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红楼之王子胜重生> 分节阅读 4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48(1 / 1)

隔几日便要叫到上书房询问功课,有时还会赐膳,荣宠依旧。剩下的几位皇子也是上蹿下跳的,不停地鼓动母族去拉拢造势,想一鼓作气,登上太子之位,可惜圣上都一副爱答不理模样。朝中的大臣更多的是惶恐这件事儿待圣上驾鹤西去,要向谁磕头。也每日里旁敲侧击,希望有个准信,混个从龙之功。有个主子也知道以后三五十年到底要从谁摇尾乞怜,好博得一个好感,万一入了眼,好几十年就不愁荣华富贵了。更有甚者,觉得现在的几位皇子未必就有那个福气,想着自己女儿知书达理,满脸福相,入宫之后,未必不能一搏这滔天富贵。贾赦犹豫半天,才道:“其实这时候一动不如一静,倒不如盯着敬兄弟用用功,到时候下场搏个功名,又能延续家族的荣光了。”以贾赦对贾敬的了解,下场一试最次也是个同进士,再有贾代化这个当爹的提携,仕途简直是一片坦荡,到时候再把族长之位交给贾敬,谁都说不出什么了。两人商量半天,最终决定改日将贾敬约到府里,向他打探一二,看看是否可以劝一劝,让贾代化回心转意,给宁国府吃个定心丸,这样也省的反目成仇。杨牧悠悠地道:“要是成了的话,最迟一两个月你就要回金陵了,这一别又不知道有多久。”贾赦也默然,两人在一起,总是聚少离多,刚刚尝了甜头,没几天。而且,自己是要守孝三年,可这三年里,杨牧说不定都妻妾成群了,强忍着心中的酸楚,“也不是很久,我会天天写信给你的,还有,还有,我会记得让人给你捎东西,会一直的。”越说声音越低,后面都带上了鼻音,杨牧紧紧地把贾赦搂入怀中,像一辈子都不撒手。杨牧轻轻地碰了碰贾赦的额头,“我等你,这辈子。”贾赦鼻子一酸,眼框就红了,重重地点头道:“好,我们一言为定。”等我从金陵回来,到时候我死也不会放手,你,注定今生今世都是我的,你的怀抱里有我,并且只能由我。杨牧心理也是一叹,但是却没有开口让贾赦留在京城,那样,对贾赦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作者有话要说:亲们,想你们。来长评吧、第104章京城,孟府。自进了京城之后,每日里帖子不断,还有各种上门请托的,好在最近京城气氛不对,才没有天天应酬一说,孟霖心中极为不耐烦,但也不能全部回绝了,正在思量之间,管家轻手轻脚地进来,“老爷,门外的小子又收到一封帖子,是荣国府的下的,送帖子的人还没有走,小的留他到门房喝茶了。”荣国府,现在京城八卦的中心,传闻纷纷,让人有种雾里看花终隔一层的感觉。孟霖心中思量着,手里翻开帖子瞅了瞅,倒是写的像那么回事儿,无非是听闻世伯回京,小侄身上有重孝,不便登门,望世伯海量云云,另外家中祖母听闻孟老夫人回京,乃是多年挚友,万望一聚,另有表礼若干。倒是不卑不亢,有几分文人的风骨,让人不得不高看一眼,冲着管家道:“把送信的人叫过来,我当面问问。”能当此重任的人必然是荣国府的大管家林申,进去以后规规矩矩地请安问好,“小的家主人听闻您回京城,早早便命小的过来请安,看能不能有什么帮得上的地方。还有就是府里老太太曾经和贵府的老夫人有交情,要是方便的话,不妨那日聚聚。本来是家中有孝,不方便随意走动的,所以便不上门拜见了。”孟霖听了,心理对贾赦的感观极好,就凭这管家的一番话,就知道这位小荣国公不是那种混吃等死的纨绔子弟,想到此处,开口道:“贤侄实在是太见外了,这府里又不是外人,等闲了,让他常来走动走动。”林申看着孟霖的脸色,知道这差事没有办砸了,一副高高兴兴地模样,拿着打赏的荷包回到府里,将事情一一回了。贾赦微微点头,扫了一眼荷包和里头的一锭银子,“大管家辛苦了,去账房领二十两银子,去喝茶吧一同跟去的小子每人五百钱,大冷天的难为了。”林申赶忙说道;“能给老爷跑腿是巴不得的差事呢。”“你这管家真是鬼灵精的。”杨牧转身从里间出来。