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平阳公主传> 分节阅读 6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67(1 / 1)

乏是因为自己才连累了林氏。德昭不以为突然,她觉得林氏早晚会受到徐兰兮的拖累,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只不过心里对徐永雷的处事颇有微辞,女儿又不是林氏一个人的,拿收妾侍来惩罚林氏,不过是徒然伤了一个一心为他的女人心。林氏又伤心又生气,却又不敢下狠手管教女儿,与徐永雷夫妻三十余载,即使自己只生了一女,丈夫也没有提过纳妾的事。后来在外面这些年,不是没有人投怀送抱,但他从来都不把人带回家,她也乐地装不知情。因为太在乎这个男人,林氏从不主动提给他纳妾的事情,就怕他的心不在自己身上。而现在看来,他的心也许就没在任何女人身上。作者有话要说:收藏太少了,三十万字了。大伙多多支持我吧欢迎大家收藏平阳公主传、天高鸟飞徐兰兮并没有被林氏一直圈在徐府里,时不时地还被林氏带着出去走动走动,不过她心里认定了德昭出手毁了她的亲事,想着原本此时该是享受着即将出嫁给雁门最出色男子的喜悦和众位少女艳羡的目光,而不是现在为了怕对方退了亲事苦苦维持自己善解人意的好名声。其实事后,林氏问过女儿为什么总是事事针对德昭,徐兰兮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就是觉得德昭的存在很碍眼。她私下觉得明明自己不差她什么:论长相,德昭没有多么惊艳,论武功,自己也会,兵书也跟着读了不少,不然表哥怎么会跟自己谈得来呢但是令她非常沮丧的是当大家提到齐国侯府的大小姐时,由衷的那一句巾帼不让须眉是那么刺耳,而且表哥明显非常信任她,甚至在他不在雁门的时候,竟然将整个军队交给一个黄毛丫头来掌管。就连父亲回了雁门后也多次提到德昭表妹非常不简单,还让自己也多多与她来往。难道自己一个未过门的嫂子还要在小姑子面前低头哈腰吗要说徐兰兮为何针对德昭,不说她自己不清楚,就连德昭也说不明白。所以说妒忌不仅仅是后院女子面对同一个男人时候容易滋生出来的毒牙,还有可能是条件相当的任何两个人在不自觉地对比中产生出的不平衡感。李钊的婚事推迟后,徐夫人闷闷不乐了好久。林氏带着徐兰兮上门了几次,她都是不冷不热的,实在提不起精神来应付她们。看在这母女两人眼里,就成了李家不待见她们,林氏很不服气,找到徐永雷哭诉了一番。徐永雷面无表情地看着痛哭流涕的妻女,第二天就请了擅长女子调养的大夫上门,一个月后,新收的妾侍就被诊出了有喜。林氏被这个消息惊呆了,还是心腹不忍她再折腾下去,劝她好生养着,否则下回老爷的警告就不是这么简单了。这些事情德昭并不关心,她已经在赶往绛州的路上了。李钊没能留下妹妹,只能派了几百名卫士护送她远行。但西南最近数个地方发生了叛乱,德昭没把握自己的身份能瞒过他们去,齐国侯也不赞同女儿此时前往。德昭只好改去绛州梅山梅九曲那里。临行之前,齐国侯召集了几个信得过的人关在了狭窄的密室了商讨了一下当今的形势。众人都认为大兴的分崩离析是迟早的事,山西河北也要早做准备。绛州的守军本是原来招安得来的流匪,虽然这一年李钊并没有放松那里的训练,不过若是没有一个得用之人镇守在那里的话,很容易在起事之初掌控不住。远远已经看到了绛州城的大门,沉心看着后面车上疲惫地睡去葛覃几个人,忍不住悄悄问德昭:“将军,为什么把葛覃姐姐他们也带来啊奴婢觉得这军营的生活太苦了,几位姐姐在侯府看院子不是很好吗”德昭好笑地看着她,明白这小丫头根本不是怕葛覃几人过取代了自己,而是有点“嫌弃”她们拖累了队伍的行程。她想了想对沉心道:“本将军问你,你经年累月跟本将军在军中,你要是回家的话,你爹娘和你爷爷是对你好还是对你弟弟好”沉心笑眯眯道:“肯定对奴婢好了,奴婢家好吃的都被我娘留地发霉了,呵呵。就连奴婢的弟弟也让着我呢。”德昭耸肩道:“这就是了。你没听过一句老话吗近的臭,远的香你要是天天在家的话,你娘对你保准没这么好。”沉心眨眨眼睛,有些同情地看着德昭,大小姐说得很有道理呢她也是没办法了才避出来了的。