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类聚,还是有道理的。三日后,虢公带着未消的余怒回到洛邑,向天子复命。对于三日前在馆舍中发生的一切,虢公自然不会有丝毫的隐瞒。周桓王硬忍着怒气听虢公将当时的情形讲完。而后周桓王爆发了,大发雷霆。以至于伺候在左右的女婢都战战兢兢的,她们从来没见过天子发这么大的火。周桓王直接向虢公问兵,那意思再明显不过了,他要攻打郑忽,教训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竖子。垂立在一旁的周公劝天子暂息雷霆之怒,之后进言道:“以天王之尊,而攻一晋臣,是轻亵天威也且天下皆知王逐其在前,今又伐其在后,臣恐诸侯闻之,将生嫌隙”桓王一听,怒火更盛,都到这个时候了,周公竟然还打算息事宁人。这事若轻轻揭过,王室威严何在给天子一巴掌,天子却大事化小,这让其他诸侯怎么想“郑忽无礼之至,辱及朕躬,朕若不能讨之,人将效尤,朕当亲率六师讨之,往声其罪”周公叹了口气,不说话了,他原本就赞同天子和虢公对郑国耍阴招,这会出事了吧郑国要是那么好惹,平王早就解决了,怎么可能会给子孙后代留这么大一雷。周公一直认为想要解决郑国的问题,不仅要明示之以德,诱之以利,还要一步一步慢慢的解决。天子就是太急躁,不然,怎么可能会受今日之辱“天王,臣以为周公所言不无道理”虢公犹豫了半晌,难得的赞同了一回周公的提议。“郑忽如此恣意妄为,轻言折辱,必有所恃,天王不如传檄列国,使列国出兵讨之,何必自往,以亵天威”“郑寤生数欺朕,而今其子不让于乃父,朕见欺于其父子二人,朕若出兵不讨之,王室之威必丧二卿勿复再言,朕意已决”周桓王已经坚定了要讨伐郑忽的决心。确如周桓王所说,这事太气人老的欺负人也就罢了,现在小的也开始欺负人了。这谁能受了合着天子上辈子欠你们两父子的,这辈子就是让你们两父子欺负着玩的。搞不过老的,还收拾不了小的吗周桓王其实还是比较乐观的。想想也是,郑忽才去晋一年而已,即便能耐大又能怎样,总不可能用一年的时间就拉出一支堪比郑军的强兵吧这怎么可能在周桓王心里,压根就没把郑忽放在心上,更不知道郑忽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已经有了一顶级小国的兵力。这很正常,周桓王这一年始终在关注中原的大战,想着趁机给郑庄公添点堵,最好还能从郑国身上揩点油,他哪有那个闲空关注郑忽。郑忽在他眼里已经是废人一个了。他要是知道郑忽现在手里握着这么一大队人马,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做出让虢公暗示小子侯驱逐郑忽的昏招。虢公和周公的想法其实和桓王也差不哪去,虢公虽然觉得郑忽可能有所倚仗,但无论也想不到郑忽的实力能增长的这么快。只能说,谁也没想到郑忽不走寻常路,通过拐骗其他国家的士卒增加实力。这种对郑忽的轻视,注定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只是现在谁都没有意识到这件事。“周公”桓王的怒气渐息,开始布置讨伐郑忽的事情。“臣在”“朕命尔传檄于卫、陈二国,令二国兴师待命”“唯”周公虽然不是那么赞同桓王轻率出兵,但是桓王既然有命,他也不会违背。尽职尽责是他一直都受桓王重用的原因,即使他在郑国的问题经常和桓王意见相左。“虢公,朕命尔具卒乘,缮甲兵,一旦二国之师至,朕即亲率师讨郑忽之无礼”“唯”虢公亦尊桓王之命。郑忽在他们眼中,仿佛像是一盘随时可以吃的饭菜,就差人到齐之后一起动筷了。天子还真不是一般的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一切还真让郑忽给猜着了,天子现在还真指望着卫、陈两国。