贾赦笑道:“不过是看我整顿了几次府里,学的乖觉了而已。”捧了茶盅给杨牧,“这孟霖话里话外倒是透着一股子疏离,怕是难成了,这天气,一句老人家不易出远门,就足够了。”杨牧挑眉道:“不过是出城而已,能用得上远门二字吗”歪歪脑袋,冲着贾赦神神秘秘地眨眼道:“当日宫里的女眷除了藏起来的,大部分都遭到毒手,圣上会安抚一二的。”尤其是这些人都是为了给太后娘娘当挡箭牌,才惨遭毒手的,还是被诳的,不是自愿的。哪有官员愿意能,当官就是为了让一家子都享受荣华富贵,哪有想去送死的,还死的都是些三品以下官员的家眷,人数众多,就是为了个好名声,也要安抚,想必等孟老夫人入宫拜见之时,太后娘娘就会提点几句。贾赦还是眉头不解,“万一呢这安抚一二,也不一定要来我们府上,毕竟有孝在身,难道孟老夫人不担心晦气。”杨牧笑道:“正因为你家在守孝,孟老夫人才回来。朝堂现在还是形式不明,万一去了不该去的人家,被划到了某一党派之中,那才是惨呢。你家有孝,自然不会掺和进去,而且人们说起来,都只能说一句孟家重情义。”贾赦前后连起来一想,“这的确是最好的法子。”转念问道:“太后娘娘愧疚不已又是怎么回事不过是一些诰命罢了,为上位者挡了灾祸,不是正好能有一份殊荣吗”“坏就坏在这里,不是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殊荣的,当日里有一位老诰命,头一次进宫,就丢了性命,其子又是个孝子,然后义愤填膺,写了一篇文章,然后太后娘娘就不得不开始想办法安抚了。”啧啧叹道:“到底是读书人,那文笔,那典故用的,让人读上去都有一种深深同情之感,可怜太后娘娘了,一世慈悲的名声都毁尽了,朝里还有人嚷嚷着要让太后娘娘下罪己诏呢,更有甚者,要请圣上去将太后的尊位呢”贾赦满脸的愕然,“降尊位怕是不能吧毕竟也是圣上的,恩,”杨牧结果话头,“圣上的庶母而已,对圣上既无生恩,也无养恩。不过是当年太后的娘家势力极大,圣上又刚刚登基,安抚外戚的权宜之策而已。”而且废太子的母亲,元后就是太后的亲侄女,圣上这是迁怒,光明正大的迁怒。臣工哪里会去反对,太后的娘家式微,没什么拿出手的人物,再者,私底下,臣工们都认为太子造反里,太后娘娘必定有所动作和支持,就连太后娘娘把重臣的家眷送到一起,躲避叛军,也是疑点多多,毕竟等所有家眷都到了密室之后,并未见到太后娘娘,那时候,在那么危险的时候,太后娘娘去哪里了怎么不见了,这都是疑问。且宫里传来消息,太后娘娘现在“病危”,太医的说法是“怒火攻心,邪风入体”想必是没什么翻盘子的机会了。圣上现在态度暧昧不明,但是提出降尊位的臣工无一不是圣上的心腹,明眼人都知道,这就是圣上的意思了。贾赦听完之后,不禁问道:“圣上都能让太后在这个位置做了这么多年,自然不会随意的就把太后如何,问什么太后不再忍了,要知道圣上也是知天命的年纪了,过些年,等到太子继位,其母族照样可以风光无限。”杨牧道:“这事儿谁能知道,满朝文武想破脑袋也没能想出来的问题,可惜废太子已经死了,圣上又看太子世子年幼,不忍苛责,要不然还能问出点儿什么来。”贾赦道:“那羽卫军呢有没有审问出什么来还有太子身边的侍从宫人”杨牧脸色凝重的摇摇头,“羽卫军的统领服毒自尽了,剩下的小虾米一问三不知。至于宫人也是什么都不知道,废太子的姬妾也算是太子世子的庶母,圣上不愿意伤了世子的门面。”羽卫军和伺候太子的宫女太监被暗卫带走审问半月有余,也没有问出什么,又被交回了刑部,刑部尚书亲自坐镇,一天三遍的刑法用着,眼看这些人只有用参汤吊着一口气了,还是什么都不知道,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就是真的不知道,太子并没有让他们参与此事;要么就是太子的死忠,宁肯生不如死也不说出缘由。要是第一种嘛,还是正常,要是第二种,那这些人也太傻了,自己主子都死无葬身之地了,还有什么可保密的,有什么不能说的,还不如老老实实地说了,还能得个痛快的了断,省的每日里遭罪。