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媃抿了一口酒,今日真是特别放松,可能是因为天上的月亮吧。穿越而來,因身份而步步谨慎,今日竟沒來由得觉得轻松。“你们少喝一口吧,别以为人多轮不到你们露脸,我方才看见小太监拿着一枝大红宫花奉到上边去了,我猜,沒准是要击鼓传花了。”平氏道。此言一出,方媃和任氏都吓了一跳,不敢再喝酒,这御宴实在吃得不痛快,连酒也不敢痛快喝。果然,有人提议击鼓传花,大家同乐,皇上欣然应允。鼓声敲起,高高低低,忽慢忽快,听得人不由紧张起來。一枝红宫花经过每个人的手,从一张桌子传到别一张桌子,传到安郡王府那里时停了下來。原來正落到了安郡王妃的手里。安郡王妃落落大方地站起來,先向皇上行了礼,道:“儿臣粗笨,琴棋书画之中也只是琴技尚可示人,今日中秋佳节,儿臣愿奏一曲明月江山,祝父皇与母后身康体健,大洪江山永固。”皇上听了频频点头,指着她对安郡王道:“你媳妇很好,比你强得多。”安郡王笑着站起來回道:“儿臣也常这么说,论起为人处事,儿臣甘败下风。”众人都笑了,安郡王妃着人取來早备好的琴,叮叮咚咚弹奏起來。“这安郡王妃真是才女,贤良淑德,嫁给坏脾气的安郡王,可惜了。”叶氏道。方媃笑笑,这安郡王妃当初一口回绝了与方家结亲,寻常人家入不了她的眼,可见是个心性高傲的人了。只是安郡王的心虽大,人缘却极差,她再贤良,再心志高也无济于事。安郡王妃一曲奏完,皇上带头鼓起掌來,众人附和,无不称赞。安郡王得意地笑着,这个贤内助他真是找对了。安郡王的母妃是云妃,她站起來对皇上道:“皇上,从前焕儿年少时不知事,惹下不少事,如今年纪渐长也懂事了,又有个好的媳妇在一旁襄助,更是稳重了。”皇上点点头,若有所思道:“焕儿今年也二十有八了。”此时贤妃站起來道:“皇上,焕儿年纪虽不小,可老四和老五的年纪更长些,炻儿的母妃长年卧病在床,可怜他当初小小年纪便要侍奉病中的母亲。焜儿更可怜,亲母早逝,自幼养在臣妾宫中,臣妾很是心疼这两个孩子。”方媃暗暗叫好,这贤妃真是精明,眼看着安郡王要得封赏,便抢先一步说出这番话來,想那皇上不会越过老四老五而封老七的。她看看那桌坐着的应煊,只见他四平八稳,完全沒有表情。果然,皇上听了这番话,也沉吟起來,片刻后,只让人捧了一尊蓝玛瑙镶金宝象赏了安郡王妃,又道:“继续击鼓传花吧。”众人表情各异,自然有失望的,也有冷笑的。击鼓传花继续,一会儿这个嫔妃写副字,一会儿又是那个皇子舞回剑,各展所长,显然都是有备而來。鼓点声密密地响起,花又传到了这边,别人拿到花,尽量在不过分的情况下多在手里停留片刻,可是方媃正相反,花到她手里,她飞也似的扔出去,任氏刚接到花,鼓点便停了。任氏瞪着眼看她,道:“你可真是,怎么像抓到烫手山芋一样,沾了沾手便扔给我。”方媃调皮得冲她眨了眨眼,在她耳边轻声说了一句话,任氏怔了怔,却也不敢担搁,忙站起來,她看了方媃一眼,深吸一口气向皇上行礼道:“皇上,今日是中秋阖家团圆之日,贱妾才疏,却想与自己的女儿一同唱首歌谣,也不枉这团圆佳节。”皇上倒有几分意外,看了看她道:“你是煊儿的妾室你父亲是”“家父漠西府云州知州任博诚。”皇上点了点头,思忖片刻,冲着应煊道:“任博诚在任上几年了”“回父皇,三年多了。”应煊站起回道。“云州在漠西之地,民风慓悍,不易治理,任博诚在任这几年,治理得平平稳稳,可称得上是干吏,朕心甚慰。”任氏惊喜非常,沒想到皇上居然记得自己从五品的父亲,还称赞了他,忙跪下谢恩。六十三 献诗见皇帝常王妃已让宫女领着芷芸走到任氏身边,任氏命人从乐人那里拿來一副碰铃,又在芷芸耳边说了几句,领着她向前走了几步。