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执宰大宋> 分节阅读 21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19(1 / 1)

d调理,就会复发。”范纯礼连忙点头如捣蒜,应承了下来。未央看着安然入睡的范仲淹,心中叹息,老人们终究是老了,吕璹去世之后,这些老人们都病痛缠身,虽然自己数次调理,但是自己并非神仙,羽箭也非万能的,生老病死,总归是要走一遭的。范仲淹身体不好,滕子京比他身体还差,更何况还有一个年纪最大的柳永,早年花天酒地的多了,现在身体也不好,未央数次帮他调理身体,一直都病恹恹的,没有好转。未央很是伤感,这些老人,对他的帮助,几乎是无条件的,对他照拂有加,促他上进,不然未央绝对不会是现在这般模样。来到了岳父苏洵家,苏洵看到未央面色难看,便笑道:“看过希文兄了”未央无声的点点头。苏洵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国朝人物,当以范文正为第一,富韩皆不及。希文兄乃是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历经寒暑六十四载,希文兄不断挑战自己、同艰难环境斗争、内圣外王。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希文兄若是生在上古,必是圣人一流。希文兄三次被贬,每贬一次,都被时人称“光”一次,第一次称为“极光”,第二次称为“愈光”,第三次称为“尤光”。论知行合一,鞠躬尽瘁,问心无愧,“文武兼备”、“智谋过人”、“知兵善战”,舍范希文其谁希文兄常说:学默默以存志,将乾乾而希圣。庶几进退之间,保君子之中正。经纬天地、刚柔相济曰文;内外宾服、守道不移曰正。范仲淹,当之无愧”未央不由恍然,没错,范仲淹这辈子,可以说一生为民,一生为国,但是何时为自己真正的活过未央不由想起自己师父的一首词: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玌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第429章 皇储之议暨行书院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体检活动,师生全部体检,就连保卫科都不能幸免。几个老头们,由未央亲自出手,调理了一番身体,至于其他普通师生,全部交给医学院进行体检,检验出了问题,立刻治疗,大病大治,小病小治,总归是都要保证身体健康。身体是一切的本钱这几个大字,成了书院的校训之一,被镌刻在书院的院墙之上。一时间体检之风迅速风靡开来,从蓬莱不断向四周扩散。普通百姓没有这个意识,更没有那些劳什子闲钱去做体检,但是不妨碍那些有钱人去做体检,甚至有些人千里迢迢,坐着火车前来蓬莱,拉关系走路子,无论如何也要医学院帮他们体检一下,这样才能放心。未央在书院呆了一个月,老头子们一个个精神健旺,面色红润,甚至柳永一头白发,都有反黑的迹象,一时间书院充满了欢快的气氛。未央整日里陪着几个老头子,喝茶下棋聊天,乐此不彼。只是他下棋的本事实在是太臭,几次下来,老头子吹胡子瞪眼的再也不跟他下棋了。未央一怒之下,把扑克牌发扬光大,一时间斗地主之风盛行,老头子们怒斥未央带坏了书院风气,把他赶出了书院。未央低头看向蓬莱,很是满意。他知道老头子们的意思,他简在帝心,但是也要跟皇帝保持关系,不能离开开封太久,毕竟也是一国重臣,万一出了事情,没有未央住持大局,岂不是坏事了所以未央也不耽搁,他爽快的就走了,一点都不拖泥带水。还真别说,他离开一个月不到,开封就出事了。政事堂诸公也不知道咋想的,竟然遂了皇帝的意,要北征了。