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自语道。太阳懒洋洋的冒出个尖,一丝光芒射过,力量微弱不能全部祛除黑暗,但能依稀照出那都城的样貌两头尖尖如月牙,中间一条长且弯的脊线,另外三条脊线向下延伸,直到淹没在一片城墙之中典型的古代宫殿的屋顶,应该是五脊四坡式,以往在电视上见过,这回可看得真真的她觉得飘飘欲仙了,想快点进去一览庐山真面目问题又摆在面前,怎么渡河这河约百米宽,深浅未知,但绝对不能冒险游泳过去宛兰焦急的来回踱步,眼看就差一步就能进城了,却被河水挡住啦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一整悠扬的、浑厚的歌声传入耳中,让人如痴如醉,倒想起了“绕梁三日,不知韶肉”之故。宛兰向后望去,见一个批蓑带笠的老渔夫撑着船过来。大喜于色,她忙扩大声音喊道:“喂老渔夫”老渔夫撑船过去,抬起斗笠,疑惑的望着宛兰说:“你在叫我”“是的。刚才那歌是你唱的吗唱的太好啦”宛兰忍不住大赞道。“哈哈哈哈”老渔夫被捧的喜笑颜开,单手叉腰仰天笑道:“小姑娘好耳力没错,那歌是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打渔的都会唱呵。不是我自吹,这带可属我唱的最好哈哈”“对了,敢问那边的都城是什么都城呀”宛兰赶紧打断老渔夫的自吹自擂,想揭开心中疑惑。“咦”老渔夫瞪大眼睛,似乎在看的是个外星人啊宛兰脸上顿时由白变成红色,红又转成白色。“小姑娘,敢情你是逃亡过来的咯竟不知这座城哎这都城唤名蕃禹是这大名鼎鼎的都城”“不会吧”宛兰要是现在带着眼镜,老渔夫一定慌神看到那眼睛跌到地上摔破的情节。宛兰在心里默念番禹几千遍“千算万算,没想到我宛兰居然穿越到这朝代,还是这地方真的是番禹番禹都城遗址我在中山四路见过,创城之人是赵佗,大约在秦末和西汉的初期,大约有百年历史。苍天大地啊你怎么把我丢在这穷疙瘩啊呜我还以为是来到长安城或者北京紫禁城了,打算做个妃子娘娘什么的老天啊,你干嘛要破坏人家的美梦啊”她默念都城的同时也咒骂它上万遍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只怨恨自己命运多舛“小姑娘喂怎么在发呆啊亡命到此,不知这蕃禹也是情理之中。我闲来无事正打算去城中买壶高粱酒呢。反正城也没有开,我就给你说说这都城吧”宛兰哭笑不得,心想:“还用你解说,你们的坟墓南越王遗址我都快踩坏了,整天逼去写观察日记什么的”。龙飞舞兮云翻涌,武王帅剑辟南海。斩吁宋,趋安阳。何尧舜哉抚安陆梁,礼越俗而尚雄才。止焉鼓兮,濑河浅浅皆以为安。道夫慧兮,万罗邈邈具为之化。--天狼威兮昏诞暴敛,楚汉兵争荡中国。绝秦道,戍蕃禹。敝晦志哉屯富南岭,辑百越而固皇舆。骋跃海兮,长安寄枝惧乎为和。交流市兮,丰隆调水民为之贵--真是雄壮激昂,让人激动万分啊,宛兰为老渔夫鼓掌就差献花了自己进进出出那遗址几千回,门槛都踏破了,都没有好好研究这都城,实在不好意思称自己是广州人了。“对了,你是不是想渡船过去啊也罢,船多载一个人也不会沉。希望你不要姓陈啊哈哈哈”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宛兰都忘了自己当初的目的了,便马上谢过人家,就跨上船去。渔夫只用杆一点,船就向对岸靠去。“小姑娘,你是从何而来呀怎么逃亡至此”“我从上游的村子来的啊。”宛兰忽知自己说错了,忙打圆场:“我我从小被被父母关在家里不曾到过外面呵呵,今日是偷溜出来的对,是偷溜出来的。所以呵呵,我真的真的不知这番禹城呵呵。”“这样呀”老渔夫漫不经心的回话,似乎不曾注意宛兰为编谎话而脸红了。“请问这河是什么河呢”宛兰赶紧转移话题,省的尴尬。“这河水唤作文溪,直流向南海。喏你看到没,那茫茫一片的便是南海啊。”