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姆听后想了一会,总算是都理解了王争话里的意思,回身指着那杆已经被立在正堂中的斧枪,说道:“这就要用到斧枪了,大老爷将军在上,我们那边现在基本都不怎么用长矛手,大部分都换成斧枪兵。”说到这,杰姆自嘲的笑了笑,继续道:“现在还在用长矛的,估计也就是那些骑士领主的侍从护卫了。”王争点点头,这些话他倒是听得明白,其余人却是一脸懵,杰姆继续在那说道:“长矛手一般都会随身佩戴短刀,小民看大老爷将军麾下的兵士也是如此,不过骑士们往往居高临下,又是身穿板甲,长矛手的短刀很难影响他们的冲锋。”“这时候,就需要斧枪兵用那把小斧将骑士从他们的马上勾下来,只要他们下马入阵,那就是任人宰割了。”正处于三十年战争的欧洲,骑士的地位已经没有原来那样高贵,这也和欧洲普及斧枪和各种火枪、火炮有关。其实纵观世界,各处的游牧民族在这个年代,几乎都处于崩溃阶段,以往的骑兵时代已经过去,近代军阵取代一窝蜂似的冲锋已经是历史必然。不过说来也是悲哀,西方在这个进程走上了世界的前列,而本应紧随其后的中国,却被满清打断。骄傲自负的鞑子自诩天朝上国,“骑射定天下”,即便在还算开明的多尔衮、皇太极眼里这都是亘古不变的定理。所以清朝入主中原后,东方便开始闭关锁国,渐渐与西方的距离越来越大。现在王争最想做的,就是壮大自己的力量,因为他每当想到后世的历史便会痛心疾首,这也是他为什么总忙个不停的原因。董有银忽然喊道:“到底是什么盔甲,长矛都刺不透”其余人虽然没有出声,但看样子也都是不太相信杰姆所说,即便是鞑子的铁甲,虎枪全力刺出去都能刺透,更别提比虎枪更尖的长矛了。说完话,杰姆躬着身几步退到众人外围。王争听到众人的议论声,倒是忽然想起什么,这个事情提前给他们解释解释倒没有坏处,也算是打个预防针。“有银,去把正堂的那件盔甲拿来”董有银立刻是一抱拳,毫不犹豫的走了出去,没多久便是带着那套西式的骑士板甲回来。这时候王争才注意到,这板甲的胸前还用金色刻了一只展翅雄鹰,杰姆见到后明显是浑身一颤,不过王争并不知道这图案代表什么,这时候也没多余的心思去问,大家还在等着自己说明缘由。所以王争没有多想,将板甲拿在手里便是开始说起来。夜深人寂,登州副元帅府里不断响起一阵阵惊奇的叫声。红娘子摸了摸这西方板甲,还是觉得太不可思议了。眼前的骑士板甲硬邦邦的,表面上光滑洁净,虽然看着不太厚,但没人觉得它比厚实的铁甲防护低。王争说完,他们才恍然大悟,对战时长枪手或长矛手若不是正对着这副盔甲完全发力,刺上去之后,枪尖或茅尖一定会划开。在场的都是经验丰富,这点事要理解还是很容易的。几个人正在那边低声的讨论,今日的事情实在难以理解,即便是他们,想要完全理解也要花费些时日。“若仅仅是虎枪,作战时确实很单一,风险也高,这样吧等到战兵招募足额后,虎枪手人人都要配上这么一副斧枪,一定要精熟;其余各地的镇守正兵,也要抽调三成慢慢熟悉”王争下了军令,众人连忙是放下嘴边的讨论,抱拳点头。“高亮为正,杰姆为副,你们二人主事教习,交给你们的可都是我登州营最精锐的战兵,人人都是好手,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他们练熟了斧枪”王争说这话的时候神色严肃,高亮身情动容,激动的连声接令,洋人杰姆却是愣住,还不明白状况。等到黄阳细心的给他解释清楚,杰姆却兴奋的手舞足蹈,先是不断的鞠躬,又是跪地感谢,到最后还是高亮推了他一把才想起来应该跪地磕头。