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找到公子缗了,这样也有利于让这群人毫无顾虑的站队郑忽可不想给他们太大的心理压力,他是个接受过民主教育的人,这种事他还是主张要各抒己见的。毕竟,某些人在临死之前还不能将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岂不是很遗憾并且可悲的一件事第二百九十章 夜话翼城而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定立新君。而定立新君的前提,就是得先确定公子缗的死活,除非公子缗死或者是他一直了无音信,了无音信到不得不立新君的地步,不然,公子缗依旧是法理上的晋侯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所以,寻找公子缗的事情成了重中之重其重要程度甚至在安抚翼人,收拾翼城残破的局面之上。不管怎么说,所有的这些事情都和郑忽无关,无论是寻找公子缗和收拾翼城的烂摊子,翼城诸卿暂时是不会让郑忽插手的。郑忽也乐得清闲,现在还不是他出手的时候,不妨先顺着这些人的心意,让他们放松放松警惕。即便是嘉父以郑忽的府邸遭到曲沃破坏,让郑忽暂时居住在他的府邸之中,郑忽也没有反对。这些事,现在没必要太较真总会有算总账的时候。有时候退几步并不意味着是撤退的前奏,也可能是为了更好的进攻而郑忽现在就是在为向翼城诸卿发难积蓄力量。此时,在嘉父府邸中的某个房间中,郑忽和赵公明相对而坐。郑忽既然来了,而且还留在了嘉父的府邸之中,翼城诸卿自然没有理由阻止郑忽和赵公明相见。“忽来迟,牵累司寇受苦,还请司寇恕罪”一阵寒暄之后,郑忽向赵公明真诚的致歉道。这么道歉也确实应该,赵公明这次算是遭了无妄之灾主要的原因在于翼城这群人的不安感在作祟。小子侯死,郑忽领大军在外,不再受节制,赵公明和郑忽的关系较近,谁知道这二人会不会一内一外遥相呼应防备一二,也是理所应当的现在郑忽回来了,大军也已经入翼,这个担忧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司徒多虑了,司徒来的正是时候”赵公明还能怎么说,客气的表示道。况且,他也没受什么苦,只是像现在的郑忽这样被邀请到嘉父的府邸中居住,而赵氏一族则被怀宗九姓的私属族兵给严密的保护了起来,也并未出什么乱子总而言之,受苦二字还真谈不上接下来,赵公明开始向郑忽详细讲述翼城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通过赵公明的讲述,郑忽这才得知,原来小子侯生前一直躲藏在赵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受遗命的是他赵公明而不是嘉父。曲沃攻破翼城之后,四处搜寻小子侯,搜而不得,于是开始集中兵力一家一家的进攻翼城的世卿家族,那意思非得把小子侯抓到不可曲沃如此狠辣,将小子侯藏在赵氏的嘉父闻讯自然慌了神,亲自前来赵氏,想要趁着曲沃进攻其他世卿家族的时候,将小子侯转移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孰不知,他的一举一动早就被曲沃察觉。嘉父刚把小子侯带出赵氏,就和曲沃的军队遭遇上了。混战之中,嘉父即使是有心,也很难顾及的上小子侯,于是,小子侯最终死在乱军之中。小子侯身死,曲沃军队立刻撤离,也不和嘉父等人纠缠。曲沃军队撤离翼城之后,嘉父及诸卿向赵公明询问小子侯是否是遗命。此事赵公明实在是隐瞒不得,只能如实相告,而后还没来得及等他向郑忽传递消息,嘉父和诸卿便在限制他和赵氏一族的问题上达成共识。至于公子缗,根据从幸存的翼人那里得到的消息,有人说看见他出城了,有人说他还在城中,也有人说亲眼看到他被曲沃生擒,更有甚者,还有声称亲眼看到公子缗战死的。总之,各种关于他的消息满天飞,无从分辨真假。郑忽听完,长叹了一口气,突然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他虽然曾经动过要借曲沃的刀杀小子侯的念头,但还没等他付诸实践,曲沃却帮他把他想做的都做了,虽然曲沃肯定是不安好心。