她望过去,顿时疑惑起来,心想,“那就是南海不会吧,番禹没那么靠近海吧。我记得中山四路附近没有到海岸线呢,离南海老远了,倒是靠近珠江。珠江啊难道说,难道说那茫茫一片的海,竟然是,竟然是珠江神奇的国度啊居然能把江说成是海”但转念一想,古人经常把特别大的江或湖称为海,就跟青海、里海类似,只能说现代的填海造陆的技术太发达了宛兰又遥望那被称为南海的珠江,领略古时候的雄美壮阔。“咦那不是”“哦那是两座拱桥啊。还有你看,拱桥架过去,除了连接蕃禹都城外,还连接那宏大的造船厂。看到那几座船没,最大的那个是楼船。”老渔夫为她解释清楚疑惑。“造船厂啊”宛兰反复念叨着,心想会不会是那船厂遗址呢,刚好也在中山四路,靠近南越王遗址。从远处望过去,那高耸如山的楼船,让人心生敬畏,一点不逊未来的航空母舰早上的微风从背后拂晓而来,让人觉得很舒畅,她转身过去,让清风梳理她那绷紧的神经。正好看到她正前方有一满是翠树的山脉,连绵不知其去向,最高的峰顶估计有一千米海拔吧。她又指着那山脉问道:“老渔夫,那山是什么山呢”“那山唤名越秀山,上面有一越王台,每年三月初三吧,都会举行祭祀,之后还有文人们的曲水流觞的活动,咱们粗人不懂这些哈哈姑娘,到岸啦”到了河对岸,太阳还没有探出一半呢,西边还是朦朦胧胧的,但都城的样子却看清了。“哎呀,姑娘站稳了我撑船都是出奇的稳啊怎今儿”老渔夫赶忙扶住差点落水的宛兰。宛兰郁闷着,自己哪是被船晃啊,分明是被这都城给震惊到啦这个都城也太q了吧还是打个比方吧,据史料称,阿房宫东西宽690米,南北115米,而这番禹城,顶多能容纳两三个阿房宫,连秦时的咸阳都不如,更不如说同时代的长安城啦。现长安城据称有三千万平方米,这都城估计才只是长安城的1呢她目测,一个墙约500米长,估计才30多万平方米啊还真没她高中校园大宛兰大哭自己穿越错地方了,怎么那么倒霉穿越到这个鸟不拉屎的乡下地呢她垂头丧气了算了,穿越都穿了,认命吧,自娱道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哟门开啦。咱们进去吧姑娘你还晕船吗看你爹娘把你关了那么久”老渔夫扶住踉跄的宛兰,向前面不远处的北城门走去。宛兰以一种万分鄙视的眼光打量着这座迷你城四五米高的城墙上顶着一座楼,檐牙高啄,不显窘气,其上有一个宽大的牌匾,上书“蕃禹”小篆体,晨光一照就金光闪耀着。墙上墙下都有披甲戴盔的士兵戍守。这北边的墙开了两道门,最靠近他们的门则有八个带戟的士兵,高大威猛,站立如雕塑,可见训练有素此时有几个土布衣裳的平民进去了。无奈啊,穿越到这南越国,只能跟着老渔夫进去走一遭吧,算是答谢人家经过那帮守卫,穿过那两米见长的城门,一个热闹景象突然扑来,仿佛换了一副天地,如同魏晋时期一个渔夫不小心到了桃花仙境。此处城内,虽然天还蒙蒙亮,却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城虽小,但真的是“五脏俱全”啊小摊和店铺交错而设,沿着道路两边排开,人或马车在道路中间来来往往,以至于摩肩擦踵,却秩序井然。不少人在店铺或小摊前买东西,或坐在方桌上等着店小二送上佳肴,小小的城中,吆喝声,讨价还价声,高谈阔论声此起彼伏交相呼应,似乎奏响了美丽和谐的篇章。这是宛兰第一次逛早市,惊讶、兴奋全画在脸上,小小的脸蛋都被这复杂的表情弄得抽筋了。宛兰站在城门口附近,观察来来往往的人,这些情景都是古装戏才有的,她都觉得自己是在拍戏啦。人们的衣服都各式各样,交织在一起,汇成了天空中的彩云。像那在城东街角摆地摊的大叔,穿了件灰褐色的褂子,身上刻着古怪的纹身,头发长长直披到肩膀上却不束,应该是挺穷的人吧。而过往的行人穿着比较整齐干净些,多数是葛衣长袍套在身上,袖子宽大舞来舞去,男的衣服颜色较深些,女的衣服则缤纷靓丽。富贵人家则穿的光鲜多丽,比如那骑着马的中年男子,一身丝锦,颜色古朴但富贵十足。