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大宋第一公子> 分节阅读 11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12(1 / 1)

林人士,以武犯禁,禁武是最好的选择,结果强制的禁武使那个国家的民众身体越来越弱,慢慢的就被其他国家所灭掉了。还别说赵承嗣这一偷换概念,赵匡胤还真的动摇了“你看着这赵承嗣说的可靠吗,朕听着还像是那么一回事,不过朕还不能轻易的改变这个策略。”在赵承嗣离开之后,赵承嗣对着自己空无一人的身后说道。就在他的话刚落音,身后出现了一人,这个人多次出现在赵匡胤的身边。那一次皇宫行刺他出现过,赵匡胤遇险的时候,总会有这个人的身影。“主人,国家大事我不懂,我的职责只是好好的保护主人。”此人冷冰冰的说道,赵匡胤只能无奈的摇头,不过刚才赵承嗣说的赵匡胤还真的听进去了。第一七七章 自有计较“纯臣,你的胆子很大呀,跟官家提出来要建立军校,而要废除不杀士大夫这条,你可知道这是官家的一项国策,老夫不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但是你胆子也太大了点。”赵承嗣出了皇宫没有多久就被王著给请了过去,王著也得到了消息。不要看王著现在也已经退休了,可是消息也相当的灵通,这不皇宫中刚刚发生的事情,这边王著就知道了。“先生你的消息可真够灵通的,看起来先生隐而不退,时刻关注着朝廷的动向,这才多少功夫,您就知道了,先生真乃神人也”赵承嗣这看似拍马屁,但说的也确实是事实。他和赵匡胤两人说了那么久,当时在场连一个太监都没有。自己刚出来不到一个时辰,王著就已经知道了。不可能是赵匡胤告诉王著的,再说了当时只是赵匡胤一时失言才说了出来,怎么还会跟别人说。王著居然也知道,那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王著本来就知道誓言这件事,还有一种就是在皇宫之内有他的线人,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不过赵承嗣认为第一种可能性不大,毕竟史书上记载着,金兵攻破汴京才发现的那块誓碑,其他官员怎么知道呢那只有第二种可能了,赵承嗣很相信自己的判断。“纯臣是不是有疑惑,老夫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实话对你说,一般情况下朝中的大臣在宫中都有眼线,老夫也不例外,而且老夫当初也参与了誓碑的制作,不过内容我们就烂在肚子里,当初我们都发了毒誓,加上老夫也没有说什么,也不算违背誓言。”赵承嗣终于明白,原来其中还有这么曲折的事情。当初赵匡胤和赵普等人商议怎么让大宋江山稳固如初,其中就有一条重用文臣。当时赵匡胤初步拟定了三条誓言,虽然和现在太庙里的誓言碑有点诧异,但也差不多了。这可是一件大事,赵匡胤也不想外传,死人是保守秘密最好的途径。但是这些人都是自己的臣子,赵匡胤是不会杀了他们,唯一的办法让他们发誓。古人对誓言比较看重,发誓不仅仅是一句话,更多的是敬畏。对鬼神的敬畏,不仅如此,还有他们都是有德行的臣子,基本上都是文人,圣人教诲,他们也不会违背。不过那雕刻誓碑的匠人,却没有那么幸运了,为了保守秘密,他们只能去他们该去的地方,这样再过几年,等王著和赵普等人死去之后,除了皇帝就没有人知道誓碑的内容了。就连赵光义都不知道大宋有这么一个誓碑,更不用说别人了。以后除了大宋的皇帝,谁也不知道。今天王著也没说誓碑的内容,并不算违背誓言,而且赵承嗣也知道其中一条誓言,两人说话也十分轻松。“我也想到了,不过想不到先生消息这么灵通,咱们不说讨论的那件事,就说说官家想要办军校的那件事,先生以为如何”军校是赵晨是提议的,当时只是说要培养专门效忠于官家的将领,这些人也只效忠于官家。