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执宰大宋> 分节阅读 21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10(1 / 1)

d前,血肉之躯又有什么意义”耶律重元抓紧时间让人把金银珠宝都搜罗了起来,送了出去,以作日后东山再起之资。他这边忙碌的时候,皇都那边的耶律洪基却是信心爆棚。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努力,辽国从大宋窃取了不少好东西,火炮的管制过于严格,他们没有办法,但是随着火枪的普及,辽国终于搞到了火枪,在辽国工匠的努力下,终于造出了在耶律洪基看来合格的火枪。就是火枪,让耶律洪基信心十足,火枪都能仿制,只要在战场上再缴获一门火炮,大辽的工匠那么聪明,害怕不能仿制到时候大辽还怕什么大宋大辽依旧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契丹依旧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至于大宋至于赵祯还不是早晚给朕丫子的份所以听到大宋有用兵的迹象,耶律洪基不惊反喜,连夜着急了众臣,商讨大事。身为韩王的萧惠,执掌了天下半数兵马,自然在列。他没有耶律洪基那般乐观,反而忧心忡忡,与未央的数次交锋中,他深深的知道了,大宋之所以能胜利,不在于火枪火炮,也不在于百万雄师,而在于那个少年人。当初未央在辽国掳走耶律宗真,他是亲身经历的,看到了那个少年如神似魔一般的本事,上次未央来辽国游历,身边带着三个孩子,他更是与未央直面交锋了一波,一败涂地。所以他知道,就算是大辽有大宋的火枪火炮,又有带甲之兵百万,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要未央肯出手,大辽绝不会有任何幸免,绝对是举族灭亡的下场。身为辽国硕果仅存的老狐狸,萧惠自然是明白谋身之道。所谓越老越怕死,在萧惠的身上,表现的最为直接。他甚至让自己的儿孙们早在数年就悄无声息的弄了出去,搜罗的钱财,也分散在各地。如今的韩王府,看似强盛,实际上,不过是只剩下一个空壳子罢了,只有萧惠一个老头子和他的王妃以及一些老弱妇孺罢了。辽国唯一能与萧惠抗衡的官员,叫做耶律乙辛,字胡睹衮,五院部人,为南院枢密副使,改官主持北院,封为赵王,直到现在,依旧掌握着皇都的皮室军,更手握十万宫分军,是耶律洪基的左膀右臂,而且忠心耿耿,不作二想。此人飞扬跋扈,最是霸道,出了皇帝,敢跟他放对的人,除了萧惠,辽国几乎没有了。萧惠与耶律乙辛不对付,是世人皆知的事情。除此之外,还有一人,这里两人都畏惧,那就是耶律化葛,这老头子不显山不露水,却深得耶律洪基的信任,军国大事,几乎都要讨教。大家不愿意招惹他,还有一个原因,耶律化葛数次出使大宋,要说对大宋的了解,在大辽能比得上耶律化葛的,屈指可数。耶律洪基坐在皇位之上,耶律化葛、耶律乙辛、萧惠等人,在两手边站定,再外面,便是一些南面官了。南面官没有资格进大殿,因为他们本质上还是宋人,骄傲的契丹人,不屑于与宋人同处一室。所以这些南面官,就算是位高权重,面对契丹人,也没有多少尊严。无关其他,不过是人心鬼蜮罢了。“诸卿,南朝意欲兴兵,夺取我云州土地,诸卿以为如何”耶律洪基上来就定了调子,这次就是议论军事。众人面面相觑,只有耶律乙辛上前,冷声道:“我大辽男儿,契丹英雄,纵横天下数百年之久,大宋区区小国,不过建国百年,有何资格与大辽争锋陛下,让臣带兵十分,为陛下斩下宋皇的人头。”满朝大臣,不屑者有之,看热闹的有之,惶惶不安者有之。耶律洪基大喜道:“赵王勇武,朕心甚慰。”第410章 于阗来信未央毕竟不是神仙,所以很不幸的,他预料错了。当大家都在厉兵秣马,兴奋的备战的时候,一封八百里加急,从西而来。未央急匆匆的入宫,数个时辰之后,然后面色难看的从宫中走了出来。他进了书房之后,提笔写字,足足一夜都没出屋,蔓菁也在他身边,发了一夜的电报。发报机这种东西,未央自然是有的,所以很短的时间内,他的直系人马,都已经准备好了。其实字数不多,不过聊聊九个字而已。塞尔柱东侵,于阗危急。