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残明> 分节阅读 3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1(1 / 1)

开两步。两个人俯首低语一阵,权习犹豫半晌,终于把绣春刀插回刀鞘,把黄澍带过来,交给了何腾蛟。周围的士卒立刻冲了上去,先接下何黄二人,又举刀枪对着锦衣卫,何腾蛟却及时开口,命士卒们让开一条通路,放锦衣卫走人。围观众人一片骂声,锦衣卫俨然成了陷害忠良的奸臣爪牙,杜公公犹豫再三,没敢跟上去和他们一路,权习等人默默无语而去。左梦庚一竖大拇指,笑着问道:“何制台,您跟那愣小子怎么说的三言两语就他服软,真有一手”何腾蛟迟疑了片刻,面无表情地说道:“我答应权千户,三日之后把黄道长交给他,押解回京。”“嗯那怎么行”左梦庚一愣,随即恍然大悟,笑道:“我明白了,何制台是骗他的,兵不厌诈,果然高明”“君子欺之以方,老夫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三日后他来要人,本宪无颜以对,只能闭门不见了。”“嗬,一个锦衣卫千户罢了,算哪门子君子今天晚上就收拾了他,不会扰了制台的清净。”“杀了此人有损令尊和老夫的声名,万万不可”何腾蛟喝道:“不过是个死心眼的千户,和他计较什么只要在湖广境内,谁也不许动他一根指头”左梦庚眼珠一转,问道:“听何制台的意思,是不是出了湖广,就随我动手”“我没这么说过。”何腾蛟别过脸去,又对杜太监说道:“今日已没了兴致,典礼就此散了吧。请杜公公入寅宾馆歇息,晚间老夫摆酒,为公公压惊。”说完这句话,他向牛忠孝、汪克凡几个招了招手,都是刚才第一时间冲上来保护他的武官,带着他们进了总督衙门,把其他宾客都扔在了大门外。“这老儿,刚才差点吓得尿裤子,这会又端起总督架子来了”左梦庚大为不满,当场出口不逊,徐勇等人连忙劝住了他。”这也难怪,今天算侯爷欠了他一个人情,当然要摆摆臭架子。ot”莫理他,咱们也去喝酒,叫几个清信人梳拢一回,给黄道长冲喜压惊”正文 第四十四章 打一巴掌给个枣总督衙门的后堂书房中,何腾蛟板着脸,正在向汪克凡问话。一名侍女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将手中的茶水盘子放在朱桌上,趁着倒茶的工夫,向汪克凡好奇地瞟了一眼,又飞快地垂下眼帘,低头快步走出了书房。那后生年纪轻轻,看服色不过是个五品武官,却好大的面子这间书房一向是府中的禁地,除了极少数的心腹人之外,哪怕是二品大员来了,总督老爷也不会在这里接见。那后生能登堂入室,还堂而皇之地坐在侧座,别看总督老爷一脸凶巴巴的样子,其实对他可器重得很。不过那人的样子,真的很特别,英武中带着三分儒雅,和武昌府中那些俊俏的书生,粗豪的武将都截然不同。这侍女在何府中多年,哪怕是天家贵胄,朱姓王爷也识得几个,士林官场中的人物更见得多了,不料只匆匆看了汪克凡一眼,就惹得她心中砰砰跳个不停“云台,若是恭义营全军出动,能否一战将宋江扫平”何腾蛟一面问着话,一面打量着坐在束腰杌凳上的汪克凡,见他坐姿稳重端正,心里又多了一丝好感。今日辕门外那场变故,何腾蛟在利刃面前乱了方寸,自觉有些失态,可叹手下诸多侍卫武将,倒是汪克凡最先冲上来保护自己,可见其为人忠勇。占住这一点就好办了,他行事虽有些离经叛道,但只要多加磨砺,必成可用之才。“回军门的话,宋江匪寇经过上次惨败,手下的精锐折损不少,我军若是稳扎稳打,三到四个月内可以将其剿灭。”汪克凡回答得很委婉。恭义营缺乏有力的攻坚手段,除了他的四哨人马,其他各部的战斗力都差得太远,对这样一支部队来说,攻打通城和临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摧枯拉朽,一战而下的可能性基本为零。