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宣王一派抗衡的。但睿王自身结识了不少官员,门下的门客又众多,因此他的党羽也遍布朝野。只是苏洛也发现了启夏这个王朝简直就是贵族政治,说是说官场,但里面的组成结构无非就是皇帝的亲戚,妃子的娘家以及一些脱家带口地扯上关系。这样虽然说朝廷都是皇帝一家说了算,但长此以往一定会滋生腐败。而且如果朝上有任何一派倒台,那么如若要彻底清扫,势必使整个朝纲动荡,简直牵一发而动全身。或许是苏洛一直紧皱的眉头吸引了皇帝的注意力吧。“太子一直眉头紧锁,可是有什么想说的”苏洛觉得这个早朝就像是一次不定时的抽查,自己这样的一定很危险。不过好在太子殿下之前的形象已经为他铺好了路,所以他现在所要做的就是想到什么说什么。皇帝这么一说,满朝文武的目光就全放在太子身上,当然其中有不少带着审视的,怀疑的。有些干脆就把不期待写在脸上了。“儿臣以为就像吏部侍郎所说的那样。朝廷官吏的重新部署是如今的重中之重。因此重新挑选人才这才是当务之急。”苏洛的这一番倒让大臣有些改观,但这番话已经是刚才说过了的,他的这番言论只是简单的记录总结而已,并不算出彩。但还是让皇帝了表欣慰。“那太子以为接下来该如何挑选人才呢”“儿臣以为这朝中的大臣皆被委以重任如果大的调度,反而会使各部各司产生错落更加影响朝上秩序。因此为今之计只有挑选新的血液来填补空缺才是正道。”新的血液当然这些大臣是不了解的。“敢为太子殿下,何为新的血液”“从平民中选贤举能任官。”如若说刚才太子的殿下的话能令改观,他现在的话就是颠覆了大臣们的认知了。满朝文武心知肚明,他们这一帮人的绝大多数,都是靠着祖上靠着一种纽带关系站在这朝堂之上。如今这太子殿下突然提出要求选平民入朝为官,这对于他们这一众大臣的切身利益都是大大的不利。因此很快就有人跳出来反对了。而堂上其它的王爷之中率先发话的是宣王“太子殿下,此番言论未免太过离经叛道了。放眼天下,各国都没有选平民为官的先例。再说这些布衣百姓哪懂什么治国之道。即便是他们中一些凤毛麟角的有才之人入了朝也不懂这官场的诸多规矩,势必会和一些大臣们发生意见上的冲突。那时恐怕也不利于朝纲的秩序吧。”闻言,睿王都有些奇怪,争斗这种事宣王大多扮演一个推动者,与他相争之时,大多情况他都给人以自保的感觉。今日怎么与太子对阵之时,锋芒毕露毫不避讳。苏洛也发现了这宣王就是看自己不顺眼,不过他也不去在乎。“儿臣以为高手在民间。众位大臣的父辈祖辈在没有跟着先祖皇帝打江山之前一定也不过是一介平民。因此,宣王的话说得过分武断了。另外,这有志之士如若志不在庙堂,想来也不会入朝为官。因此他们一定是些对天下社稷有远大抱负的人。还有父皇选的人才是要作为朝廷栋梁的,因此大可以命有司对这些官员进行礼仪教化。这样不就可以避免像宣王殿下说的贵族大臣们与这些平民大臣之间的矛盾了吗”苏常安也没想到太子殿下能说出这样一番话。不仅全数回击了宣王,而且态度强势有一种能容天下的气度。“太子殿下,此言是有些道理。可这做起来却十分有难度起先,天下之大,该从哪儿去寻这些大隐之士,再者又怎样去评判那些人是否有资格有能力进入官场,最后,又以谁的标准去判断呢”这宣王才刚偃旗息鼓,睿王殿下这边又争辩起来了。苏洛真觉得这小太子在兄弟里的人缘实在不怎么不怎么好。“可以请父皇发布皇榜,让这些志在框扶天下社稷的贤者毛遂自荐。又或者可以请各地的官员举荐。派遣一个刚正不阿又慧眼识珠的大臣作为中正官做判断,最后由父皇下最后的决断。这不就行了吗”“这”刁钻的提问都被太子殿下这一番给回答完了,众臣们也就无言以对。“那么敢问太子殿下该派遣何人作为中正官呢”苏常安,他又来凑什么热闹“各地就派各地的官员,然后再由圣上派遣两三位的中正官到各地去审查。”皇帝整日里对着这一班同样的文武大臣倒也真是有些厌倦了。再想到如今皇权之争,朝堂之上乌烟瘴气的,也确实需要一股清流了。“既然如此,那就按太子说的办。只是这朝中的中正官人选太子可有何建议”“这选贤不避亲,儿臣推举文渊阁大学士上官无忧。”