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郑王天下> 分节阅读 13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36(1 / 1)

两双,金千镒,粟麦百车献上,不为脱罪,惟愿天王稍熄愤怒之心”不得不说,别看天子战败了,但是人家打一场败仗的收获,要比其他国家打一场胜仗的收获还多。折损的人口郑忽给补齐了,财货也是不减反增。这么算下来,天子在这场战争中,除了丢了颜面之外,其他的都是赚的,而且是血赚但问题在于即便是血赚,天子也不高兴。财宝货贿,能买回天子的威严吗不能吧天子若是没有了威严,如何统御列国若人人都想郑国这样对天子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吃,那这个天子的存在还有何意义所以,当天子听到郑庄公令人带来的赔罪之言时,内心其实是更加愤怒的。你们两父子把天子当成什么人了打赢了知道过来假惺惺的赔罪了,早干嘛呢而且你郑伯要是真心想要赔罪的话,为什么不亲自前来,派一使者过来,把天子置于何地话说,如果郑庄公亲自前来赔罪了,天子又会觉得郑庄公是来取笑他的。事情搞成这样,郑庄公无论怎么做,在天子眼中都是没有诚意的,是幸灾乐祸的看他的笑话。只不过,天子现在已经是无可奈何就是了。打不过人家,再怎么生气愤怒都是徒劳。只能硬憋着不然,只会自取其辱见天子脸色阴沉,也不说话,寺人低下头眼观鼻鼻观心,一动不动,静静的等待天子的命令。“天王”周公还是忍不住开口道。“既然郑伯有此诚心,天王何不怜而赦之,以愧其心,伐忽之役已败。郑,天下之强国也,天王苟能与郑伯消怨结好,得郑之助,天下未必敢轻王也”虢公也跟着劝道:“周公之言是也,天王轻举师伐忽丧威,若无大国之助,号令不行,天下将轻王也,唯王图之”天子听了二公的劝谏,虽然更沉默了,但是心里却在不停的权衡。周公和虢公说的确实是有道理的。到了而今这个时候,王室若想继续保有原来的威仪,没有大国的支持是不行了。但问题有二。第一,天子觉得就这样就和郑国讲和,他心里面有疙瘩。刚被人揍了一顿,别人送点东西道个歉,他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和人重归于好了,这事别说他自己心里不好受,传到列国,他的名声也不好听啊第二,和郑国言归于好,谁能保证郑国不继续威逼他,他可忘不了郑庄公做左卿士的那段时间,稍不顺其心意,郑庄公便会用各种委婉的方式威胁他。他可不想再受这种气。若是郑庄公能向周公和虢公一样温顺,他岂会和郑国翻脸所以,天子觉得消怨可以,保持相对良好的关系也不是不行,但是,他绝对不会让郑国帮助他,用郑国帮他,那无异于是引狼入室刚把狼驱逐,再把狼引进来,那之前所作的一切努力不都白费了吗叹了口气,将胸中的浊气呼出,天子道:“二卿之言却也有理,不如周公代为朕谢之,以闵其诚”“唯”于是,周公领命而去。这也是实属无奈之举,天子这次若不接受郑国释放出来的善意,估计以后想要再有这样的机会,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而且,正如周公和虢公所说,和郑国言归于好,多少能保有一些天子的威严。虽然天子已经决定绝对不会请求和接受郑国的任何帮助。但是,和郑国和好,多少能分润一点郑国在列国之间的威势。这就好比,历史上齐桓公尊王一样。齐桓公作为霸主尚且要尊奉天子,其他国家自然不敢欺辱天子。若是欺辱,那是打齐国的脸吗同样地,郑国在列国间如此强势,郑国得罪了天子尚且要恭恭敬敬的认罪,其他国家还敢如郑国一般得罪天子吗即便得罪了,敢不恭恭敬敬的乞求天子宽宥吗如果不这样做,那就是相当于打郑国的脸。除非,某国自认为比郑国强。别管天子如何排斥郑国,但当他决定听从周公和虢公建议,与郑国讲和的那一刻,天子的威严就已经决于郑国的一念之间了若郑国有心维护,则天子威严存,若郑国无心维护,则天子威严尽丧。当然,这是在郑国一直强大的前提下。若未来郑国衰落,天子也可以换个车。