唉,归根结底都是徐家小姐闹腾的。德昭被她勾起了思绪,有些担心郁郁寡欢的母亲,是不是现在想开些了。当初她要去西南,并不仅仅为了徐兰兮的挑衅,更多的是原来张仲坚跟她提过那里的山民淳朴,风景秀丽,美食众多,是个安家的好地方,德昭遂就传信给张仲坚要去查探一番。虽然在世人看来年轻男女相约出行不被允许的被的,但是德昭早已认定了张仲坚,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再说她在外面都是穿男装,行踪也隐秘。不过齐国侯府唯一知道德昭与张仲坚有情的李钊一直觉得是自己选的未婚妻逼走了妹妹,因此一直觉得有愧,也反对她远行。德昭有些哭笑不得,她认为李钊现在自责,将来可不一定了。一来徐家表姐有徐永雷在后面,不会放任她毁了与齐国侯府的关系,说不得有法子改变兄长对徐表姐的看法,到时候自己现在不走的话就被曲解成惺惺作态了。二来,她也不清楚兄长与徐兰兮的感情有多深,万一过了这段时间,两人又和好的话,自己可就里外难做人了。虽然自己是亲妹妹,可总归与兄长过相伴终生的是另外一个女子。她思索了半响,决定还是到绛州梅山那里待一段时间,并且坚持带走了几个大丫鬟,要走就走得彻底些。果然,李钊得知德昭带走了自小跟随的丫鬟后,非常伤心,觉得妹妹可能有段时间不回雁门了,在徐永雷数次邀请他出去商议事却偶遇徐兰兮时,李钊心里除了满满地厌恶,没有激起一丝感动之情。徐永雷不死心,试探性跟徐夫人提起年底的时候带徐兰兮回老宅祭祖,被徐夫人以不合规矩拒绝了,这才开始担心女儿惹下的祸端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尤其是低估了那个外甥女在侯府人心中的地位。绛州的石刺史早就侯在了城外,德昭将此行带过来的几名幕僚和一部分士兵交予了他后,就跟迎接她的梅九曲上了梅山。大半年的时间不见,梅九曲还是一如既往地爽朗,看着一车车的衣物和刀箭搬上了山,乐地合不上嘴巴。德昭也不给他废话,拿出了齐国侯的军令。梅九曲没想到名震边疆的齐国侯会亲自给他下令,有些激动地看完了书信。拍着胸脯道:“李家妹子,你放心,以后这山上就是你说了算。”德昭好笑地看着他,纠正道:“梅将军,本将可是朝廷钦封的将军,以后还是别叫李家妹子了。”高翔从后面探出头来,笑嘻嘻到:“就称呼您为小李将军吧,老大,小李将军的官职比你还高呢。”德昭微笑道:“本将奉命巡视到此,不过一切军务还是以梅将军为主。”看着高翔及后面的众人松了一口气,德昭也不再言语,一行人上了梅山就此安定下来。第二天在跟梅九曲和高翔几人商议后,德昭带着一小队人匆匆下了山。三天后,一行人疲惫又兴奋地回来了,并带回来一张梅山周围的地形图,大到一山一水,小到一沟一壑,俱都栩栩如生,德昭对执笔的几个丫鬟大大赞扬了一番,并决定休整两天后再出发。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德昭坚持亲自待人到处查看地形,日子过得充实又多彩,特别是在大雪纷飞的时候,因为走的路太偏僻,还遇到过出来觅食的狼群,被困山里三天三夜,一直等到了梅九曲带人寻到了这里。齐国侯和李钊在雁门拿到了德昭绘制的地形图,在小年夜的时候已经可以拼出河东道的大部分地势,德昭在来信中说道年后即将奔赴河南道,因此就不能回去过年了。齐国侯府的年夜饭因为德昭的缺席有些冷清,好在韩氏三个月前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姑娘,此时已经过了百日,徐夫人抱着小丫头,众人也不时地逗她。齐国侯喝了几杯酒,见几个孩子都围着小侄女转,趁着酒兴道:“夫人,本侯已经派人去接段氏和珏儿他们了,这大过年的,他们在里面清苦的很,本侯嘱咐他们明天一早就跟你请安。”徐夫人早就从府里人那里知晓了此事,没言语。倒是李罘见兄长大过年的又开始败兴,忍不住道:“大哥,不是说要让他们清修三年吗这几个月的时间估计这性子还没磨好的呢。”李罡沉声道:“二弟,他们可也是你的侄儿、侄女,你怎么不盼着他们好呢”李罘也恼了:“大哥,你别说这话,弟弟高攀不起这样作出灭绝天伦之事的侄儿、侄女。”说完,带过李钟,草草跟徐夫人行了礼,小心翼翼接过小女儿就带着韩氏扬长而去。