第二百零四章:“如虎”全卓至于战兵的扩充方案,王争自然也是通知下去,参将黄阳主事登州营战兵的招募,千总石刚与千总邓黑子为其副手。战兵就是原来整个文登营的兵力,共有八哨一千五百三十六人,这次王争准备将战兵扩充到五千人。王争将整个登州营的战兵分为五个千总的兵力,不过按照“四四行伍”的建制分起来,每个千总的兵力其实并不是整好一千人。一什十二名战兵,一个千总有五哨的兵力,一共是九百六十名战兵,五个千总的兵力便是扩充后的登州营战兵,总计要有四千八百人。所以减去原来一千多人的文登兵,实际需要招募的战兵人数是三千多人,这次招募王争新设了两百人的马兵队,入战兵籍,也算是凑齐了五千人。至于五个千总兵力的统属问题,王争带着一队为亲兵,其余四队依然让董有银、黄阳、邓黑子和高亮四人统带。除此之外,鸟铳队仍然是不入籍的战兵,这次也要扩充到一个千总九百六十人的兵力。鸟铳队哨官任胡以往一直都是哨官的职衔,这次扩招后升为千总职衔自然是顺理成章。任胡算是文登营的老人,现在即将成为第五名战兵千总,终于要步入登州营的高级军将行列,他激动之余也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带好鸟铳队。说起来有个有趣的现象,王争并没有刻意鼓动,但登州营内部还是分成了上中下三个阶层。最上面的自然是战兵,战兵是整个登州营最精华的部分,如同奴营中的巴牙喇兵,人人久经阵战,带着最好最新的装备,作战时王争亲自率领。战兵的代表是董有银、黄阳、邓黑子、高亮与即将升任的鸟铳队千总任胡这五名千总。往下便是各地的驻守正兵,他们多是各地表现优异的巡检司盐丁,少部分是招募考较直接充入,虽然战斗力还不错,但仍然需要打磨才能担当大任。他们中的代表便是各地的正兵千总将官。最下层是医师、大夫、文吏、辎重兵等辅兵,这些人不必上阵打仗,但作战时也是必不可少,寻常的操训最为轻松。不过话说回来,即便是登州营辅兵的操训也要比大部分别地官军要严苛得多。辅兵的代表是辎重队队官袁立、宁氏医坊的宁胡来与军议司参军处的负责文官徐克文。高亮觉得比试中表现不好,本以为会被处罚,谁想却被委以重任,主事负责全部战兵的斧枪教习。杰姆觉得这次比试得罪不少人,没成想却因祸得福,终于有了在登州营第一份的正式工作。他一方面感激王争的信任,另一方面不想无所事事,觉得他在大明要比在本国更有存在感,更可能获得荣誉,所以全心投在斧枪的教习上。王争也是有自己的考量,高亮是登州营的高级将官,让他主事才不会有抵触情绪,而他要是想完成自己下的死命令,就只有求教于杰姆,这也有助于两人的关系走近一步。高亮作为战兵五个千总之一,在登州营的地位毋庸置疑,他要是与杰姆关系缓和下来,对杰姆顺利融入也能起到促进作用。说起来,这斧枪的使用方法王争会一些,之所以让杰姆协助高亮,也是想真正考验他一次,若是表现的好,才能放心给其它的任命。驻扎在各地的登州营各部,八月上旬便接到了元帅府发出的军令,由军议司行文各处,一场轰轰烈烈的招募活动便是展开。无论从前的文登营还是如今的登州营,但凡是招兵扩招的军令下来,向来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规模浩大。战兵从正兵里筛选精锐,正兵缺额就要从巡检司盐丁里选优秀的充入,盐丁护佑地方人数最多,则要从各地的百姓、流民中补足人手。时间来到崇祯十一年的九月份,登州营的扩招活动在八月中旬就已经结束,根据军议司参军处报上来的统计结果。登州营战兵总计招募了三千多人,其中包括两百人的新编马队,队官是一个叫全卓的人。