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郑王天下> 分节阅读 12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20(1 / 1)

至于小子侯未来会不会反悔,那就不是郑忽能管的了的事了。权力只要到手了,还想再让郑忽还回去,门都没有。届时,等郑忽吞并了周围的几个小国,实力大增,就是小子侯也得掂量掂量。小子侯原本见到曲沃武公的书信,心中大怒,后来见到郑忽表忠心的书信,大喜过望,一怒一喜之间,心中的方寸已经有些混乱。对于郑忽忽悠他的一内一外,中兴晋国的提议,极为赞同,想想前两天他还默许公子缗逼迫郑忽还兵,小子侯又有些愧疚。郑忽这么一君子,怎么可能会借兵不还,估计是手下的人阳奉阴违,小子侯开启了脑补模式。紧接着,小子侯的思维又跳跃到,像郑忽这样的君子,手底下都有阳奉阴违的人,他自己德行不如郑忽,手底下也肯定有人与曲沃暗通曲款。这无形中又增加了郑忽故事的可信性。俟一想到翼城有内奸,小子侯有一种时时刻刻被人监视的不安全感。奈何郑忽没有提到内奸是谁,从书信上来看,郑忽应该也不知道。不过,小子侯觉得至少郑忽是可信。这就足够了,这年头找个可以信任的人可不容易。所以,小子侯没有多做犹豫,就答应了郑忽的请求。小子侯也有自己的考虑,曲沃开出这么高的价码,郑忽都没有答应,足以见郑忽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小子侯觉得厚待这种人准没错。他要是知道这一切都是郑忽设计的圈套,肯定会气的吐血三升。只能说郑忽的身份给了郑忽一个绝佳的掩护,没有人会想到郑忽打的是窃晋的算盘。仇带着小子侯的允诺离开了窟室,如来时那般偷偷摸摸的离开了翼城,回陉庭向郑忽复命。曲沃,狐突也正好在曲沃宫中向曲沃武公复命。狐突此行虽然没有达到将郑忽拉拢到曲沃阵营里的目的,但他觉得他至少明白了郑忽对两方的态度,并且从郑忽的言谈举止中,大致了解到郑忽是怎样一人。这很重要。挖翼城的墙角,直到翼城再无城墙阻挡,一直是曲沃的目标。原本翼城的墙角已经被挖的差不多了,就差临门一脚,可没想到偏偏从天而降一郑忽。这让曲沃犯了难,郑忽不仅是身份不一般,能力更是超群。说实话,要是郑忽能力平平,即便他是郑国世子,曲沃武公都不会如此在意郑忽的态度。因为能力平平的人是很难动摇曲沃对翼城保持的优势的。而郑忽恰好不是个能力平庸的人,他已经用他曾经的战绩证明了这一点。这是曲沃武公所忌惮的,曲沃武公有时候想想,若是翼城让郑忽领兵,或者是更进一步,让郑忽执政,晋国的形势将会如何变化。他扪心自问,一旦在战场上和郑忽遭遇,他能有把握一定会取得胜利吗曲沃武公不知道,但这种最坏的打算却让他不止一次的失眠。如果郑忽铁了心的一定要帮助翼城,那么郑忽一定是曲沃的心头大患。栾成曾经也是曲沃的心头之患,但曲沃武公却没有因为栾成的问题而失眠。郑忽与栾成不同,栾成只不过是孤身一人而已,而郑忽身后则站着郑国这个庞然大物。曲沃武公甚至一度萌生了若郑忽非助翼城不可,那他就派人行刺郑忽,并嫁祸给翼城的想法。这足以证明郑忽带着曲沃的焦虑是多么严重。不过,后来恢复理智的曲沃武公又收起了这个想法。不到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必要这样搞,万一搞露馅了他也很难能全身而退。让郑忽与翼城关系破裂的方法有很多种,实在没有必要走这么极端的一条路。再者,说不定郑忽无意助翼城呢。“如何”和狐突见礼之后,曲沃武公迫不及待的询问道。于是,狐突将陉庭之行的所见所闻原原本本的讲给曲沃武公听。虽然是讲述所见所闻,但是狐突下意识会突出他在陉庭时引起他脑补的某些见闻,这就让曲沃武公的脑补内容和他脑补的内容相差不大。听完狐突的讲述,曲沃武公终于解开了一巨大的心结,还好最坏的情况没有发生。曲沃武公脑补的内容大概是,只要曲沃别做的太过分,郑忽无意插手曲沃和翼城之间的内斗。毕竟郑忽强调滴水之恩,让曲沃武公以为郑忽十分感激小子侯的收留之德。君子之行嘛,曲沃武公完全可以理解。不过这是不是意味着若是曲沃对郑忽有大德,郑忽就会两不相帮曲沃武公不知道,但却觉得值得一试。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年马克思说,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郑忽不缺能力,缺的是地盘。