未央听闻,只是皱了皱眉头,没有说什么。既然是政事堂诸公做出的决定,他也不想更改,政事堂有包拯、唐介、宋痒、狄青这几位在,就算是贾昌朝一味媚上,也没有半分机会。未央一直不想与辽国打仗,并非是打不过,只是他想着潜移默化,把辽国彻底汉化,这才是事半功倍的事情。打仗,是要死人的啊蔓菁出去了,家里只有苏八娘在,几个孩子都去同济书院了。苏八娘忧心忡忡的道:“夫君,你是不是也要随军”面对苏八娘,未央展颜一笑道:“打仗这种事情,怎么能少了我再说了,圣人要亲征,我是一定要跟着的,不然有点闪失,谁也担了不责任。”苏八娘偎依在未央肩头,轻声道:“这才过了几年好日子,天下太平的不好吗非要这么折腾。”未央嘿嘿一笑道:“不折腾折腾,怎么显出某些人的本事呢”苏八娘愕然,不由问道:“某些人是谁”未央哈哈大笑道:“有些人高居天上,有些人恬不知耻,还有些人随波逐流,当然,有些人一心为公。但是这些人,都不是人,都已经脱离了人的范畴,生而为人,是在红尘之中,要吃五谷杂粮,要在红尘中打滚,这才是人。”苏八娘笑道:“夫君高居天空之上,几为神仙一流,也算是人吗”未央翻了个白眼,无奈道:“天上你又不是没去过,何来的神仙不过是人的臆想罢了,其实换个思路来想,你夫君的本事,在外人看来,与神仙无异,只是依旧是凡人。因为我有你,有蔓菁,有几个孩子,更贪恋红尘,所以我是人,是活生生的人啊”苏八娘微笑,十分开心。两口子正说着悄悄话,老陈琳鬼鬼祟祟的就走了进来,未央看到了老陈琳,顿时勃然大怒:“老陈,你怎地学会听墙角了,人家两口子说话,你都上来听两句。”陈琳笑眯眯的道:“未大人说笑了,我只是一介宦官,不会耽误您的事情,再说了,就算是官家的龙床之上,我也是在一旁随侍的,算不得什么大事。”看着陈琳一脸的八卦,未央鄙夷道:“官家的私生活,我没兴趣,你也不要说,免得到时候被砍了脑袋都不知道怎么回事。”陈琳尴尬无比,面色愠怒,“官家宣你入宫,还不快快随我去。”未央起身,弹了弹身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心情大好道:“走吧。”陈琳趾高气扬的在前面带路,两人上了一辆汽车,陈琳这才低声道:“你要小心了,官家心情不太好。”未央皱眉道:“怎么回事官家亲征,这不是他一直都期望的吗为何如今却不高兴”陈琳叹息道:“还不是后宫的那点事,群臣上奏,让官家早立太子,官家春秋鼎盛,自然心中不乐意,于是与皇后娘娘就与官家闹了一场。张贵妃又在一旁添油加醋的,官家已经好些天没有去皇后宫中去了。”未央皱眉,这年头最难做的职业就是皇帝,偏生好多人依旧不要命的想坐上去。现如今皇宫之中,有两个皇子,赵宗旭与赵宗鑫,这两位皇子年岁都不大,赵宗旭是长子,名正言顺的皇储,而且赵宗旭颇有贤名,温润好学,让很多大臣都认为,赵宗旭有乃父之风。但是只有少数几个人不这样认为,比如未央,比如贾昌朝,比如宋痒,至于包拯、唐介、狄青之流,都是纯臣,对于皇储之事,不做思考,他们所考虑的,只有皇帝,谁在位置上,他们为谁效忠。未央是少数不为这些事情所累的人,无欲则无刚,未央对于政事堂的位子没兴趣,对于皇位更加没兴趣,所以一直置身事外,虽然他与赵宗旭有师徒之名,但是从赵宗旭在蓬莱回到开封之后,他就不再对这个孩子抱有幻想。一个卑的君主,而且善于伪装的君主,绝对不是一个好的君主。未央不想在这种人手下混日子,所以他不会对赵宗旭有半点的支持,也不会做出任何表态。一路上,未央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第430章 君臣相得“都是废物”未央还没进大庆殿,清脆的瓷器摔在地上的响声,伴随着赵祯的怒骂声,就传了出来。赵祯是仁君,可以说是千古以来,都能排得上号的,就算是太监宫女在他跟前犯了错,他也能宽恕,实在是不敢想象,是什么事情,让赵祯发这么大火。