全卓老家在辽东金州,世世代代以养马为生,后来他加入边军想要立功、光宗耀祖,但是进错了队伍,统带他的总兵叫做吴襄。大凌河之战,吴襄受命带着数万边军驰援大凌河,遭遇后金军阿济格阻击,时辽东总兵吴襄当即“弃军奔逃”,数万大军如同无头苍蝇一般,被杀的尸横遍野,大溃不堪。全卓侥幸逃得一条性命,辗转入关却先后被数股流寇抓获,见识到流寇的残忍行径后,他便想着投奔官军。逃离流寇手中后,全卓最先来到天下闻名的平贼总兵左良玉麾下,却发现左营其实是不正名的流寇,顿时再度逃亡。前年辗转来到山东登州府,迫于温饱,先在温泉镇盐场干了一段时间的帮工。所幸王争治下的盐场待遇非常好,全卓干了一阵子,表现突出被当时负责那一片的盐丁小头目报上去,分得一间土房。全卓当时想都不敢想还有这种好事,在别的地方上官都是极力欺压百姓,左营时全卓甚至对官军失望透顶,未成想这边却如此不同寻常,顿时决定要在这边定居下来。自打来到登州府,全卓小日子过的相当不错,就算比起原来在辽东时候还要好,每日吃饱喝足,加上盐丁的工钱倒能每月吃上一次肉食。每当想起这件事,就让全卓更觉得不可思议,身子也是迅速的壮实起来,没多久赶上文登营扩招,全卓跃跃欲试的去参加考较,那几日人数都很多。但全卓仍然凭借优异的身手成功入选,成为巡检司下辖的一名盐丁,被分配到温泉镇衙署,后来巡检司内部精选嫡系盐丁,已经是小头目的全卓毫不犹豫的报名。当日到场的都是各分署优秀盐丁,全卓却依旧表现出众,顺利成为巡检司两个统领之一,鹰脸刑一刀麾下的一名嫡系盐丁。全卓跟着刑一刀,在赤山地界打土霸,杀恶贼,好像开始了新的生活,后来王争就任登莱副总兵,移驻蓬莱,全卓也被举荐进入登州营正兵序列,跟随成为游击将军的刑一刀在赤山驻防。这次的大扩招,全卓听闻战兵将要扩充,兴奋的几个夜里都睡不着,起来拿着刀枪练到鸡鸣响起也不觉得累。八月上旬,全卓带着刀枪正要去参加考较,路过一间院落时听到久闻却熟悉的马蹄与嘶鸣声。左右打听一番,全卓惊喜的发现,王争王将军组建了马队,而且马队这次居然也在扩招。全卓曾经是边军骑兵,家里世世代代都是马户,对鞑子恨之入骨,上马后如同鲤鱼入海一般,技压全场。军议司参军处主事徐克文在送往元帅府的文书上这样写道:“全卓,辽东金州人氏,原边军马卒也,其人面若檑木,阳武身躯,马术过人,有如虎之才。”第二百零五章:融合 熟悉拿着这份文书,王争看完后说道:“小翠,让他进来吧。”全卓已经在元帅府门外等候许久,今晨听见王争召见自己起初他还不信,因为往常无论是在哪,听见最多的便是王争这个名字。所有的登州营兵士都是明白,他们如今的生活与地位,全都靠这个人一手撑起来,全卓尽管从来没见过王争,但他却见过包括刑一刀、邵勇在内的很多军官。登州营的军官与大明其它地方官兵不同,全都是由军功升任提拔上来,尤其是像刑一刀、邵勇这种带兵的镇守将官,个个都有真本事。但即便是平日不苟言笑的刑一刀,一旦提起王争这个名字,面色立刻变得十分敬畏,明显是打心眼里佩服。这几年经历的事情也让全卓对王争更加好奇,再三确认后他才相信,当即是激动不已。早早的洗漱好,来到这元帅府门外等候,当他听见小翠的话后,本以为自己等了这么久会平静下来,但他看着元帅府的牌匾,心情却更忐忑了。全卓以往只是普通士兵,没见过副总兵这种高级军将,到了正堂门前立即停住脚步,高声的拜道:“卑职,马队全卓,参见将军”“哦,是全卓啊,进来吧。”等了一刻,正堂内传出一道慷锵有力的声音,全卓喊了声是,赶紧小心的进正堂,进去后来不及去找人,又是跪在地上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