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极品闲医> 分节阅读 10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00(1 / 1)

去找。“若是以方子入股,自然对收益有大致的估算。”林慧漫不经心地答道:“达不到预期,要么是有意隐瞒销量,要么是贵处不善经营。我另找人合作便是。”方子都给出来了,还说什么“另找人合作”,这人是做生意的么白少爷目露异色。、第二百一十四章 一匣子,请随意白少爷那种看外行的神色,当然落到了林慧眼中。若是纯粹从经商的角度来说,林慧的提议当然是相当粗陋的,简直是留下无数弊端,根本不是用心赚银子的意思。林慧微微一笑,招呼一声,自家回屋里拿了一只木匣出来。白少爷难免好奇,凝神望去,只见面前的林公子不慌不忙将那木匣打开,里头竟然是满满一匣子长方形的折纸。林慧在匣子里翻了翻,将驱风油的配方找出来,递给了白少爷。“喏,就是这个。配方和制法都详细写好了。”林慧仍然是一副漫不经心的劲头。白少爷将折纸打开看了看,里面用整齐的小楷写的清清楚楚,果然是林公子所称的内容。这么就给过来了白少爷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眼光不自觉地想那木匣中飘去。那匣子里头,只怕至少有五六十张罢难怪人家轻描淡写根本不将驱风油的合作放在心上。“白少爷想好了合作的方式,写文契过来便是。总还是要有所依凭。”林先生的声音好像画外音一般,从匣子上方传了过来。白少爷神不守舍地盯着一双修长的双手将匣子盖了起来,似乎要收起来。“等等”白少爷两眼放光制止道:“原来林先生还有别的,不知道是否有意放出来”林慧之所以将合作方式弄成如此简单,就是希望尽可能将上好的成药投放市场。银子是赚不完的,够用就行了,难道非得成为巨富不成说到底,每日三餐一宿罢了。就算有钱了,难道能一天吃六顿睡十二个时辰这不科学,也不健康。所以不如让利给商家,更加有利成药尽快上市流通,帮助到病者。林慧将匣子重新打开,往白少爷面前推了推,笑道:“既然白少爷有意。那就再随意取一张便是。条件和驱风油一样的。”白少爷看了看手上的驱风油方子,又看了看匣子里的折纸,头上微微出了点儿汗。这样随意摸。就有些风险了。驱风油是见过样品知道用途的,自然也就能大致估算出销售的对象和赢利情况,可别的方子,就完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白少爷犹豫了一下。咬咬牙,还是伸出了手去。反正大家到如今都还是君子之交。真金白银都还没摆上桌呢,实在不行,说不得也可以反悔。再说,还可以采用第二方案。卖完了再分银子,风险尚属可控。从一摞折纸的中间抽了一张出来,白少爷终于想到了林先生的另一层用意:让自己随意抽去。其实也就是变相的告诉自己,这一匣子都是实打实的。随便哪一张都是好东西,没有滥竽充数的。想到此层,白少爷心中更加安定了许多,打开手中的折纸一看,上头写的是“五子继宗丸”,和驱风油一样,具体的配方和制法都写得十分详细。揣摩了一下方子里的“五子”,也就是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等等,白少爷忽然觉得这五子继宗丸简直跟驱风油不相上下驱风油胜在用途广泛,但是炼制还是相当的麻烦。这丸药提升肾阳专用,但若是效果好,却能售价更高,而且丸药的制作简单得多。白少爷的心思一下子火热起来。难怪人家不怎么在乎,随随便便来个姑娘到铺子里就谈生意,随随便便提出方案就可以合作,根本没有斤斤计较的意思。谁手上有这么多方子准备放出来,自然不怎么在乎一个两个的。凡是合作的另一方,为了后续的方子,只能尽心竭力不敢玩猫腻,不然人家连理由都不用说,只管找别家就是。白少爷珍而重之地将驱风油和五子继宗丸的方子都收好,表示回去跟父母商量好合作方式,就会送文契过来。