就像后来,春秋争霸之时,谁取得了争霸之战的胜利,天子就承认谁的霸主地位。毫无疑问,当郑忽战胜天子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天子威严的保留与否就只能寄托于列国之中的强国对待天子的态度上了。第二百六十七章 围魏救赵之计小子侯给予了郑忽百五十乘的兵马,用来帮助他守城。翼城其实也没有多少兵马,三百到四百乘左右,而且老弱的占比还不小,只能算是比郑忽的兵马稍多。郑忽的兵马在三百乘左右。当初,他从贾、杨、霍三国借来的兵马有二百乘,原来随他入翼的士卒和后来入翼的长葛青壮加起来,大概有七十乘左右。后来战胜陉庭,他又从庭补充了百余乘的兵马,去掉几场战争中的折损,大概就剩下这么多了。至于郇、冀、耿三地,郑忽暂时还没有从中抽调兵马,因为是新定,民心未附,贸然征发,恐引发小民的不满。而曲沃的兵马具体有多少,郑忽还真不是特别清楚。他和曲沃勾搭了近一年不假,但是想从曲沃方面套点真实情况出来,真是比登天还难。他不是没有派人去刺探曲沃的实际情况,但是,暂时还是无功不过,以郑忽的估计,曲沃的兵马应该在五百乘到六百乘之间。和陉庭与翼城的兵马加起来大致相当。而且,应该是以青壮居多,毕竟曲沃自桓叔开始,至今已传三代,三代人拼了老命的在晋国收买民心。用司马迁的话说“晋国之众皆附焉”。若无郑忽的搅局,再过三十年左右,曲沃武公就把翼城给彻底埋葬掉了。至于为什么会等这么长时间,大概是天子的余威犹在,以及翼人的拼死反对。翼人根本就买曲沃的账,从桓叔开始,到而今的武公,每次差点成功的时候,都是被翼人给搅和了。后来估计是翼人的力量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或者是晋缗侯自己作死,也有可能是这两者兼而有之,曲沃这才代翼成功。不然的话,曲沃想代翼,那是痴人说梦无论怎么说,曲沃比陉庭或者翼城,甚至是陉庭和翼城加起来都强。这一点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入陉庭,郑忽命人将翼人安顿好以后,直奔城守府,召人前来议事。没过多久,基本上所有在陉庭的重要人物皆已到场,除了邓荒带领着齿和管仲等人受高渠弥之托,在郇邑主持三地的大局。“高大夫,而今形势如何”郑忽率先开口询问道。高渠弥极为严肃的道:“民有举乱之心,抚之,不止,镇之,恐生变”郑忽点点头,看来曲沃用力不小,不然,怎么可能会出现这么大范围的民众思念故国的事件。他之前还听从管仲的意见送走了一批不怎么听话的贵族和小民。虽说现在这些人还未反抗,但是,一旦曲沃来攻,这些人倒戈,拖后腿的可能性极大,甚至是板板钉钉上的事。“二三子可有教我”郑忽开始征询众人的意见了。“曲沃欺我太甚,臣请伐之”仇大唱战争赞歌。当然了,这也确实应该的,都被人欺负上门来了,不还回去,那怎么能行。“臣以为不如先弥三地之乱,而后再伐曲沃”“苟可败曲沃,三地之乱自熄”几乎在场的所有人都向郑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郑忽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只是笑着听着。等在场的所有人差不多都说了一遍,郑忽将目光落到了高渠弥身上,“高大夫可有教我”“臣以为曲沃必来伐我”郑忽点点头,这是他至今听到的唯一一句和他自己想法相同的话。“然也我兵少,若驻三地,则陉庭空虚,恐为曲沃所乘,若弗驻,则三地必失,高大夫可有良策以应之”郑忽向高渠弥问计道。从翼城来的时候,他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甚至产生了放弃三地,退保陉庭的想法。三地的小民和他不一心,士卒守城的同时还有提防小民,手忙脚乱的同时兵力也分散了,若曲沃来个出其不意攻打陉庭,那战败的可能性是极大的。这或许才是曲沃的真实目的。郑忽不想上这个当。若是放弃三地吧,辛辛苦苦筹谋得来的土地就这么拱手让人了,郑忽实在有些心有不甘。