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示意郑忽接着往下说。郑忽在文姜期待的眼神下,接着道:“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话音刚落,车马突然停了下来。这让郑忽心头一紧,警惕之心立刻提了起来。文姜自然也觉得有些不对劲。郑忽亲自率人迎亲,沿途之上没有郑忽的命令,车马不可能骤停,如果有,那就是可能遇到了什么状况。郑忽匆匆安慰了文姜几句,便离开墨车,他需要搞明白前方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以至于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陈戎会突然命令队伍停止前进。文姜的陪嫁队伍,在整个迎亲队伍的最核心位置,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文姜。从文姜的陪嫁队伍中出来,郑忽命令赵夙率人将文姜的陪嫁队伍团团围住,谨防不测。而后,有士卒来报,言陈戎请郑忽前去。于是,郑忽跟着士卒匆匆赶往前军。“主上”“毋须多礼,何事如此”郑忽问道。“前方密林之中静谧非常,卑下以为事有蹊跷,故而令士卒停跸,卑下已遣人查探,究竟如何稍后便知”陈戎皱着眉头向郑忽汇报道。很明显,他认为前方遇到埋伏的可能性比较大。“可曾出卫”郑忽问道。“卫之疆吏方辞未久,应是出卫无疑”郑忽闻言,在心中默默思量了起来。昨日他率人入朝歌,拜谢卫公,毕竟从人家地界上一来一回,第一次不去谒见也就算了,第二次再不去那就说不过去了。郑忽记得卫宣公搞了一个盛大的趴体来招待他,不过卫宣公似乎不太开心,趴体进行了一半,卫宣公便以身体不适为由立场。最后还是公子伋作陪,代替卫宣公招待的他。在此期间,郑忽从左公子泄的口中得知,卫宣公自娶齐女以来,日日盘桓于新台,所有国事皆交于公子伋处置。这就是一典型的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主。“难道卫宣公想要抢婚”郑忽不得不在心里泛起了嘀咕。就在郑忽胡思乱想之际,前方的林中突然传出一阵响动,一眼望去,远处冒出越来越多的人影。“敌袭,警”“敌袭,警”几乎在人影出现的瞬间,遇敌的警戒之声便传了出去。而对面的敌人显然也听到了郑忽一方的预警之声,开始加快速度想要率先发起进攻。陈戎早已有警惕之心,自然不可能毫无准备,见敌来犯,当即命令士卒引弓。“嗖嗖”接连不断的破空声,开始收割来犯者的性命,不断有敌人因此而倒在箭镞之下。不过,更多的敌人却凭借着身处密林的优势,不断的跳跃躲闪,以树木作为遮挡,最终逃过一劫。紧接着,林中的敌人在遭遇一番小挫之后也开始了反击,他们躲在树木后面,不断朝郑忽一方射箭。虽然稀稀疏疏,不成规模,但是杀伤力却远超郑忽一方方才的那一阵箭雨。没办法,在林中显然要比林外更占优势。而且,郑忽一方还要兼顾着文姜及其陪嫁队伍的安危,在未摸清敌人的具体情况下,冲进林中斩杀敌人绝不是明智之选,保险起见只能选择防守。“此地不宜久留,还请主上暂且移步中军,戕贼弥祸之事交由卑下即可”陈戎一边指挥士卒,一边劝郑忽离开前军。流矢无眼,陈戎可不敢让郑忽身处险地。“然”郑忽应了一声,也不拖沓,当即在士卒的护卫下离开前军。作为三军统帅,郑忽自然明白他的安危其实才是最重要的。一旦他不幸受伤,那么对整个队伍的士气人心打击是极大的。现在可不是逞英雄的时候。郑忽的离去也让陈戎松了一口气。没有郑忽在前军,他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去迎战,不必再分心去担忧郑忽的安危。“传吾命令,全军皆固守以待敌攻,切不可贪功争进,违者斩”“唯”陈戎对于眼前局势看的很清,林中的敌人或许在此时依旧占有优势,但当他们的弓矢射完,他们就只能选择发起进攻。