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天子硬碰硬之前,中原各国,尤其是姬姓同宗,至少在天下人面前,没人会挑衅天子的权威。换言之,其实曲沃一直在让着天子,也就天子自己自我感觉良好罢了。就拿隐公五年,天子和曲沃闹翻之后来说吧。左传上记载“曲沃叛王。秋,王命虢公伐曲沃而立哀侯于翼。”然后呢没下文了,成周和曲沃谁胜谁负没说。虽然没说,但一定不是天子取得了胜利。为什么因为左传、春秋一以贯之的思想是尊王。若是天子胜利了,以儒家的尿性,还不得把这场仗吹上天天子既然未胜,曲沃自然也就未败,所以,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曲沃根本没有和王师正面交锋。若是当时曲沃攻打了王师,估计儒家一定会把曲沃拉出来鞭尸。由此可见,王师其实就是个纸老虎。其次,天子打仗一般都会传檄各国,要求各国出兵。但问题是现在天子还能要求哪国出兵帮助蔡国被打残了,宋国向来不怎么待见天子,鲁国还在忙于防备齐邾两国联军。也就剩下卫、陈二国还有余力。但别忘了,蔡国已经请求卫、陈两国的援助了。按照郑忽的估计,中原的战争打到现在,卫国肯定是快要坐不住了,陈国还好,正常情况下不会介入中原战争,即便介入,也没什么影响,出兵不出力罢了。一旦卫国出兵,天子能得到的援助估计也就只剩下陈国了。天子若是指望着陈国,就等着被坑吧退一万步来讲,卫国不插手中原的战争,天子联合卫国、陈国讨伐郑忽,那又能怎样呢有战斗力的只不过卫国一家而已,而且卫国还带着王师和陈国两个猪队友。真要打起来,天子没什么胜利的可能。所以,郑忽现在还巴不得天子发怒呢只要天子出兵,郑忽绝对有信心将之打落神坛。说句扎心的话,天子之所以还在神坛上带着,那是没人和他一般见识。郑忽原本在这个阶段是不准备和天子有什么接触的。但问题是,你不找别人的事,别人却想找你的事,躲都躲不掉。故意找事也就罢了,也不挑准时机。想要自取其辱,郑忽只能选择成全了。郑忽率人从入馆舍,到掌控局面,一刻钟都没到。打了措手不及不假,但也从中能看出王师的战斗力。大概这些人从来没想过有人竟敢攻打王师。优越感这玩意自古皆有。就像后世魔都人认为所有的非魔都人都是乡下人一样,王室治下的小民也自我感觉比其他国家的小民高一个档次。历史上晋文公因功得襄王赐阳樊之地,阳樊人根本就不鸟晋文公。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原来是天子治下之民,现在变成诸侯治下之民,这怎么能忍所以说,周人自我感觉良好的尿性其实是和天子如出一辙的。不过,现在周人却是实在良好不起来了,因为他们面对的是陉庭士卒的刀剑。在刀剑面前,什么都是假的,活命才是真的。郑忽根本连眼皮都懒得撩一下,直接带人来到了馆舍正堂。打眼一瞧,哎呦,还是一熟人虢公林父。此刻虢公林父心中是有些茫然无措的,一来他震惊于竟然有人胆敢袭击王师,二来他虽然心中有些猜测,却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直到郑忽走进来,他才发现他心中的答案是正确的。“一别年余,虢公别来无恙”郑忽特别客气,行礼那叫一个一丝不苟。“世子多礼了,不知世子此番前来何意”虢公见郑忽执礼甚恭,却也不好发怒,也不敢发怒,郑忽攻击王师的行为,已经让他不敢再以常理揣测郑忽了。“一者,蒙虢公厚爱,吾已非世子,而今不过一晋臣而已,二者,吾身居晋之大行人,往来交通,皆吾本分而已”“既如此,大行人此何意也”虢公听着郑忽阴阳怪气的语调,知道今日的事是不可能善了,一摔袖,冷哼一声,直接和郑忽硬刚起来。身为天使,他还是要维护天子的威严的。“吾待宾,苟遇贤人之国,则以贤礼待之,遇不肖之国,则以不肖之礼待之,虢公与其以言责我,不若反躬自省”郑忽这话就是赤裸裸的打天子的脸。不肖之国,那可是王室啊,谁敢明目张胆的这么说,虢公觉得就是郑忽的老爹郑庄公怕是也不敢吧“郑忽,竖子,竟敢辱及王室”虢公大怒。