝中大臣,尽是肱骨良才,区区一个小子,就算是有些本事,哪又如何不过为国储才,是必须的。更何况新法乃是范爱卿等人的心血,岂是一个娃娃所能置喙的“言过其实了吧”赵祯不悦道:“未央就算是再厉害,岂可言变法之事”陈贤犹豫了一下,说道:“老奴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一旁的陈琳翻了个白眼,不当讲就不要讲,还说个屁。“讲”赵祯毕竟是天子,还是愿意纳谏的。“老奴不才,久在蓬莱,也参与了书院的数次推演,推演的结果说明,新法不成的”“大胆”赵祯豁然起身,戟指陈贤。“官家恕罪”陈贤连忙跪地道:“这推演之事,乃是书院合力而作,国舅爷与柳家、潘家的公子,也是参与过的,老奴不敢撒谎。”“传曹佾、潘肃、柳羽进宫”赵祯冷笑道:“你们四个今天要是不说出个所以然来朕就把你们全部关进大牢”陈贤打了个哆嗦,求救似的看向陈琳,陈琳摊了摊手,表示爱莫能助。陈贤不由心中嚎叫道:二郎啊不要怪兄弟不讲义气,关键时刻,还是小命要紧,要是这一关过不去,说不得兄弟得出卖你一下了为兄弟两肋插刀嘛你就受累挨两刀吧第139章 令不出京城不多时,曹佾、潘肃与柳羽急匆匆的赶来了。“参见陛下。”“平身吧”赵祯看着眼前的四个人,突然笑了,杞人忧天而已,这四个家伙,三个纨绔,一个阉人,就算是有些见识,有些本事,又如何能与朕这满朝诸公相比“景休啊”赵祯缓缓开口道:“听说你们在暨行书院,曾经推演过新法,放言新法必败”曹佾额头顿时就冒出了豆大的汗珠,他不由撇了撇跪在身边的陈贤。特么的你个老兔子,肯定是你多嘴了不多嘴会死啊不过赵祯问话,他却不敢不答。“禀圣人,年初的时候,未央率军北上,微臣等人,确实与滕老夫子等诸位贤达推演过新法。”“哦”赵祯不置可否。曹佾突然把心一横,娘的拼了,左右不过一顿板子罢了,圣人还能杀人不成“陛下,恕微臣斗胆直言”曹佾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开口道:“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中心思想就是要裁汰不称职的官员,而裁减冗官,精简机构是改革的核心内容。但是我大宋官僚,已经是暮气深沉,真要实行上述改革,大概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得丢官。这个些新法当然做不得。可是,范相公、富相公等人要做的还不止这些,即使是称职官员,也要削减其薪俸,大宋官员的俸禄迄今为止,冠绝诸代。而且,还决定要减少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以解决官多为患的问题。也就是说,全天下的读书人的利益,都让改革触及了。因此,改革的反对者决不是少数保守派,而是整个士大夫阶层大宋统治的阶级基础。要改革就要牺牲士大夫阶层的利益,牺牲了士大夫就动摇了自己的统治基础,咱们大宋的政策是抑制武将,其办法一是重用文人,二是实行更戍法,为了文人利益牺牲了国防。除了少数锐意进取的有识之士,官僚、地主、富商等既得利益阶层大都满足于现状,只顾个人利益和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