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扫明> 分节阅读 18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82(1 / 1)

再加上山东方面增派了不少民夫,所以很快就在开封一带建起了几处农庄。这些农庄是以李氏的名义搭建,但内中却依然是王争在操控。第三百三十四章:外系 豪强 人心王争这一道道连环的任命发出去,众人都是不解、错愕。帮助杞县李氏这说得过去,毕竟是左军议的亲族,自然要照顾,但是像任胡这等火器营营官的要职,朝廷那边也才是个游击的衔头。况且任胡还是从登莱两地就南征北战的大将,这刘国能从前只不过是个叛乱朝廷的地方豪强,怎么就直接给了个游击将军这般的高位。不过接下来王争开了两次内部军议,隐晦的提过几句,众将这才想明白,原来即便刘国能那种后来归附到山东军下的被升为游击,那也就是个外系的将军。山东军的外系倒是从刘国能这边起了个头,此后一般都是任命在最混乱和危险的地方,而且还要连着升上去几家互相制衡,等到安平的时候又要派亲系军将实镇,并没有太多的实权。其实那天回到自己营中的刘国能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狂喜的心情,这山东总兵和左良玉虽说都是名声显赫,但却一点都不一样。一个是吝啬抠门,好的东西都拿来自己享受,一个是宽容待下,紧驰有度。这种身份地位的人突然变化,不少人甚至是背后的亲族都要跟着一同得道升天,今后见到各镇兵马也能抬起头。嘿,咱可是山东军的游击了刘国能这种喜极而泣的样子,都明明白白的看在山东军战兵军将眼中,想当初,大家同样是出身卑微,能有今日的成就是想都不敢想。一时间,亲系的军将们排斥刘国能的心思倒散去了不少。正在山东的军议司各个参谋听到这一连串的布置,都是一下子就明白过来,这看上去好像在放权,但实在是再普通不过的计谋。大明下辖各省,山东一省已经完全被山东军占据,就算朝廷命令过来也是稳如磐石,不会受到丝毫的影响。但其余中原五省、云南土司各族、南直隶各省乱已大半,豪绅结寨自保,各部官军为了丁点利益与面子而互相征伐火拼,歌舞升平的江南,并不能掩盖天下大乱的事实。“山东军若想成事,想立一番基业,仅凭这山东的齐鲁之地,一省耕种,能养活多少聚耕农庄能招多少兵马那实在是不够”军议司大堂上,参谋处主事顾君恩提着大嗓门,说话的时候还在不断拍打桌子,生怕其他人因为一个不注意而听不到他说话。见到左军议李岩和右军议管清天微微点头,顾君恩这才是继续道:“依我看,兵不过十万除却安守地方的,其余能随大帅征伐四方的劲旅又有多少若不趁此乱世积蓄实力,一旦天下大势有变,我山东军何去何从”顾君恩的嗓门越说越高,最后管清天有些听不下去,“咳咳”几声,他这才是将语调放缓放低。李岩不断点头,此人到是看法独特,常能一针见血的切重利害。官兵是朝廷的陪衬物,王争既然是山东总兵,那就相当于被划定了管理范围,若是明摆着朝其他地方伸手,被北直隶六科廊的言官御史们看见,怕就成了狼子野心,大逆不道之举了。本来李岩还想着如何能替王争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未成想,咱们这位大帅却自己将一切都安排好了。李岩其实能从一系列的命令中瞧出端倪,看来王争不打算再继续往湖广去了,并且应该也做了短期内离开河南的打算。离开之前,河南自然不能白白走一趟,王争所给的一系列升赏,其实是再简单不过的收拢人心之法。河南、陕西等省的民心已经完全倒向闯王,闯军在通许县外被山东军打的大溃,就连老营都是丧众四成,争相溃散,但却在短短数月之内再次声势浩大,据说现在已经有了十万之众。