所以,他想听听高渠弥的意见,如果高渠弥有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再好不过了,如果没有,那也就只能忍痛放弃了。陉庭才是真正的根本之地,孰轻孰重,郑忽还是拎得清的。“以臣愚见,毋守不若诈守”高渠弥眼睛眯成了一条线。毫无疑问,这货又开始将肚子里的坏水往外倒了。“哦请大夫为吾详解之”郑忽不耻下问。“主上何不佯使大军入三地,传言曰:必也,使无功,如此,曲沃君必狐疑,然曲沃君虽狐疑,却知以主上之明断无弃陉庭之举,故而必伐三地,而我则轻出锐师以袭曲沃”郑忽和其它人静静的听着。高渠弥的对策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大概就是先放个烟雾弹,做个要坚守三地的样子。然后高渠弥觉得,曲沃方面肯定是能看破这些小伎俩的。而这则会让曲沃方面觉得陉庭方面是在虚张声势,而且有欺骗他们进攻陉庭的嫌疑。这样,曲沃方面反而更会进攻三地而非陉庭。在曲沃方面进攻三地的时候,陉庭方面直捣他们的老巢,出兵攻打曲沃城,如此一来,攻打三地的曲沃军队必定会回师救援。在这种情况下,三地之围不战而解。这个计策大概有点类似于围魏救赵。不过,却比围魏救赵稍微复杂了一点。主要原因就在于前面的烟雾弹。若是曲沃方面没有看破这个烟雾弹,那岂不是弄巧成拙了吗这确实是一场博弈,是心理上的较量。若是曲沃没有按照高渠弥的预料来,反而直攻陉庭,那这就是一场恶战。郑忽现在可不想和曲沃大规模的硬碰硬,能不能胜不确定,但是死伤惨重却是一定的。不过,小规模的遭遇战却是可以的,权当是练兵了。若是高渠弥的预料精准,在曲沃城下会和曲沃的军队来一场小规模遭遇战的,但绝对不会硬刚打仗没有不担风险的,高渠弥这个计策确实是此时的最优之选。“善,此事便依高大夫之见”郑忽当机立断道。“唯”第二百六十八章 一面旗帜“君上,大喜啊”曲沃,狐突向曲沃武公报喜道。“哦”曲沃武公心中微动。狐突向曲沃武公拱拱手,这才接着道:“郇、冀、耿三国小民闻君上有相助复国之念,皆喜,是以,近日三地惊扰,郑忽不能制也”话说的那叫一个道貌岸然。说的好像是小民思念故国一样。事实上,若不是他狐突派人前往三地拼命的蛊惑,利诱,各种手段齐出,怎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现在的这种情况。话虽然如此说,但功劳一定是曲沃武公的,曲沃武公想要存亡继绝,三国小民感念曲沃武公之德,这才心生欢喜的。他狐突只是出些微末小力,实在不足提及。“善,此事伯行出力甚多,寡人不敢忘也”曲沃武公虽然高兴,但也没忘记肯定狐突的功劳。“不敢,臣只是出些微末之力罢了,何敢劳君上记挂”狐突谦虚道。“伯行过谦了”曲沃武公现在的心情特别好,对狐突笑着道。心情能不好吗,估计现在郑忽已经自乱阵脚了吧虽然曲沃武公知道郑忽早晚会知道这件事是他在后面搞鬼,但那又能怎样呢难道郑忽会为了这三地而抛弃陉庭曲沃武公觉得这根本不可能嘛,以郑忽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根本不可能做出如此愚蠢的决定。这不是曲沃武公一个人这么认为,曲沃上上下下的智囊经过推演,就没有一个人认为郑忽会弃陉庭而保郇、冀、耿三地的。舍本逐末,智者不为也曲沃武公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他这是光明正大的阳谋。想着郑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郇、冀、耿三地被曲沃攻占,却无能为力,曲沃武公就有一种报复的快感。他要让郑忽知道背弃曲沃是要付出惨痛的代价的。当然了,曲沃也是能从中取得巨大利益的,比如郇国的产盐地。这块地方,曲沃武公可是觊觎很久了,只不过一直忙于与翼城的争斗,无暇顾及也就是,却没想到让郑忽捷足先登了。原来郑忽和曲沃还没撕破脸的时候,曲沃武公也就捏着鼻子认了,现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