临走还说道:“大嫂,明天去弟弟院子里用早膳,新得了两个厨子,羊肉馅的饺子做地特别地道。”徐夫人漫应了一声站起来,对着李钊道:“送你妹妹回院子。”李钊有些担心地看着母亲,徐夫人摇摇头示意无妨。看着一双儿女远去,徐夫人也没有了用饭的兴致,她看着一脸正气的齐国侯淡笑道:“侯爷,妾身以为早就与您有了共识,您那几位子女您自己怎么疼都行,您就宠上了天,妾身也不会阻止您。可有一样,当初是他们出手害妾身的女儿才进庙里清修。侯爷您想念美妾爱子,置嫡子女于不顾,妾身不敢质疑,否则就是不贤惠了。不过,妾身也事先跟您说清楚了,你那爱妾不说了,这辈子别想进侯府。你那庶子女们但凡进到侯府里,只能去你的院子。若是踏进正院一步,妾身就要让他们见血光。”齐国侯听她说得轻描淡写,不禁怒道:“夫人,你怎可如此心狠”徐夫人冷冷道:“侯爷说这话也不脸红,当初他们一次次害妾身儿女的时候,也不见侯爷动怒。”她很干脆地说道:“侯爷不必再跟妾身将以夫为天的大道理,您以后没事就别来了,妾身觉得寒心。”亲手将齐国侯的披风取来,抬手一扬,扔到了他身上。作者有话要说:又要出差了,多备点货,尽量不断更收藏吧、视若无物齐国侯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当时事发的时候也很生气,不过现在认为长女安然无恙,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受了处罚,妻子为什么还仍然耿耿于怀呢他无奈地步出徐夫人的院子,远远就看到一人正立在门外,借着地上的雪光,齐国侯认出正是儿子李钊。李钊见父亲来了,快走几步过来恭敬说道:“父亲,儿子送您回去。”齐国侯又欣慰又担心道:“开阳,父亲要把你弟弟妹妹接回来,你意下如何”“家里当然是父亲做主”李钊不动声色。齐国侯大喜:“那你去劝劝你母亲,这大过年人来人往的,明天你母亲要是闹大了,对你弟弟妹妹的名声不好。哦,对了,他们的年纪也不小了,你也定亲了,接下来你母亲该忙活他们的事情了。”李钊强忍住对眼前人的厌恶,淡淡道:“父亲,我母亲这些年劳心劳力,阿昭又不在身边,她这段时间身体也不好。弟弟妹妹的亲事有您做主即可。若是您没空,不如儿子来效劳。”他突然看向齐国侯,一字一句道:“儿子担保一定能给他们找到称心如意的人家。”齐国侯没来由地哆嗦了一下,连忙道:“算了,还是本侯亲自来挑选吧。”李钊温声道:“那最好不过了。儿子还有事情要告知父亲,是有关大哥的。”齐国侯精神一震:“快说。”“大哥前些日子捎信回来,说是一人在军中,亲人俱不在身边很寂寞。儿子就想既然父亲决定要把三弟接回侯府,总不能待一直待在家里吧儿子准备过完年就将三弟送到大哥那里,父亲一直说三弟非常顾念兄弟情,他肯定也会乐意去的。”齐国侯一惊:“这大可不必,你和你大哥都在外带兵,为父身边总得留一个吧”李钊听了这话不由自主地笑了:“父亲,看您说得。儿子斗胆说一句,祖父可是一直教导我们家国为上。再说了,咱们李家军中父子分离上战场的人多的是,您可是三军主将啊。还有,您也说三弟也要成家了,总得挣个军功才好成家吧儿子保证对三弟和大哥一视同仁”他这话说地斩钉截铁,齐国侯一时想不出办法来。又听到嫡子慢悠悠道:“儿子本想等三弟清修完后再将他召入军中,不想父亲这么思念他,也是三弟的福气。”齐国侯此时才知道嫡子是变着法在阻止他接人回来,想起一直没有寻回的长子,他痛苦地闭上了眼睛:“算了,让你弟弟再多清修些日子吧。天寒地冻的,这路上也不好走。”说完,不待李钊答应,大踏步朝自己的院子走去。李钊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远去,见母亲院子的灯也已经熄了,也慢吞吞地往回走,心里还挂念着自家妹妹在绛州过得习惯不习惯。第二天一早,雁门城内大大小小的官员开始结伴来到齐国侯府拜年,李钊不卑不亢,立在齐国侯身侧,陪着他接待各路宾客。不想快到正午的时候,齐国侯的心腹匆匆走了进来,低头在李罡身边低语了几句。齐国侯迅即看了一眼李钊,就借口有事处理,奔了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