芷芸还是奶声奶气的声音,却清亮可爱,她开口唱起來,是一首童谣:“芦苇高,芦苇长,芦花似雪雪茫茫。芦苇最知风儿暴,芦苇最知雨儿狂。芦苇高,芦苇长,芦苇荡里捉迷藏。多少高堂名利客,都是当年放牛郎。芦苇高,芦苇长,隔山隔水遥相望。芦苇这边是故乡,芦苇那边是。芦苇高,芦苇长,芦苇荡边编织忙。编成卷入我行囊,伴我从此去远航。芦苇高,芦苇长,芦苇笛声多悠扬。牧童相和在远方,令人牵挂爹和娘。”任氏两手各执一铃,铃口朝上仰举于胸前,一边轻轻和着女儿唱,一边互碰铃儿,铃儿声音清越,音色优美,配上芷芸的童声,分外动听感人。一曲毕,芷芸还懵懂着,大家已经鼓起掌來,纷纷叫好。任氏向皇上行礼,皇上笑微微赞赏:“唱得好,到底是母女天性,自有一番默锲。”他命人把芷芸带到身边,抚摸了她的头顶两下,又慈爱得问了几句话,见芷芸回答得十分伶俐,更是高兴。众人知道,皇上这么高兴,肯定有所封赏,果然,皇上道:“芷芸聪明可人,朕赐她为正五品县主,朕觉得静乐两字很适合她,便为静乐县主吧。”亲王之女本可封为郡主,但芷芸年纪太小,又是庶出,所以只封了县主。不过,成了县主,郡主也有望了,总比沒有任何封号强,皇家有数不清的庶出子女,也不是人人都能得到赐封的。况且又是皇帝御口亲封的,荣耀自不必说。永亲王带着王妃和任氏、芷芸谢恩,在场女眷中的侧室们也多有子女,心里皆艳羡不已。任氏回到座位,兴奋之余,瞪了方媃一眼,“你是把到手的封赏给了我,心里可后悔了吧”方媃笑道:“我怎知那鼓声何时就停千金难买早知道,早知道就不给你花了。”“你少哄我,我又不傻。那敲鼓的乐师早得了嘱咐,好处也一定不少拿的。到谁那里停,都是有门道的,岂是谁想露脸就能露脸的有人早替你打点好了,你偏不领情”方媃暗叹,她当然知道应煊的心思,如果此时此刻她抛头露脸出风头,也许可以得到封赏,可回去后的日子只怕不好过。她正想着,忽听景平帝道:“今日歌也听过了,曲也奏过了,只缺少几首应景的好诗。如此佳节佳宴,怎么无诗”一位妃子忙站起來,念了一首自己作的诗,皇上点点头,微笑着说了句好,赏了她一支上等如意。又有几人相继站起來,对月吟诗,皇上兴致甚好,点评一二,赏下许多宝贝。皇上最年幼的儿子十皇子应煾,自小聪慧好学,他朗声诵了一首自己作的诗,虽还有些稚嫩,在同龄人里却也难得,皇上极高兴,当场封了他为郡公。郡公仅次于郡王,他小小年纪便越过了前面的哥哥封了郡公,着实令人羡慕。十皇子的母亲丽妃更是喜上眉梢,尽管极力掩饰,却仍可看出满面的骄傲。还有一位温亲王府的侍妾,作了首好诗,皇上点头称赞,又有温亲王王妃亲自站起來为她说了几句好话,皇上便亲口晋她为温亲王的庶妃。眼看皇上有上些有倦了,宴会已经接近尾声,方媃只管坐着品菜看热闹,根本沒有站起來的意思。皇上身旁的大太监似有些担心,上前小声禀奏着什么。见此情形,任氏道:“看样子皇上是乏了,只怕要散了。”正在此时,一直沒怎么说话的应煊忽然站起來,走上几步对景平帝道:“父皇,儿臣有首诗,恭请父皇指教。”“煊儿,朕知你素有长才,却极少示于人前,今日这般,必是有好诗了。”既然皇上都这么说了,众人不敢怠慢,都静下來聆听,只听应煊诵道:“圆月出东山,照我轩窗前。酒至颜自解,声和心亦宣。手足千金重,情存意气间。为君歌一曲,当作朗月篇。”“好一句手足千金重,情存意气间。你们兄友弟恭,孝悌忠信,朕才能安心啊”景平帝情绪略为激动,又连赞了三个“好”,当下便要重赏。应煊却道:“父皇,儿臣还有一诗。”皇帝一听,连忙要他诵出來。应煊念道:“水净山光出,中秋枫正红。江山拟作画,万里共年丰。”