但是,清军南下在即,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吗何腾蛟沉吟道:“稳扎稳打是不错的,但拖得太久可不成,你上次对宋江是速胜,为什么现在兵多将广,还要拖上三四个月”这是军事外行才能提出的问题,但必须认真回答,汪克凡尽量浅显地解释着:“此一时,彼一时,水匪当初轻敌冒进,才会招致脆败。若是我军大举进攻,宋江依托城池坚守,他城中又存有刚收的秋粮,应该能坚持三四个月。”“能否用计策破敌,尽量快些”“可以一试。不过料敌从宽,既然是用计,就有被识破的可能,做最坏的打算总是没错的。”“大军一动,日费千金,这一仗必须速战速决。”何腾蛟不以为然:“这样吧,你先回去打个前站,收集粮秣,打探敌情,恭义营和督标营随后就到,以年前为期限,一定要将宋江这伙水寇连根拔起”在他看来,汪克凡既然能够轻易战胜水匪,这次派出数倍大军进剿,肯定能够轻松取胜。汪克凡起身接令,何腾蛟又摆摆手让他坐下,脸色突然一沉。“统兵在外,纵然一时粮饷不济,也不能骚扰地方,听说你在崇阳强募军饷,是不是有这回事”“晚生劝人捐输军饷不假,但绝无强募军饷之事,最多是用了一点手段。”汪克凡老实答道:“军门有所不知,我营中将士历经死战才守住崇阳,那些牙行商贾眼看我营中粮饷不济,却不肯援手相助,为防士卒闹饷哗变,不得不出此下策”“掩人耳目的伎俩罢了,还敢在本宪面前狡辩三司衙门都有人告状,本宪这里已有十来份申状牒文,你要不要看看”何腾蛟伸出手,重重拍了拍桌案上的一叠文书,又放缓语气训斥道:“云台,你还年轻,当以恭俭温良持身,切不可锋芒毕露,树敌过多。这次有人弹劾你中饱私囊,都被我驳了回去,想来你也不会为了些阿堵物毁了大好前程”汪克凡在崇阳得了几千两银子,军中肯定用不完,武昌府中人人都以为他发了大财,羡慕妒忌恨之余,纷纷弹劾汪克凡。但是何腾蛟并不是太在意,水至清则无鱼,大明官场上无官不贪,敲打一番,让汪克凡收敛一些就行了。“恭义营立军之本,就是恭义二字,牙行商贾本就是唯利是图之人,你又怎能和他们一样满身铜臭,不择手段敛财所欠的粮饷会给你补足,日后行事谨慎些,不要再落人口实”打一巴掌给个甜枣,何腾蛟把这一套玩得非常熟练,哪怕正在训斥汪克凡,言语中也透出殷殷期望。汪克凡只好再次起身肃立,谨听教诲。何腾蛟面色稍霁,又仿佛随意地问道:“云台,我从你那里讨个人,行么”“哦,请何军门明示。”汪克凡心中一凛,他手下四哨人马都是兵为将有,若是把哨官调走,那一哨人马也就散了。何腾蛟抬眼看着他,说道:“你手下的吕仁青颇有才干,舍得放人么”还好,不是汪晟那几个,换成了吕仁青,勉强可以答应。“本来是舍不得的,不过军门既然有命,末将绝无二话”“呵呵呵。”何腾蛟开心地笑了:“你放心,既然是云台慧眼挑中的人才,我不会委屈他的。先放在牛协台手下历练一番,回头定会重用”摆摆手让汪克凡出去,何腾蛟看着他的背影,眯起眼睛,若有所思。屏风后一声轻响,闪出一名容貌丑陋的文士,脖颈歪斜,脸颊上天生一颗巨大的红痣,他向何腾蛟行个礼,上前把茶水续满,然后默默侍立在旁。“峨山,你一向眼光犀利,依你看,汪克凡可堪大用么”何腾蛟指指椅子,示意他坐下说话。“启禀何公,此人谈吐圆滑,乃外视忠厚,内藏巧诈之人,并非正人君子。”这文士名叫章旷,号峨山,是何腾蛟手下的头号幕僚,刚才一直躲在屏风后偷听。“这个我也知道,但他在兵事上确有独到之处,人才难得啊。”何腾蛟想起倚为心腹的牛忠孝,忍不住叹了口气。“何公说的不错,但此人行事标新立异,唯力是视,用心难以揣测,日后怕不服军门的管束。”章旷顿了顿,用一句话总结道:“此人可用,但不可重用。”何腾蛟沉默了一会,面无表情地点点头:“你说的不错,打完这一仗,就把他从崇阳调走。”