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还有再忍让的道理。天予不取,自遗其咎要知道当初武王封其弟至郇,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镇守郇国这块产盐地。郇国这块产盐地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要是安安稳稳的让郑忽占有这块地方,那和资敌有什么区别曲沃武公已经下定决心,此次无论如何一定要把这块地给夺到手。“然臣闻郑忽已归陉庭,且遣大军分守郇、冀、耿三地”狐突接着说道,脸上却未带有任何忧虑之色。“哦,可有遣军定乱”虽然曲沃武公笃定郑忽不会分兵,但听到狐突如此说,还是有些疑神疑鬼。“无之”狐突的回答让曲沃武公放下了戒心,“郑忽诈我也,其技止于此尔”曲沃武公高兴的道。若是真想守城,不把那些捣乱的人清理掉,这不是等着腹背受敌吗以曲沃武公想来,郑忽怎么可能会做出如此蠢事。所以,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郑忽知道了是他们在后面捣乱,然后故意虚晃一招,让他们不敢轻易去攻伐郇、冀、耿三地。或者,郑忽这是故意向他们展现出此时陉庭空虚,诱使他们去攻打陉庭,然后撞个头破血流。曲沃武公觉得郑忽也太小看他了吧,真以为他不知道陉庭的虚实曲沃和陉庭勾搭在一块的那段时间,郑忽固然在想方设法的打探曲沃的虚实,曲沃武公何尝不是在想尽一切办法摸清陉庭的虚实。就像郑忽现在不太清楚曲沃究竟有多少兵马一样,曲沃武公也不太清楚郑忽究竟有多少兵马。但大致的估计还是能做到的。曲沃武公估计,陉庭的兵马应该在三百乘左右。守陉庭或者是和他简单的打一场,那是绰绰有余,但是分守郇、冀、耿三地,那就是捉襟见肘了。所以,很明显,郑忽这是虚张声势。甚至说不定已经在陉庭布下了陷阱,就等着他入坑呢郑忽暂时不想曲沃硬碰硬,曲沃武公何尝想和陉庭硬碰硬呢郑忽刚败天子,士气正盛,现在和他硬刚,绝对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而且郑忽也不是好惹的,这一点曲沃武公可是深有体会。他若是准备和郑忽硬刚,就不会耍一些小手段了,直接攻打陉庭不就行了吗一旦战胜了陉庭,郇、冀、耿三地还不是唾手可得说到底,曲沃武公还是有些忌惮郑忽的。因为郑忽以前的战绩太漂亮了,几乎没有打过败仗。“万叔,兵马粮秣可曾备足”曲沃武公的目光越过狐突,投射到韩万身上。“回禀君上,一切皆依君上之命准备充足,足以供大军所需”“善”韩万的回答,让曲沃武公更放心了,既然万事俱备,那么就让郑忽尝尝背弃曲沃的滋味吧你郑忽很厉害不假,但曲沃也不是吃醋的。曲沃武公还真想看看,郑忽悔恨的样子。而就在曲沃武公洋洋得意的时候,陉庭又是另一番景象。郑忽不仅没有因为即将要到来的战争而心怀忧虑,反而很高兴,高兴中还带着无比的兴奋。因为他突然从文姜口中得到一个消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那就是文姜怀孕了。这意味着,他郑忽终于要有后了从他穿越,至今已经有两年多了,还从来没有一件事能让他如此兴奋。他真的要在这个时代扎根了。这一切仿佛犹在梦中。不管怎么说,这无论对郑忽还是对陉庭上下来说都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因为最让人忌讳的就是统治者无后。具体可参见汉武帝有刘据之前。统治者一直无后,人心是思变的,因为人总是要为自己留条后路。就像郑忽在晋国一样,没人能保证他不会出现某些意外,一旦他出了点意外,那陉庭和天塌了有什么区别而若是郑忽有后,那一切便都不一样了,陉庭上下有了新的效忠对象,无论到何时,总有一面能将所有人团结起来的旗帜。第二百六十九章 窃晋之路的开始曲沃已经出兵了这是郑忽刚接到的消息。曲沃虽然距陉庭较远,但距离郇地却比陉庭距离郇地都近。