于阗是哪里估计大多数百姓都不清楚,未央本人也不清楚,但是入宫之后,他就清楚了。于阗国是古代西域佛教王国,唐代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君主国姓为尉迟,因仰慕唐朝,有两位君主改姓李,他们分别是尉迟僧乌波李圣天、尉迟苏拉李从德国祚长达1238年,于阗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沿,东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车、疏勒,盛时领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丰等县市,都西城。于阗国以农业、种植业为主,是西域诸国中最早获得中原养蚕技术的国家,故手工纺织发达。特产以玉石最有名。于阗自2世纪末佛教传入后,逐渐成为大乘佛教的中心,魏晋至隋唐,于阗国一直是中原佛教的源泉之一。于阗人民喜爱音乐、戏剧,在绘画方面具有印度、伊朗的混合风格,画家尉迟乙僧于唐初至长安,绘有许多壁画,与唐人吴道子、阎立本齐名。依大唐西域记所载,此国俗称涣那,诸胡谓之豁旦,匈奴人谓之于遁。大方等大集经卷四十五别出迦罗沙摩之称。地滨和阗河,南有昆仑山,北接塔克剌麻罕沙漠,是西域南道中最大的绿洲。位当天山南路、西域南道之要道,西经莎车叶尔羌、朅盘陀塔什库尔干,可通往北印度或睹货罗古代大夏。气候和畅,植物种类多且繁茂。盛产宝玉,自古即以出产美玉而驰名中外。原住民为雅利安人种的一支,使用属于印欧语系的方言和阗语。唐玄宗天宝年间,尉迟胜入唐,唐玄宗嫁以宗室之女,并授予右威卫将军、毗沙府都督。安禄山起兵叛乱,尉迟胜自率兵赴中原之难,乱平后,终老长安。于阗仰慕中原文化,十分渴望融入中原,李圣天主动派遣马继荣到后晋朝贡。后晋封马继荣为镇国大将军,并派张匡邺、高居诲出使于阗,册封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王”。不久,于阗又派遣刘再昇再次朝贡,大宋建立次年,于阗便派人前往中原,与宋朝建立了联系,以后不断遣使入宋,短短数年的时间,就有4批于阗使者抵达汴梁。按理来说,于阗在数十年前,就已经灭国,公元960年,喀喇汗王朝的木萨汗宣布教为国教,信奉佛教的于闻国和信奉教的喀喇汗王朝之间,爆发了持续近40年的宗教战争,战争初期,于阗国占据优势,他们打退了喀喇汗王朝的进攻以后,挥师西进,曾一度攻占喀什噶尔。虽然在援军的支援下,喀喇汗王朝夺回了喀什噶尔,但也没有扭转战局,阿里可汗本人也死在与于阗的战争中,于阗国财力、物力、人力皆不及喀喇汗王朝,旷日持久的战争,使其实力大损,逐渐处于劣势。玉素甫卡迪尔汗时期,喀喇汗王朝最终完成了对于阗的征服。但是如今突然出现一封国书,上面还盖着于阗大宝,任谁也不敢轻忽。于阗毕竟当初数次遣使前来朝贡,更数次要求大宋增兵于阗,当时赵大也确实有这个心思,只是大宋刚刚建国,事情太过太杂,大家都还盯着幽云,再加上吐蕃、党项拦在了必经之路上,一直没有成行。但是今天,大家再也不敢忽视这封国书了,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是个机会。无论这于阗是不是还真的存在,都是一个借口,一个开战的借口。赵祯很兴奋,满朝主战的大臣,更是热血沸腾,就连未央,都深为于阗惋惜。若是这于阗还真的存在,孤军奋战数百年,依旧屹立不倒,还心向大宋,这等精神,又怎么可能不让人动容所以当赵祯决定用兵的时候,未央一点都没有反对的意思,甚至还极为赞同。但是千里征战,粮草怎么办水土不服怎么办这些都要解决。未央这时候很希望飞机被研究出来,只是早就提上日程的飞机,一直没有动静,蓬莱那边以韩知止领衔的研究所,数年的时间,都没有研究成功。未央自然知道这事不能急,能飞上天,这是人类的终极梦想,岂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功的好在钱颖领衔的医学院那边,研究出了各种药丸之类的,对于战士们来说,这是一件好事情,战损会少很多。