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执宰大宋> 分节阅读 8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81(1 / 1)

d 章得象与滕子京眼前一亮,未央能看中的人才,绝对不俗,不知这位王安国有何过人之处王安国在一旁满面通红,不知所措。章得象笑道:“既是你的朋友,就带着朋友好好玩耍几日,玩耍后,记得回书院就成。”未央拉着王安国,就冲向了书院门口。刚到书院大门,未央脸就黑了,苏轼、吕惠卿、曾布、章敦早早就等在书院门口。见到未央来了,苏轼老远就打招呼。“姐夫,山长说了,你还在禁足,让我们几个跟着你,免得你乐不思蜀。”未央黑着脸训斥道:“胡闹,你们都在进学,正是学问增长的好时候,怎能随意离开书院。”苏轼不屑一顾道:“说的好听,还不是嫌我们碍事明着告诉你,就是我姐让我们看着你,不让你喝酒,还有就是去那些乱七八糟的地方。”未央气急败坏,这媳妇还没娶回家呢,就开始管自己的私生活了,这日子没法过了。王安国看的很开,能多交几个朋友也不错,所以他乐呵呵的道:“没什么大不了的,咱们一起去就是了。”年纪最大的曾布笑道:“未先生,正好下午明日休假,咱们一起去游览一番也不错,学生来到蓬莱,还没仔细看过蓬莱胜境,整天听的耳朵都出茧子了,正好一起。”未央无奈,只得道:“去就去,不过我警告你们,不能在外面胡来。”吕惠卿笑道:“先生说笑了,我们都是书院的好孩子,从来不惹事生非。”这话未央一点都不信,这几个家伙,都是妖孽一般的人物,聚在一起不整出点事来都不正常,尤其是苏轼,这小家伙蔫坏蔫坏的,年纪不大,一肚子坏水,谁知道他们会干出什么事来。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出了书院,向着蓬莱而去。路过皇都牌匾的时候,几人还使劲踩了几脚,嚣张的大笑几声,满足了一下践踏辽国的快感。第174章 重重阴谋未央觉得,自己投胎到大宋,就是个劳碌命,刚刚带着一帮小伙伴吃喝玩乐,正要游览一番,就被曹佾这个倒霉催的堵在了风雅阁。未央不能不留下来,因为国舅爷的第一句话就是:“二郎,救命啊”于是未央打发走了自己的小伙伴,面色奇差无比的带着国舅爷来到了自己在风雅阁的办公室。这家伙是国舅,又是大宋鼎鼎有名的富豪,谁敢对他怎么样能收拾他的,除了当朝几位相公,只有皇帝赵祯了。当朝相公不会吃饱了没事干,肯定是赵祯没跑。“说吧,大国舅,什么事情让你大老远的跑来,着急忙慌的不会是天塌了吧”曹佾面色苍白,神情仓皇,看样子与天塌了也没啥区别了。“我姐姐生了龙凤胎。”曹佾低声说道。未央皱眉道:“这是好事啊。”曹佾咬牙切齿,双目赤红,宛如疯魔一般,沉声怒吼,“官家子嗣艰难,姐姐诞下龙凤胎,官家欣喜若狂,这对龙凤胎也身体康健,并无任何疾病。可是姐姐急于回宫,官家也想陪在孩子身边,孩子刚满月,就搬回了宫里。我按照你的吩咐,对姐姐千叮万嘱,让她一定注意,不成想还是出了意外。龙子大病,御医束手无策,我姐姐受不了打击,已经昏厥了数次。”未央心中一惊,早知道皇室与后宫争斗厉害,没想到这么厉害。曹皇后诞下龙子,不出意外,必然是将来的太子,继承大宋江山。要说有意谋害龙子的人,那就太多了,无论是后宫的妃子,还是想要争夺皇位的宗室,都有嫌疑。而且赵祯并不是什么长情之人,由于子嗣问题,一直是广撒种,妃子之多,没有三千也有一千了。这些妃子肯定都会去恭贺曹皇后,毕竟是六宫之主,该有的尊敬还是要有的。这么一来,根本就没法查,而且赵忠实这些家伙,未必就不会暗下黑手,要想查出真相,只怕比登天还难,就算是查到了什么蛛丝马迹,只怕也只是找出一些替罪羊砍了了事。“你不在京城好好看着皇后,来蓬莱做什么”未央不明所以。曹佾慌张的道:“二郎啊,皇后生产是在曹家,如今回到皇宫竟然出现这档子事,很多人都说是曹家下的黑手,我怕啊”未央气急,怒道:“你个蠢货,你怕个屁啊圣人怀疑你了吗”“没有。”曹佾老老实实的道。