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附身高顺> 分节阅读 4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45(1 / 1)

d刘熙等人喜欢经典,被高顺安排跟随管宁等人,从事大汉字典的编撰事宜;孙邵和是仪善于理政,被高顺提拔,也参与到蒙学学院的管理中。只有年幼的张逸、刘琰和小师弟郑益等人,在高顺的严格要求下,习武、识字、练书法和参加劳作等。到了四月,山花怒放,东注山被芳香笼罩了。傍晚时分,高顺从东注山下来,心情很是愉悦。荀攸和戏忠却脸色复杂的立在县令府门外,翘首期盼的等待着高顺。“德厚兄司隶校尉阳方正扳倒王莆,来密令捉拿县尉王方”荀攸压低声音说道。王方是王莆族人,在高顺的治下担任高密县尉一职,为人还算不错,很配合高顺的施政。然而,政治斗争就是这样,站错了队伍就是死。一念至此,高顺叹道:“哎还有啥考虑的,带人跟我去县尉府”时间不久,典韦率人绑住王方一家老小。王方含泪道:“德厚兄小弟在你麾下称臣,规规矩矩从不违逆,兄可绕小弟一命”高顺叹道:“沛国相王吉杀人五万,可曾饶过他人王仲言和汝都与我有旧,按理应该照拂一二。但是,汉律难违啊”闻听此言后,王方及其家人不再哀嚎。十几日后,沛国相王吉、陈国都尉王宪、永乐少府王萌、高密县尉王方和权阉王莆等人,被阳球杖毙。闻听此消息后,荀攸在高顺耳畔叹息:“阳方正打虎不死,必有血光之灾啊”高顺不解,问荀攸:“王莆已死,曹节孤掌难鸣,还不乖乖地束手就擒”戏忠却笑曰:“讨伐阉寺之战,当一鼓而下阳球计拙,已经败了”见高顺不懂雒阳的政治态势,戏忠和荀攸二人,在密室中给高顺详细分析了好久。看着一脸受教模样的高顺,荀攸终于露出会心的笑容。自从跟随高顺以来,他一直比较郁闷,高顺行事粗暴,不喜用谋,喜欢堂堂正正的击败阴谋。见高顺终于有不懂之处,年轻的荀攸总算扳回一局,心情自然比较好了。七月的一天,呼厨泉穿着一身孝装,带着五十匹良马,来到高密拜访高顺。见此,高顺诧异的问:“家中又有何人故去”“姑父大人呜呜呼征单于薨了”呼厨泉干嚎了几声。他演技不够,未能掩饰住浑身的兴奋劲。如此看来,他父亲羌渠已经继任南匈奴的单于。一念至此,高顺愈发佩服少年荀彧了。几人坐定后,呼厨泉告诉众人:使匈奴中郎将张脩,擅自斩杀高顺的大舅子呼征单于,立羌渠为新单于。前不久,张脩因此而被下狱处死。荀彧闻听此事,双眸中的精光一闪即逝。而这一点微弱的变化,却被高顺发现。送别呼厨泉后,他问荀彧:“文若兄南匈奴单于之位频繁更迭,难道有问题”“呵呵肯定有问题,南匈奴必乱无疑这不正好是德厚兄的机会么”闻言后,荀彧微微一笑。高顺明白荀彧的意思:是让他娶了匈奴公主美珠之后,乘南匈奴内乱时,占据单于之位。他虽然知道却假装不解,不再搭荀彧的话茬,却带领高密县所有的官吏,为即将到来的秋收做准备。托老天赐福,今年雨水多。再加上高顺推广了新式水车,高密县今年来了个大丰收。忙碌一年的黔首农人,终于有了余粮果腹。因此,高密县域的家家户户,都暗中悬挂起高顺的画像。大贤良师的木画像自然放到茅厕里去了。秋收过后,荀攸和荀彧两个追星族,终于有空去了一趟不其山,游历康成学院。高顺有官职在身,未经诏宣是不能离境的,只好守在高密城里。正当他有些郁闷之时,太原郡界休给他送来了喜讯:魏馨儿诞下一女,小名虎妞;卞珑玲诞下一子,小名虎崽。负责送信的汝南人陈滂跪坐高顺身旁,小声说:“主公卑下幼子陈到已经束发,可以派到主公身旁侍奉主公了。”“嗯叫什么明年开春在送来吧”高顺随口说了一句。闻言,陈滂激动的脸色微红,陪着笑,“呵呵主公,卑下给他取名叔至”“陈到陈叔至白眊兵的统领”获悉此,高顺猛然一愣。他心情不错,三下五去二就写好回信,告知阿母魏氏:女儿取名为高娇,男儿取名为高封。心情好,日子过得就快。时间一晃,已临近岁末。高顺今年的成绩有目共睹,不用去北海国相府活动也会得到第一。