二人讨论半天,也不得要领,索性岔开话题。杨牧和贾赦二人一同用过午膳之后,杨牧便离开了庄子,回到城中,毕竟明日还有朝会,这种敏感时期不能缺席。早朝之上,照例是一顿争吵,最后圣上盖棺定论。废太子之事不在扩大追究范围,至此结案。圣上亲下“罪己诏”,并昭告天下,正式将太子谋逆之事公布于众。太子羽卫军众人一律赐死,并取消建制。太子宫中之人,一律活埋。念父子一场,将近三十年的情分,不忍其孤身一人,特将太子之侧妃侍妾陪葬,留废太子妃教养子女,以期为国之股肱之才。太子母族助纣为虐,行为令人发指,本应该诛九族,但上天有好生之德,改为诛三族。命宗人府,将参与此事的宗室,一律发配至北疆苦寒之地黑岛,遇赦不赦。另有上谕,太后娘娘身体不适,迁入皇陵静养。其宫中奴才服侍主子不利,一律赐死。此次遇害之臣工亲属一律追封诰命,并晋级追封。后宫内命妇,一律斋戒礼佛,为众生祈祷,茹素半年。另有礼部并钦天监择吉日,告慰天地祖先。旨意一下,各部都开始忙活,杨牧也没有了去看贾赦的时间。每日里都是在帮着起草旨意追封诰命,通篇的贤良淑德,贤惠端庄,持家有道。害的杨牧一听见这些词就有几分反感。而且,杨牧发现,这贾代化也不是一无是处,最起码人家这在礼部当差就极为用心,每日都去挨家挨户的参加葬礼丧事,没有半点不耐烦,反而还安慰着死者家眷,让人佩服这口才。往往是一顿安慰下来,再加上这追封的圣旨,这户人家就只剩下了感激,看样子巴不得再死几个,好得到这份体面。再加上贾代化的长袖善舞,这差事倒也不是很难熬。杨牧在心理暗骂一句“老狐狸”,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往往在路上还是一副面带笑容的模样,等一到地方,立马如丧考妣,然后语重心长的安慰,这一套下来,真是比说书的说的好听。、第105章 鬼神之说熟不知,贾代化心理也是这么想的,本来是要做出一副慈祥的长辈模样,好趁机博得杨牧的好感,然后介绍给儿子,这样贾敬身边就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帮手了。不需要杨牧去做什么,只要是经常性的拜访,回访,年轻人一起出去吃喝玩乐,人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把二者划到一起。贾代化有足够的把握,认为自己的儿子会和杨牧相处愉快的,毕竟自己儿子可是敏而好学,两人讨论一些学问,也是应有之义。最重要的是,杨牧,这个人不只有足够的背景,还有自身的本事也是上乘的,是个当官的料子,有足够的智慧,并且机智。当然书也读得不错,在京城里算是难得的上进之人。以贾代化的了解,当年那一出“击鼓鸣冤”直接将贾史氏打落尘埃,绝对不是出自自己的侄子之手。贾赦骨子里的善良和软弱,绝对干不出这种事儿来,无他,太狠了,而且极为惨烈。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但是有了杨牧,还是一个孩童的时候。就干净利索的解决了贾赦身边最大的危机,直接拿到了荣国府的继承权,甚至不用再去等到贾代善老去,还替自己套上了“孝顺”的帽子,让人无法反驳。想一想就不寒而栗,贾代化实在是太了解贾史氏的能耐了,这么多年在荣国府里,说一不二,把持着代善的后院,所有的子嗣都是其所出,足以可见其手腕。这一日,贾代化办完公事儿之后,又冲杨牧慈祥地说道:“不如一起去前面的小店歇一歇,真是这天气太折腾人了。”天阴沉沉地,北风呼啸,飘着雪花,打到脸上生疼生疼的。杨牧点点头,也不矫情,直接上了贾代化的马车,不在坚持骑马。进了马车杨牧不禁舒服的哼了一声,这可比骑马舒服多了,唉,臣子不惑之年方可成轿子这规矩真是太过了,年轻人也怕冷呀尤其是这种鬼天气。贾代化倒了一盅子茶递给杨牧,“喝一口暖暖身子,这一顿折腾也够累的。”杨牧接过来一饮而尽,觉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