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武将有异心,也能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赵承嗣只是折磨一说,谁知道赵匡胤却上心了,立刻让赵承嗣下去呈上一个折子来,并且具体操办这个所谓的军校,可是先试用一段时间。“纯臣呀老夫真的不知道你脑袋里装的都是什么,这个军校什么的,你到底怎么想出来的,你觉得可以实行吗”王著远远跟不上赵承嗣的步伐,毕竟赵承嗣的思想比他先进的多。这个时代的人思想还比较狭隘,什么东西都不轻易外传。就比如说你想要学艺吧,那都是拜师当学徒,慢慢的才能传给你。还有的是传男不传女这样的规定,所以举办军校,教授军人,这样的事情虽然不是惊世骇俗,可也没有见过。军中的那些将领很多都是自学成才,或者家学渊源,举办军校真的能够培养出真的将领吗或者说哦即使能培养出来将领,谁又能够保证,他们真的忠心于官家,这也是皇帝最忌讳的。唐朝安史之乱到现在有这么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武将掌权,很容易叛乱,自己当皇帝。毕竟武将手中有人有钱,那就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就是一个国家的。唐朝的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大权在握,一个人搅动了大唐风云,将盛唐拖垮,从此盛唐由盛转衰。唐朝末年那些武将更不用说了,割据一方,不听朝廷的调度,成为实际的霸主。最严重的是五代,皇帝轮流换,今天的将军就有可能成为明天的皇帝。赵匡胤也是从武将过度为皇帝的,对于武将赵匡胤本能的存有戒心。所以大宋才杯酒释兵权,这也导致了战斗力减弱,现在赵承嗣提出来要大量的培养将领,赵承嗣很心动。毕竟赵匡胤是开国皇帝,深知道武力的重要性,打江山还是要靠军队,带兵打仗还是要靠将领。培养大宋的将领那是可行的,可是怎么保证那些将领对皇帝,对大宋忠心,即使现在忠心,几代之后谁有能保证他们不会背叛大宋背叛皇帝。前车之鉴,赵匡胤当时对柴荣难道不是忠心耿耿,可是柴荣死后,赵匡胤不是扯旗造反成为了皇帝吗王著这样问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这也正是赵匡胤担心的,让赵承嗣上了奏章,其实就是先看看这个计划的可行之处。“先生放心,我既然敢提出来,那绝对有解决的办法,等我做个计划,到时候再给先生过目,到时还请先生指点一二。”赵承嗣心中早有计较,不就是忠诚度吗,好办,有哦现成的范本,什么范本黄埔军校呀。这座赫赫有名的军校,在二十世纪培养了那个时代的绝大多数将领,他们叱咤风云,整个二十世纪前半期都是他们天下。黄埔的校长是那个蒋先生,里面出来的将领百分之九十九都对他是死心塌地,忠心耿耿,也成为他争霸的资本,这其中不无道理。而且赵承嗣还打算用当时老共的手段,思想教育呀,那个时候都有效果,在这个时代更是不在话下。第一七八章 古人诚不欺我古代的人都讲究给忠君报国,这种思想深入人心,当然不否认有些人心怀异志。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毕竟皇位的诱惑实在太大了,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虽然都说皇帝是天子,不是人人都能当上皇帝的,依然会有人去尝试。经历了唐末和五代十国,根深在人们心中的忠君思想有所动摇,到了现在大家一致信奉的还是实力至上。只要我有实力我就可以尝试一下做皇帝,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武将,文臣很少。这也是赵匡胤为什么在建国不久之后就实行了杯酒释兵权,他也担心呀,毕竟自己的皇位是怎么来的,他最清楚。现在赵承嗣跟老赵说了那么多,让赵匡胤心中也有所动摇,毕竟赵承嗣所说都是从大宋江山的角度来讲,其中利弊赵匡胤自然能听的出来。