不知这消息是否确凿,但却能从中看出问题,要想在民心上下功夫的确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段时间内还是不要痴心妄想,在这方面李自成已牢牢占据主动。剩下的也就是地方上的豪强大户,但大明官场素成定局,科举被东林文士主持,武将方面也有世袭军将与世代将门包揽,几乎所有的豪强都没有任何机会栖身官场,只能当个世世代代的土豪。杞县李氏就是其中之一,不过有幸出了个兵部尚书,所以李岩看得很明白,王争这一系列的命令就是奔着豪强大户而去。起码在现在,他们才是地方上真正的统治者,有土地,有人力,有财产,可以在段时间内聚拢起来大批的乡丁、佃户。不过这些豪强却在兵匪和流寇面前没有丝毫的自保能力,所以多像个墙头草,哪方强大了就投靠哪方,这些人以亲族的利益为行事准则,至于文人士子挂在嘴边的什么道义,对他们没有丝毫的用处。流寇如今都是打着这些豪强的主意而来,胁裹的屁民就是为了抢夺他们累年积累下来的财富。自从高迎祥带着闯营等十三家流寇大乱陕西以来,这局面是一天不如一天,到现在不知有多少地方豪强大户的寨子和庄子被流寇攻破,里面累年的积蓄丁点都没剩下,得了个家破人亡的结局。说起来,地方豪强和官府天生亲近,但问题就出在这里,地方官军实在太过废物,无论卫所驻军还是各镇客军,都是好处照单全收,一旦要是听见贼寇来了,就不管不顾的望风而逃。近些年闯王李自成进入河南,局面又是大为不同,在谋士牛金星和宋献策的建议下,他开始留意那些不如意的文人士子与世家子弟,将他们招揽入军为自己效力。当初为祸天下的流贼如今却开始这般做法,到底是意欲何为,不少人心里都和明镜一样。这个消息听在地方豪强、士绅的耳朵里好像惊雷一般,更加是有如惊弓之鸟的到处联系官军,可但凡能联系到的,不是在败退的途中就是即将撤回本省,根本无可依靠。在这种时候,王争以山东军大帅的身份出现,正儿八经实镇一方的总兵官,麾下又有强兵数万,一下子成了众豪强瞩目的焦点。既然不可能投奔闯贼,那就要找个大树靠着好乘凉,看这情况,刚刚在通许县大败闯王的山东军是唯一有能力护卫地方的一支朝廷兵马。当然了,这大树也不能被自己这些人靠倒了,有些事情还是要多多接济和力所能及的帮忙。王争的山东总兵身份,已经是武夫所能做到的最高职衔,麾下那支山东军也是正经实册的朝廷兵马,可以让地方豪强心安理得的接受。不过有些细微的事情不少人可能没注意到,王争招揽像是刘国能、杞县李氏、归德府刘家这些朝廷军将与地方豪强,从来都是用自己的名义去做。这些人遵从的也都是山东军内部的条例准则,却从来不提什么朝廷与皇帝。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从南阳府赶回湖广的左良玉,带着金银和粮食可谓是风光得意,相比之下,左梦庚最初带着那点人马被打散的消息就不算什么了。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左良玉都有些不敢相信,尽管不算很多,但这可不仅仅是答应的衣甲兵器了,还有不少急需的粮食和金银。那一万多的兵马被打散,虽说到现在只聚拢了不到三成,但周围的军将和文官们都是心照不宣的给压了下来。两方这么多人战死、溃败,要是剿贼还能出去邀功请赏,说是某部为了征剿流寇伤亡惨重云云,往往都能得到点补贴,可这却属于官军火拼的性质,还是揭过去的好。当事人左良玉与贺人龙两方都有自己的心思,对于那几天发生的事情都没人提,那些逃回河南的各镇兵马更加不会多说一句。况且就算你想追根究底一番,这等事情往往发生的紧急,根本找不出什么人证明,溃散的要么被各自上官收拢回去,要么就是远遁山西、陕西等地,到哪去找。既然这件事情上奏已经不可能,南阳知府得到了河南巡抚李仙风的授意,下令将发生火拼地点的官府人员悉数撤离,就当根本没发生过。