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附身高顺> 分节阅读 5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50(1 / 1)

d但如此,他还命令把抓获的赵氏族人押解到战场第一线。赵氏族人都是妇孺和小孩为多,顿时哭喊声一片。因此,赵弘部军心涣散,战意全无,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便崩溃了。赵弘在几名死士的护卫下仓皇逃窜,余者见有骑兵逐逃,努力一番无果后,皆下跪投降。于是乎,荀攸几乎不伤一兵一卒而战胜赵氏,俘虏五千众,缴获财物不计其数。在荀攸轻松获胜之时,黄忠却碰到了困难。他领命之后,立即派人回到家乡招募本族青壮来助阵。南阳黄氏是大族,和江夏黄氏、南郡黄氏同宗。荆州黄氏的势力很大,是刘表平定荆州时的主力。刘备占领荆州后,也不得不拉拢黄忠。黄忠因为垂怜幼子黄叙才未出仕,年近七旬时,还在定军山一战中阵斩比他年轻了二十岁的夏侯渊。黄忠膂力惊人,骁勇异常,精通射术,在族人中很有威望。他回乡募兵自然有许多人踊跃相投,不到三日,便有六百多位青壮少年前来雉县助阵。即便如此,戏忠和黄忠二人却也眉头不展。因为,此时的韩氏已经聚兵六千,退至雉县西部的大山处,依山搭设营寨。这六千叛兵之中,领头的却是张曼成,其次才是韩家的家主韩忠。戏忠与黄忠二人,率兵至大山的山脚,距离韩氏叛军的不远处设下营寨。一连两日,敌人都未有动作。戏忠却坐不住了,他唤来黄忠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的交代一番。黄忠闻言后,含笑道:“志才兄果然睿智哈哈哈”旋即,他领命离去。第二日傍晚,有一千多黄氏族人打着旌旗来投,戏忠命人再次扩大营寨;第三日傍晚,又有一千多黄氏族人打着旌旗来投,戏忠命人再次扩大营寨如此过了四日,韩氏叛军中的张曼成坐不住了。他唤来韩忠,吩咐道:“高血虎总是派援兵来守。如此下去,我等必然被困死此地明日傍晚,若再有援兵来投,我将亲率两千精兵破之”“喏大方主”闻听此言,韩忠不敢有半点异议。而张曼成此举却是另有深意。他见戏忠的兵卒日益增多,已经心生逃跑之意,乘着出兵的间隙便宜行事。若胜,便乘胜攻击官兵;若败,他也可安然撤退至深山老林中藏匿。第二日傍晚,果然又有一千黄氏族人打着旌旗而来。看见此况,张曼成率领五百骑兵、一千五百步卒冲出了营寨。他手持骑剑,朝那一千黄氏族人一指,喝道:“诸位兄弟随我一起击破官军”“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冲啊”闻令后,张曼成身后的两千太平道信徒,都面目狰狞的大吼。旋即,他们都摆开战阵,疯狂冲锋起来。起先还好,这些信徒还能保持队形。冲锋了一里地后,队伍便散乱了,兵不知将、将不识兵。而那打着旌旗的一千多黄氏族人见此,突然都放缓脚步张弓以待。黄忠从人群的背后走出,来到了队伍的最前排。他虎目冷视奔驰而来的五百骑兵,冷声命令:“第一排射箭第二排准备第三排张弓”“嗖嗖嗖”一阵阵的飞箭声飘来。随着黄忠一声令下,七百多铁箭如雨般飞出,朝张曼成的骑兵射去。与此同时,黄忠引弓,一箭射向张曼成的胸膛。张曼成不愧有丰富的逃生经验。他见黄忠等人放缓脚步后,便心生疑虑,已经拨转马头回头逃窜。刹那间,他和一名信徒骑卒身位重叠,因此也躲过一劫。而那名信徒,竟然被黄忠一箭射穿胸部,箭杆露出后背有一尺多长。“啊我中箭了”“冲锋啊”一轮箭雨之后,张曼成带来的五百骑卒,已经只有一百多人安坐马上。就在这时,黄忠又喊道:“第二排射箭第三排准备第一排张弓”他这是按照高顺所传授的“三段式”的方法,用齐射战术来攻击敌人。战法对头,麾下县卒又给力,黄忠部发威了,三轮箭雨后,张曼成带来的二千信徒兵卒,还只剩下五百来人能完好站立。“快逃大方主逃跑了我们快逃”见此,那些还能动弹的太平道信徒兵卒,惊恐的狂吼起来。此时的张曼成,在十几名心腹骑士的护卫下,却绕开韩忠的营寨,直奔大山冲去。