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郑王天下> 分节阅读 11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18(1 / 1)

侯在,郑忽都不怵。总而言之,压抑在郑忽心头的一口恶气总算是出了,对郑忽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陉庭城下,得知郑忽迎亲归来的高渠弥亲自带人在城外迎接。之后,在高渠弥的带领下,郑忽和文姜以及陪嫁队伍一同前往城守府。其他的士卒则由陈戎和仇带领着回到了驻扎在陉庭的营帐之中。“吾去齐之时,陉庭可有事”郑忽例行公事的向高渠弥询问道。“有三事臣不敢自专,还请主上决断”高渠弥恭恭敬敬的回答道。从他担任郑忽冢宰的那一刻起,就代表着他已经是郑忽的内臣了。虽然他这个内臣并兼外事,但依旧抹除不掉他的这个内臣身份。“其一,君上遣宛大夫至贾、杨、霍三国聘问,并访翼,而后宛大夫至翼请主上安心并留君上书一封,嘱托臣亲自交予主上手中”郑忽闻言点点头。在心中默默的为他老爹的高效率的工作点了个赞。“其二,曲沃遣使问候主上,主上不在,曲沃使已归,欲待主上归陉庭之日再来拜见”“可知曲沃所为何事”郑忽心中虽然对曲沃的某些意图心知肚明,但还是象征性的问了一句,万一不是他的那样呢“曲沃托言欲与主上叙晋郑二国之谊”高渠弥道。郑忽哼哼两声,道:“二国之谊,曲沃何敢以国自居”“臣代主上回绝曲沃”高渠弥听出了郑忽对曲沃所出狂言的不喜。“良材有良材之用,朽木有朽木之宜,若曲沃使再至,大夫不必回绝,为其引见即可”郑忽肚子里面又开始翻腾坏水了。“唯”“其三,翼城数次遣使请归翼人,臣遵主上之意,予翼人田亩,托言位卑职小,不敢擅专,以绝翼城之意,而今主上已入陉庭,翼人当如何处置”“此事不急”郑忽风轻云淡的道。就冲着小子侯对他的那个态度,郑忽觉得不拖延两天都亏了。再者,这将近两千翼人,是被郑忽视作水军的。这些人临走之前,郑忽得让人测测这些人对于陉庭的一些看法。大致就相当于政治审查。若是政治审查不过,那么哼哼,陉庭新定,盗寇借机生乱,出现士卒为盗所杀的情况,真的很让人痛心不过,郑忽估计应该绝大部分人甚至是全部都能通过他的政治审查。除非有人对陉庭对郑忽有敌意,那就没办法了。郑忽又不是上帝,救不了所有人。只能说自求多福吧第二百三十二章 定个小目标郑忽回到城守府中,将一切事情都安顿下去之后,便让高渠弥将所有人都召集起来。迎亲已经结束,接下来郑忽要布置下一个阶段的任务。他来晋国不是来采风的,而是有着极强的目的性。小子侯在位的这几年正是他发展壮大实力的好时机。只等小子侯一死,届时手里有兵,翼城的一切还不是他说了算。“恭贺主上喜结佳缘”“臣等谨为主上贺之”“臣等谨为主上贺之”众人方见到郑忽,便不停的向郑忽道喜。自己人和外人总归是不一样的。郑忽一一回礼,向众人表示感谢。臣敬君,君亦敬臣,郑忽无论何时在自己人面前从来没摆过架子,这也是众人愿意追随他的原因。不多时,城守府正堂之中已经坐满了人。郑忽命人奉上茶水,简单的寒暄一二,便开始为下一阶段的行动目标抛砖引玉。“忽蒙二三子不弃,折行奔波入晋,为吾前驱,此吾日夜兢兢,不敢有一日忘也”“不敢”郑忽话音刚落,一群人赶忙谦虚回礼,表示其惶恐之意。“今陉庭虽定,然陉庭处二君之间,实力逊于二君,外无强援,稍有不慎,便有倾亡之祸,此诚吾之所忧也”这确实是郑忽的心里话,别看郑忽狐假虎威玩的很溜,但是实力不强,玩的时候难免有些心虚。前段时间还好,因为彼时郑国和未和宋蔡等国开战,现在,算算时间,郑国应该和蔡国已经打起来。这一打,你来我往的,也不知道多少年能结束,就像之前郑国和宋卫之间的战争一样,今天你赢一场,明天我就得出兵复仇,不停的复仇,打个几年太正常不过了。在这种情况下,郑忽再搞什么狐假虎威,万一翻车了怎么办这不是不可能。虽说即便翻车了,他也没什么屁事。春秋时期这就这点好,大贵族永远是大贵族,在自己国家翻车的大贵族流亡到其他国家,依旧还是大贵族,待遇基本不用担心,只不过风光不在就是了。