林慧点点头,笑道:“若是我不在,说明白交给门上就行了。”“你不怕我拿了方子再不回头了”白少爷终于忍不住问道。实在是他心里有那么一瞬间,起了拿走便是的念头。“你拿了去干嘛呢自然是制药来卖。”林慧一本正经地分析给白少爷听,见白少爷点头认可,继续道:“那么首先,有好药上市,需者得益,总是济世助人,自然是好的。仅是这一样,就没什么可遗憾的。再者,只要有成药在市面流通,自然有线索可循,也就能找到你,或者你转手出售之人。只要能找到人”林慧的眼睛眯了一下,微笑道;“那就好办了。再说,你在百草街上还有铺子呢,虽说是租的,就算脱身走了,当初租铺子还有保人,总有法子找到。”白少爷冲林慧拱拱手,笑道:“总觉得林先生不拘小节,竟是不计较银钱,以病者为先。当真令在下惭愧。”“都是师傅传下来的,收着也是收着。而且师傅素来教导,物尽其用为上,拿出来传世才是正经。”林慧点了一下方子的来路。白少爷的郁闷就别提了,都是医二代,差别咋这么大呢。人家师傅一传就传一匣子,还交待要放出来。自家就那么三两个“祖传秘方”,还被捂得严严实实,若是自己敢向父母提议,将方子拿来卖钱,估计会被家法狠狠收拾一顿。送走了白少爷,林慧好好睡了个午觉,便叫上冯队和两个护卫,要出去走走。冯队显然不像从前那样紧张安全问题,丝毫没有阻拦。困守在这个小宅子里,冯队自己也很想活动活动。大家索性将马车赶了出来。四皇子借的马车还是挺舒适的,在这京城地面上,也不算抢眼。只是刚走了几条街,马车就被拦住了。前面的横街有队伍要经过。林慧在车里便听见周围的人越聚越多,似乎在三五成群地议论,自己也打起车帘来看。这支队伍显然是从城门方向过来的,似乎是要往宫城方向去。前头似乎有些类似礼部人员的引导现先队,已经过去看不见了。林慧一眼看去,只见红彤彤一片,是一队青年,上身穿着红彤彤的双排扣军装,下身是黑色的马裤,看起来倒是十分精神,就是保暖不足,一个个的长鼻子冻得红红的,有的还流下了清鼻涕。居然是外国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长眙也有番街队伍不算长,转眼也就过去了,拦着路口的几个营兵跟在队伍后头而去,马车和路人都自由了。好些人还一路跟过去。林慧在南邬城倒是见过不少西域过来的番商,羯山人的模样也带着点儿异域风情,但是像今日这样有欧洲格调的外国人,还是头一回见到。看情形,有官方开道,这队人应该是有来头的。林慧跟冯队商量了一下,索性也跟过去看看热闹。有同样想法的绝不止他们这几个人,那只队伍像彗星一样,后头拖着长长的尾巴。林慧的马车以步行的速度在这条“尾巴”中慢悠悠地晃荡着。周围有些人是更早的时候便一路跟过来的,大声小气地议论着,林慧留神细听,渐渐弄清楚了这些人的来路。原来大庄的领域,大多是内陆,只有一路向东,才有一段地方临海,世人只称之为东海口。东海口最早只有一个港口东港,后来船只渐多不敷使用,在北上百里左右另辟小海湾做港口,大家便将原来的东港称为大东港,后来的小港口称为小东港。因为临海的地方少,大庄自己几乎没有什么海船,只在港口设了军营,防着海盗上岸而已。往来港口的船只,基本上都是外来的。最多的是穿梭附近海岛礁屿的小海船,多为身家丰厚的海商所有。有时候也有来自远方的大海船,只是大家都没有海图在手,其实也不知道到底从多远的地方过来的。这样的大海船,最是受欢迎,多有极少见的货物。甚至还有来自远方的金发美姬,虽然收费不菲,仍是许多人上船去帮衬。如今这队人便是来自在大东港靠岸的大船,显是有备而来,带着某国的往来国书,还请了长期在海上活动懂得番话的通译,要求要面见国君陛下。大东港其实离上眙不算很远。也就是三四日路程。地方官知道了消息。不敢怠慢,匆匆上禀之后,便派员将这批人护送到了上眙。“听说他们的船老高老高了。”说话的人离马车不远,在车里能听得清清楚楚,声音是个粗嗓门的男子:“桅杆比护国寺的金塔还要高船帮都是铁做的”那人的同伴声音尖细许多,似乎不怎么相信:“那怎么可能这么高的船。遇上大风还不一下子吹歪了再说,铁块子那么陈怎么做船。