接着低头再反观宛兰自己,一路奔波,衣服又脏又破,蓬头垢面的,已经沦为叫花子了,她都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宛兰犹豫着要不要去逛早市,虽然向往但觉自己实在太土了,会招路人嫌弃。突然一阵呱呱乱叫传来,宛兰才发觉肚子早没东西了,情不自禁的摸出那一小块略带肉丁的面皮儿,羞愧莫名。第五章 热闹非凡的早市更新时间2012311 21:43:23字数:5077宛兰发觉肚子早没东西了,情不自禁的摸出那一小块略带肉丁的面皮儿想吃吧,又怕那老渔夫笑话,她正左右为难呢,这样拿拿放放好多回。“小姑娘,是不是肚子饿了哈哈哈哈咱们彼此彼此,我也饿得欢呢你看到那边门是不是有一个小吃摊呢,那是卖河蛎煎的,我吃了几回,顶好吃。”“呃可是,我”宛兰有点过意不去了。老渔夫笑到:“哈哈哈没有关系,那东西值不了几个钱,我请你便是了,哈哈哈”宛兰自己都不好意思了,不敢让人家请,但自己确实没钱,偏又饿得紧,眼咽口水,跟着他往西边去那吃河蛎煎。也许是太饿了吧,宛兰一路上紧盯着沿路卖吃的店或小摊,到对那些盆盆罐罐,丝锦葛麻的提不起万分兴趣。这沿街三百米左右的路程,到发现不少吃的,有平常见的如包子馒头,也有稀奇古怪的吊人胃口。在右边不远处有一卖蛇煮蛇的店,店里摆上好几笼的竹篓,有几只蛇探头探脑的伸出竹篓,目瞪凶光,似乎在盯着她,吓得她哆嗦了几下,加紧步伐。看那店主好身手,一把抓住蛇头,捣鼓了几下,蛇就顺从了不敢动弹,店主带着蛇就走进里间。店外摆了几张桌子,几个客人围着灰黑的蛇羹,几咕噜就喝光了,仍意犹未尽的望着旁边客人那没喝完的羮。再走了十多步,在他们左边也有一家小吃店,客人都慕名而来,在店外排了一长串,把桌子啊,店面啊围了个水泄不通。宛兰溜过去看下到底是什么美食,能让人大清早去排队等候。“唧唧唧”一阵微弱的传来,她正寻思着是从哪发出的,无意中瞟了一眼桌上的美食啊,那菜那菜怎么可能会会动仔细分辨,那东西周身通红,外面涂了一层蜜,还用木钉钉着,但那东西居然在微弱的爬行,那声就是从这里传出来的。宛兰吓得退后几步,却撞在老渔夫身上。老渔夫炯炯有神的盯着那东西说道:“这菜可是美味啊是这店的金字招牌呢。小姑娘,第一次见,是不是吓坏了哈哈哈当初我小时也是这般。这菜便是蜜蝍。就是取朱红通身的小老鼠,灌它蜜饯吃,上菜的时候再涂上一层蜜,最后用木钉钉上,但不要完全的钉死它,让它在盘子里嗫嗫而行。吃的时候用筷子夹住咬上一口,满口都是蜜,啧啧”老渔夫一脸陶醉,边说边看着那菜,大有买下来的冲动。宛兰急匆匆把他拉开,像躲避这瘟神似地。老渔夫十分不情愿的被拉走,目光还呆滞的望着那万恶的佳肴呢很快就要到那河蛎煎的小摊了。这东西到现代都有卖,她小时候偶尔溜出去吃,挺怀念那味道了。沿路上还有些水果,如荔枝、龙眼啊,而西瓜是不可能有的,似乎要到五代十国才从西域引进,不过这些南方水果,还是能令中原人眼馋一番。一路东逛西看的她,哪里会遵守大家闺秀的矜持。如果从背后看去,会注意到一个乞丐妆扮的女娃和一个中年男子,左扯又拉的,让人厌恶万分。原本五分钟的路程,宛兰在路上就浪费了二十多分钟,才到了另一道城门。看那卖河蛎煎的小摊,还真是小得可以,一个扁担挑着炉火,平板青铜锅,外加几张小木凳。这个摊主是个中年男子,头发披肩,灰色短袖,手上遍布着奇怪的纹,拘谨不善言语,静静的大量着这两位客人。“老程,来四份河蛎煎。”老渔夫对这摊点很是熟络,不问价钱,直接要了吃的。“马上来,先到这坐会儿啊。”那老程赶忙去做河蛎煎。“这几天都没有进城,老惦念着你这的河蛎煎。这不早饭都没顾得上吃,直接上你这,还带了个新客人,哈哈哈”“哦,是吗呵呵”那老程麻利的把蛋打到煎锅上,再把剁碎的河蛎均匀的洒在蛋上,自然没有注意宛兰那吊着长长的口水又吸回去的窘样。不到两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