跨过涑川以后,最多一个时辰就能抵达郇地。郇、冀、耿三地共有六邑,而这六邑应该不会有什么强烈的反抗。因为郑忽在这之前,将他原来派去三国的基层官吏全给撤了回来,即便是守城的士卒也很少是陉庭的,全是原来三国的守城士卒。在缺少陉庭控制的情况下,这些人要是能强烈去反抗曲沃,那才真是见了鬼了能不去直接开门迎敌,已经是邀天之幸但即便这样,曲沃想要完全攻陷这六邑,最少也得需要两天的时间。若每攻占一邑,便控制、安抚、道貌岸然的给民众画复国的大饼,那浪费的时间更长。但曲沃恐怕还真得花费点时间给民众继续画大饼,或者假惺惺的寻找三国的宗室,至少也得花费些是安抚。不然,民众还真很难买账。说到没做到,民众很容易就会心生不满。别忘了后来卫灵公时期,卫国国人的那句“五伐我,犹可以能战”此时的庶人可不是那么好欺骗的。一言不合就开干的情况不是没有所以,郑忽估计,曲沃若想让三地基本稳定下来,三国民众没有什么过激的情绪,至少得需要个五六天的时间,用来磨合。而且问题不止这一点,曲沃攻陷三地六邑,不说其他的,原来三国的国都至少得派一些士卒把守吧这样一来,曲沃的军队就分散了。而郑忽若是趁机进攻曲沃城,就是集结军队回师营救,也够这些人手忙脚乱一阵的。没错,郑忽正是等着曲沃军队分散之后再进攻曲沃。不敢说击败曲沃怎么怎么样,至少也该让曲沃尝尝手忙脚乱的感受。来而不往非礼也曲沃这样搞郑忽,郑忽当然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没有什么可说的。“二三子以为何时出兵为宜”郑忽开始为出兵的事情征求众人的意见。“臣以为应在三日之后”季开口向郑忽建议道。“臣附议”“臣附议”这个提议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赞同。就是郑忽也没什么意见,这个时间点掐的是恰到好处,没什么问题。“善”“高大夫”郑忽道。“臣在”此次攻伐曲沃,任重责大,行不周密,则近祸矣,望大夫谨而慎行,毋冒进,毋为人所制”攻打曲沃的任务,郑忽交给了高渠弥。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高渠弥是最合适的人选。和曲沃这种战斗力较强的军队战一场,用高渠弥这种经验丰富的宿将无疑是最让人放心的。“唯,臣必不敢辱命”高渠弥一字一句的道。“季、仇”“臣在”“汝二人一同随军前往,切不可违命而擅生事端”郑忽同样告诫了二人一句。“唯,谨遵主上之教”就是郑忽不说,他们两人也不敢违抗高渠弥的命令,或者是擅生事端。不过,郑忽的话确实让他们更加战战兢兢。而这正是郑忽想要的结果。这是第一次发生的陉庭和曲沃之间的战争。以后还有多少次,郑忽不知道。但第一次,必须要有第一次的样子。虽然不是硬刚,但即便是发生小规模的遭遇战,陉庭至少也不允许失败。一旦失败了,那无疑是对陉庭士气的一场巨大打击。刚战胜天子,趁着高昂的士气却没有战胜曲沃,那岂不是说陉庭与曲沃相去甚远如此一来,陉庭不是曲沃对手的印象便会深入人心。这对整个陉庭,无疑都是一场巨大的打击。而以后再想扭转这种已入人心的固有印象,就必须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这是郑忽绝对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此战,至少要小胜一场,打个平手都不足以鼓舞人心士气。郑忽需要一个好的开头,陉庭也需要一个好的开头。因为从这场战争开始,郑忽就已经正式的介入了曲沃和翼城之间的争斗了。这也就意味着,郑忽窃取晋国权力的大戏开始正式上演。郑忽需要一场胜利来巩固甚至是提高他在翼城的地位。哪怕是一场小胜。要知道,翼城从昭侯以后至现在,在和曲沃一对一的对战中,几乎从来没取得过胜利。若郑忽能在这场战争中小胜一场,那么,他在翼城的地位即便是不能拔高到救世主的位置,但也差不多。