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郑王天下> 分节阅读 11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11(1 / 1)

第二百一十八章 宣姜归心夜晚,一场盛大的犒军晚宴结束之后。郑忽在一群人不怀好意的催促声中回到了晋国馆舍。入内院,看到守在正堂门外的人,郑忽基本确定了之前的猜测。概因为守在门外的是齿和仇二人,这二人,尤其是齿的出现,便确定无疑的告诉郑忽,宣姜也随同来到了翼城。说实话,宣姜的事情,郑忽并没有在传信中提到过。一来他离开曲阜的时候,并不能十分确定宣姜已经到了长葛。二来有关宣姜的问题,不是个小问题,越少人知道越好。再者,邓荒来翼,把宣姜带来多有不便。按照郑忽原来的想法,等到他迎娶文姜时,再顺便把宣姜接过来。但问题是,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就像他之前无论如何也料想不到长葛小民会因他而入翼。更想不到的是宣姜会随同长葛小民入翼。“卑下见过世子”齿和仇见郑忽,纷纷向郑忽行礼道。仇神色之中有掩饰不住的激动,而齿则稍显平淡,他对郑忽谈不上有多深厚的主从情谊,他始终认为完成郑忽给予的任务就是对其最好的报答。郑忽回礼后,又分别对二人客气了几句,询问了一下二人最近的状况,之后便让二人离去休息。美人虽然重要,但是身处异国他乡,收买人心却是重中之重。这些郑国子弟才是他在晋国赖以生存的根基。有时候,简单的一句话,二三关怀之语,就能够让这些人心存感激。在民风质朴而又等级森严的社会中,收买人心其实就这么简单。归结为一句简单的话,就是你得把你自己的下属当人看,简单的尊重就足以让人赴汤蹈火。想想历史上的名将收买人心都是些什么套路无非不过是体恤下属,为人没什么架子,不蓄私财,能记住士卒名姓和家庭的一些情况并且偶尔说出来关心一下。再牛逼一点的,如岳武穆,走夫人路线,带兵打仗的时候让其妻去士卒家慰问,士卒战死,能抚养其儿女。所有的套路汇成一句话,就是尊重。就像方才郑忽的所作所为一样,仇是心存感激的,齿虽未如仇一般,但却能感觉到郑忽为人没什么架子,是个值得效忠的人。推开房门,郑忽看到了两个美女,一个是他的侍女燕,另一个毫无疑问,自然就是宣姜。从郑忽推开门到进门,二女的目光停留在郑忽身上就没有离开过。方才郑忽在门外与仇和齿二人交谈的时候,室内的二女就已经知道了郑忽的到来,他们在等待着,忐忑着“见过公子”二女同时向郑忽施礼道。郑忽回礼之后,三人又陷入了沉默。最终,燕的起身告退,打破了三人之间的僵局。燕极其思念郑忽不假,但她也能看出来郑忽和宣姜之间不清不楚的关系。她虽不知宣姜的真实身份,但从其平常的言谈举止中,可以得知其人身份肯定是贵不可言。是以,燕很懂事的将空间留给郑忽和宣姜二人。待燕离开之后,未等郑忽反应过来,宣姜便扑到郑忽怀里嘤嘤的哭了起来。实在是她的这一场逃婚之旅,堪称惊心动魄。出临淄之后的提心吊胆暂且不提,被郑忽的人接走以后,一路上马不停蹄的赶往长葛,沿途的颠簸辛苦,对她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贵女来说,无异于是一场巨大的磨难。好不容易赶到长葛之后,稍微修整了一段时间,她又得到了郑忽在曲阜被驱逐,不得回国的噩耗。这不啻于平地一声惊雷起,郑忽无法归国,她一个弱女子身处异国他乡又能依靠谁一连数日,她心中是充满绝望的。直到齿向她汇报说长葛上下皆自发请求要去翼城为郑忽效力,这才让她看到了一丝希望。而这缕希望又很快被打破,众人刚至新郑,就被迫折返。不得已众人只能回到长葛另作打算,这一等又是数日。现在想来,那一段时间,简直是她有生以来最黑暗的时期,对于一个历事甚少的贵女来说,几乎和天塌了没什么区别。所以,当她和郑忽独处的时候,她立刻就放下了所有的矜持,她现在真的很需要一个肩膀来依靠。