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在这一年里,郑忽除了在翼城曲沃两方之间左右逢源外,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留在陉庭主持大局。偶尔他也会打着晋侯的名义出使,像晋国周边的几个国家,郇、冀、耿、梁、芮、魏等国,已经被他转了个遍。这一圈转下来,郑忽对周边各国的实力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晋国周边的几个国家迟早是他的囊中之物。当然,现在只是yy一下而已,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个脚印一个脚印的往前走,郑忽从来都不是一个自大的人。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也确实发生了很多大事。在晋国,曲沃和翼城的关系更加紧张,小子侯为了能够扭转翼城的不利局面,数次召见郑忽商议对策,最终下定决心推行郑忽当初提出的“强晋之策”,由大司马公子缗亲自主持,加强对士卒的训练,增强军队战斗力。本来翼人身上就已经背负了沉重的徭役,再加强训练,这是一点活路都不给翼人留。或许一时之间还不会出什么乱子,一旦翼城和曲沃交战,翼城失败,那么翼人的怒火便会如火山喷涌般爆发出来。俗话说,小民从来不可轻。可惜的是现在的翼城统治者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晋国局势混乱,列国间的局势更乱。郑忽的情报网已经初步在列国间建立起来,通过这张大网,列国间的消息源源不断的传到陉庭。据郑忽所知,蔡国已经元气大伤,陉山一战,郑军大获全胜,蔡军精锐尽数被埋葬在洪水河中。后来宋军来援,依旧无法改变蔡国的颓势,郑军趁胜占据了冈山,居高处威逼上蔡城,若非上蔡城坚,蔡侯除了迁都再无他法。不过,蔡侯也不是节节败退。至少在宋军的帮助下,蔡人驱逐了除郑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的军队。蔡国干不郑国不假,但是干倒周围其他国家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这就好比长平之战后的赵国,虽然青壮精锐被尽数坑杀,但打个燕国还是手到擒来。同样的,蔡国打柏、沈等国也是手到擒来,这也是当初郑国为什么没有和这些国家连兵伐蔡的原因。有喜就有忧,郑国虽然干扒了蔡国,但鲁国并没有按照原定的剧本被齐国策反,因为宋国在关键时刻确定要和鲁国联姻,历史上鲁桓公的原配是文姜,但问题是文姜已经嫁给郑忽了,鲁桓公无夫人,宋国为了维系三国之间的联盟,主动要求嫁女于鲁桓公。所以,齐鲁之间的战争还在断断续续的持续着,你来我往,谁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的优势。而郑国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一方面谨慎的防备宋国的进攻,另一方面又加派兵力进攻在蔡国的宋蔡联军。同样的,宋国一面防备郑国的进攻,一面派兵支援蔡国。蔡国已经成为了郑宋之间的角逐场,郑宋两国哪一国能在蔡国战场上取得胜利,那么哪一方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场战争进行到这里,无论双方谁取得最终的胜利,蔡国一定是牺牲品。这是毋庸置疑的中原如此混乱,天子也没闲着,根据郑忽得到的消息来看,周天子借着中原混战之机,大刷存在感,一边四处遣使联络各国,给郑国施压,一边又遣使至郑,给郑庄公摆事实,讲道理,一副为郑国着想的恶心模样。郑庄公总共就接待一次天使,后来干脆以事务繁忙为由拒见,一巴掌赤条条的打在天子脸上,天子最后也是无可奈何。天子在列国之间的名声已经臭了,威逼郑国世子出奔一事,让天子的威信大受打击,除了卫、鲁、陈、南虢等原来尊奉天子的国家,中原之外的国家有很少再鸟天子的。天子已经用实力证明了他就是一大坑,没人愿意往坑里跳。就是宋国,对天子的态度也是时冷时热。