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附身高顺> 分节阅读 4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46(1 / 1)

d的长辈,钟迪、钟敷、钟瑜和钟觐等四位名士,自然要设宴款待高顺。高顺在贴身侍卫典韦和武安国的陪同下,踏入钟氏家族主宅的正堂里。少年陈到已被父亲陈滂送至高顺身旁,主动要求和太史慈在一起,担任高顺的贴身书童。他也和太史慈一起紧随高顺左右。钟氏主宅的大堂里,灯火辉煌,钟家老一辈四杰跪坐主席。钟繇和弟弟钟演,跪坐在高顺的身旁相陪。席间,高顺立如松、跪坐若钟,脸色平静的和钟家四杰论经谈古,表现也算正常。酒至半酣,一位十五六的妙龄少女,从正堂屏风后探出头来朝高顺偷看。她皮肤白皙,未施粉黛却唇如涂脂,一双俏眼中满是好奇之意。隔着二十来丈远,高顺都能隐隐感到她散发出的少女幽香。虽是惊鸿一瞥,高顺也惊叹此人之美。若是放在后世,是妥妥的一枚宅男女神啊。非礼勿视,高顺还是懂礼仪的。他和妙龄少女对视一眼后,便不再旁顾,正襟危坐的应对钟瑜等人的盘问。而那名妙龄少女却如受惊的小鹿一样,俏脸绯红连忙缩回螓首。无意间,她额头撞着了木制的屏风,弄出响动来。钟瑜循声望去,只是看到一缕青裳衣褶。他好像知道了些什么,嘴角泛起慈祥的笑意。妙龄少女来访的插曲过后,宴席在不温不火的气氛中结束。入夜。钟繇私下里问高顺:“师弟兄两位夫人皆不在身旁,生活自然不便。小弟有一位从妹刚刚及笄之龄,性格贤惠善于持家。兄可有意纳入房中”钟繇所说的从妹,便是今日宴席中突然而访的那位妙龄少女。她是钟氏家主钟瑜的幼女,名叫钟莲。见颍川钟氏伸出橄榄枝,而钟莲又的确可爱,高顺自然不会推却如此好意,因此笑道:“小弟乃粗鲁糙汉,恐折辱了钟氏美姬啊不过,有美姬相伴此生,小弟已是迫不及待了”“哈哈哈”于是乎,高顺和钟繇一对师兄俩皆开怀大笑起来。二人合计一番,准备让南阳名士何颙来做高顺的媒人,帮助高顺来钟氏提亲。次日,高顺在钟繇等人的相伴下,骑着乌桓战马,朝戏忠家所在的林亭走去。行至半路,几名正在打架的少年男童挡住了众人的去路。只见,一名约十五六岁的粗壮少年,把三名约莫十岁左右的少年男童打翻在地。他鼻孔也在流血,脸上有几道被挠破的痕迹正鲜血直流。“呜呜孙霸,你欺负人回头我告知你阿母”两位躺在地上的男童,一边哭泣一边威胁那名粗壮少年。而另外一位长得虎头虎脑的少年,却没有哭泣哀嚎。他浓眉大眼,鼻直口方,长相有些惹人喜爱。这位少年没有哭泣,只是双目怒视名叫孙霸的少年,啐道:“孙霸待我徐福长大,必杀尔全家”那孙霸闻言后面目狰狞扭曲,欲要扑上前去,再次揍打名叫徐福的少年。看见这一幕,高顺喝道:“住手怎么回事”他见四位少年都是一身破烂的葛衣,应该是附近贫穷农人子弟,心生怜悯之意,便开口叫停这场纠纷。太史慈见高顺出手阻拦,便和陈到一起上前,拉开了四位斗殴的少年小儿。徐福被拉开后,仍然目露凶光狠狠的盯着孙霸,脸上恨意不减。看见此况,已经走上前来的高顺,含笑对身旁的钟繇打趣:“师兄你总说颍川文风鼎盛。小弟今日一观,却不以为然啊这些垂髫少年风华正茂,正是埋头苦读之时,哪有时间在此轻侠私斗”“呵呵”闻听此言,钟繇一脸尴尬苦笑。第二十九章 辩论悟道钟繇曾经多次赞扬高顺编写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弟子规等几本传世佳作。见高顺不信,他在高顺面前说:颍川的三岁总角小童都会背诵“人之初,性本善”等三子经中的警句而今日碰到四名小儿在斗殴,他怎么不尴尬,只能苦笑了。其他三位少年听完高顺之言,皆是惭愧的低下头,一脸懊悔之意。而徐福闻听此言后,却扭过头来盯着高顺说:“我颍川人当然都通文墨,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人人都会吟诵”听到这,众人皆来了兴致。而就在这时,又有几位风度翩翩的高士,骑着马从不远处驰来。