郑忽看着怀里的泪人,柔声细语的安慰着。没办法,对于宣姜,他确实心怀愧疚。本来帮人家逃婚来着,结果逃婚是成功了,他自己却溜了,虽然这不能怪他,但对人家的伤害却是无法抹除的。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自己造的孽跪着也要还上好在郑忽哄女孩还是有些理论积累的,别管套路老不老,能够起作用就成。慢慢地,宣姜也停止了哭泣,不过,却仍旧赖在郑忽怀里不愿离开。开始轻声细语的给郑忽讲起了她这一段时间的经历。时而轻笑,时而蹙眉,郑忽也耐心的听着,细细的体会着美人的不易,美人恩重啊不过,对于郑忽来说,这也绝非是坏事一桩,至少经此一事,宣姜算是彻底归心了。祸兮,福之所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意味着郑忽在向大猪蹄子的道路上又迈进了重要的一步。若没有这段经历,郑忽想攻破宣姜的心理防线,估计还得再需要一段时间。而现在,郑忽感觉他的春天要来了。男人啊,就这个德行“姊姊”郑忽暂时也不知道怎么称呼宣姜好,二人关系到了这一步,喊女公子吧,有点疏离了,喊闺名吧,郑忽还真不知道,无奈之下,在称呼上,只能随文姜。一声姊姊,郑忽倒没感觉什么,反而是宣姜有些不好意思了。“臣妾臣妾名为静”说完,宣姜的脸都红了,将头迈进郑忽的怀里再也不愿抬头。而郑忽的邪火开始蹭蹭往上冒,他晚上本来就喝了些酒,原本他只是单纯的想让宣姜先去安歇。毕竟人家也哭累了不是。现在,一听宣姜自报闺名,郑忽再也忍不住了。女子的闺名向来只有丈夫能知道。宣姜自报家门意味着什么,郑忽再清楚不过了。“时候不早了”郑忽很委婉,怕唐突了佳人。宣姜闻言,轻轻的嗯了一声。于是s:时候不早了,各位看官洗洗睡吧第二百一十九章 鱼丽之阵一夜春风固然让人神清气爽。但,问题亦随之而来。此时已经是五月下旬,六月初郑忽必须就得离开翼至齐国迎娶文姜。问题是他现在还没有拿下陉庭。算算日子,留给他的时间真的不多了,他必须要在他离开翼之前拿下陉庭。此事刻不容缓,虽说他完全可以在离翼之时,将讨伐陉庭的重任交托给高渠弥。但一来夜长梦多。二来,贾、杨、霍三国士卒,由他统帅至翼,他贸然将统兵权交于高渠弥,恐三国士卒不服。别管三国士卒战斗力怎么样,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指挥不灵,郑忽所有的努力可就付之东流了,他是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再者,孔子所谓唯名与器不可假于人,入翼第一战,他便交于高渠弥,打败了固然不用他背锅。一旦打胜了,那么高渠弥在军中的威信就确立起来了,而身为主君的他,在军中的威信就会弱于高渠弥,这是他绝对不希望看到的。最后一点则是,身为主君的他不亲自统军,对士气影响极大。所以,郑忽决定在离翼之前一定要把陉庭给拿下。而且最好用堂堂正正的方式的拿下,只有打出威风来,才能让小子侯更加倚重他,方便他以后插足晋国内政。是以,早上在宣姜贴心的服侍下结束朝食,郑忽便径直赶往郑军大营将众人召集起来。“陉庭乃晋侯予吾之封,今陉庭大夫自据而有,此非晋侯之意,吾当伐之,以正君臣之道”郑忽道貌岸然的向众人表示他们这一方的大义立场。“臣闻食人之禄者怀人之忧,世子之所忧,臣等之所疾也必伐陉庭,以解吾主之忧”高渠弥当仁不让的首先站出来声援郑忽。接着,郑忽在长葛的老班底亦群情汹涌的表示愿追随郑忽出兵陉庭夺回封地。“善”郑忽高兴的道。“此事宜速不宜缓,不知二三子可有教我”“臣闻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主上不若先遣人数其罪,而后讨之”邓荒开口向郑忽建议道。这意思就是让郑忽先下战书。此项提议确实挺合郑忽心意的,入翼之后的第一战,这样做很有必要。