到水里还不沉到底下去最多也就是木头外头包了铁皮耐用些罢了。”粗嗓门大概也没亲眼见到,并不在这个问题上啰嗦:“管他真的假的,总是个大船没错的。反正这船又开不进来,理它作甚。听说这队人还带着黑白双煞。我刚才使劲儿看了半天,倒是没看见。”“黑白双煞”尖细男声音又拔高了几分:“什么黑白双煞”“就是有一位从头到脚都是穿黑色,头上带着黑帽子。身上穿着黑袍子,怪模怪样的。另一个正好相反。一身白跟戴孝似的。听说这两人一起下的船,就给叫成黑白双煞了。”粗嗓门看来知道得不少。林慧在车里听得有趣,差点儿笑起来。一身白的一时想不明白,那一身黑的,多半儿是传教士罢,一下船就整了这么个外号,只能说交友不慎了,谁让他恰好跟那个一身白的走一块儿呢。前头的队伍直走到理藩院门外才停下来,远远见到理藩院的官员出来迎接,转眼便带去了理藩院对门的四海驿馆。四海驿馆素来专为接待外来使团使用,看来这批人被定位的规格还挺高。人都进去了,没热闹可看,后头的长“尾巴”也就渐渐散去了。林慧却一时没走,主要是一直没听到这些人说话,心中好奇到底是不是说得是英语。反正就是出来逛逛的,就在这附近逛也是一样。理藩院算是礼部的属院,顾名思义有些类似小一号的外交部,专门接待使团,处理跟属国和邻国的关系。林慧让冯队将马车找地方停了,下来四下看了看,发现这一带还蛮有趣的。附随着理藩院,这一带形成了自具特色的风格。四海驿馆规格高,只有正式的使团成员和得到认可的附属人员比如通译才能入住,故此附近还有些小型的客栈,自然是为了不能住进四海驿馆的人员准备的。如今林慧所乘的马车便停在其中一间里头。既然这一带是外国人常来常往之处,便又衍生出别处没有的铺子来。比如,为了让来访的使团成员一解思乡,并让本地人能体会异国风味,有许多各地风味的酒楼饭馆,比如章卫楼、汉冲渔村之类,甚至还有一间小小的羯山烤肉店,只是那店关着门并没有营业,想来是因为两国正在打仗的缘故。使团通常都带着贡品或是礼物,那是官员的事情,但通常还会带些私货,也会有不计辛劳的商人专门跟着使团过来使团有护卫,跟着使团比较安全,所以有许多番商开设的铺子,专卖外来货。使团成员过来一趟,总要带点儿特产回去吧,附近又有许多专营特产的铺子,从丝绸瓷器古玩这些高档货,到泥人熏肉玩偶这些小玩意都有。林慧越看兴趣越浓,这不就是京城版的番街么,南邬城的番街跟这里一比,可就小巫见大巫了。也许又能弄到不错的葡萄酒,说不定还有咖啡豆林慧两眼放光,将刚才那队人说不说英语之类的无聊事扔到了一边儿,开始了现场版的海淘。这一带冯队也很少出入,另外两名护卫更别提了,都颇有兴趣地到处张望。林慧便跟冯队商量着分开走。这些店铺都围绕着理藩院,治安相当的好。各人感兴趣的东西不一样,一起走没意思,而且有自己在,想来冯队等人肯定束手束脚。分开之后,林慧便直奔看好的一家酒铺而去。那铺子门脸儿不大,招牌称作艾皋酒铺。林慧刚才看见便觉得这名字怪怪的,后来想到多半儿是英文“酒”的译音,若真是如此的话,想来应该有些像样的舶来红酒罢。只是还没走上几步,忽然有人斜剌里走过来,打了个躬,招呼道:“这位公子请了。”、第二百一十六章 武大郎开店林慧抬眼看去,只见那人四十上下年纪,穿得干净利索,只是脚下一双千层底棉鞋倒是有些陈旧,相貌一般满面笑容,只是这笑容有些公式化罢了。“不知公子是随便逛逛,还是有心要找什么货物”那人见林慧面露犹疑,赶紧三两句说明了自家的意思:“小的姓陈,这一带却是极熟的。可以带公子四下看看。”原来是一名掮客。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有这样的人。林慧觉得自己随便逛逛用不着掮客,退后一步正要拒绝,那位陈掮客做惯了生意,那里看不出来,连忙急急道:“小的不收钱”不收钱嗯,想来应该是在另一头,也就是店家一方收费了。这些掮客自然各个铺子都熟的,无论林慧去哪一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