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老身聊发少年狂> 分节阅读 13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31(1 / 1)

年恩科的进士,朕那是还是太子,跟着先皇在殿试上见过你。一晃已经十来年过去了你为何会走到这般境地”楚睿的话一出,那绿衣官员一脸羞愧惊惧,他全身被捆着绳索,直挺挺的跪在那里,听到皇帝的话,立刻往前一扑唰嗡“护驾”楚睿身边的禁卫们齐齐地拔出了兵器,护住了楚睿。那官员并不是要行刺,而是借一扑之力五体投地,不停以头触地敬拜。他的嘴被麻布堵住,只能发出“呜呜呜”的声音,但就从这个表现来看,应该是得遇天颜,心中激动,绝不会是什么不好的话。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顾卿一看那绿衣官员的表现,心里暗骂一声。妈蛋啊要是知道皇帝的一句话就能让他这么激动,皇帝早出来一步多好啊她磨破了嘴皮,也只是让他稍微晃一晃神,手都要废掉了好吗皇帝出来一声大喝,说不定这货就立刻丢刀俯首认罪了哇顾卿就在这种幽怨的表情里,被宫中赶来的黄御医包扎完毕。和顾卿推断的一样,没有伤到肌腱和骨头,只是比较严重的皮肉伤。而且顾卿止血及时,也没有造成什么二次创伤,此番清理创口,好好休养,虽然耗费的时间会长些,但总会恢复如初的。因为刺杀之事事关李茂,所以李茂留下来处理后续事务,而顾卿则被力气惊人的李锐一把抱起,带着自己的弟弟李铭,在两家的家人簇拥下,打道回府。呜呜呜,人生中第一个公主抱是孙子抱的什么的,而且还是个十四岁的孩子,这实在是凄惨到不堪回首啊晋国公府里,楚睿和张摇光因为刺客之事,就只是上了个香,提了句悼词,就匆匆返回宫中。那刺客由大理寺派人来提走,他将会在大理寺的牢狱里受到审问,直到事实真相全部查清为止。在返宫的路上,楚睿想到刚才那个孩子,忍不住嗟叹道:“李蒙的儿子,实在是太像李蒙。”张摇光并没有接口,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此刻只是抒发心中的想法罢了,不一定就需要别人的应和。“皇后先前说,这李锐胖到不忍直视”“是,臣妾两年前在如是庵遇见他时,他胖的需要别人搀扶才能站起身。一晃两年,世事多变,想不到这个孩子已经变成了这般模样。”“可见李蒙的子嗣还是好的,只是先前被耽误了而已。几年内就能由极胖转为正常的食材,此子应当吃了不少苦。他的毅力和忍耐力由此可见一斑。”楚睿爱屋及乌,溢美之词毫不吝惜,“先前朕还在想,能驮着李锐千里救叔的马,说不定真是什么百年难遇的良驹”张摇光一下子没忍住,笑出声来。她捂住了朱唇,肩膀不住抖动。“你莫笑,朕真是对那匹马动过念头,想要李茂带进宫中给朕看看”楚睿见妻子总算是笑出声来了,心中也是欣慰,故意再多说一点。“如今看来,还是不要了,朕已经知道了其中的缘由。”他回想起当年。当年他在信国公府的营帐中见到的那个少年,那个一脸倔强,沉默寡言的少年李蒙。那时他还没有李锐大,身量也没有他那般高,可就是这个倔强又瘦弱的少年,一点一点的改变着自己,也改变着大楚。是他积极上书,重推科举;是他力排众议,让寒门子弟也能入国子监读书;是他带人修撰了大楚律,以为国之准绳李家众人中,他是最优秀的,也是最不幸的。“朕,真是很期待下个月侍读的遴选啊”李茂在晋国公府遇刺一事,震惊朝野上下,众多言官纷纷弹劾太常寺和晋国公府,认为他们有管理不严、识人不清、御家不严的罪责。勋贵派更是义愤填膺,认为这是晋国公一派的阴谋,妄图以重孝为引,一举摧毁信国公府的希望。谁都知道信国公府一门就这么一个成年男子,若是这位信国公也来个“英年早逝”,岂不是如同诅咒一般李茂若要倒了,公府里两个孩子要成才至少需要十年。十年,多少事情都已经尘埃落定了,哪还有他们再立足之地这股纷争,最后还是由李茂亲自上折平息的。这件事,最终以太常寺卿,也就是和信国公府上有过矛盾的项城王楚濂,被罚俸一年告终。