但是,贾、杨、霍三国士卒的战斗力是个问题,郑忽现在对这三国士卒的战斗力究竟如何,没有一个准确的估计。郑国士卒中真正能打的也就是从曲阜跟随郑忽而来的五百余老卒,长葛的八百多青壮子弟,暂时还指望不上。当然可以临阵磨练一下,但不能当成主力。小子侯答应借兵,翼人对上陉庭半斤八两,甚至可能还稍强一些。这样算下来,郑忽手中的兵不少,可依靠也就只有郑国老卒和翼人,至于三国士卒当炮灰应该是合格的。不过,若是单纯的当炮灰,郑忽还是有些肉疼的,毕竟谁都不会嫌弃自己兵马多不是再者,万一三国士卒见势不妙,临阵脱逃,那可就真是回天乏术了。带着这三国士卒打个胜仗是很有必要的,即便打不赢打个平手也是好的。充分发挥三国士卒的价值无论是对三国士卒士气的提升,还是对郑国士卒本身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毕竟郑国士卒是真正的宝贝疙瘩,战死一个就少一个,能止损是再好不过了。“贾、杨、霍三国往岁无战事,士卒或有演练,然少经征伐,非可以侥幸胜也,为之奈何”“世子毋忧,臣请教之以鱼丽之阵”高渠弥道。“哦”郑忽虽然知道高渠弥懂鱼丽之阵,但却不知道鱼丽之阵在此时是否顶用。“鱼丽之阵如何”“甲车二十五乘为偏,甲士五人为伍,每车一偏在前,别用甲士五五二十五人随后,塞其阙漏。车伤一人,伍即补之,有进无退。此阵法极坚极密,难败易胜。”高渠弥道。“善”郑忽大喜。虽然现在不知道三国士卒究竟能把鱼丽阵的威力发挥几成,但若按高渠弥所说,鱼丽阵的阵型极为严密,能把士卒与战车组织的严丝合缝,这确实是一个极大的助力。当然,鱼丽之阵作为进攻型的阵法,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的缺点在于防御力稍弱。不过,无所谓了,因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鱼丽阵。高渠弥是鱼丽阵的首创者,若按历史上来讲,直到长葛之战时,郑国对上天子,高渠弥等人感觉胜算不大,高渠弥这才请郑庄公摆鱼丽之阵以应敌。而现在,高渠弥是提前将鱼丽之阵给摆了出来。一般而言,一个新阵法的出现,往往在前期的一段时间内,就是个bug,是无解的。尤其是第一战,基本上都是以胜利告终。因为它会打的人措手不及。而这正是郑忽现在所需要的。历来统领战斗力参差不齐的军队都是个技术活。这不但要求统帅有极高的军事素养,还要能够熟知各部的情况。简而言之,就是在适当的时机出动合适的人马。在战机一闪即逝的战争中,其难度可想而知而这都是需要一些时间去了解熟悉的,问题是现在郑忽没有这么多时间。所以,此时高渠弥的鱼丽之阵就显得尤为重要。“吾欲在三日之后亲将兵伐陉庭,不知高大夫可否在三日之间令士卒皆习之以鱼丽之阵”郑忽不放心的问了一句,士卒的成分太杂,由不得郑忽不担心。若是皆是郑国士卒,大可都不须演练,临阵直接指挥便可。像长葛之战时,就是这么做的。谁让郑国士卒经常打仗,军事素养极高。换成其他国家的士卒,那可就未必了“世子放心,三日足矣”高渠弥拍着胸脯保证道。“善,此事便托付于高大夫了”郑忽道。对于高渠弥领兵练兵的能耐,郑忽向来是不怀疑的。在场的众人中,若论及军事,除了他就是高渠弥。高渠弥也是除他之外最有资格统帅三军的人选,至少现在来说,是这样的。“唯”第二百二十章 再访赵氏伐陉庭的事情既然已经安排妥当,接下来操练士卒的重任自然由高渠弥一力承担。而郑忽则需要借着此时的空闲时间再访赵氏。至于原因嘛,很简单。长葛民众至翼而郑忽不在的这几天,赵氏为郑忽提供的帮助甚多。可以说是既出钱又出力。长葛青壮这几日的粮草是赵氏提供的,营帐是在赵氏的帮助下安扎的。俗话说恩不可不报,仇亦不可不报。赵氏明显的示好之举,郑忽也不能寒了人家的心不是况且此次长葛青壮至翼,翼城之中伸出援助之手的也就赵氏一家而已。其他的世卿家族,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