上官无忧就是太子的小舅舅,太子殿下一来就举荐自家人倒让众臣有些愕然。到上官无忧无论从家世与才干都无可挑剔,因此作为中正官之一倒也无可厚非。接下去的两位中正官,苏洛各从宣王和睿王那一派中挑了两人,倒也是谁也不得罪。平均制衡,向来是皇上最熟稔的手段,太子殿下由皇上亲自教导,果然得了真传。既然已下定论,又有如此安排,睿王和宣王也不再说些什么。最后皇帝再派了太子、睿王和宣王作为监管就让中书令拟旨了。他们的行动倒也快,第二天,街上都贴了皇榜。只是这皇榜张贴了数天,竟无一人敢自荐。这启夏国民真是受这贵族官僚制度的荼毒已深了。为了唤醒他们,苏洛就下令让人下去找那些有名的才子。结果有趣的事。在一处京畿的小巷子里一群人正在高谈阔论,他们讨论的核心是那张已经张贴在街头数天的皇榜。其中有一人突然说“其实我觉得住在巷口东边的那位李才子应该去试试。”结果就见一大堆官府地去搜捕那个李才子了。众人见了还以为这李才子犯了事儿被抄家了呢第二天,他就衣锦还乡了。就导致源源不断的人前去抢皇榜,去中正司接受考核。这些人里良莠不齐,但绝大多数倒真是有才之能。中正司按照他们品行才学的考核一一记录整理成档。而最终这些档案交到了仁心殿苏洛的手上。看着这眼前一大堆的文案,苏洛觉得眼睛都要发花了,早知道就不去争强好胜出风头了,早知道他洛哥最讨厌的就是看书了。“太子殿下这是做了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民间都赞颂殿下贤明,怎么一脸愁眉不展的”苏常安一进来就看见太子殿下把头埋在一大堆卷轴里,看上去苦大仇深的样子。而小福子则在一旁茶点水果的伺候着。这才故意打趣他。“皇上将这吏部重新选举官员的事交给殿下了。近日来各部都呈上了不少关于官员人选的折子都堆积成山了,殿下正在为这件事儿烦心。”这苏常安如今是把这仁心殿当成自己家了,进进出出的不分时候也不行礼。而这小福子呢也将他当成自己人了。什么话都告诉他。苏洛都觉得他俩倒快成一家了。“既是如此,微臣就帮殿下解忧吧。”苏常安刚说完,就对上太子的眼睛,只觉得那人眼睛是漫天星河的倒影在发光,可爱得紧。第57章:一言不合就拥抱苏洛把治吏之事办得很好。因此不论在民间还是在众臣中都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威望也更高。总之,就是太子殿下在政事中终有所建树。皇上对他有如此长进自然也是倍感欣慰。只是太子一方势力渐长。势必压制睿王和宣王两派。在这样得局势下,说不准会让睿王和宣王联合。不过在今天的早朝看来睿王和宣王还是针尖对麦芒的敌对的关系,但这也不能排除他们以后结盟的可能性。因此苏洛他们现在的局势实在不容乐观。在这早朝之上尚未出现什么新面孔,毕竟这官吏的轮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所以早朝依旧还是两派相争的戏码,不过苏洛也惊喜地发现自己居然也有拥护者,虽然只有那么一个两个的。苏洛也知道这朝廷官员在自己出冷宫之前已然分好派别了,要从睿王和宣王手里抢人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而中立一派的大臣都是老顽固,或者是明哲保身的聪明人。他们之中的大多数都是在观望这场三王之间的角逐。皇上对于太子还是偏爱的,给了苏洛一大堆事情做,也许是想让太子在政事上树立起储君的威望。但这对于苏洛而言是悲喜交集。他根本不喜欢处理繁琐的政事。倒是如果让他现在领兵打仗,他会很乐意的。或许是因为他的怨念大过强大,结果还真有人拿着八百里加急的军报上殿。“报,冼鹞国在我国边境集结了五万大军,意图侵扰我国。虎威大将军率众严阵以待。但双方人数实在差距悬殊,因此恳请圣上派兵。”冼鹞国位于启夏国西北部,两国接壤。冼鹞国小国寡民,而且其国内大多是沙漠草原,少有耕地,因此他们经常遇见粮食不足的问题。而启夏国边疆有个神女湖,那一带水草丰美,粮食变量也高。所以冼鹞国有些人便会扮作土匪前去骚扰。这些兵匪都是小打小闹的,因此就算两国使臣多次就这个问题商议谈判终究是无疾而终。