卫国就不说了,带上陈国这个猪队友去打仗,天子怕是嫌自己兵多,想让陈国临阵带跑一些吧陈国要能靠的住,母猪都能上树。也就天子对这一切懵然无知第二百四十七章 黄雀将出郇伯最近很生气,原本郑忽许诺给他的冀国土地,竟然被无耻的耿国给占据了。郇伯遣人至耿国讨要说法,得到的回复却是“郇伯莫要贪而无厌”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什么叫他贪而无厌,明明是你耿侯贪而无厌好吧伐冀之前不都说好了吗,灭冀之后冀国原来的土地都归郇国,现在你耿国占着冀都死活不愿离开是几个意思这也就罢了,好声好气的找你商量,你非但不知悔改还倒打一耙。真当他郇侯和郇国好欺不成其实人家耿侯也很委屈啊不是说好的地归我吗你们郇国在冀国抢了一大批财宝,我也没给你们计较,但你们的兵马为什么赖在稷邑不走了,不走也就罢了,你郇伯现在竟然还有脸来向我讨要土地,我还想向你讨要土地呢泥人还有三分火气呢,你不明摆着欺负人吗还欺负上门来了。这就是二君当时的心理活动。梁子也就这么结下来了。而这正是郑忽希望看到的。其实若是二君能够心平气和的向对方解释一番,很快就能发现这是郑忽给他们下的一套。但问题是,身为国君有必要向天子以外的其他人解释问题吗根本没有必要。解释就相当于示弱,二君看对方都占这么大便宜还想让自己示弱,那怎么可能就是在对方没有占这么大便宜的情况下,也没必要解释,解释不就是等于自己承认比对方弱吗这让国君的脸面往哪放所以说,别看郑忽这个陷阱设的不怎么高明,但却是非常管用。郇伯这一愤怒,郑忽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一方面,郇伯给驻守在稷邑的寿下命令,让他小心的观察着耿国的动向,不要给耿国任何攻取稷邑的可乘之机。另一方面,郇伯遣使至陉庭,不能说责问,一番询问肯定是少不了的。一切都因郑忽而起,郇伯向郑忽要个说法再正常不过了郑忽在陉庭接见了郇国使者,一番寒暄客气之后,郑忽兴高采烈的向使者恭维道:“上国兴仁义之师,而返冀至正,此古圣先王尝嘉许之也,冀民必高上国之大德”郇使听到郑忽的恭维,内心是苦涩的,但见郑忽一副真诚的样子,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如何接茬郑忽当然是在伤口上撒盐,这还用说吗。见郇使默然无语,郑忽突然显得很疑惑,“可是吾有不逊之言”“无之,世子多虑了”郇使强颜欢笑。“既非吾出言不逊,那贵使为何神色怏怏”郑忽立刻变脸,一副你这样哥很不爽的样子。郑忽这是先发制人,把主动权牢牢的抓在自己手里。他从一开始就知道郇使来陉庭的目的,这用脚指头也能想明白。局势到了现在这个地步,郇伯派使者前来还能干啥,责问他办事不靠谱呗,然后再限令他必须给个解决方案。解决方案郑忽自然是有的,而且早都准备好了,就等你郇伯派人来取呢“世子容禀”郇使见郑忽变脸,立刻变的有些慌乱起来,和耿国正闹着呢,这万一再和郑忽闹僵了,那他回去之后,国君能饶了他“世子不知,耿君无信,背约而居冀之地,臣伤世子之德不能绥远,故有此怏怏之色”还别说,这个使者还真有几分急智,既点出了问题,暗责了郑忽,又拍了一记马屁,还表现出一副为郑忽着想的样子,同时又为自己开了脱。郑忽压根就没在意郇使说的话,而是大惊失色的向郇使询问道:“竟有此事”郇使点了点头,于是郑忽开始愤怒了,他必须要在郇使面前表现出一副被人打脸的愤怒,要不然会让人怀疑的。“耿侯欺吾太甚”郑忽一拍案几,那模样,恨不能剥了耿侯的皮。见郑忽如此愤怒,郇使反而不知道该如何责怪郑忽了。“世子暂息雷霆之怒”郇使劝慰道。“吾与耿侯势不两立”郑忽继续演戏。“上国之意如何,若将欲伐之,则吾请从之”“寡君遣臣正是为此事而来,不知世子之意如何”郇使没有正面回答郑忽的问题,反而询问郑忽怎么办。