高顺饶有兴致的看着徐福,逗了他一句:“你也会背诵三子经”“这有何难”“说来听听”“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一问一答,徐福居然把高顺编写的近两千来字的三字经,真的一口气背诵完。见此,高顺又问道:“可知其义”徐福答:“也会释义”他随后又侃侃而言,朗声把三字经的明面之意思又说了一遍。说完后,还挺起胸膛,双眼有神的瞪着高顺。由此看来,这位名叫徐福的少年,的确很聪慧。“小郞君还是不知其义啊”而高顺见此,却摇了摇头,叹息一声。他随后又道:“三字经中阐明兄友弟恭的大义,小郎君还是未懂。我看你们几人应是同乡,应有兄弟情义。而汝却说杀孙霸全家,便是违反兄弟间的大义了。”“汝若杀人,必定受汉律惩罚身死。父母所授身体发肤怎能轻易舍去此举又和孝道不符况且,轻侠之举和大义不符士人应当禁制为小义而私斗,鼓励为民为国的大义而公斗如此这般,才是三字经的一书本意”听完高顺之言,徐福满脸通红,垂头不语,沉思起来。而这时,驱马而来的几位高士已经来到高顺等人身旁。他们显然和钟繇熟悉,骑在马上给钟繇拱手作揖行礼。其中有一位二十来岁的青年,此时朝高顺一拱手,行礼道:“这位高士所言,颍川辛毗不敢苟同”“哦”高顺循声望去。只见那辛毗身高约七尺左右,皮肤白皙,长脸须稀,一双不大的眼睛里精光闪烁。此人应是袁绍身边的重要谋士辛毗,出卖翼州的大叛徒。而此时,辛毗已经脸色微红,急促的说:“这位高士所言,应是法家在酷秦所行举措而我大汉以孝立国,以宽仁无为之道才可代秦。轻侠有何不好我大汉青年皆是任侠之辈侠知大义,才有诸多高士追随高祖创下伟业,才有诸多高士追随光武帝重振大汉”辛毗吐沫横飞,说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给高顺插嘴的机会。见此,高顺冷冷一笑,“呵呵天下皆是侠士今权阉蒙蔽当今陛下,为何无人敢去京师刺杀阉寺鲜卑奴再次寇略幽并二州,为何无人前去阻挡”此话如针尖一样刺入心扉。闻言后,辛毗满脸通红,口中嘟囔道:“你,你是谁”高顺却未给他情面,又道:“帝国所谓的名士鼓励少年轻侠,不过是为私利耳名士得侠士不为国事,而是用来侵占土地和人口罢了”“这位高士言重了小弟司马徽却不敢认同君言”见此,和辛毗同来的一位年近三旬的高雅名士朝高顺拱手道。他风度翩翩,额下三缕长髯飘飘,颇有几分仙风道骨。司马徽字德操,号“水镜”,和辛毗是同乡。他从马背上滑下,来到高顺的跟前,准备和高顺辩论一番。与此同时,另外三人也翻身下马,向高顺等人走来。钟繇和他们相识相熟,便打断辩论,给高顺介绍了一番。来人是,辛评和辛毗兄弟俩、司马徽、郭图和同族的少年郭嘉等五人。他们都是颍川郡阳翟县人。听闻编写传世启蒙经典的高顺来到长社,便是专门前来钟氏庄园拜访高顺的。闻听这些后,高顺和他们寒暄一番,目光在少年郭嘉的脸上多停留了几息时间。郭嘉今年才十岁,相貌英俊,皮肤白皙嘴唇殷红,一副奶油小生的模样。即便是知道高顺的身份,众人还是和高顺开始了辩论。辩论的焦点是:是无为而治好,还是杜绝游侠好。高顺和司马徽等人都已成年,三观已然定型,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已吾人典韦插嘴:“我家主公治已吾县一年,路不拾遗古风再现已吾县”青州少年太史慈也笑曰:“我师尊治高密县一年,辖内万户之民家家有余粮果腹”闻听此言后,辛评却嗤笑:“县令乃百里之候,不足称道”“百里之候辖下有万户,可聚万兵,若是经营好可吞千里郡国啊帝国有多少郡国”见颍川众高士都不以为然,相伴一旁的王脩感叹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高顺闻听此言后,忽然开朗,心中暗想:“我就从治理好一县开始,无论面对什么乱世,若是有一县之地,也可抗争天下大势。这些颍川名士也不过如此,不用刻意强求招揽了”来到东汉末年两年多后,高顺突然悟了,不再把荀攸、荀彧和钟繇等人当成了智慧之神。思想境界突然提高了一截,眼光自然不同了。