毕竟宋国一直不愿意带天子玩,现在天子遣人四处出使,其他国家还好,宋国原先的势力范围,天子再遣使,宋公能高兴就怪了。只能说天子还是太心急了不过,这和郑忽没什么关系,天子的处境越糟糕,郑忽越高兴。说完列国,接下来就轮到郑国了,在这一年里,郑国过的也不怎么平静,和宋蔡之间的战争就不说了,武公时期的重臣、宗室、辅佐过郑庄公,又曾经为郑忽保驾护航的公子吕在年初去世了。郑忽当时接到消息时,微微错愕错愕之后,旋即又有些挺不是滋味的。郑忽和公子吕的感情谈不上有多深,不过,让郑忽一直心存感激的是当初公子吕对他的帮助。现在公子吕离世,郑忽大约是再也没有机会报答公子吕了。说起来公子吕离世其实只算的上一小插曲,真正搞得郑国暗流涌动的还是郑忽的那三个兄弟。郑忽一离开,那三位立马感觉他们的机会要来了,开始拼了命的折腾,妄图再次回到新郑,重新赢得郑庄公的欢心。据郑忽所知,他的这三个好弟弟在他离开郑国之后,都不约而同给郑庄公去信,信中所言如何,郑忽无从得知,大概打感情牌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不仅如此,据郑忽所知,公子突好像与天子有勾勾搭搭的联系,具体情形如何,郑忽暂时还不是太了解,毕竟他的情报网还未强大到可以得知别人一言一行的地步。不过,郑忽已经让人重点关注这件事,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有结果。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无论是国际、郑国还是晋国都发生了不少事,但所有的这些暂时都不是郑忽能左右的了的。他现在能左右的只有陉庭一地而已。未来可能会有增加,当然这是在他能够顺利的推行下一阶段的计划的前提之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将战“去岁高大夫为我画陉庭致强之策,而邓大夫以为陉庭初定,上下不亲,车破马罢,府库空虚,行伍不整,甲胄戈矛或有不足,不可以于彼时行之,今陉庭大定,士庶乐业,上下相安,仓廪实,马力足,士卒强,伐郇、冀、耿三国,可否”陉庭正堂之中,郑忽召集众人议事,准备开启下一个阶段的行动。经过一年多的修养,陉庭确实已经具备了灭亡郇、翼、耿三国的实力,原本若只按士卒的数量来说,郑忽已经拥有了一顶级小国的才能拥有的兵力,只不过战斗力稍弱罢了。现在,经过长期的操练,郑忽觉得单以战斗力而论,他手中的士卒比之曲沃或有不如,但比之翼城,绝对是犹有过之。这样的实力若是还不能灭了郇、冀、耿三国,郑忽就真该从自身找原因了。“不知主上欲先伐何地”高渠弥率先问道。郑忽命人奉上堪舆,道:“大夫之意”“耿、郇二国,皆同姓也,不可先之,主上不若因以结之而共伐冀,翼必不支,且竭二国之力,待其弊也,我用力少而建功多,疲二国之众,利未有大于此者,唯主上查之”高渠弥开始出损招了,想要耿、郇二国当炮灰。不过,这正是郑忽乐于看到的。当然了,想要郇、耿二国既出工又出力,那还需要他出点血,不然,凭几句场面话就想郇、耿两国乖乖听命,那基本是不可能的。现在可不是一年前了,他被驱逐的消息基本上已经在列国之间传开了。他再也不可能像之前坑贾、杨、霍三国一样坑其他国家了,就是贾、杨、霍三国,若非当初没有郑庄公帮他排雷,他现在估计正和三国扯皮呢。所以,想要郇、耿二国卖力气,他必须得能开出足够大的价码。“郇伯、耿侯贪而好利,利少不足以动二君之心,利多,吾恐以一陉庭之地不足许之,为之奈何”郑忽想了想,他能拿出东西也就瓷器、襌衣等一些在陉庭生产,行销各国的奢侈品。其他的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他还真没有,他本来就不好这一口,所以,即便偶有所得,也被他拿来换钱换粮。这些玩意不能吃不能喝,只有交换出去才能具备价值,这是郑忽心中的真实想法。“主上多虑了,主上何不以一冀之地分许二国,此大利也,郇耿二君焉有不从之理,且灭冀之后,二国必因地而起争执,如此,我将做收其利也”高渠弥咧嘴一笑,露出微黄的牙齿,郑忽感觉这货真是毫无信誉可言,而且吃人不吐骨头。这么搞确实是个好办法,郑忽也挺乐意的,但也有玩漏的风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