“寡人必将尔今日之言上奏于天子,请天子以大罚齑之”郑忽哦了一声,全然没当回事。虢公快要气炸了。“不如虢公告我,天子因何事而遣虢公使晋”郑忽看似不经意的一问却让虢公警惕之心大起。虢公现在才想起来,其实自己的目的也没那么单纯。想到这,虢公的气势就不由自主的弱了几分。毕竟,是他们先在私底下搞的小动作。“世子,桓公后也,于王室兄弟也,且天子许诺郑伯百年之后,入嗣者必世子也,世子何必因小忿而至于此”虢公开始转移话题,谈得失,聊感情,连哄带骗。郑忽压根就不吃这一套。第二百四十五章 已非宗周天下“虢公之言甚善,然吾有一事不明,欲向虢公讨教一二”郑忽笑眯眯的看着虢公,那表情和看猴没什么区别。周郑兄弟,这样的陈腔滥调,虢公竟然还有脸提。现在周郑两方,哪一方不是希望对方去死,有这样的兄弟吗未等虢公答话,郑忽接着道:“虢公所谓周郑兄弟也,吾深以为然,不如虢公为我进言天子,使吾归国以奉先祀,如此,周郑兄弟之义得全,岂不美哉虢公以为如何”虢公脸一沉,也不说话,这明摆着是不可能的事,当初费这么大劲把你搞出去,现在仅凭一句轻飘飘的话就能回去,那当初费这么大的劲干嘛呢“周郑既为兄弟,天子如何不能全兄弟之义,而虢公不言,是何道理”郑忽步步紧逼。虢公看着郑忽装傻的模样,心中气愤难平,但奈何形势比人强,他真是一点招都没有。只能寄希望于这边的事传到小子侯耳中,等小子侯前来解围,他现在能做的也就只有尽量拖延时间而已。“寡人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郑、晋皆王之惠赐也,尔居郑与居晋皆居王之地也,且祀祖在诚不在地,昔者伯益之地在梁,而今嬴姓以秦地奉祀之,世子苟伤及先人,寡人愿为世子言于天子,使世子奉先祀于晋”虢公道。郑忽还真是没想到,虢公竟然能够无耻到这种地步。偷换概念也就算了,那意思,亡郑之心不死。奉先祀必须满足的条件,就是立宗庙,所以刚才郑忽才会说回郑国奉先祀,因为郑国是宗庙所在。而虢公所谓请求天子让郑忽在晋国奉先祀,言下之意就是准许郑忽在晋国为祖先立宗庙。这特么的还有比这招更损的吗郑忽若是答应了,那就等于他自动放弃郑伯的继承权,自成一支,成为郑氏在晋国的小宗。像秦氏原来托庇于赵氏,没有奉祀嬴姓先祖的权力,后来周孝王给秦氏这个权力之后,秦氏就和赵氏分家了。虢公这是摆明了引诱郑忽和郑国分家。郑忽妥妥的是未来郑氏的大宗,虢公竟然说出让郑忽自降成为小宗的建议。也不知道虢公是哪来的自信,敢出这个昏招。郑忽正要发火,却突然想到虢公可不傻,他是天子倚重的臂膀,成周唯一能拿出手的统兵人才。讲道理,正常情况下他是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的。事出反常即为妖郑忽觉得虢公可能是故意激怒他,然后趁机反制。郑忽的猜测没错,虢公虽然存了拖延时间的心思不假,但若是能创造时机制住郑忽,那也是他十分乐意的。郑忽冷哼一声,“虢公而今之性命不过在吾一念之间,竟出此煌煌大言,真是可笑”郑忽其实还真无法拿虢公怎么样,毕竟这是在小子侯的眼皮底下,不过说两句恐吓的话倒是没什么问题。有时候用言语更能达到折辱人的目的。郑忽方才让人砍了几个成周士卒,又暂时的制住了虢公,此行的目的其实就已经达到了。他之所以还在和虢公磨嘴皮子,只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当初在曲阜,郑国君臣被暂时控制在馆舍中,虢公是出过力气的。郑忽现在就是在报曲阜的一箭之仇,也让虢公尝尝被人控制的滋味。“郑忽,寡人知汝心有不忿,然切莫自误”虢公冷冷的道。虽被威胁羞辱,虢公依旧保持着镇定,因为他已经知道郑忽暂时还不敢动他,要不然就不会和他费这么些话。“主上,晋侯来了”恰在此时,手下的士卒小声的在他耳边汇报道。“虢公,吾今日暂且放汝一条生路,汝回去为吾言于姬林,事再一再二,独不可再三,若有之,切莫怪吾不念同宗之谊,天下已非宗周之天下”这话说的是相当无礼和大逆不道。