而晋国公府,仅仅是被斥责了一番,并未伤筋动骨。这番举动,总算是安抚了众多世族官员的心。而且,从那位被抓的太常寺博士王琨的家里,还发现了不少其父多年来和他来往的信件,其中有重大线索。这位马场的牧丞,当年是得到原任兵部尚书的那位老尚书的赏识,才被委以重任的。此事时隔已久,是以无人记得,但在王德林的信中,却对这位老尚书颇多感激之词,甚至有“赐我天大的机遇,得以发家”之类的话。楚睿立刻派出专人去告老还乡的兵部尚书家中,将他押解回京。此事过了三四天后,大楚又出了大事。西军和中军被派出去前往北面的定北军中,捉拿那有重大嫌疑的王泰和。这支队伍遭遇王泰和的反抗,定北军五军六军一万余人叛逃,与王泰和一起出了边关,往北面去了。西军追踪了数日,在关外失去了这支部队的踪影。定北军七军八军在镇北将军袁羲的劝说下就地投降,并声称此前完全不知王泰和谋反之事。如今王泰和的旧部由西军和中军看管,不知如何处置。而镇北将军袁羲由此次随军的御史中丞周青陪同回京,这王泰和在他眼皮子底下动作了这么多年,若不是神机弩里的字迹被发现,还不知道何时能抓到他的把柄。这袁羲也是老将,可此番出了这种事,想来仕途也就到此为止了。北面定北军镇守的关防失去两员将帅,而且皆是早年东征西讨的宿将,整个北面都动荡不安起来。这一下子,大楚的将门纷纷摩拳擦掌,无数已经在家闲的只能射鸟的武将们,希望此番能够填补北面的空缺,再立功勋,重振家门。那跑走的王泰和,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反扑回来,此时北面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谁能坐上镇北将军那个位置,谁家的子弟就有了新的机遇。信国公府的门槛又一次被踩破,只不过这一次不是学子,而是老信国公李硕的旧部们,因着李茂如今的兵部尚书位置来求见的。李茂这阵子被烦的不堪其扰,在和顾卿和方氏说明了自己的难处后,进宫向皇帝哭诉这阵子的烦忧,楚睿遂下了一道恩旨,言明需要与李茂商谈军国大事,点了李茂留宫伴驾,直到袁羲回京。这下子,李茂白天上朝,晚上宿在宫城里专门为官员准备的郎舍,信国公府的家中只有老幼,这些人也就不再上门了。一时间,一干武将纷纷都在心里大骂李茂滑头,却也无可奈何。人都跑了,他们难道还能到宫里面去追不成又过了几天,前往前任兵部尚书家中的御使回报,老尚书就在他们前去的三天前,已经病死在家中。他们找了当地的仵作验尸,确认死于中毒,并非得病。于是乎,御使押解老尚书回京的任务,变成了押解他的家人回京,实在是憋屈。王泰和和于此事有嫌疑的前兵部尚书一死一逃,事情的真相又石沉大海,岐阳王余孽究竟藏身何处,又是从何时开始谋划的,这种种因由,一下子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信国公府。李茂为躲避武将们的游说,离家逃进了宫中;顾卿伤了双手,什么都不能做,连穿衣吃饭都要下人们伺候着,郁卒的要命。好在李锐和李铭除了上课,其他时间都留在了持云院里,顾卿虽然觉得自己倒霉至极,但这阵子过的却不无聊。“奶奶,张口。”李铭站在顾卿身边,拿着一个小碗,专门替她夹菜。顾卿说要吃什么,李铭就飞快的夹来,喂给顾卿。而李锐则是手持饭碗,负责喂饭。遇到顾卿要喝汤的时候,两个孩子就差快要打起来了。李铭说汤是“菜类”,应该是由他喂,李锐说李铭人小,他是长兄,理应能者多劳,这汤应该他来喂食。顾卿一口饭,一口菜,再笑眯眯地看着两个孩子为了谁喂汤而打嘴仗,心里乐开了花。为了获得她的喜爱而争宠什么的,实在是太带感了“奶奶,你的手什么时候才能好啊”李铭不甘心地看着哥哥把汤勺送到顾卿的嘴边,脸都快嘟成了个包子。“怎么,这么快就觉得伺候我烦了”顾卿喝了一口汤。唔,左拥右抱的感觉真好。“怎么会啊”李铭瞪大了眼睛。“只是您的手要一直不好,马上就是清明了,没您带着我们和家里人放纸鸢,多没意思啊”“呃。”