届时,便是击破这些敌人的最佳时机。而此时,只需要守好阵地,尽可能的减轻伤亡便已是大功一件。若是贸然进林中发动进攻,力量分散,极有可能被人个个击破,而且陈戎现在也摸不清这伙人的来历,更不知道这伙人究竟意欲何为万一中了敌方的奸计,陈戎觉得他只能以死谢罪了。所以,陈戎再等,等这伙人率先发动进攻。第二百二十九章 作妖回到中军的郑忽,开始从容指挥军队配合陈戎的前军。他首先命令赵夙将文姜陪嫁队伍中的媵臣和奴隶组织起来,而后从中军中抽调五百士卒支援陈戎。后军则原地待命,谨防被人包了饺子。谁也不知道具体有多少敌人,但从林中敌人跳跃躲闪的迅疾速度来看,这绝对不是盗寇所能具备的素养。换言之,郑忽遇到的极有可能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只是他还不知道这支军队究竟是谁派出的。虽然在郑忽想来,卫宣公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宋、鲁、蔡等国也不无可能。而今的当务之急是将这支敌军击退,最好能抓到几个俘虏。只有这样郑忽才能搞明白究竟是谁在暗处搞小动作。现在或许没时间找人算账,但郑忽是个记仇的人,夺妻之恨啊这是,仅次于父母之仇的大恨,郑忽焉能如此轻易揭过,这绝不是他的为人。就在郑忽的命令下达不久,果然,后军亦传来预警之声,这让郑忽更加确定他们这次是遇到了正规军。要知道,郑忽虽然在路途上有时间和文姜卿卿我我,但是这是建立在他将所有警戒之事全部安排妥当的前提下。每到一地,陈戎都会先遣人探路,确定无虞之后才会前进,所以很明显,后军遭遇的敌人是尾随而来,而且还巧妙的避开了后军的眼线。“尾随的时间应该不算长”郑忽心说。郑忽不相信仇率领的后军会被人尾随几天还毫无知觉。郑忽带过来的三百郑军老卒分散在三军之中,出入警戒皆是这些老卒亲自带队前往,一些风吹草动,这些老卒不可能一点都察觉不到。故而,郑忽觉得这次他们遭遇的这伙人很有可能是卫军,而且是卫军中的精锐。“卫宣公这老王八,真特么欺人太甚”郑忽在心中骂道。心中虽然异常恼怒,但是郑忽也知道现在不是发作的时候,将来犯之敌击退才是而今的当务之急。“赵夙”“臣在”“吾命汝率三百人往援后军”“世子,如此一来中军空虚,如事有缓急,臣恐”“无妨,汝领命即可”“唯”赵夙见郑忽心意已决,当即领命而去。郑忽目送着赵夙离去,转身向文姜陪嫁队伍中走去。边走边对身边的护卫下令道:“传吾令,敢有行逃避,惊乱之事者,皆论以大辟”“唯”护卫领命而去。之后,郑忽没有理会文姜陪嫁队伍中众人的惊慌之色,径直的向文姜的墨车中走去。“良人,可是抢婚”文姜不无忧虑的向郑忽问道。外界发生的一切,她自然不可能全无知觉。正相反,她能从外界不断传出的预警之声猜测出这次可能遇到了劲敌。郑忽看着有些紧张的文姜,握着她的手连道了两声安心。感受到郑忽手中的温度,文姜这才渐渐平静下来。“愚公之事吾还未讲完,良人可还愿听”郑忽笑着对文姜道,仿佛他对遇袭之事并不担心,但左手握住的剑柄却出卖了他内心真实的想法。不过,这一切文姜却没有注意到,她看着郑忽镇定而又从容的笑容,心中大定。“固所愿尔,不敢请也”文姜展颜一笑,如花之绽放,美艳非常,看到郑忽微微一呆。“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郑忽接着原来的故事讲下去。也不知过了多久,郑忽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的讲,讲的他自己都有些口干舌燥了,终于有媵臣前来禀报说,前军使者请见。“良人稍待”郑忽歉意一笑,对文姜道。文姜点点头,示意郑忽无妨。于是,在媵臣的引领下,郑忽缓缓离去。出陪嫁队伍,一股血腥味迎面扑来,郑忽眉头一皱,心说“看来这次伤亡惨重啊”“如何”郑忽问道。