“圣人既然不怀疑你,那就没有事情,为何还跑来蓬莱你这一跑不当紧,黄泥掉在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曹佾顿时更加惶恐,苦着一张老脸,噗通一声就软在了地上,一把抱住未央的大腿,哭天喊地,“二郎啊,你是有本事的,救命啊”未央抖了抖腿,不成想曹佾抱的太紧,不由无奈道:“我又不是大夫,你求我有什么用。”曹佾语气凝噎,抽泣道:“我曹家累世将门,偌大的家门,岂能因我一人而累死全家皇子命在旦夕,公主也眼看活不成了,你要是不救我,我就从钟楼上跳下去,省的连累家人。”说罢,曹佾作势就要冲出去。“好了”未央无奈道:“你既然来找我,咱俩的交情在这里,我不会不帮你,只是我怎么进京呢”曹佾连忙爬起来,低声道:“二郎尽可去就是,只要救了皇子公主,那就是大恩,官家会感激你的,不会追究你。”未央闻言,气的火冒三丈,怒道:“要是救不了,我这颗脑袋,是不是就跟着你一块掉了好你个曹景休,你是故意害我”曹佾连忙摇头,赌咒发誓道:“我要是害你,天打五雷轰”未央冷笑道:“大臣擅离职守,这就是大罪,要是治不好你的两个外甥,那就是罪上加罪,老子刚刚灭了孔家,不知多少人要找我晦气,你这时候让我进京治病,不是害我是什么”未央越说,心头越亮,突然间想到,或许这不仅仅是针对皇室的阴谋,也是针对自己的阴谋,有些人贼心不死,想要靠着重新扶持孔家,效仿历代王朝,收拾天下士人之心。未央恍然大悟,心中冷笑,跟小爷斗,你们还嫩了点,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不是癌症之类的,就算是天王老子要他的命,小爷也能把天王老子干翻了。“鲁常”未央突然大吼一声。哗啦啦一阵响动,鲁常推开了门,单膝跪地。“属下在”“把我坐骑牵来,顺便挑选两匹好马,我要即刻进京。”鲁常虽然不明白未央为何要突然进京,但是还是忠诚的执行了命令。曹佾在一旁发懵,这是个什么节奏你这脸变得也太快了吧。不大会,风雅阁外传来一声如龙般的马嘶,未央豁然起身,一把抓起曹佾,硬生生的把曹佾提了起来,拖下了楼梯。出了风雅阁,未央随手把曹佾丢在了一匹弗里斯兰马身上,回头对鲁常道:“召回一千锦衣卫,全力守卫蓬莱,无论是谁,但有敢惹是生非者,先拿下再说,若有不从,就地斩杀”“喏”鲁常本想跟着未央进京,一听未央的吩咐,顿时知道事情大条了,他不敢大意,急速回到锦衣卫营地,一纸命令就传了出去。未央骑着马王,马王屁股后面蹲着小白,在后面,就是曹佾拼命的打马跟着。同为弗里斯兰马,曹佾一人双马,但是比起马王来,还是差了不知多少,一路上也只能堪堪缀着,连并肩的机会都没有。未央一声不吭,只是放开了马王,速度快的不可思议。饿了在马背上啃干粮,喝了就地取水,不过是两日的功夫,开封遥遥在望。“吁”未央停住了马王,过了片刻,曹佾气喘吁吁的赶了上来,屁股都快烂了,两匹神骏的天马更是累的口吐白沫,要不是未央刻意放缓了速度,这家伙根本就不可能跟上。第175章 暗流涌动“二郎,你的马太快了。”曹佾身为大宋最顶尖的纨绔,一向是锦衣玉食,何曾受过这样的罪,就算是长途往来,那也是最顶尖的马车,温香软玉,美酒美食,样样不缺。这一路骑马狂飙,两千里路,两日达到,两日两夜不眠不休,曹大国舅可算是遭了大罪了。未央没有理会曹佾,他想了想,伸手在脸上一抹,顿时面孔大变,如同川剧变脸似的,换了一副模样。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他现在虽然说不算是满朝皆敌,但是对他有好感的,绝对不多,还是小心谨慎一点为好,万一出了岔子,撂挑子就跑,谁也拿他没办法不是。曹佾看未央转眼间换了一副面孔,不由大为惊讶,连声道:“这是什么面具莫非是传说中的换脸之术”未央没好气的道:“狗屁的换脸之术,这叫易容术,行走江湖必备技能,咱们此来京城,危机重重,暗地里不知多少人打你我的主意,还是小心点为好。”狗屁的易容术,不过是把羽箭化作液体状态,修改了一下面部细节,就如同还了一张脸一般。“二郎,不若给我也换一张脸吧,你说的对,太危险了。”