以后,至少在曲沃未被消灭之前,但凡翼城的军政大事,小子侯能不向郑忽咨询意见吗怕是不可能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郑忽的窃权之路顺不顺利,与这场战争的胜利与否是有巨大关联的。若郑忽最终不敌曲沃,小子侯依旧会倚重他不假,但他的窃权之路,至少在小子侯活着的时候,绝对不会比战胜更加顺利。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这一战,不但是为了让曲沃暂时打消入侵郇、冀、耿三地的念头,更是为了郑忽的窃晋之路奠基。“此战许胜不许败”郑忽严肃的对着高渠弥道。高渠弥闻言,顿感压力大增。这不是说高渠弥对上曲沃没有信心,而是对于战争,谁敢保证必胜。战争本就是一场赌博高渠弥、季、仇三人终于知道郑忽方才为什么多告诫他们两句了。之前郑忽很少会这么做,果然是任重责大迎着郑忽犀利的目光,高渠弥亦极为严肃的对郑忽回道:“唯”压力就是动力,在高渠弥答应的那一刻,他就已经下定决心,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方法,他一定要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而且必须是大胜不大胜不足以壮威,更不足以报答郑忽对他一直以来的信任。当然,他作为陉庭的冢宰,郑忽之下的第一人,他也需要作出表率。“善”高渠弥的这个郑重其事的态度让郑忽心中大定,自从他入晋以来,高渠弥从来没有让他失望过,相信这一次也不会第二百七十章 小子侯的期待之前的耿国国都耿邑,宫门口,狐突满面春风的向聚集而来的国人讲述曲沃将如何帮助他们复国。这是个弥天大谎,但问题是聚集而来的国人还真吃一套。也无怪国人,只能说曲沃的工作做的太好了。入其地,不杀无辜,不入宫室,不贪财宝,给人一种这是标准的仁义之师的印象,哪像郑忽,把他们国君的头颅都给砍了下来。这两相对比下来,很多人自然更愿意相信曲沃。其实呢,狐突在心里已经不知道问候了郑忽多少遍。至于原因,郇、冀、耿三国的府库中已经可以跑耗子了,粮秣、财物,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郑忽一样都没给曲沃剩下。这固然意味着郑忽确实已经是弃三地于不顾了,但这也搜刮的太干净了吧,得亏现在扒皮还是个动词而非形容词,不然,狐突还真想大骂郑忽为郑扒皮动作快就不说了,做的也太绝了,好歹留一些啊虽然抱怨也没有用,但是狐突仍然郑忽自己吃肉不给人留汤喝的做法深恶痛绝。这就是典型的双重标准,若是曲沃和陉庭两方互换个位置,曲沃会给郑忽留哪怕是一点的财物吗怕是不会吧人总是这样,以高标准对待别人,以低标准对待自己除了这一点小不愉快外,在其他方面,狐突还是比较满意的。他和韩万先入郇国,一路畅通无阻的占领了郇国国都,之后韩万留守在郇国,一来防备郑忽的突然袭击,二来就是保护郇国的产盐地。而他则是领兵入冀,而后又入耿,基本上也没遇到什么反抗。他们之前的猜测是正确的,郑忽确实是在虚张声势。狐突估计,他当时接到消息,说郑忽遣大军驻守三地,实际上可能是郑忽在转移三地的财宝。所有的这些都在表明一件事,那就是郑忽的目的,从来都是固守陉庭,而非郇、冀、耿三地。不是郑忽不想,而是他没有足够的兵马来应对当前的这个局面,至少狐突是这么认为的。郑忽还是太心急了,狐突觉得。若是郑忽当时选择中立,等彻底消化了郇、冀、耿三地之后再决定与曲沃是战是和,或许就不会出现像现在这样的窘境了。陉庭,高渠弥率领着季和仇以及三百乘车马浩浩荡荡的离开了。郑忽站在城墙上面,目送着他们离去。这一战,对于郑忽来说,远算不上生死存亡之战,但重要性不言而喻。郑忽几乎将所有的陉庭士卒都给了高渠弥,只留下小子侯支援的百五十乘兵马。讲道理,这样做是冒很大风险的,因为高渠弥进攻曲沃的时候,入侵郇、冀、耿三地的曲沃军队也有可能移师进攻陉庭,这种事情不是没有可能发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