闲暇无事时,他在书房里写写画画,罗列一堆计划,准备明年怎么施政。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高顺在宦游期间的第二道罢免令,又送到了高密县令府中。与之同来的,还有一份迁任荆州南阳郡宛县令的通知令文。一日后,正在准备交接政务的高顺,接到雒阳钟繇的来信。信中说:这次升迁是中常侍封胥运作的。“封胥我不认识他啊”看完书信后,高顺呢喃一语。第二十七章 人有双头且不论雒阳城里的变故,高顺定下心来做离任的准备。高密蒙学是他亲手创立,又有大金主糜竺供应钱财,自然不会窘迫,肯定要交于便宜师傅郑玄掌管。郑玄抽不开身,派来得意门生国渊来担任第二任蒙学山长。张俭已经年老不便远行,便留在东注山巅和年轻学子为伴;王烈见高顺在编撰大汉字典,也要加入其中,于是拖家带口追随高顺。张逸、刘琰和小师弟郑益等人,自然留在蒙学中读经。太史慈虽然年少,却已经身材高大颇有些勇力了。他得高顺资助家境已然改观,寡母生活无忧,也定下决心追随高顺游历一番。管宁、邴原、许慈、程秉、郗虑和刘熙等参与编撰大汉字典的一干青年俊杰,自然要追随高顺完成大业。他们把大儒郑玄的藏书都抄录一份,装满了整整二十辆大车,早就准备好远行的行囊。王脩、孙邵、是仪和孙乾四人,出乎高顺意料之外,都要跟随高顺一道西行南下,到荆州南阳历练一番。樊阿和另外四名学医的少年,是高顺的弟子,自然会一路相随。就连已是高密县吏的武安国,也率领族人追随高顺离开。这还真是应了郑玄那句话,“德厚公的恩德我青州人必将厚报”由此看来,青州人还是讲义气的。青州人讲义气,高顺也不能装怂啊他把呼厨泉送来的五十匹良马送给高密蒙学,留给蒙学的学子练习骑射的本领。十一月二十三日,天气格外的好。寒风萧萧,潍水却已被冰封。高顺率领两千来人,浩浩荡荡的驰出高密县域。沿途之上,路旁尽是四肢伏地的黔首农人。他们一边给高顺叩头,一边口中祷告:“昊天上帝开开恩吧降下仙旨把高令君永远留在高密县”可是,昊天上帝不理睬凡夫俗子,终究没降下仙旨来。高顺还是走了,没带走青州的一丝钱财,却留下了一座开放式的高密蒙学。除此之外,高顺还留给高密人一个理念:你只要遵纪守法,众生皆平等,众生皆有受教育的机会。有人哀伤,就有人高兴。当高顺离开之后,躲在深山中的管亥,目露精光的狞笑:“桀桀任凭你高血虎怎么嚣张,还是敌不过大贤良师的一根手指头”十二初五,天色阴沉,寒风呼啸,高顺等人来到雒阳城外的河水之畔。在这里,又要举行一次告别仪式。追随高顺而来青州人的家眷,自然要启程北上并州太原郡。因为通知及时,沛国人甘茂和汝南人陈滂,早就率领将要轮换的二百血虎先登骑卒,候在小平津渡口。一番忙碌,待众家眷渡河后,高顺的麾下又变成了六百来人。好在高顺在雒阳城里房屋众多,暂时住下这些人不在话下。如今的高顺,已经不用亲力亲为了,只要发号施令,自然有部曲门客来操办具体事务。即便是这样,安顿好这些部曲、学子和门客,也用去了大半日的时间。掌灯时分,三里巷的高家住宅内,自然又是一场丰盛的夜宴。与宴者,有前来道贺的京师名士,有孔融、王朗、臧洪、臧旻等一般熟客,也有袁术、杨彪等一帮不太熟的名士官吏;高顺的门生、门客等,自然在座。酒至半酣,已经喝醉的孔融行至正堂中央,边狂舞边吟唱:“庆幸乎,蔡伯喈,徙朔方,罪名除;呜呼哉,阳方正,功未成,志未酬”他一边吟唱一边流泪,情至深处,竟然只是呜咽了。见此,高顺很是不解。陪坐他身侧的钟繇低声轻语:“蔡伯喈被赦免了,可以返乡;卫尉阳球欲杀阉寺未果,和司徒刘郃、永乐少府陈球、步兵校尉刘纳等人一起被下狱处死”闻听此言后,高顺侧过脸去,看了看身侧的荀攸和戏忠两人,心中叹道:“政治谋略和军事谋略一样重要戏忠和荀攸两人,一定要笼络在袖中”在高顺暗叹的同时,少年太史慈、王修、孙邵、是仪、孙乾等等,这一帮被高顺从青州带出来的青年俊杰,也被今晚的夜宴惊呆了。平常只能耳闻中的大人物,今晚居然和他们一起饮酒作赋,和凡人没有什么区别。