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应了,还将搁下半年之久的书本重新捡了起来。儿子重振旗鼓,滕夫人自然喜出望外,重金聘了媒婆四处寻摸合适的姑娘。济南府有头脸的人家,哪一个不知道滕少爷是被王府退了亲的又有哪一个没听说过滕少爷的光荣事迹但凡稍稍要些脸面的人家,谁肯叫没毛病的女儿一嫁过去就养庶子当后娘的连滕夫人的远房外甥女,也因受过滕少爷的羞辱,再不愿踏进滕家大门。有毛病的,或者家世低一些的,滕夫人又看不上,觉得委屈了自己才貌双全的儿子。挑来捡去,最后又将主意打到尚未寻着下家的周沁身上。今天早上简莹和周沁去梨花苑的工夫,滕夫人便带着重礼亲自上了门,直言不讳地提出,愿意出双倍聘礼,让儿子和周沁再续前缘。方氏因不知济安王是什么态度,并未立时表态,齐庶妃却动了心未完待续、第178章 就便宜你小子了齐庶妃最近一直为周沁的亲事犯愁,无奈她一个妾室没有资格出面,方氏又因有孕,懒惰与人来往,迟迟没有给周沁寻摸亲事的意思。突然间听到滕家来提亲,且许了双倍的聘礼的消息,不由大喜过望。顾不上跟方氏之间的那点子恩怨,赶紧着过来打探消息。见方氏对滕夫人始终不咸不淡的,三言两语就把人打发走了,便疑心方氏不待见她,连带着对周沁也心存偏见,不肯让周沁得了好姻缘。派人去前院打听,得知济安王一早就出门了,告状无门,便又叫人到垂花门盯着。等到周沁一回来,便将这事儿跟周沁说了。原以为女儿会跟她一样欢喜,哪知周沁听说这事儿勃然大怒,立刻冲到菁莪院跟方氏表明心迹:便是出嫁当了姑子,也绝不嫁进滕家。齐庶妃唯恐方氏听了周沁的话,便顺水推舟,一口回绝了滕家。盘算着怎么也要拖延到济安王回来,是以使出浑身解数,又是诉苦又是哭求,非让方氏和周沁好好考虑一下不可。于是就有了简莹进门时瞧见的那一幕。滕夫人的想法,简莹多少还能理解。在滕夫人看来,周沁是王府庶女,退了一回亲,甭管是谁的错,女方的身价都要跟着降一降。周沁早过了择亲的年纪,跟她年纪相当的男子不是已经娶了亲,就是已经许了亲,想找个方方面面都合心的很难。滕少爷虽然被婉言迷惑,荒唐过一阵子。可这世上哪有不犯错的人,他这不是又浪子回头了吗比那些惯会斗鸡走狗、花天酒地的纨绔子弟强多了。矮子里头拔将军。他们滕家的老三已经算得上百里挑一的良配了。况且一回生二回熟,尽弃前嫌,破镜重圆什么的,不正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佳话吗齐庶妃的想法,简莹就理解不了了。滕少爷是个实打实的痴情种,若他痴情的对象是周沁还则罢了,可从上次见面的情形来看。周沁绝非他喜欢的类型。嫁给一个一辈子不能交付真心的人做什么,闲得蛋疼找虐吗那滕夫人也糊涂得紧,否则当初就不会为了留住儿子的外室上蹿下跳了。在周沁这里碰了钉子。想必没少在背后唾骂议论周沁。在那外室手里吃饱了气,倒又觉得周沁好了。若是再来一个婉言,滕夫人十有八九还会站在儿子那一边,帮着儿子和“婉言”欺负周沁。有这么一个拎不清主次轻重。记吃不记打的婆婆,周沁嫁过去日子能好过滕老爷也不是什么好鸟。他若是个明白人,能由着老婆儿子胡闹,让家里能乱成那样她真心不懂,这样的人家有什么好动心的。难不成两倍聘礼。就能把一个如花似玉的闺女给卖了因实在了解不了齐庶妃的思想,也不好说什么,便转移话题。将往茗园派厨子的事情说了。方氏很痛快地答应下来,“二少爷学医是好事。府里自当全力支持,免去他的后顾之忧。需要厨子调一个过去就是,需要什么东西,只管叫人开府库取了送到茗园去。务必要让高太医宾至如归,不要叫二少爷为了这些繁杂琐事分神。”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老二知道上进了,她那小儿子有样学样,必然也能懂事一些了。