就是郑庄公也不敢这么说,但郑忽就这么说了,而且还是当着天使的面说的。这绝对是视天子为无物,甚至是在蔑视周朝的法统。直呼天子名姓也就罢了,还威胁天子,最重要的什么叫天下已非宗周之天下。要知道现在天子依旧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这意思不就是赤裸裸的在说你周王室已经不行了,别整天自我感觉良好,惹急了哥,哥还真敢揍你郑忽此话一出,虢公整个人犹如雷击,有种瞬间窒息的感觉,定定的看着郑忽,眼前这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竟敢如此讲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竖子,汝怎么敢汝怎么敢”虢公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斥责郑忽的大胆了。郑忽不理会虢公的反应,直接转身离去,天子若真出兵来打他,那他就和天子硬刚,谁怕谁。他老爹还没来得及做的事,由他这个儿子来做,也是分属应当。反正就现在这个时机,郑忽是一点都不怕。有能耐你就来他是完全豁的出去。出馆舍门,郑忽正好看见急匆匆赶来的小子侯。小子侯见了郑忽也未出言责怪,只是不停的唉声叹气,这烂摊子最后还得由他出面收拾。“子忽还是先回陉庭罢”小子侯几次张口,最后说了这么一句。郑忽知道小子侯这句话的含义,那就是在天使面前保他,换言之,小子侯最终还是决定站在他这一边。郑忽也不推脱,向小子侯表示感谢,又向其他的翼城世卿打了招呼之后,便带人离去。目的已经达到了,小子侯已经站队了,天子的意图也被搅和黄了,他还顺便羞辱了一下虢公和天子。至于等小子侯知道他和虢公说的那些过分的话之后,会不会后悔,那就不是他说的算了。小子侯放任郑忽离去的那一刻,翼城和王室的关系就已经出现裂痕了。若小子侯足够聪明,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不然,小子侯将要面对就是两方都得罪的局面。让小子侯头疼去吧第二百四十六章 天子震怒郑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留下一脸愤怒却又震惊茫然的虢公和心内异常憋屈的小子侯。回到陉庭,郑忽再次召见高渠弥,就问了他一个问题,解决郇、耿两国最快需要多长时间。高渠弥虽然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但见郑忽一脸严肃,猜测可能遇到某些特殊情况。在心中默默的估计了一下,高渠弥给了郑忽一个确切的答案,最快五天,这是陉庭直接出兵攻打两国的情况。若是由两国争斗,陉庭坐收渔翁之利,最快也要十余日。郑忽衡量了一下利弊,最终决定还是等两国内斗吧郑忽之所以会问这个问题,是考虑到万一天子受不住羞辱,发兵攻打他,而他却在郇、耿两国用兵,那可就要了亲命。现在看来,应该没什么问题。天子发兵攻打他,各种准备工作,传檄各国等等,最快也得半个月。时间上应该是能够错开的。这就没什么问题了。迎着高渠弥不解的目光,郑忽将他在翼城的所作所为给高渠弥细细道来。高渠弥听得是大呼过瘾。高渠弥压根就不是什么好鸟。就像当初天子初继位,郑庄公朝见,天子不礼一样。高渠弥当时就建议郑庄公出兵攻打成周,而颖考叔则劝郑庄公不可,于是,这才有了祭仲折中,去成周割麦的事情发生。总而言之,高渠弥这个人对于王室向来没有什么尊敬之心,他和祭仲还不一样,祭仲这个人对于王室的态度是斗而不破。郑忽和高渠弥凑到一块,天子若真来攻,还真难能讨到什么好。历史上的长葛之战,郑庄公是见好就收。而此时若有个万一,郑忽和高渠弥这俩人要能轻易放过天子,那就邪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