说起来,现如今天底下惊人的事情还少吗这边刚听说左良玉与贺人龙两方火拼,官军溃散数万的消息,那头就传来王争收编刘国能部的事情,委实不符合常理,但这件事还就是让兵部高效率的批复下来。不少人都在心底暗叹,在朝中有人就是好,司礼监的面子兵部都不得不给。当时正在营中喝酒的左良玉听见此事后,其实并没什么感觉,甚至是恍然大悟的“哦”了一声。原来他这才想起来,自己手底下还有这么一号人。刘国能原本明面上在左军下辖,不过那是熊文灿的意思,如今熊文灿被皇帝老儿砍了头,刘国能也就成了没人要没人管的小孩子。少了这么个没有丝毫存在感,甚至是与自己阳奉阴违的人物,左良玉松口气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多想。想当初杨嗣昌刚入阁的时候,真可以称得上权倾朝野四字,也就是他力主招抚,才让张献忠、罗汝才在穷困潦倒的时候有了时机喘息。后来杨嗣昌为了弥补过错,彻夜不休的布置了一个天罗地网,这计策成效很好,各路流贼因此而陷入低潮,可就在李自成马上要被搜山官军找到,并且看押回北直隶问斩的时候,辽东那边战事又起。流寇和清军总是这么不谋而合,不得已,朝廷只好再次抽调官军增援辽东,将那些流寇招抚了事。到现在这些曾经被招抚的流寇大多数有了八大王张献忠和曹操罗汝才两个人带头,大多数都选择复起,如同床榻天刘国能这样死心塌地为官军办事的只占了很少一部分。原本那个五省协剿的美好计划已经不合时宜,杨嗣昌依然拿着这张网去捕鱼,说到底已经成了到处漏风的破网,已经上过一次当,没几个傻子还会被逮住。杨嗣昌率京营督师剿匪最开始打了几个漂亮的胜仗,在给崇祯的奏疏里意气风发的写下“三月内流贼尽除”这类煌煌屁话。结果自那以后就开始被张献忠吊打,牵着鼻子走。半年过去,除了留下中原大乱的局面,还有增兵十四万,加饷近三百万这种朝廷无论如何也不填补不上的缺口。其实这也并不都是杨嗣昌的过错,天下富户均摊加响的想法是美好的,但却太不切实际了,这些本该富户均摊的饷银,现如今完全都是压在了百姓身上。百姓喘不过气,自然纷纷喊着“迎闯王”的口号起义。杨嗣昌是徇吏,提出的点子往往能切重厉害,是最直观解决事情的方法,崇祯就是知道这点所以才不遗余力的相信。但他不知道杨嗣昌的毛病也多,往往是根据自己喜好决定弹劾谁提拔谁,多年来,不知多少真正有能力的文武被庸才顶了位置。卢象升是能臣,是儒将,既能在战场上呼风唤雨,又能在朝堂上清心寡欲,但不擅长巴结逢迎。按理说,这两个人截然相反的人物,总归是有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可无论是谁出来督师结果似乎都已经注定。由此,不少算卦的江湖术士甚至大喊着天命在闯。所谓总督天下兵马的卢少保当年连一个边镇都管不了,实际上一直都是率领天雄军孤立无援的奋战,到最后战死了却连个荫封都没有。杨嗣昌出来也是一样,眼下已经属于穷途末路,命令传到哪都是阳奉阴违,心力交瘁之下已经没什么好点子了,被张献忠牵着鼻子走,至于那忽然想起来的山东军早就给抛到了九霄云外。五省官军跟着他成了到处救火的消防员,往往是张献忠攻破了这里,大肆的抢掠一番后带着流民离去,这时候杨嗣昌才带着人才姗姗来迟。不少天的夜里,曾经朝堂上意气风发的那个杨阁部早已消失不见,真真正正成了迟暮的老人。到了眼下这个地步,他已经什么想法都没有了,那种绝望和无助,其实要是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杨嗣昌能力在此,的确是已经尽力了,换谁来都不会再有更好的结果。山东军在开封府这边已经打开了局面,每天都有数不清的各地大户豪绅来登营拜访。王争有说有笑的接纳进来,这些人送的礼品也一向是照单全收,为的就是让他们安心,山东军既然收了礼,那就说明万事好商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