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执宰大宋> 分节阅读 21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14(1 / 1)

d依旧如昔,并无改变。“陛下,”未央拿出那张纸片,笑道:“以往是微臣疏忽了,朝廷的邸报是传递消息的主要来源,但是如今民间自主形成了这种宣传单,可以称之为报纸的雏形,假以时日,就会形成一种主导舆论的东西,称之为报纸。这种东西,主导舆论,掌握民心,若是有心怀不轨者掌握,对朝廷不是好事,只有善加利用,朝廷主导舆论,这才是最好的。”赵祯狐疑的看着那张破纸片,不明所以。未央耐心的给赵祯讲解了一番报纸的功用,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其实唐代就有这玩意了,叫做开元杂报,是开元年间发行的邸报,该报系雕版印刷,质量不是很高。本身原无报名,因其发行时的年号是在开元年间,后人便称其为开元杂报。“杂报”是邸报的别称。宋代的报纸称谓很多,有“邸报”、“朝报”、“邸抄”、“进奏院状”、“状报”等,“邸报”是其中最通用的称呼。“邸报”的内容主要地皇帝的诏书命令、起居言行、中央政府的法令、公报,官吏任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邸报”的发布要受中央政府的严密控制。宋朝的“邸报”大部分都是手抄的,宋代周麟之著海陵集论禁小报对此有相关描述。以前的报纸,都掌握在朝廷的手中,自然没有关系,但是现在民间竟然有了,自然引起了未央的警觉,掌握舆论,势在必行。第418章 文化的事未央说完,赵祯陷入了沉思,漫说他没想到这一茬,就算是想到了,只怕也无从下手。天下何其之大,有才之士何其之多,但是这些人跟未央一比,似乎天生就懂这些东西。赵祯不认为世界上有什么生而知之的人,就算是孔夫子当年也是周游列国才有了后来的名声,然后经过儒家的不断神化,从一个人,生生的变成了一个圣人。未央的才能,在赵祯看来,远超孔夫子,可以说,未央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国家,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世界。孔夫子再厉害,也不过是建立了一个儒家,掌握了华夏数千年的思想潮流,但是未央不同,他流传出来的,是创造,是希望,是开放文明,是一种生机勃勃的东西,让人不自觉的就受到感染。赵祯甚至认为,若是没有未央的横空出世,只怕自己现在还沉浸在太平盛世的美梦之中,不可自拔,然后大宋一步步沉沦下去,最终国灭人亡。未央不知道赵祯心里面对自己竟然有如此高的评价,否则肯定会得意死,不过他确实有资格得意,他亲手开创了一个时代,自然有这个资格。赵祯抬起头,笑眯眯的看着未央道:“爱卿,坊间传闻,汴河绝流,龙脉断绝,江山倒悬,皇位易主,你怎么看”未央大摇其头道:“若是一条河,一座山,便能决定天下归属,那么我们这些臣工,都该羞愧而死,鬼神之说,本就虚无缥缈,所谓龙脉,也不过是牵强附会,陛下不用在意。”赵祯眯起了眼睛,笑道:“宗旭曾对朕说,爱卿有须臾千里之能,朝沧海,暮栖梧,乃常事尔。”未央一怔,旋即心中不悦,赵宗旭这小子估计是看自己看不上他,给皇帝说自己的小话了,这种事情,他本是不怕的,但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就让他很不爽了。这些年赵宗旭也算是循规蹈矩,只是在未央看来,赵宗旭胸中戾气过盛,迟早会有爆发的一天,现在只不过是在装孙子罢了,毕竟上有一个强势的老子,下有无数强悍的大臣,就算是赵宗旭被封为太子,也不敢造次。不过若是赵宗旭当了皇帝,未央就不敢说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了,这小子不按常理出牌,做事太过暴戾,可不是当皇帝的料。