“报,卑下奉令前来向主上报捷,陈旅长已率前军击破来犯之敌,捕杀无算,俘虏二十有二人,旅长已命人缚之,稍后听主上发落”“善,前军伤亡如何”郑忽虽喜,却没忘记关心士卒的伤亡情况。“禀主上,此事尚在计算之中,卑下未知”士卒脸上有些羞愧。郑忽看着,感觉伤亡应该不容乐观,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他带的人虽多,但大多都是些杂牌兵,这些人能临阵不脱逃就已经是邀天之幸,对上卫军精锐,能取得胜利可以说是相当难得。“此事皆赖二三子之力,传吾令,所有与战士卒至陉庭皆受一田,斩首一者受三田,仆隶一,斩首二者受六田,仆隶二,斩首三者受一井之地,仆隶三,战死者其父母妻子可至陉庭受田,其余处中军而护卫者亦可得田一。”郑忽对身边的扈从下令道。“唯”扈从闻言立刻离去传达郑忽的赏赐命令。“此事陈戎处置得当,不负所托,吾心甚慰,去罢”“唯”士卒亦领命而去。“世子”士卒刚离去不久,赵夙又急匆匆的率人赶来,脸上还带着未干的血迹。“后军如何”郑忽问道。“赖世子之福,后军已破来犯之敌,臣先行至此向世子报捷”“善,伤亡可知”郑忽问道。“暂未知也,然依臣之见,伤亡非小,望世子知之”“汝亲历战阵,具体情形可否为我言之”郑忽道。“自无不可”于是,赵夙将他方才所见到的情形和郑忽细细道来。郑忽也听的很认真。听完之后,郑忽道:“汝今乃有大德于我,谨谢之”“不敢”一番叙述之后,郑忽从赵夙口中印证了他之前的猜测,这支人马确实是训练有素的军队,而不是什么盗寇之类的。所以,这场抢亲从一开始就是有预谋的。没过多久,陈戎亲自将俘虏押送过来。看着被五花大绑的,身披数创的俘虏,郑忽还未等这些反应过来,便直接开口问道:“卫公遣尔等前来吾已知之,尔等还有何言”二十二名俘虏无人说话,不过躲闪的表情和神色却出卖了他们。郑忽冷哼一声,向左右吩咐道:“既如此,皆以大辟论”“带下去罢”“唯”陈戎直接领命道。既然已经确定是卫宣公在后面使绊子,这些人对郑忽来说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了。考虑到郑国和齐国正准备和宋鲁蔡三国掰腕子,郑忽现在根本无法拿卫宣公怎么样,甚至连一点敌意都不能表露出来。这个哑巴亏,郑忽算是吃定了。吃了哑巴亏的郑忽,拿几个被俘虏的士卒泄愤,也是正常的。“小人有老母,待小人养之,望世子宽恕小人之罪”就在陈戎将要带人把俘虏押下去斩首的时候,俘虏之中突然有一人哭着向郑忽求饶道。郑忽没说话。那人又道:“小人自知死罪,世子诚能宽恕小人,小人必将所知之事悉数相告,不敢有隐瞒”“伯由,竖子敢尔”“伯由,吾恨不得生食尔肉”一群俘虏对这位叫做伯由的告密者展开了最恶毒的咒骂。郑忽摆摆手,示意将其余的俘虏带下去斩首。“但愿汝所知之事可护得汝周全”郑忽道。于是,这位名叫伯由的俘虏为了能够生存下来,倒豆子般的将他所知道的情况一一讲来。郑忽确实也从这位伯由口中得到了一个有价值的讯息。那就是卫宣公吩咐这些人抢婚的时候,夷姜也在。这个信息量确实有点大。郑忽怀疑,夷姜或许在这场抢婚的事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用脑子想想也知道,当初郑忽和宣姜那么坑人家,人家心里怨恨这也是很正常的。这种怨恨化作枕边风,只需提到类似姐妹花这个关键词,就足以让卫宣公心猿意马。“世子,小人可否离去”就在郑忽思考之时,伯由小心的向郑忽询问道。郑忽不耐烦的摆摆手,示意他可以滚了。伯由这才千恩万谢的离去。第二百三十章 小子侯的决断五日后,郑忽一行有惊无险的经过戎狄之地,迈入晋国的国土。至此,郑忽才算把悬着的心放回了肚子里。抢婚本就是这个时代的习俗,郑忽去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当遭遇之时,郑忽还是异常恼怒。还好没被卫宣公得逞,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