但问题是,他没事,他的心血可就全白费了。所以,郑忽已经下定决心,绝对不会再在刀尖上跳舞了,他已经不是刚入翼时的光杆司令了。有家有室的人很难豁的出去,说的就是郑忽而今的这种情况。“主上远谋深思,臣等不及也”众人谦虚的表示道。“不然,忽智小而谋不强,任重才弱,昧于时势,囿于自保,不知二三子可有教我”谦虚是必要的,征求众人的意见也是必要的。郑忽不是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人,虽然他心中已有筹划,但是如果其他人有更好的意见,他还是乐于采纳的。凡事不能闭门造车,兼听则明。“臣闻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故致强之术,在并弱国,有人民,有民者强,无民者败,陉庭之西,有郇国、冀国、耿国,国小而疲,取其国足以广地,得其财足以富民,收其民足以致强,且我攻伐三国既无碍于翼亦无害于曲沃,二君无辞,是我坐受其利也,望主上虑之”高渠弥率先将自己的看法讲了出来,局限于一隅之地,从来就不是高渠弥这种人所期望看到的,他渴望更大的舞台。不过,他的这个想法和郑忽原来的构想不谋而合。郑忽虽然身处翼,并帮着小子侯拉了几个盟友,但他的目的从来都是帮助晋国统一,而是让晋国在小子侯在位的这段时间尽可能达到最大程度的内耗,而在晋国内耗的这段时间,他则拼命的增强实力,一旦小子侯按照历史的剧本身死,他便接机入翼掌控局面,然后再打着为小子侯复仇的名义顺道灭了曲沃。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他实力强劲的基础之上的。陉庭的一隅之地肯定不足以支撑他进行如此规模的战争所以,在很早之前,郑忽就已经盯上了郇、冀、耿三国。这三国算是晋国的国中之国,历史上都是由曲沃系执掌的晋国灭掉的。现在郑忽自然不会把这个机会留给曲沃。话说,此时郑忽能动的蛋糕暂时也就三个国家。其他距陉庭较近的城邑要么是曲沃的,要么是翼城的。这两家的嘴里的肉,郑忽暂时是动不了的。动了谁的,谁都不会乐意。这两家或许都会尊重郑忽,甚至是不停的允诺好处拉拢郑忽。但这都是建立在郑忽没有抢他们口中肉的前提下。若是郑忽真的起了抢夺之心,并且付诸行动,郑忽觉得这两家绝对会翻脸不认人。不说别的,就郑忽借兵晚还了几天,小子侯立刻一副祖坟被刨了的倒霉模样。要是郑忽真抢了他的地,那还了得。曲沃就更不用说了。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一个是好惹的。以己度人,郑忽也是一样。所以,柿子还是先挑软的捏。“冢宰之言可谓善矣,然我陉庭初定,上下不亲,车破马罢,府库空虚,行伍不整,甲胄戈矛或有不足,此非可以于此时行攻伐之事也,愿主上更虑之”执掌陉庭财政大权的邓荒虽然同意高渠弥攻打三国的规划,却不同意在此时开战。郑忽闻言点点头,邓荒所说的,正是他急需解决的,此次他所布置的任务其实大多和对内整顿有关。邓荒说完,堂内一片沉默,没有人再发声。郑忽见状,再次问道:“二三子可还有教我”没人说话。这也很好理解,在坐的很多人如陈戎、季、仇都是属于经常领兵打仗,听从郑忽命令的那种人。对于远景规划以及内政这一块涉足太少,不敢轻易发言。而公子辛丑,管仲和鲍叔牙则是年龄太小,历事太少,在这样的大事上,暂时还拿不定主意。“二子之言,皆可谓善矣,吾当以一岁为休养之期,一岁之后伐郇、冀、耿三国,灭其国,有其土地人民”郑忽直接将下一个阶段的目标定了下来。“然吾闻战胜之法在足兵足食,今陉庭上下不亲,府库无余财,此诚人之所忧也”“故自即日起,士卒战胜所受土地,皆听其便,履亩税之,十足取一。”郑忽这是明确下令在陉庭实行土地私有制。不过,他的这个土地私有制不算彻底,士卒立功之后,得到的土地才能享受到这个待遇。未赏赐给士卒的公田还和原来一样。这样有利于鼓励民众参军立功。毕竟谁不想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呢而郑忽通过这个政策得到的好处也是明显的。