“咚咚咚”这时间,阔大的戏忠部军营里,突然响起了战鼓声。戏忠骑在马上,对军营里的八百多兵卒大吼:“踏破叛兵军寨,然后再用哺食出击”“喏”麴良等人高声领命,率领二百血虎先登骑卒冲出大营门口。剩下的六百多名黄氏族人壮丁,在王脩的率领下却不紧不慢的快步前行。第三十八章 门徒三千自始至终,戏忠的军营里只冲出了八百多兵卒。在望楼上观战的韩忠有些纳闷了:“官军不是有八千多人么怎么只有不到二千人来参战”虽是如此,他还是大声下令:“不要管外面的溃兵,快关上营寨大门快快点啊”而此时,黄忠已经率部尾随太平道信徒的溃兵,追击至韩忠营寨的大门附近。他目视望楼上的韩忠,冷笑道:“戏志才不愧是主公看中的军师,果然有鬼神之能一个简单的假增兵之计,便逼出了死守的敌兵”原来,戏忠见敌人死守不出,恐怕耽误高顺的谋划。他思考一番,策划了一个假增兵的计谋。每日傍晚,他让黄忠率领一千县卒装扮黄氏族人来援,夜里又暗暗出营,埋伏在附近不远处。当假增兵到五千时,张曼成中计了,才有了今日之战。即便如此,戏忠对一战击败韩忠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因为此时,韩忠的营寨大门正缓缓关闭,而麴良的骑兵还未冲进营门之内。“杀啊剿灭叛贼斩杀匪首者头功”就在这时,一阵阵的厮杀声从韩忠的营寨深处传来。站在望楼上的韩忠看到这一幕,顿时面如死灰,浑身无力的颤抖起来。只见,韩忠大营的后门处,靠近大山的半山腰,突然冒出了一群彪悍的壮汉。这些壮汉都是河东人的口音,个个都身高超过了七尺,膀阔腰圆,凶悍骁勇。看见此况后,韩忠已经无心恋战。他迅速从望楼上冲下来,在几名家族心腹的护卫下,仓皇逃窜出大营,朝大山深处狂奔。因为要定鼎胜局,戏忠和黄忠等人无暇关注韩忠的逃逸。他们率部直冲大营深处,和前来增援的友军汇合。大营里的四千太平道信徒,见主将已经逃窜也瞬间没了斗争,按照一干县卒的军令,跪地高举双手投降。“哈哈哈原来是元福来援啊”看清援兵的首领后,黄忠朗声大笑了起来。与之相伴的戏忠见此,心中不禁称赞:“主公观人目光如注我不如他多焉”“志才兄汉升兄小弟没有来迟吧哈哈哈”周仓看着骑马而来的戏忠和黄忠,抱拳笑道。“不早不晚,正是时候哈哈哈”戏忠和黄忠几乎同时大笑道。因是一场大胜,于是三人皆仰天大笑。寒暄过后,周仓率领五百多部曲也加入戏忠麾下听令,抓捕聚众造反的太平道信徒和清点雉县韩氏家族的资产财物。十日后,三路大军才在宛县汇合。经此一役,南阳郡的太平道彻底转入地下。逃至深山里的张曼成、韩忠、赵弘和孙夏等人,有了此次战败的经历后,痛定思痛,开始重视训练信徒战卒。左原在高顺的帮助下,在南阳郡建立了完整的亭卒、乡卒、县卒和郡兵四级体系。南阳郡的治安因为此顿时一变,虽不说是路不拾遗的古风再现,也差之不远了。而高顺因为此战,门下再次增加了一千多名被太平道拐去的孤儿少年。高顺不嫌他们出生和性别,都收为门下弟子悉心教导。此时的高顺,不算南阳学院的学子,收入门下的弟子已经超过三千人,号门徒三千。战后,左原听取高顺的意见,没举起屠刀。而把聚众叛乱的赵氏、韩氏和孙氏俘虏,都判罪流放并州朔方郡,为充实大汉帝国的边境做出一点贡献。那些浮财,除了奖励和抚恤后,都放到南阳学院的名下。取之于南阳郡,用之于荆州人。因为此事,左原和高顺两人在荆州的名声大振,号称宗林公门下“双子贤士”黄忠因为此功,被高顺特许编练一曲五百人的强弩士,号“元戎营”护卫高顺左右。跟随周仓而来的河东义士中,有骁勇大汉杨奉、韩暹和徐晃等几位三国名人。高顺已经见过很多三国名士,也就见怪不怪了。他以权谋私了一回,利用剩下的钱财为自己麾下的血虎先登、血虎卫、陷阵营、近卫营、元戎营等五曲私兵部曲,打造铁甲铁盔等重型装备。待高顺离任时,因为追随者太多。他又新设一营,号血虎义从。六曲私兵人人着铁盔甲,比帝国北军的装备还要奢华。民安则国富,南阳郡安定下来后,黔首有余粮果腹了。高顺潜心治学,教授三千门徒和南阳郡的学子。期间,南阳名士张机多次来访,和高顺探讨医术。张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人,出生官宦世家。