简莹笑着道了谢,便借口去府库挑东西,拉了周沁一起走。齐庶妃一个人哭着没意思,只好告退。“三妹妹,滕家来提亲的事,你是怎么想的”出了菁莪院,简莹便开口问道。“还能怎么想”周沁脸色又难看起来,“腾家那样的人家,我宁死也不会嫁的。好马不吃回头草,我若是回头了,别的好坏且不说,单这一点,就够被他们看轻一辈子的了。”听了这话,简莹忍不住为她有齐庶妃那样一个娘感到悲哀,女儿能想通的道理,当娘的偏想不通,真是白长了一把年纪。齐庶妃倒还在其次,不过哭一场闹一场的事儿,真正令人担心的还是济安王。滕夫人敢二次上门提亲,除了那两倍的聘礼,定然还有别的依仗。如果所料不差,滕老爷和济安王之间多半还有交涉。当初周沁想要退亲,济安王不就曾经为了滕家的船队犹豫不决吗若不是周漱出面说服,又略施小计,叫滕家拿出了一成的干股作为补偿,那门亲事未必退得掉。好不容易退了,这才没几个月的工夫,又被滕家缠上了。娘不靠谱,爹又是个重利薄情的,周沁的亲事只怕还有的磨。简莹心里不踏实,叫晓笳出去打听了一下。济安王晚上回来,在前院为高太医接风洗尘,酒席散了,去菁莪院打了个转儿,便去了蒹葭院,再没出来。她心里生出不祥的预感,等周漱回来,便将自己的忧虑跟他说了。周漱轻轻地叹了口气,“明天一早我去探一探父王的口风吧。”“如果你爹真的想把三妹妹嫁进滕家呢”简莹蹙着眉头道,“这回连你也没有法子阻止他了吧”周漱凝了她一眼,不由得笑了,“娘子这是激将法”“被你瞧出来了”简莹冲他眨了眨眼,“那你中不中计呢”周漱瞧见她红唇近在咫尺,呵气如兰,唇角染着俏皮,分外诱人,便低头含住。厮磨一阵,方放开她笑道:“激将法就算了,若是美人计,我便将计就计了。”简莹支起身子,在他下巴上不轻不重地咬了一口,“中计之后呢”周漱扬起唇角,“如果娘子卖力一些,我兴许能想出一个釜底抽薪的法子。”“说好了。”简莹一锤定音地说完,便翻身骑在他的身上,抛个媚眼过去,嗲声嗲气地道,“妾身修炼千年,空得一身柔媚之术,苦于没有机会施展。今日有幸得遇相公,对相公一见倾心,就便宜你小子了”说着便去撕扯他的衣服。周漱被她不伦不类的话逗笑了,“娘子,最后一句太煞风景了吧”“少废话,我愿意伺候你,你就偷着乐吧。”简莹扯开他衣襟,先摸了两把,舔了舔嘴唇,便伏下身子密密匝匝地亲了起来。周漱被她撩拨得心痒难耐,强忍不动,枕着手臂,眯着眼睛看她施展未完待续、第179章 这日子没法儿过了为了周沁,简莹很是出卖了一回色相。因为太卖力气,第二天一早醒来只觉浑身上下无一处不疼,连骨头都是酸的,像是被车轮反复碾过一样。昨天晚上突然变了天,大规模地倒起春寒来。听着窗外呜咽嘶嚎的风声,愈发不想起身。于是推说身子不舒服,差人去菁莪院告了个假,准备再睡个回笼觉。刚合上眼睛,周沁就哭着闯进门来,“二嫂,这日子没法儿过了,我不活了”“不哭不哭,有问题咱就解决问题,哪能动不动就要死要活的”简莹安抚了两句,示意雪琴先替她哄哄周沁,自己扶着老腰呲牙咧嘴地坐了起来,由云筝服侍着穿上衣服。简单洗漱一番,便挪到暖榻上去说话。“这大清早的,出什么事儿了”她一面拿了帕子替周沁擦着眼泪,一面问道。“父王”周沁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父王叫我叫我嫁到滕家去”简莹无奈地扯了扯嘴角,心说她这公公怎的如此无趣,就不能给她来个出其不意,叫她猜错一次吗腹诽了济安王几句,伸手拍了拍周沁的后背,柔声地宽解道:“你别急,凡事都有解决的法子。你先跟我说说,父王都跟你说什么了”周沁吸着鼻子急急地喘了两口气,待情绪平复一些了,便委屈又愤然地道:“父王说我年纪大了,再难找着像滕家那样合适的人家。