这真的让他有种难以言喻的感觉而且,他和小子侯相识的年头虽然算不上长,但也不短。自他入翼之后,小子侯对他也还不错,至少从来没有把他当成一个臣子看待。总之,他对小子侯的感情其实是挺复杂的。若不是他又窃晋之心,他和小子侯完全可以成为朋友不过,话又说回去了,曲沃的吃相也未免太难看了吧,小子侯身为一国之君,就不能给他一个体面的死法话说,其实这也不奇怪,哀侯不也是被曲沃像猎物一样追逐,最终死在曲沃士卒手中不管怎么说,郑忽会为小子侯报仇的,这也算是对小子侯的最后一点回报吧赵公明讲完之后,静静地坐着,留给郑忽足够的时间去消化这些信息。过了好一会,郑忽这才低声开口道:“而今翼城形势非常,以司寇之见,该当如何”郑忽这倒不是试探,而是真心想要听听赵公明的意见,以作参考。“司徒以为当立者何人”赵公明两眼一眯,委婉的询问郑忽想立谁为君。他一点都不担心现在的处境,更不担心郑忽现在还能不能掌控军队。这不止是因为他在郑忽刚入城的时候给郑忽使过眼色,更是因为他发现一件事,他的嫡子赵夙没有跟在郑忽身边。讲道理,赵氏的继承人在郑忽手下统兵,郑忽肯定会给予足够重视。怎么个重视法,自然是将之留在身边随时听用。但现在赵夙不在,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赵公明觉得,郑忽肯定在入翼城之前就已经知道了小子侯身死的消息,而且还布置了一番不得不说,赵公明不愧是老狐狸,单凭这一手见微知著的能耐,在翼城就少有人能及。“自是世子生无疑”郑忽对赵公明坦诚道。赵公明点点头,这在他的意料之中,他之前就猜测到郑忽可能对公子缗继位有意见。现在看来,果然不假,这也证明了郑忽向嘉父提议立公子缗的话是忽悠人的。“废立非小事,司徒之兵足用否”赵公明也不在遮遮掩掩。“吾引陉庭三千余士卒入翼,司寇以为足用否”第二百九十一章 立君之争公子缗找到了,这是郑忽第二天傍晚得到的消息。当郑忽再次见到公子缗的时候,公子缗给郑忽的第一印象是落魄,整个人蓬头垢面,哪还有一点贵公子的气度而嘉父则是一边安排人将公子缗带下去侍候他沐浴更衣,一边命人前去召集诸卿前来议事。公子缗既然已经找到,他之前到底经历了什么暂时不用去管,当务之急是尽快将之扶上位。君位空悬对哪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隐患,更别谈对翼城了嘉父的想法是好的,关键是郑忽能如他的意吗此时正是发难的好时机,郑忽若是再隐而不发,等到公子缗继位,一切尘埃落定之时,再想发难可就难了“执政,吾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嘉父刚吩咐完事情,已经入正堂的郑忽直接开口对嘉父道。嘉父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之前的郑忽表现的太反常了,事事都顺着他们的心意,现在见到公子缗之后,突然又这么讲,肯定不是寻常事。但基于之前郑忽的配合,现在郑忽既发此言,嘉父也实在不好驳郑忽的面子,神色有些不太自然的对郑忽道:“司徒有言但讲无妨”“吾以为,公子缗不宜为君”郑忽语调铿锵,语出惊人嘉父闻言,脸上瞬间蒙上了一层寒霜,心中有一种果然如此的感觉。“司徒昨夜不闻君命乎且吾若所记不差,昨夜司徒言及将奉公子缗为君,今日却背君命而出悔言,可谓忠乎可谓信乎”嘉父一甩袖,直接拿道德大义来喷郑忽。说实话,嘉父真的是不想和郑忽起冲突,原因有很多,比如郑忽的陉庭是翼城的重要盟友,郑忽是翼城能够击败曲沃的希望,他之前也一直比较欣赏郑忽等等。但现在郑忽竟然想要插手晋国国君定立问题,嘉父觉得他真的忍无可忍,退无可退若是小子侯没有留有遗命,国君的定立,诸卿都有发言权,郑忽无论如何,也算是晋臣,不同意立公子缗也能说的过去。