众人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辩论。而一直未离去的徐福和孙霸等四位垂髫小儿,此时都突然朝高顺双膝跪倒。他们郑重叩首:“恳请高公收留我等为徒我等寒门农人之子也想学习经典和治国之术”“哈哈哈”看到这一幕,高顺哈哈大笑了起来。随后又道:“诸君不别妄自菲薄,本县也是鄙人出身。在我看来,只要遵循汉律者,众生皆平等,众生皆可来本县门下就学尔等若是有意,三日后可来钟氏庄园随我南下”徐福等人闻言后,恭恭敬敬的给高顺叩头,拜行弟子大礼后才敢起身离去。高顺多年后才知道,眼前的徐福便是三国闻名的军师徐庶。旋即,他含着笑意和司马徽等人话别,朝戏忠家驰去。第三十章 荀爽嫁女高顺等人走后,司马徽看着高顺远去的背影,叹道:“此人脾气倔强却也是经学大家不通经典是写不出三字经等传世经典的”“呵呵高德厚此人,乱世必是枭雄,盛世必篡权柄啊”少年郭嘉也轻轻点头,微微一笑道。“汝不是要拜他为师么刚才为何不言明”闻听此言后,郭图有些好奇的问郭嘉。郭嘉却摇了摇头道:“性格不和,水与火不相融耳”且说高顺等人,先是拜访胡昭的族人,后又帮助戏忠整理行囊,忙得手脚不着地。送别胡昭、胡昭族人和戏忠族人后,高顺等人才来到钟氏庄园准备南下。而这时,阳翟、长社等周围诸县的农人弟子,已有三百多位少年闻讯而来,聚集在钟氏庄园的附近,徐福和孙霸等人自然也在其中。由此可见,颍川郡的确文风鼎盛,连鄙人农夫也愿意让子女求学上进。准备好行装后,高顺和钟繇话别。及笄之龄的钟莲也夹在送别的人群中,杏眸中含着不舍之意凝视着高顺。当高顺看向她时,她却俏脸绯红,慌乱的躲避高顺的目光。看到这一幕,高顺也心中暗叹:“这难道是传说的一见钟情妙龄少女都喜欢满脸胡子的大叔么”高顺猜测确实无误,天真娇憨的钟莲的确一眼看中了高顺酷酷的模样。几番哀求之下,溺爱幼女的钟瑜没办法,才应允了这门亲事。同样的一幕,也发生在荀氏的庄园里。几日后,高顺等人来到在颍阴县高阳里的荀氏庄园。荀家是颍川第一高门士族,荀彧的祖父荀淑,是东汉八俊之一李膺的老师。而东汉八俊之中,更是有荀家的荀昱和荀昙两人。荀昱因为党锢之祸而死,荀家也因此禁锢出世为官。除此之外,荀氏还有八龙闻名帝国。他们是荀淑的八个儿子,分别是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汪、荀爽、荀肃和荀旉等八人。第二代里,荀悦为首已年过三十,其次是荀彧、荀谌、荀衍最有名。第三代中,便是荀攸最杰出了。荀家以经书传世,后辈中俊杰辈出,影响了整个汉末的政治局势。曹操也是因为得到荀氏之助才定都许县,开创魏晋之伟业。高顺也是因为此,才刻意交好年轻的荀彧和荀攸二人。在没有明悟之前,他还曾经有阴暗的心里,若是不能得到荀攸和荀彧,想通过暗杀手段除去这两人。明悟之后,他信心百倍,即便割据一县之地,也敢和天下诸侯争锋了。正是有了这份从容淡泊,高顺反而得到荀氏青睐。一番接触后,荀氏八龙的老六,五十二岁的旬爽看中了高顺,硬是要把自己的掌上明珠荀姌嫁给高顺。这一日夜里,荀悦和荀彧兄弟俩来到高顺借住的客舍中拜访高顺。荀悦字仲豫,今年三十二岁。他相貌清秀,少年丧父,聪慧异常,喜好经典。三人跪坐好后,荀悦含笑道:“德厚兄小弟看你没女眷相伴,听文若说兄的两位夫人远在太原郡,特意给你来说门亲事如何”听到这,高顺有点受宠若惊。荀彧和荀悦的来意,他也能看清一二,无非是高门士族间的联姻罢了。可是,他们太原高氏乃刚刚踏入士族,怎么会被老牌高门士族荀氏看中心中这么想,高顺还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脸色古井不波,气势岳峙渊渟。他微微含笑道:“仲豫兄是哪家美姬看中边境鄙人的小弟呵呵兄给小弟来说道说道”“哈哈哈德厚兄你有艳福了我六叔家的掌上明珠荀姌看上德厚兄了”一旁的荀彧打趣道。“慈明公的掌上明珠就是我们来到高阳里的那一天,人群中的那位身穿白色裘皮的美姬小娘子”闻听此言,高顺诧异的一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