“丈夫当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阶”年仅十四岁的太史慈,心中暗暗滋生一道誓言。他目光炙热的看向高顺,发誓要以高顺为榜样。高顺也确实有点别具一格。今晚的夜宴,他仍然用井水代酒,和在场的一干高士干杯。众人也习惯了高顺的倔强,不再勉强他饮酒,只要他舍得拿出价格昂贵的汾酒待客就行。一别就是一年,高顺等人自然狂欢至深夜。翌日清晨,负责雒阳暗部的娄圭,匆匆走入高顺的书房。他神色紧张的说:“主公c阳城北的七雀里发生一件怪事,一位妇人诞下两头四臂的小儿城门校尉的兵卒已经封锁了七雀里。”“如此看来,我等前去一观的机会都没有了”陪坐在书房里的荀彧,面带忧色的问。娄圭微微点头,证实此事,顺势在书房内跪坐下来。书房里,墙壁上点着数支高氏香烛,光线明亮。房间四角,香炉中燃着高家庄园出产的艾草宁神香。荀彧、荀攸、钟繇、娄圭、戏忠和胡昭等六人,都跪坐在高顺的身旁。他们的脸上都有一丝愁容,显然被“妇人诞下两头四臂小儿”的事情惊呆了。人有双头和天有双日一般,暗喻着大汉帝国会出现双主他们如此担忧,肯定是想起了一句流传数百年的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这句谶语,暗示着大汉的灭亡,暗示着战乱,六位智者当然有点恐慌了。“这件事绝对是太平道设下的阴谋不知从哪儿找到这么畸形婴儿,故意送到京师来引起世人恐慌”高顺看了看前面的六位智者,缓缓说道。“代汉者,当涂高也”钟繇看着高顺,却低吟了一遍谶语。于是乎,其他几人都跟着低吟了一遍。他们当中,唯有娄圭一人高声念道:“代汉者,当涂高也”说话间,他双眸中精光闪烁,目不转睛的盯着高顺看。第二十八章 少年徐庶书房里静悄悄的,钟繇等六位智者名士都目光炙热的看着高顺,没再说话。高顺被众人看得心里发毛,心中暗道:“我虽然姓高,但不一定是代汉者啊”心中这么想,他却脸色毫无变化,嘴里说道:“谶语皆是懂巫术的方士胡乱编造,不用去想它但是,帝国确实已到了危急关头,心怀不轨者众啊”众人闻听此言后皆点头赞同此事。胡昭忧心忡忡的说:“师兄我将回乡把族人迁走,何处最佳”话音落下后,娄圭和戏忠等人也是带着询问的目光看向高顺,想得到高顺的提示之言。“太平道在幽、翼、青、徐、兖、豫、扬、荆等八州暗布棋子,大势已成。今天下不被其蛊惑的州郡,唯有并州的太原郡最好。太原沃野千里,人口稀少,四周地势险要,是安居之地”见众人如此,高顺阐明心中所想。高顺言罢后,众人沉默了。良久后,娄圭、胡昭和戏忠等三人和高顺约定,将立即回乡准备迁族事宜。待他人离去后,戏忠却未离开,而是郑重整理一下衣冠给高顺下跪行君臣大礼。他缓缓道:“志才愿为主公家臣,辅助主公创下一番伟业”“多谢志才兄垂青小弟从此后,肝胆相照不负初心”见此,高顺朗声道,连忙上前扶起戏忠。二人相视一笑,君臣同心同志。高顺应该感谢张角或者是有心人的谋划,自从出现“双头小儿”后,钟繇、荀攸和荀彧等人,看向高顺的目光已然不同,神态也恭敬了许多。接下来,高顺快速办理好南阳郡宛县令的手续,准备南下赴任。因为要迁徙家族,娄圭等人一合计,高府全员索性兵分两路,南下奔赴南阳和颍川。一路是娄圭率领一帮部曲出伊阙关,途经大谷关,南出广成关,直奔南阳郡的宛县;另外一路,便是高顺领着一干追随士人、学子,和钟繇、荀攸等人,南出轘辕关先到颍川郡的长社县,帮助胡昭和戏忠二人迁族。几日后,天空飘雪。高顺领着管宁和太史慈等一干追随士人、学子,在长社钟繇府中住下。钟氏庄园很大,不下三千亩地。钟繇的祖父钟皓,乃帝国名士。父亲钟迪和叔父钟敷也是名士,受党锢之祸不能出仕。因此,出身于大家族的钟繇家反而拮据。钟繇得益于钟家嫡系一脉族父钟瑜的资助,才能完成学业。见闻名天下的高顺来访,钟繇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