现在在小子侯有遗命的情况下,郑忽还敢这么做,这就不单单是藐视他们翼城世卿这么简单了,他这是不把小子侯、甚至是晋国的宗庙社稷放在眼里啊有鉴于此,嘉父能给郑忽好脸看那才是邪了门了郑忽对嘉父的责问丝毫不放在心上,面色严肃的开口道:“忽闻君者,尊也,有法度者也而今公子缗遇小挫即有如此仪态,非可以承社稷之重,若使其奉祀晋国宗庙,忽恐晋国之祖宗蒙羞矣”“且先君既信重我等,我等将晋国之社稷宗庙托付于公子缗之手,是置晋国之社稷宗庙于险地也,忽实不敢为,望执政明鉴”说完,郑忽朝嘉父拱了拱手,和嘉父之前甩袖指责他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嘉父闻言,脸色缓和了不少,郑忽一番道貌岸然的为晋国社稷宗庙考虑的话,让他心中有些触动。确实,就公子缗现在这幅模样,若让人知道这样的人竟然是下一任晋侯,那真是令晋国蒙羞,令社稷宗庙蒙羞传到列国,晋国,翼城就真是笑话一样的存在,别人会以为翼城无人了,距离灭亡也快不远了想到这里,嘉父对公子缗也有些恨铁不成钢,堂堂一国贵公子,根红苗正的晋国宗室,大不了就是一死而已,竟然弄成现在这幅模样,真是丢人心中虽然对公子缗不满,但是有小子侯的遗命在,嘉父自然是不敢违背。“司徒之言虽不无道理,然先君遗命在前,我等岂有违背之理,望司徒勿复再言”嘉父的语气柔和了不少,他只当郑忽确实是在为晋国宗庙考虑。他觉得郑忽之所以现在会提议不立公子缗或许是因为公子缗的表现实在是太过不堪,这样才能解释的通为什么昨夜郑忽还信誓旦旦的表示愿意立公子缗,今日见到公子缗之后却反悔了“不然,忽斗胆言与执政,而今翼城危若朝露,顷刻有覆亡之虞,执政以为公子缗可济危救困,除翼城之窘迫乎”这话问的,好像在这之前的翼君都是明君一样。“公子缗不可解翼城之困,孺子可乎”嘉父反问道。不过,这话听起来给人一种无奈的心酸感公子缗确实不怎么样不假,但是翼城还有的选吗翼城现在的形势这么危急,让一个孺子继位,孺子能知道个啥,能不添乱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与其这样,还不如让公子缗上位。至少公子缗能够处理国政,该团结国人的时候也知道怎么去做。孺子能做的了这些吗所以,这两相比较下来,公子缗才是最优的选择,虽然公子缗有各种各种的缺点,但他至少还是有一个优点的,那就是他是个成年人,他能像成年人一样去思考问题,他能处理问题做决断,这样能够少了很多争执内讧这才是翼城现在所急需的,归根结底,翼城现在需要的是稳定,翼城可经不起再折腾了但这只是嘉父一厢情愿的想法,不折腾,这对郑忽来说,那怎么可能“忽闻世子生年虽幼,然聪明敦敏,未尝不可承社稷之重,苟生也才,是执政及诸卿之赐也,不才,其咎亦在执政及诸卿”郑忽对嘉父的问题避而不答,废话,成年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个孺子怎么可能能解决的了郑忽只能说,世子生现在虽然年纪小,但是却很聪明,若是你们这群人好好教导他,以后不管怎么说,至少得比公子缗强,要是你们不愿意好好教,那就没办法了嘉父沉默了,这倒不是他被郑忽给说服了,而是他看出来了,郑忽这是铁了心了要立世子生。而且,他也不能说郑忽说的一点道理都没有。从短期来看,公子缗确实是最佳人选,但是从长期来看,公子缗还真不如一个孺子有潜力“此事待诸卿至而共议之,不知司徒可有异议”嘉父说服不了郑忽,只好想通过这种“民主”的方式来让他屈服。“无之”郑忽自然没有任何意见,事实上,这正落他的下怀。“既如此,司徒还是先去休息罢,待诸卿至,吾自会遣人告知司徒”嘉父下了逐客令,他想要静一静郑忽见状也不再多说,冲嘉父拱了拱手,转身离去。第二百九十二章 遮羞布“郑忽欲舍公子缗而立世子生”翼城诸卿赶到之后,嘉父没有立刻派人通知郑忽,也没有通知赵公明,而是先把郑忽提出的这个问题抛给了一众翼城老牌世卿家族。此话一出,犹如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块巨大的石头一般,波澜顿生,很多人猛的一惊,之后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比比皆是实在是这个消息太出人意料了,昨晚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