方媃正抿了口酒,听到应煊一张口,险些呛着,这诗,不是她作的吗当时作好本想去书房给他看,却遇到他在书房密谈,自己听了两句赶紧回來了,兴致也消了,便将那诗稿随手扔到书房去了,难道后來应煊竟看到了应煊用心良苦,见她不肯出头,坐失良机,竟替她念了出來。“此诗虽不及上一首好,却也凝炼工整,只是朕听來,竟有些不像是出自于你”景平帝自然是饱学之人,一听便听出來了。“父皇英明,儿臣惭愧。此诗乃儿臣之妾方氏所作,儿臣觉着还过得去,又应景,便诵了出來。”景平帝看着应煊,语带笑意道:“朕的儿媳太多,认也认不全,煊儿如此费心,想必她不是寻常人,让她上前來见。”此言一出,永王府的女眷都看向方媃,任氏更是催她:“还不快去见驾。”应煊并沒有走过來亲自领她过去,他只是静静看着她。方媃心中叹口气,虽然不想出任何风头,也明白应煊的苦心。她一直无孕,贤妃又从中作梗,应煊想提升她的位份实在很难,这次中秋御宴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机会。本來就算不升位份她也无所谓,但应煊因为心里看重她,所以一心想升她位份,这番心意她能够理解。方媃站起來,一步步款款走到应煊身边,跪下行礼:“永亲王侍妾方氏叩见吾皇。”皇帝看了看,了然一笑道:“难怪煊儿如此了,确实是十分的人材。”他又看几贤妃道:“依朕看來,朕所见过的后辈女眷之中,容貌以此女为冠。你的眼光很好啊。”一句话,满座皆惊。皇上的意思是,在所有儿子们的女人中,方媃艳压群芳,为居首位。皇帝一生见过无数美女,能得这一句话,可是极高的赞赏了。贤妃只是谦逊得笑着,沒有应声。一时间,所有人都注目于她,有了皇上的赞赏,尤其是男人们,更觉得她“黛眉开娇横远岫,绿鬓淳浓染春烟”,美得不似凡人了。“方才煊儿念的那首诗是你作的不会是某人捉刀代笔吧”景平帝看了应煊一眼,笑问方媃。“贱妾不敢,方才那首诗做得并不好,怎会是出自王爷手笔王爷的水准岂是这么低的。”方媃淡淡笑着,从容以对。皇帝见她如此淡定,倒比方才又高看了三分。“不必过于自谦,你可还有诗作再念一首來听听。”皇帝更和蔼道。今日该赏的都赏了,既然老六这么抬举这方氏,不过是个小小的侍妾,封赏也只是顺水人情,不足挂齿,若能令他们父子更和睦,又算得了什么。方媃暗自称幸,幸亏当时备了两首,不然此刻就尴尬了。“夜滴宫槐月正圆,洗竹沾花处处鲜。云归雁回栖凤梧,恩泽磬鸣彻九天。”诵完后,方媃觉得有点脸红,这诗也是拍足了马屁。“好,这一首气魄不小。你是女子,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已属不易。”皇帝微笑点头,又向应煊道:“你的后宅也是人才济济啊。”“儿臣的后宅女眷们不过是一些琴棋书画的小才,父皇治理的大洪才是藏龙卧虎、人才辈出。有才之士辅佐父皇,才使得四海归心,万民共沐恩泽。”皇上舒畅以极,朗声大笑,当即道:“朕不过是守着祖宗的基业,并无大的建树,倒是一心盼望你们这些晚辈能继往开來,不负所望。”他看向方媃,略一沉吟便道:“方氏才容兼备,朕看,进上一位也是”眼看皇上便要封赏,贤妃忽然起身行礼,奏道:“皇上,臣妾有一言。”皇上看着贤妃,不解道:“爱妃有何事”贤妃笑盈盈道:“皇上,后宅先后长幼之序,有时虽可变通,然而却不可太过。方才的任氏,比方氏进门早几年,又诞下孩儿,她尚且还未进位份,方氏如何好越过她去方氏虽也称得上才容兼备,只是毕竟年纪尚轻,又无子嗣,若只因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