一念至此,未央就不由想到了赵宗实还有赵曦,赵宗实天性良善,又经过了书院的系统教育,可以说是真正的人中龙凤,只是这小子无意皇位,反而对域外的兴趣很大,至于赵曦,让未央更是叹息,赵曦若是男儿,哪还有赵宗旭什么事未央未曾想过另一个皇子赵宗鑫,赵宗鑫表现的也算不凡,而且有一个好母亲,还有强大的外戚支持,但是未央从未考虑过,赵宗鑫能当皇帝,可能在他的心中,也只有赵祯,才是皇帝,至于其他人,就算是当了皇帝,未央也未必真心臣服。“陛下,臣哪有那本事,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若是臣真有这本事,哪里还用得着辛辛苦苦的布局这么些年早早就灭了辽国西夏,我大宋一统天下,和光同尘,岂不美哉”赵祯微微一笑,皇帝这种生物,天性多疑,他固然对未央另眼相待,但是也决不允许一个臣子,超越了臣子的本分,若是这个臣子真的是神仙一流,赵祯会毫不犹豫的下杀手,就算是他对国家的贡献再大也不成。“爱卿,舆论的事情,你觉得交给谁办最好”未央毫不犹豫的道:“自然是微臣。”赵祯失笑道:“你倒是爽快,今日怎地这般积极以往做事,你可是能推就推,能躲就躲。”未央笑道:“别人来做,未必能做好,毕竟是新生事物,只有微臣,对此稍有见解,才能做好,不然的话,换个人来,做的乱七八糟的,舆论沦为某些人的工具,可不是好事情。”赵祯深以为然,这种事情,还是未央来做,他最放心,换一个人来做,他还真不放心,这无关乎舆论到底有多强大,只是赵祯的心思使然,说实话,他到现在,都没搞明白,舆论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只是有个大致的概念罢了,至于其他,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他还没有那个思想,去真正的了解这种事情。未央回去之后,火速去信暨行书院,让书院派遣合用的学生前来开封听用,筹备大宋文化发展中心。至于这个机构的具体功能,很多人都是摸不着头脑,只有文彦博那个老货,刚刚收到消息,就把自己的儿子文及甫塞了进来。文及甫也很无奈,这些年虽然老父亲退了,但是他依旧很活跃,做了不少事情,毕竟有一个前首相的爹,升迁的速度,那也是杠杠的,再加上他本身就才能不俗,自然能出头。只是这个所谓的大宋文化发展中心,连具体的衙门都没有,更遑论官职了,也不知道老父亲把自己弄进来干什么。“混账东西,”文彦博老气横秋的指着文及甫的脑门骂道:“你老子我这辈子经历了多少风雨走过的路比你吃的盐都多,那未央是个什么人粘上毛比猴都精,这些年他做的事情,哪一件不是风风火火的你看看那贾章,就是靠着未央这株大叔,混的风生水起,做了知州,那可是真正的封疆大吏。”文彦博委屈无比,“爹啊,人家关系在那搁着呢,孩儿就算是过去,也不过是个没名堂的手下罢了,连官位都混没了,您老人家就忍心”文彦博嘿嘿一笑道:“官位没了不算什么,这大宋从来都不是以官位论高低,否则你爹也不会混成这样子了。”文及甫说不过他爹,收拾行装,走马上任去了。对于自己的前途,文及甫一点都不担心,有老爹背书,他不觉得未央敢对他如何,再说了,凭真本事,他也不怕谁。第419章 文及甫见闻“文翰兄,大宋文化发展中心,并非以往的衙门,而是一个独立的部门,这个部门,只对陛下与政事堂负责,其他衙门,无权过问。”文及甫垂手而立,如同后进晚辈一般,很是恭谨,对于未央所说的话,一字一句的,尽数记下。“其实你可以理解为,这个所谓的大宋文化发展中心,是一个指导性的部门,对于大宋未来的文化教育,舆论方向,进行掌握方向,但是却并不过分干涉。”文及甫心中大震,未央这几句话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就让他心神动摇,不能自持。自古以来,流行一句话: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未央虽然说的轻松,只是引导指导,但是文及甫绝对不信,哪有这么简单他忽然觉得,自己来到这里,也是一件好事,别看这个所谓的大宋文化发展中心并不起眼,但是能掌握舆论,这是何等强大的力量,若是能掌握在自己手里,自己岂不是可以呼风唤雨不得不说,文及甫的政治嗅觉,绝对是继承了他老子,敏锐的令人发指,从未央短短几句话中,就能看出来寻常人看不到的好处。“大人放心,属下知道该如何做。”