建立军校不是不可以,重要的还是保持对皇帝的忠诚,而不是对其他人效忠。王著是赵匡胤的参谋,他的担忧,也代表着赵匡胤会有这样的担忧。可是赵承嗣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准备,毕竟自己自己可是来自于后世,有着这个时代没有的东西。“也好,等你列出来一份计划,老夫先看看,看看你到底有什么高招。”王著看着这个弟子,赵承嗣是自己的弟子不假,可是自己从来没有教过他什么东西,也只是挂个名而已。“那好,到时候我自会向先生请教的,对了先生我想向您打听一个组织,不知道您听说过没有”“说吧,老夫定当知无不言。”王著不知道赵承嗣为什么会这么严肃,不过还是点点头。当下赵承嗣也没有任何犹豫,单刀直入:“先生可听说过玄风卫”玄风卫,一直困扰着赵承嗣,最近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都和玄风卫有关系。可是它却像是藏于九地之下一般,根本就找不到踪迹。王著经历丰富,也许听说过这个组织也说不定玄风卫王著皱着眉头,这个名字听起来怎么像是官方军队。不过大宋军队编制没有玄风卫,自己脑海中也没有这三个字,一点印象都没有。“玄风卫,老夫却是没有听说过,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组织,难不成是朝廷新成立的什么机构不成”王著疑惑不解,赵承嗣这个人不会无的放矢,一定有他的道理。赵承嗣心里有点失落。王著都不知道玄风卫,自己师兄说的很对,玄风卫果然很隐秘,很少人知道,王著也是当朝大臣了,见多识广,居然也没有听过。那其他大臣也不用说了,应该和他差不多,看起来以后还是要靠自己却调查了。自己和玄风卫算是杠上了。他们派刺客进入到自己家中,师兄也死了,打狗棒也不见了,这些都是和玄风卫有关系。本来自己和玄风卫没有什么关系,现在不行了,你都欺负到我听的头上了,我还能无动于衷吗,所以赵承嗣要提前防备。“没有什么,只是偶尔听到这三个字,还以为是朝廷的军队之类的名字呢,向先生请教,看起来是没有了,倒是我多心了。”赵承嗣的解释,王著也不可置否,这个家伙异想天开,有些奇怪的想法也不足为奇。“你呀,没有的东西就不要胡说,以免引起来人的误会,刚才老夫还以为这是你自己成立的什么东西呢”额赵承嗣满头大汗,您可真的敢想呀,这能是乱说的吗,要是我成立了玄风卫,还有这么麻烦吗,那可是和我有仇的组织呀。而且相当神秘,我要是有那能耐,还坐在这里干什么。“先生说笑了,只是偶然听说,既然没有那就算了,先生也不必大惊小怪,我自有分寸,跟着官家就是对的。”听到这里王著就放心了,毕竟小赵同志也是自己的弟子,无论是名义上的还是事实上,这都是自己的弟子,也关乎自己的脸面问题。赵承嗣要是出了事情,自己这个先生也脱不了干系,子不教,父之过,徒不成,师之惰。自己没有教育赵承嗣,自己其实也不能教他什么了,可也不希望赵承嗣走上歪路。“你有分寸就好,最近你做的不错,可是听说你和赵普走的很近,老夫不希望你介入到任何的朝堂争斗,特别是关于这位宰相大人的,你明白老夫的意思吗”宰相赵普的争斗,赵承嗣明白王著说的是什么意思,王著这是在提醒自己。“纯臣你是聪明人,有些事情我们不能说也不必说,但是这里没有外人,老夫也没任何顾忌了,官家的皇子已经成年,那么为什么没有开府建衙呢,也许官家本身没有想那么多,可是这就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信号了,导致朝堂上关于储君之争愈演愈烈,而宰相则是站在官家这一边的。”王著这话可是很明白了,争储的意思都说的很明白了,是真的没有将赵晨是当外人了。“先生说的另一边是开封府的某一个人吧,这么说来都是皇家的事情,我们管那么多干什么,而赵相爷居然敢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