说那外室死了,孩子就跟我亲生的没什么区别。只要我善待那孩子,滕少爷念着我的好,必然会对我死心塌地。一心一意的。王府会再添些嫁妆给我,将我记在母妃名下,让我依着嫡女的规制出嫁。如此一来,滕家也不敢小瞧了我。还说让母妃就近择个吉日,把亲事定下来,等府里的祭祀完了就完婚。我娘明知道我不愿意,非但不劝着父王一些。反倒跟着煽风点火。骂我不懂事,不知道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说到伤心处,泪珠子又成双成对地落下来。简莹知道。比起嫁进滕家,济安王和齐庶妃急着卖闺女的举动更令周沁伤心,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能抱着她。让她哭个痛快。仔细回想了一下,昨天晚上被翻红浪之后。她就累瘫了。连身子都是周漱帮着擦洗的,根本没来得及问他釜底抽薪的法子是什么。也不知道那话是不是他为了哄她卖力随口说出来的,不好拿来开解周沁。不痛不痒地劝了一阵子,将周沁打发走了。细细梳妆一番,略吃了些粥菜,便往菁莪院而来。方氏瞧见她有些惊讶。“不是说身上不舒坦吗怎的不躺着休息,不早不晚赶着过来做什么”“三妹妹去我那儿好哭一顿。我哪里还躺得住”简莹避重就轻地笑了一笑,也不拐弯抹角,“母妃,父王当真要将三妹妹嫁到滕家去”方氏点了点头,“是呢,早上过来一趟,跟我透了口风。”想起齐庶妃来请安的时候,一脸遮掩不住的得意,忍不住嘲讽地勾了一下唇角。只要有利可图,王爷是不会在乎一个庶女将来过的什么日子的。若齐庶妃能为女儿奋起一争,或许还有断了这门亲事的希望。偏生别人都瞧得出滕家少爷不是良配,就齐庶妃一个觉得捡了大便宜。还以为王爷叫沁姐儿嫁过去是给她撑腰做主,一个劲儿地沾沾自喜,当真蠢得不可救药。“那母妃打算怎么办”简莹试探地问道。方氏面上作出为难的模样,叹着气道:“王爷是一家之主,他决定的事,我也没法子跟他拧着来啊。”心下冷哼一声,齐庶妃欢天喜地,恨不能敲锣打鼓宣扬自己个儿失而复得,逮着一个好女婿,她又何必枉作小人,泼人家的冷水简莹一听这话就知道方氏是指望不上的了,只能尽量帮着周沁拖延,然后再商议应对的法子,“母妃还没有跟滕家那边通气儿吧”“还没呢,我总要先问问沁姐儿的意思。”方氏淡淡地道。这些年她自问不曾苛待过庶女,没理由到了临了,给沁姐儿留下不好的印象。该走的过场还是要走的,总要让沁姐儿知道她尽力了不是简莹稍稍松了口气,言辞恳切地劝道:“母妃,能迟一些去说,就尽量迟一些吧。三妹妹骨子里是个刚强烈性的,仓促定下亲事无异于将她逼上绝路,万一闹出人命来可怎么办还有滕家,态度反反复复,出尔反尔的,当真叫人恼火。不好好晾他们一晾,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方氏瞧出她另有算计,也不去点破,“我知道了,我会跟王爷说,请他从长计议的。”简莹多少放心了一些,想到周沁因为滕家上门提亲的事,定然还没提去梨花苑的事。一件也是办,两件也是办,索性帮她一口气解决了吧。略一思量,便将昨天去梨花苑的所见所闻说了,未免节外生枝,隐下了府学学生去那里做义教的事情。“我瞧着三妹妹对梨花苑的孩子们很是上心,不如就让她跟着方小姐做事,也免得她整日闷在府里胡思乱想。出去疏散疏散,说不定她自己就想通了。”方氏沉吟片刻,便笑道:“这是行善积德的好事,若沁姐儿愿意,让她去就是了。姑娘家出去见见世面也好,等嫁了人,又要相夫教子,又要看着公婆姑嫂的脸色,哪能跟在娘家一样来去自由既是跟方家小姐一起行事,想必王爷也会同意的。”“还是母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