他自幼好岐黄,曾拜名医张伯祖为师,医术造诣高深。高顺也不藏私,把菘蓝汤、柴胡汤、麻黄汤和青蒿汤等四位汤忆方,以及后世的医理知识都传授给张机。二人因此成为莫逆之交,以师兄弟互称。光和五年,公元182年,金秋十月。又是一个丰收年。如今的宛县农人已能吃饱肚皮,家中的子弟还可以至南阳学院中就学读经。如此美好生活,当然拜宛县城里的县令高顺所赐。因此,宛县人家家户户,都暗中供奉着高顺的画像以示尊重。不单是农人受益,南阳太守左原也因此受益,升迁至雒阳城担任虎贲中郎将,距离九卿之位只有一步之遥。送走了左原,高顺漫步在高大的宛城城墙上感触颇多。如今的宛城扩大了一倍左右,新城墙当然是高顺亲自带人修建,把南阳学院也圈在了外城之内。高顺如今已是帝国名士大儒,被世人称之为“杂家”学派的创始人。两年多来,全国诸多知名的大儒都来过南阳,和他探讨学术。他门下弟子的数量,更是扩大一倍左右。其中不乏有三国名人,如张汎的弟弟张辽、零陵泉陵人黄盖、陈留平丘人毛阶,山阳昌邑人满宠等等。高顺如今对三国名人已经免疫,不再像以前那样迷信了。按照大汉帝国的规矩,一任县令只有三年时间。高顺来到宛县担任千石的县令,已临近三年。他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卸任回家,要么升迁他处。面临离别,高顺一直在考虑交接的事宜。南阳学院,他准备交给荆州名士庞德公来掌管。荆州人的学院,当然要交给荆州人追随他的青州学子,王脩娶了他小妹高嬛儿,自然要一路追随;太史慈和他族妹已经定亲,也是要带走的。而其他人想怎样就怎样吧,一切随心一念至此,高顺不禁有些感慨,看着育水中的夕阳发愣。而就在这时,一骑南来的信使送来的一封书信,又改变了高顺的抉择。第三十九章 臧旻相召书信是雒阳臧旻送来的。臧旻在信中说:“德厚兄小弟刚刚迁任中山国相,听闻冀州已糜烂,求兄来中山国助小弟一臂之力”臧旻是高顺的大恩主。一书相召,他必须欣然相投,哪怕做一任卢奴县令也不能推辞。这便是当今时代的道德规范。况且,臧旻之子臧洪和王朗、刘繇等人同期外放为县令,臧旻身边无人可用。一念至此,高顺沉下心来做离任的准备。他迎着夕阳来到南阳学院,把一干门徒和追随他的士人、学子等人召集而来。看了看黑压压的人群,高顺含笑道:“诸君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是时候告别了德厚感谢各位鼎力相助,去留随意、行事随心”说话间,他忽然表情郑重,连续鞠躬三次行礼。“多谢山长教诲”见此,南阳学院的一干学子们含泪高呼。黄祖、张允、蒯良、蒯祺、李严和文聘等家世显赫的弟子,自然留下来求学等待州郡举荐;张辽、王威、李通、陈震、甘宁、牛金、魏延、徐福、孙霸、廖化等等,大部分弟子愿意做高顺的三千门徒,追随离开。樊阿和黄叙等几十位学医的弟子,自然要一路追随高顺;向朗、韩嵩和桓阶等三人已经成年,主动要求加入大汉字典的编撰;孙邵、是仪、孙乾、满宠、毛阶和黄盖等游学的士子也不愿离去,愿意追随高顺游历一番。黄忠因为爱子黄叙,主动自降身份,以高顺部曲的名义离开南阳郡。安排好一干弟子和学院交接的事宜,高顺和荀攸、荀彧、戏忠等人,把宛县的政务也安排好,准备离任返回雒阳城。十月十六,寒风呼啸,两拨信使挟着北风来到了宛县县令府中。他们两人,一个是钟繇和娄圭等人派来;另外一个,是河南尹何进派来的信使。何进的妹妹已是皇后,自己也官居河南尹的高位。河南尹相当于后世的京师市长,位高权重。他来信说:“感谢兄昔日提醒,又臧杰述相求,小弟替你谋得中山国都尉一职,总算心安了”钟繇来信告诉高顺,担任中山国都尉一职该缴纳的买官钱,他们已经上缴给了司徒公府,就等高顺去办理一些手续便可上任。于是乎,高顺把信件交给荀攸和荀彧等人浏览,自己却提笔给何进回信。信中说:“感谢遂高兄鼎力相助,有情后感”旋即他又给钟繇等人回信:“元常大兄收到此信后,兄与娄子伯、胡孔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