郑忽能怎么办,自然是打呗,他绕了这么一大圈,目的不就是在这吗“吾虽有意伐之,然不可不以郇伯之意为是”“世子既有此意,寡君必然欣喜”郇使高兴的道。郇伯其实也是倾向于给耿国一点教训。“不如郇使为吾言于郇伯,郇师止耿师于冀,吾则率师袭耿,苟灭国,吾取其财宝,上国得其土地,如何”郑忽又抛出了一项非常有诱惑力的提议。“不然,如世子伐耿而灭之,有其地,宜也”郑忽觉得这是郇使在试探他。出兵灭国却把土地拱手让人,这事总是让人生疑的,即使郑忽是一副求财不求地的表现。“吾,晋臣也有陉庭已足矣,不敢多求,且越国而得地,非可以保而有之,吾不敢为”这个理由很充分,就是郇使也挑不出来刺。正像郑忽所说的,耿国相对于他来说,是飞地,实在不好控制。但问题是,郑忽若灭了郇国,耿国对他来说不就不是飞地了吗,届时郇、冀、耿三块肥沃的河谷平原不就连成一块了吗只是这个想法有点疯狂,没人能想得到也就是了。这不奇怪,郑忽于郑是世子,将来郑国都是他的,在外人看来,郇冀耿三国之地很难能入得了他的法眼。这是其一。其二,郑忽于晋则为臣,身为臣子,只有君主赐地之说,未闻有臣子自己扩张土地之说。现在可不是春秋中后期,卿大夫直接不鸟国君,自行兼并土地,谁抢到就是谁的。所以,这就是一bug,以现在的正常人思维基本上是考虑不到这一点的。郇使刚才的询问,郑忽觉得是试探,其实郇使只是在象征性的推辞罢了。“既如此,臣代寡君谨谢之”第二百四十八章 灭二国把所有伐耿的事情敲定,第二天,郇使告辞离去。而郑忽则开始整顿兵马,准备伐耿,同时也准备顺道把郇国给灭了。局势发展到这一步,两国已经是郑忽砧板上的肉了。郑忽现在可以毫不费力的将两国给灭掉。两国伐冀几乎是倾巢而出,现在大军皆是孤悬在外,在冀地争夺土地,如此,国内必然空虚。在这种情况下,郑忽先遣人攻入耿国将其灭掉,再回军经过郇国,顺道把郇国也给捎带上。这根本不需要费太多的力气,郑忽又不是准备和两国的主力作战,等攻入两国国都,两国军队不战自溃,基本上没什么悬念。五日后,郑忽领车百乘,绕过耿君所在的冀都,经郇军驻扎的稷邑突入耿国。接着,他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向耿国都城发动了进攻。不同于上次在进攻冀城时的袖手旁观,这一次,郑忽可以说是毫无保留。云梯,投石车,又都被郑忽给拉了出来。耿国主力离国之后,剩下的皆是一些老弱。所以,在郑忽的这种强有力的进攻下,耿国国都根本没撑太长时间就被郑忽给攻陷了。占据了国都之后,郑忽再一次在耿国的宫室中见到了耿侯。耿侯看起来很镇定,不过,微斜的玄冠,不整的衣衫却显示出了他的慌乱。“郑忽,寡人自问待汝未有轻慢之处,尔今率军趁寡人国虚而攻寡人,是何意也”耿侯极为恼怒的向郑忽质问道。“吾欲向耿侯借一物一用”郑忽笑眯眯的道。耿侯心头微松,“何物寡人但有之,必不敢私藏”在而今的这种情况下,耿侯自然知道保住小命最要紧,即便郑忽提出一些苛刻的条件,只要能放他一马,他也愿意答应。“吾欲借耿侯项上人头一用,不知耿侯意下如何”郑忽非常平静的开出了条件,整个人无波无澜,仿佛在向耿侯借用一件极其普通的东西一样。耿侯大惊失色,很明显郑忽这是不准备放过他了。“郑忽,即而不顾同宗之谊,敢行此无道之事,就不怕天子震怒,诸侯加兵么”郑忽嗤笑了两声,根本不屑回答耿侯的问题,直接转身走出大殿。“郑忽,寡人化身厉鬼,也绝不会放过汝”郑忽对此充耳不闻,这个世界上要有这么多复仇的厉鬼,那这个世界不早就太平了而在郑忽离开之后,齿一丝不苟的执行了郑忽的命令。耿侯就这样毫无国君体面的身死了。倒不是郑忽有多憎恨耿侯,非得做如此残忍之事。而是郑忽也没什么办法。耿国的大军现在仍占据冀都,郑忽想要毫不费力的彻底将之瓦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