文及甫姿态放得极低,可以说是谦卑,这就让未央很是满意,他不怕别人塞人进来,只要这人有本事,他就敢用,这天底下,还没有几个人敢在他手底下搅风搅雨,漫说是文及甫,就算是他老子文彦博,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干活。暨行书院的学生们来的很快,这得益于火车的开通,意气风发的章惇带着三百学生,风风火火的赶来。就算是他装作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在看到苏轼等人的时候,依旧气馁无比,无他,书院行走的名头虽然响亮,那是因为别人不屑于争,他章惇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哪有值得骄傲的地方所以当苏轼一副老怀大慰的样子拍着他的肩膀,笑眯眯的说道:“子厚,听说这几年你走南闯北的,很是快活啊。”章惇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不快的扒开苏轼的手,气哼哼的道:“少说风凉话,不就是干了点事情吗要是我去做,比你做的好。”苏轼双手叉腰,狂笑道:“子厚,说大话也不怕闪了舌头,没让你出来,就是因为你学问不够,咱们这些师兄弟,能出来的,哪一个不比你强”章惇顿时大怒,撸起袖子就要跟苏轼干,吕惠卿连忙上前劝阻道:“好了好了,你们斗了那么些年了,有啥意思,都是蓬莱一脉,不要让人看笑话。”两人同时冷哼一声,扭过头去,相看两厌。吕惠卿无奈,书院的学生之中,就数苏轼与章惇才华最高,两人别起苗头来,更是厉害的很,谁都劝不住。过不大会,未央走了进来,满意的看着庭院中的学生们。众人赶忙施礼,未央笑道:“好好好,都是好样的,过来见一见未来大宋文化发展中心的副部长文及甫吧。”文及甫得意的从未央身后转出,温润的笑容,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君子如玉。书院学生们挺直了腰杆,本着小脸,似乎根本就不在乎这位文及甫。文及甫顿时脸上挂不住了,面色微红。未央连忙道:“你们以后在一起做事,万万不可互相争斗,文及甫乃是干才,经验远超你们,你们当要好生学习才是。”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吕惠卿当先施礼道:“见过文部长。”其他人不甘不愿的施礼,文及甫笑呵呵的道:“久闻书院乃是藏龙卧虎之地,今日一见,果然都是青年才俊,一时之选。”苏轼这小子最是狂狷,立刻忍不住讥讽道:“比不得部长先生,如同常青树,屹立不倒。”这话是暗讽文及甫是墙头草,不过人家也不在意,竟然谦虚的道:“子瞻说笑了,余就这一点本事,别无长处。”苏轼闷哼一声,也不好再作声,只得闷头不说话。未央领着众人来到了同济书院旁边的一处建筑,五层的建筑,建造的古朴大气,占地十余亩,他大手一挥,笑道:“此处就是大宋文化发展中心的基地了,你们今日先行休息,明日为师为你们接风洗尘。”众人欢呼一声,前去宿舍楼,寻了一个房间,开始睡觉。未央与文及甫一起,还有原本就呆在同济书院的苏轼、吕惠卿、曾布等人,来到了同济书院内。文及甫只觉得大开眼界,对所见所闻,赞不绝口,这等大气的书院,实在是他生平仅见。“不虚此行,不虚此行啊”苏轼闻言,又忍不住道:“同济书院虽好,但是比起我们暨行书院,还差了一个档次,暨行书院占地千亩有余,同济书院,还没有暨行书院一个分院大。”文及甫没工夫跟苏轼在那里吵嘴,对于暨行书院,也是向往无比。不大会,曾巩出来迎接。未央笑道:“子固兄,我家师兄呢”曾巩笑道:“尧夫兄应邀前去赴会去了。”众人在曾巩的带领下,来到了山长办公室,文及甫坐在真皮沙发上,只觉如坐云端,软绵绵的,舒服的想呻吟。众人一起谈笑,仿佛回到了当初暨行书院的日子,让文及甫羡慕不已。曾巩长袖善舞,也没有冷落了文及甫,更是让文及甫如沐春风,恨不得投入门下,做一个门下走狗。过了许久,未央终于道:“子固兄,圣人让小弟筹建大宋文化发展中心,小弟此来,就是想让子固兄出山,做个部长,子固兄以为如何”曾巩一愣,旋即摇头道:“然正,非是为兄不愿,只是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