摆明了是他冼鹞国故意纵容包庇。今年遭逢雪灾,恐怕冼鹞国少有的耕地都颗粒无收。因此这帮蛮夷干脆就撕破脸皮,大方地派兵前来侵扰了。“简直是岂有此理。”闻言,皇帝勃然大怒。“这些蛮夷之辈,多次侵扰我国边疆。朕念在两国相邻,有睦邻友好之意。可他们却将朕的好心当成了纵容。居然敢派兵压境,当启夏朝内无人了吗”“皇上息怒。”皇帝这次怕是真的被激怒了,势必要派人前去镇压。可众所周知的是冼鹞国的军队是出了名的彪悍和难缠。如若不是征战沙场已久的将军,去了也会吃大亏。另外这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在路上显然已经反语了许多功夫。边关军情瞬息万变,如今决定派何人领兵才是当务之急啊“众位将军可有人愿意替我启夏去教训这帮化外蛮夷”皇帝说完,竟然发现竟无一位武官敢应。“皇上息怒,听老臣说一句。这出征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今年的寒冬实在令我启夏损失惨重。如此再要以举国之力出兵讨伐,实在不妥。”“是啊皇上,那些冼鹞国的人不过是要些粮食和钱财。派个使臣拿着这些前去讲和便是。”“李大人,此言差矣。我们央央启夏还怕了那些土匪不成。皇上依老臣之见这战还得打呀。若是皇上不嫌弃就派老臣去领兵打仗吧。”说话的这位老人,是朝廷的镇南王,是皇上的亲舅舅,一生光明磊落,军功卓著。只是如今年事已高,苏洛可看见这位老王爷好几次在早朝的时候打盹了。没想到这一提到领兵打仗还有如此雄心壮志。苏洛佩服是佩服,但到底是不会同意让这老王爷去的。自古一旦碰到战事,朝廷就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战。两派就打不打这个问题至少要讨论半个月。这样下去,仗都打完了。“够了。众卿还有什么想说的太子”“父皇,依儿臣之见,此事不需要商议。这天灾哪国的百姓不受苦。就前几日父皇还差大皇兄前去赈灾呢自己国家的百姓都吃不饱穿不暖,凭什么要这金银粮食平白地送给他国。这仗得打,必须打。而且儿臣恳请父皇让儿臣领兵出战。”太子殿下一番陈词慷慨激昂,没想到还要求亲自领兵出战。这倒让众臣始料未及。太子是一国的储君,太子出征万一有所损伤那才是真正动摇国之根本的大事啊而且太子从小受皇上宠爱,从未有过带兵的经验,更别说这是要去边疆打仗了。因此遭到了绝大多数人的反对。就太子殿下的亲舅舅都站出来反对他了。另外也令朝上的两位王爷实在不解,这领兵打仗稍有差池就会死无葬身之地,这太子是在仁心殿待得太安逸了吗“臣以为太子领兵,实在不妥。如若皇上信得过微臣就让微臣前去吧。微臣一个武将在家闲置多日实在手痒了。恳请皇上恩准。”苏常安他不是前一个月才打完狄冗族回来吗怎么如今又要去这也是苏洛想问的,怎么哪都有他的事啊“父皇,儿臣以为苏王爷刚从战场回来,又要奔赴战场。实在过于奔波劳累。也不利于前方战事,还是由儿臣领兵出征吧。”怪事。这宣王怎么也来插一脚。宣王那文弱书生样,怎么能领兵打仗呢“行了。你们吵得朕头都疼了。这样吧。由苏卿挂帅,着虎威将军为前锋,太子为监军则日率领十万兵马出征。由兵部详拟出征事宜。粮草问题就交由户部了。”皇帝也觉得一阵头疼就让人喊了退朝,先行离去。可看起来宣王殿下还有话说呢只是如今也只能作罢了吧。苏洛回到仁心殿,就发现宫里上上下下都忙活开了。不知道在做些什么“哎你们给太子将这些衣物全包起来。”“还有你们太子殿下平日里喜欢的吃食都准备好了没有”“还有”小福子这是怎么了,火急火燎的。而且在殿内这么多东西,这是要搬家吗“咳咳。”苏洛故意咳了两声,小福子和宫人都注意到了,这才行礼。苏洛也只让他们起来。结果这小福子就在那儿嚷嚷开了。“太子殿下啊你可让奴才怎么说你才好呢别人提起这领兵打仗躲都躲不及,殿下您还傻了吧唧地硬上扑。奴才听说那冼鹞国的人都身高一丈,孔武有力,凶神恶煞的。就殿下这小身板,可怎么吃得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