汪克凡和他的部下大都出自崇阳附近,把他调离崇阳,也是一种防范措施。“峨山,依你看,对宋江这一战有几分把握”何腾蛟转开话题。“何公决断千里,此战必胜”派恭义营攻打临湘,就是章旷出的主意。满清进攻陕西,李自成眼看抵挡不住,已有南窜湖广的迹象,这些反贼流寇不是鞑子的对手,却比官兵厉害得多,左良玉号称八十万大军,只能和白旺维持一个不胜不败的局面,如果李自成本人来了,武昌府肯定守不住。所以,何腾蛟已有情势不利,就撤往湖南的打算,在大规模撤退之前,首先要巩固后方,肃清湖广各地的会党匪寇,这其中,盘踞在临湘的宋江首当其冲。拿宋江开刀还有一个原因,何腾蛟编练恭义营新军,花销巨大,这笔费用都压在湖广各州府身上,下面的抱怨和牢骚不断,他急需一场大胜证明恭义营的价值,宋江这伙水匪是最合适的目标。“我以恭义营、督标营两营出战,近万健旅对一伙水寇,已是雷霆万钧之势。不过自古骄兵必败,临敌对阵的时候不可轻敌,应步步为营,以小心谨慎为上”这话里明显有嘱托的意思,章旷眼中泛起一阵兴奋的光芒,脸上的红痣几乎要滴出血来。“晚生愿领军出征,扫平这伙水寇,为何公分忧”章旷是松江府人氏,崇祯九年的解元,崇祯十年的进士,仕途上一番风顺。但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大闹湖广的时候,他正好担任湖广沔阳知州,因为城池失陷被贬为白身,这才投到何腾蛟府中当个高级幕僚。堂堂一省解元,两榜进士,最后却混成了一个下九流的师爷,章旷这两年的郁闷可想而知,眼看有了翻身的机会,当然激动万分。“甚好。”何腾蛟一向视他为心腹,欣赏栽培有加,不以为忤地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我已经给杜公公递了奏章,保你为湖广监军道,这次对宋江用兵,就由你为帅。”根据百度百科,章旷生来歪首,面有巨痣,天生就是长的这个样子,并非作者有意丑化。另外本周是新书期最后一周,还差两三名就能上首页新书榜,求收藏,求推荐支持一下,多谢正文 第四十五章 乡里缙绅手遮天吕仁青听说何腾蛟亲口点将,要提拔重用他,不由得喜出望外。能够得到湖广总督的垂青,就等于踏上了仕途的康庄大道,策马扬鞭,任尔驰骋,汪克凡能够做到的事情,他自信也能做到,日后的成就未必会输与他人。有意无意的,他疏远了汪克凡,到牛忠孝那里报到之后,就一直呆在东湖军营,汪克凡离开武昌府的时候,也没有来送行。汪克凡顺其自然。平心而论,吕仁青的选择也是人之常情,但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一颗棋子,离开了手握兵权的汪克凡,总督大人很快就会对他失去兴趣。没必要在这种人事内耗上浪费精力,一切让将来的事实说话。京良却愤愤不平,上船后还在发牢骚,恨透了这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最后惹来汪克凡的一顿训斥,才不敢再说什么。船到崇阳,一行人弃舟登岸,来寻县令许秉中,传达何腾蛟的命令。崇阳是攻打临湘的必经之路,近万大军从这里集结出发,需要大量的民夫和粮草物资,都要由许秉中安排准备。码头上人来人往,一名小厮看到他们,眼睛一亮,撒腿跑着去了。汪克凡等人进了东门,快到通江商行的时候,就见于三郎跟着那小厮,满面春风地迎了过来。见到汪克凡升了五品武官,于三郎异常兴奋,恭贺之词不绝于口。自从搭上了恭义营的关系,通江商行咸鱼翻身,生意一天比一天兴旺,于三郎也变成了于三官人,饮水思源,早把汪克凡当做依仗的靠山,命中的贵人,见他升官由衷的高兴。“我已摆下酒宴,为汪将军洗尘,这次一定要给三郎个面子”“心领了,但我还有公务在身,改日再来叨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