未央气急,大骂道:“曹景休啊曹景休,你脑子被驴踢了吧你要是易了容,谁带我们进皇宫我怎么有你这么一个猪队友”曹佾老脸通红,一时只想着保命,倒是没想那么多,只得连连作揖道歉。身为开封纨绔之首,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曹佾刚刚进城,开封城内,四面八方的有心者,边纷纷受到了消息。夏竦府邸,咱们的夏相公冷冷的道:“曹佾固然有点本事,但是将门没落,已经再也没有机会崛起,任由他折腾去吧。”下首的郑骧笑道:“师相,还是要谨慎一些,那曹佾身边跟着一个人,一起回城,此人来历不明,只怕会有变故。”“变故”夏竦不屑道:“牵机之毒,自古以来无人能解,乃是皇室秘辛,就算是曹佾请来华佗扁鹊孙思邈又如何也只是束手无策罢了。”“师相慎言。”郑骧低声道:“此事虽然不是我们所做,但是那汝南王府,若是真的做成了,他们一系登了皇位,恢复孔孟道统,我们还需要交好才是。”夏竦哈哈大笑道:“士龙,你还是太小心了,我们与汝南王府并无交情,再说了,老夫是什么人慢说他还不是皇帝,就算是皇帝,也须得小心尊着老夫。此事过后,无需再与汝南王府有任何瓜葛。”郑骧躬身称是,只是眼中闪过一缕光芒,心道,您老人家今年都快七十了,士大夫七十致仕,就算您老人家再干十年,又能怎样左右不过是作古罢了但是我还年轻啊,不赶紧抱一条大腿,以后新君登基,岂能有一席之地所谓的师徒离心便是如此,就算是夏竦此人,一向以狠辣著称,但是看着自己乖巧的弟子,也不会知道,自己这位弟子内心里的想法。自古皇权之争,都是最惨烈的,远的不说,李世民囚父杀兄,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李世民固然雄才大略,被万族尊称“天可汗”,但是就这一个污点,就被后人反复的拿出来,不停的往他身上泼脏水,不可谓不悲哀。曹佾带着未央,也没有掩饰行踪,实在是没法掩饰,马王高大雄壮的身躯,那就是黑夜之中的一颗明星,看不到的都是瞎子。高调回京的曹佾,回到府邸之后,迅速的换了一身朝服,带着未央,就向着皇宫而去。不得不说,未央此刻的心情是忐忑的,赵祯位几十年,对下属宽厚以待,让百姓休养生息,使宋朝达到一个发展的顶峰。赵祯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善于纳谏,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包拯屡屡犯颜直谏,唾沫星子都飞溅到赵祯脸上,但赵祯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竟然没有怪罪这个铁面无私的人。这位帝王确实具有相当大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这在封建时代,也算是很难得的了。因此,以往历史学家们称誉他为“守成贤主”,是一位难得的明君。一朝不仅出现了包拯,还出现了“求之千百年间,盖示一二见”,在岳阳楼记中唱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以及倡导文章应明道、致用,领导北宋古文运动的欧阳修。而赵祯庆历初年实施的“庆历新政”由范仲淹主持的那场社会改革,更为王安石变法起到了投石问路的先导作用。“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永,好不容易才通过了考试。但在赵祯看来,他不适合做官,还是填词的好,就给划掉了。赵祯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于是反唇相讥,说自己是“奉旨填词”。讥讽赵祯的柳永不但没被杀头,填词也没受影响,且填得更加放肆,这就非同寻常了。也因此,柳永非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