首先就是,能最大程度的凝聚士气人心,再一个就是能够增加收入。吃大锅饭或许很多人会偷懒,但为自家的生存发展奋斗,偷懒的人就会大幅减少。人嘛,还是欺骗别人的多,欺骗自己的少。谁会闲着没事坑自己玩“唯”众人对于郑忽的这个决定没有任何意见。谁有意见谁就是和全体士卒过不去。在坐的大多都是统兵的将领,没人会让自己自绝于军前。“再者,士卒受地皆以二百四十步为亩,去其小亩,已受地而不足者,补之,自今以后,凡赐地,皆为大亩”郑忽又送出了一个大礼包。“主上,如此一来,公田几至于无”高渠弥不无忧虑的表示道。身为郑忽的内臣,公田的管理、耕种都是在高渠弥的职责范围之内的。“无妨”郑忽冲高渠弥微微颔首,示意他不用担心。“唯”既然郑忽如此说了,高渠弥自然不会再纠结此事。“至于行伍不整,士卒疏于战阵,则由大夫亲自督练,务必使三国之卒不逊我郑国士卒”郑忽对高渠弥道。“唯”这一番布置下来,高渠弥身上的担子可不轻。既要主持分田,又要训练士卒。可以说陉庭方方面面的事情,都需要高渠弥统筹一二。这无疑是郑忽对他的巨大信任,也是让他心生感激的。大的方向已经规划好,具体的执行那就需要看高渠弥以及在场众人的了。郑忽至此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天气炎热,这一番工作布置下来,郑忽的衣襟已然被汗水打湿。喝了一口清凉的茶水,郑忽突然向齿询问道:“陉庭盗寇可曾靖平”“无一漏网”齿向郑忽拱拱手,布满刀疤的面容露出一副狰狞的笑容。“善”郑忽当然明白齿的无一漏网是什么含义,在场的众人就没有不明白的。只是没有人会把这事拿到明面上来说就是了。齿这把利刃确实好用,这是此时郑忽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事实上,郑忽方才的询问可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他是有目的的。翼人马上就要回去了,政治审查这事,郑忽已经决定交给季来作。但是,这只是明面上的。一旦有人政治审查未过,那就需要一些类似盗寇劫掠,失足落水,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场景。这些场景总归是需要有人布置的。而齿就是郑忽心中的不二人选第二百三十三章 诚意郑蔡分界线洪水以北的邓邑,也就是邓荒未离郑前的封地。此时的邓邑已经成为了郑军的临时驻扎地。郑军屯驻在邓邑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攻打蔡国,事实上当郑忽在太行遭遇抢婚之时,郑国的宣战国书,就已经送到蔡侯手中。之后郑庄公命令原繁和泄驾领车三百前去攻打蔡国。与其说是攻打蔡国,不如说是吸引蔡国上下的注意力更为准确。原繁号称领车六百,欲与蔡侯会猎于陉山。这种口气可以说是相当的目中无人。要知道蔡国也不过有车六百,原繁如此夸大郑军实力,会让蔡国上下以为郑国欲一战灭蔡。这么赤裸裸的挑衅,轻视,休说是蔡侯,就是蔡国群臣也会心生愤怒。而原繁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蔡军不愤怒进而倾巢而出,怎么给柏、沈、息等国进攻蔡国的机会。原繁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和蔡军硬刚。蔡国弱于郑国不假,但蔡国士卒也是常年在战争中摸爬滚打的,不是什么好啃的骨头,尤其是当激怒这些人的时候,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呢,郑国三百乘面对可能会倾巢而出又充斥着愤怒的蔡军,和他们硬碰硬,这样的傻事,原繁这老狐狸怎么可能做的出来。原繁真实的目的从来都是拖住蔡军主力,只等蔡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