尤其是在未央的指导下,钱颖已经研究出了肌肉注射以及静脉注射的药物,如今正在临床阶段,若是有必要,也能立刻投入量产。尤其是自从数年前,未央送了赵祯一辆汽车之后,如今在北平的汽车制造公司,早就制造出了各式各样的合格汽车,当然,用来卖的小汽车,和军用汽车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最起码现在,大宋的战士,若是有必要,不用千里迢迢策马而行了,尤其是坦克这种东西,竟然也弄出来了,虽然数量不多,但是用来攻城略地,绝对是不二之选。这是大宋科学发展的巨大胜利,这是毋庸置疑的。这才是未央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大的财富,强大的国家,必然有远超别国的军事力量,未央认为自己做到了。只要他想,可以随随便便碾压一切,让所有的国家,在大宋的力量下,瑟瑟发抖。这也是未央的底气所在,毕竟他只是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有了这些就不同了,大宋可以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第411章 夜枭赵祯此刻兴奋无比,他今年四十一岁,正是一个男人最巅峰的时刻,加上孩子的诞生,这些年又不需要做勤劳的小蜜蜂,身体大好,精力充沛,无论是权术还是心智,都是男人最巅峰的状态。所以他急切的想要建功立业,想要干出远超自己祖宗的事情。那么幽云,自然是首选。只是他没想到,于阗的横空出世,让自己有了个完美的借口,这借口之完美,让他越想越兴奋。首先,大宋贸然出兵,师出无名,会被人指责为不义之师,尤其是国内的那些儒家的老家伙,一个个端着大国上国的架子,指不定到时候会说些什么呢。其次,大宋若要支援于阗,必然要经过西夏的地盘,西夏会让大宋借道吗假途灭虢之事,谁又不知道西夏纵然心再大,也不会甘心大宋借道而去,到时候来个东西夹击,西夏就完蛋了。再次,于阗对大宋忠心耿耿,百年以来,心心念念的都是华夏故土,若是不救援一下,赵祯死也不甘心。所以出兵于阗,是势在必行的,任谁也挡不了赵祯的决心。尤其是一旦拿下于阗,西夏自然是腹背受敌,到时候还不是手拿把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至于辽国的反应,赵祯没有考虑,反正大家都是死敌,大宋如今军威之盛,全国上下求战之心如此强烈,早晚灭了辽国。他几乎一夜没睡,处理完事情之后,已经天光大亮,于是他来到了皇后宫中。眼前的一幕,让他几乎睚眦欲裂,赵宗旭正追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宫女,嘴里呼喝连连,几个小太监陪着他,闹哄哄的追着那个已经几乎吓成鹌鹑的宫女赵祯认得那个宫女,那是皇后身边得力宫女的闺女,唤作小媛,入宫之后,一直养在皇后宫中,赵祯看这孩子可爱,也时常与她交谈,可以说如同养女一般。“站住”赵祯暴喝一声,赵宗旭吓得一个趔趄,摔倒在地,太监们顾不得去扶皇子,一个个抖若筛糠,匍匐在地,吓得面无人色。赵祯大步向前,扶起小媛,温言安慰了几句,就看向呆若木鸡的赵宗旭。看着自己这个儿子,赵祯忽然有种掐死他的冲动,这小子在蓬莱的时候,皇城司秘谍还说他聪慧异常,有举一反三之能,在未央身边的时候,也算是安分。怎么毁了宫中,就故态复萌,俨然一个二世祖,甚至连纨绔子弟都不如,整日里调戏宫女,斗鹰遛狗,实在是让人头疼。他数次暗示未央,让未央把赵宗旭弄到身边教导,怎奈未央似乎铁了心思一般,就是不接话茬,常常顾左右而言他,实在是逼急了,就来一句:“皇子天资聪颖,微臣实在是无力教导,陛下可以遍请天下鸿儒教导既可。”鸿儒倒是请了,都是民间有名气的大儒老儒,朝中弟子遍布,可是那些老东西只会之乎者也,死板的教书,至于做人的道理,实在是不值一提,因为他们认为,饱学经典之后,自然能悟出道理来。赵祯怎能不知道,这些人不过是不想得罪未来的皇帝,管的严了,以后吃瓜落,管的送了,皇帝也不喜欢,所以都是虚与应事,有几个真正教导的呢这就是皇家的悲哀,当初赵祯自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