未央踌躇着在大庆殿徘徊,过了一会,赵祯的声音从大庆殿传出:“未央,赶紧给朕进来。”未央翻着白眼看了看陈琳,陈琳兀自抬头看天,就像是没看见。未央无奈,迈步走了进去。君臣见礼完毕,赵祯冷笑道:“让你进个宫,磨磨蹭蹭的干什么呢”未央头也不抬的道:“秉陛下,臣在想,如何回避立储的事情。”赵祯愕然,旋即哈哈大笑道:“你小子倒是老实,怎么你也认为现在该立太子了”未央不置可否道:“陛下,立储乃是国家大事,岂是臣子所能置喙的此事自然由陛下一言而决。”赵祯烦躁的来回踱步,过了许久,忽然开口道:“立储立储皇后逼朕,群臣逼朕莫非朕真的老了就算是朕老了,国家重器,也轮不到他们做主。未央,你告诉朕,朕该不该立储”未央低眉顺眼,这时候装怂是最好的,无论是皇后还是皇帝,他都不想得罪,不是得罪不起,是没有必要,对他来说,谁当皇帝都一样,当然,要是皇帝都像赵祯一般开明,那是最好的。“陛下,臣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储君储君,那也是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天命,陛下乃是天子,自然有陛下乾纲独断。”赵祯面色更差了,这小子油嘴滑舌的,嘴里没有一句实话,拖拖拉拉说了半天,一句都没在点子上,都是废话。“未央,咱们君臣之间,没有必要来那些虚的,你说说,朕的两位皇子,哪个更适合做储君”未央脸顿时垮了下来,皱成了一团,无奈道:“陛下,这事您问错人了”“什么意思”“咱们大宋虽然嫡长之事不是那么看重,但是如今大宋百花齐放,与以前大不同,所以作为君王,必然要有广大的胸怀,足以容纳四海,包容蛮夷。陛下应该考较两位皇子此事才对。实际上臣觉得大宋如今的疆土,将来打下辽国,也是易事尔,西域也是囊中之物,高丽、倭国、交趾等等,将来都是属国。一国之君,就算是天纵之才,又怎么可能真的操心这么多事情所以臣认为,君不必过于圣明,不聋不痴不做当家翁,这句话是有道理的。”赵祯面色狂怒,指着未央说不出话来,未央只是低着头不说话。过了许久,赵祯才缓过神来,叹息道:“你说的对,这天下如此之大,大宋如今已经不是以前的大宋了,以后必然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朕如今操持国事,越发觉得力不从心,非是朕自夸,朕自认也是明君,如今正是春秋鼎盛之时,却依旧如此,可见大宋如今的变化之大,事务之繁杂。一国之君,若是一直为国事所累,又有什么意思索性装聋作哑,还能维持庞大的朝廷运转啊”未央苦笑不已,这话也就他敢说,换个人试试,立马就一撸到底,滚到海南岛打渔去了。话说如今海南岛在未央的支持下,商业繁茂,四季如夏,是度假的不二之选,尤其是冬天的时候,很多人坐车坐船,前去那里过冬,堪称旅游圣地,早就不是别人眼里的烟瘴之地了。何止是海南那边,大宋南方如今的发展,当真是一天一个模样,让人目不暇接,岳州那边,如今是商业重镇,可以说是仅次于开封的地方。开封占了是国度的便宜,不然跟岳州还真没法比。贾章那小子走了好运,一跃而成朝堂新贵,不知多少人眼红呢。未央回过神来,尴尬的看着虎视眈眈看着他的赵祯,心虚道:“陛下,臣觉着吧,咱们北征回来,再考虑这事业不晚。”赵祯一听北征,顿时来了精神,笑呵呵的道:“早些年你一直说时机不到,如今时机到了”未央笑道:“什么时机不时机的,耶律洪基那小子如今搞的那一套,还是学习大宋的,早晚辽国自然就会汉化,臣觉得那时候灭了辽国,还省些事,不过如今满朝打杀声,臣也就不顶着了,要干就干,把辽国干掉,也了了大伙的一桩心事。”赵祯哈哈大笑道:“此言深的朕心啊然正啊你觉得这次北征,需要多少时间”未央想了想,笑道:“多则三月,少则一月”赵祯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