顾卿不敢说差点把这个给忘了。当年胡人报复,他们家的祖坟已经被糟蹋的一空。如今老家里只有邱老太君两个死去的女儿之墓。就这两个墓,还是因为邱老太君一力坚持才立下的。古时候未成年就夭折视为不孝,是不能埋入祖坟之中的,连坟茔都很少立。李茂两个姐姐的墓,一直都是另外有信国公府里的家人打理,此外,李钧的家人也多有整修。所以信国公府里并不回老家扫墓,只是在清明那天会开家庙祭祀一番。老国公和李蒙都没有葬在老家,李硕葬在京城郊外的灵云山上,李蒙也是在那里,有家人看管坟墓。这里的清明除了扫墓以外,基本就是找个由头出去踏青,所以大人孩子都对此很是期盼。去年清明他们去灵云山扫墓,因为中途下了雨,风筝也没放,也没有能郊游成,扫完墓就匆匆赶了回来。她当时还安慰两个孩子,说是明年再来放,这么长时间一过,她是真记不起来了。“放,怎么能不去放。回头我让家人给你爹送个信,等哪天天好,让他休了清明的假,我们出去扫墓。我手虽然伤了,捏着线的能力还是有的。顶多到时候你们把风筝放上去,给我拿着就是了。”顾卿看见李锐和李铭亮起来的眼睛,就知道两个孩子是担心自己手伤以后,这次清明就不出门了,所以笑着又补充道:“这次一定要找个好一点的天,这大半年确实过的非常晦气,咱们把晦气都给散了”“好”“奶奶一言为定”“一言为定”“奶奶,纸鸢你叫人做了吗”“呃”作者有话要说:小剧场:李蒙地底下:最近老有人念叨我。李硕:骄傲你那算啥,最近还老有姑娘说想要嫁我。邱老太君斜眼:嗯李硕噤声。第105章张玄请灵清明,是大楚比较重视的一个节日。大楚承平没多久,过去数十年间,因为战争死了不少人,甚至还有一家上下只剩几人的。就拿信国公府来说,原本邱老太君有三子两女,天下太平之后,只剩两子。实在是让人伤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楚在清明会给官员三天的时间扫墓。但三天时间,对墓在京中附近的还好,对一些故乡在外地,千里迢迢来京中做官的,根本就是变相的放假了。李硕、李蒙父子的坟墓在京郊的灵云山,隔着不远就是康陵。先皇修康陵的时候,找人堪舆风水,得出的结果是康陵可为帝陵,而灵云山可以作为诸臣安葬之地,拱卫皇气。由此,灵云山四座山峰朝廷都修了墓葬,专门赐予有功又不葬在祖坟的勋贵大臣。灵云山上葬着不少大臣,其中有一半是武将,李硕父子的墓葬就在离康陵最近的近圣峰上。这近圣峰也是后来才改的名字,以前京城人家都管它叫做:“那个最高的山头”。李茂听说母亲这次也要去扫墓,慌得赶紧跑回家来劝。谁料顾卿被李铭提起了去年的事情,一是不想失信于人,二是对今年憋闷在府里各种惊慌受气已经受够了,咬定了一定要去扫墓踏青。李茂见劝说已经无效,只得应了下来,并准备去钦天监打听打听,看看这几天哪天无雨,好带着家中大小去扫墓。信国公造访钦天监,让这些一天到晚埋头于天文历法的闲散官员们吃了一惊。整个钦天监上下都在思量着,最近是不是要打仗了,要推算黄道吉日还是皇帝陛下有什么临时起意的祭祀活动,需要信国公先问问最近的吉凶得到消息的钦天监监正诚惶诚恐的带着监副和属官跑了出来,迎接这位贵客。李茂什么属官都没带,只身一人来钦天监,就是因为这次来只是为了家事,实在是不好意思兴师动众,结果即使他不想,还是把钦天监给惊动了。“国公大人大驾光临,钦天监全体上下不胜欣喜。”监正拱了拱手。“不知国公大人前来所为何事”“监正客气,我府里最近几天要去扫墓,所以前来问问天气”李茂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倒是叨扰了钦天监的各位了。”“不叨扰,不叨扰,这本就是我们的职责。”监正转身问属官,“张玄今日可当值”“当值,在五官阁里抄书呢。”“去把张玄叫来。”监正又转回身。“国公大人稍等,自徐郎官报病,这勘测天象之事就一直由张玄在记录,待他前来,一问便知。”李茂等了大概一炷香的时间,一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