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名门妾室> 分节阅读 6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65(1 / 1)

响,一吊钱,别说让他照顾传话,就算让他们背着犯人走路都愿意吧武大勇对这县衙上下,可是太熟悉了。他伯父在这做了这几年知县,每年总有衙役穷得受不了不干了。要不是他爹每年会送钱过来,他伯父肯定就是孤家寡人,整个县衙,就他自己坐堂了。玉秀点点头,心里的疑惑却更多了。这给钱的人,自然不会是颜锦程想行贿的县丞,是谁会帮颜庆洪呢刚才颜锦程来找她时,她看那差役就不对劲。颜庆洪又不是德高望重之人,哪会这么巧,就有好心的差役,愿意给这父子俩传话行方便有人给钱那就说得通了。那人给钱,就是为了让颜庆洪找自己求饶他们怎么知道颜庆洪能说动自己还有,丁三爷传了李承允的话,颜庆洪就算不求饶,自己九成也得听丁三爷的,饶了颜庆洪父子。颜庆洪说的不像是假话,他们家真的藏着圣旨这圣旨,是阿公颜焘藏的,还是她爹颜庆山藏的李承允要自己放过颜庆洪,难道他知道什么若是他真知道什么,自己能不能问到些事情玉秀只觉想得脑子要炸开了,还是一无所获。她以为自己重生后,接下来十几年的大事,都在自己脑子里,自己前世能在权贵府上内宅活下来,自认对人心人性也有几分了解。有了这些,就算不能万事如意,好歹也能混个平安吧没想到,现在出来的事,却是她前世压根不知道的。前世她恨杨氏和王有财,亲手报了仇。今世,杨氏未能害到他们,颜庆洪虽然一再下手,可也没害到自己兄妹四个。她只想一家人耕读持家,过点安稳日子。所以,小叔拿出那军刀后,她心里虽有疑惑,也只是让哥藏起来,不想探究什么。赚点银子,让哥和弟弟读书,若是能出人头地更好,要是不能,他们一家就和和美美地过过富家翁的日子。回到东屏村后,玉秀一直是这么打算的,再苦再累她都觉得安心。可是,为什么忽然变了边上三三两两的行人,有人奇怪地看了他们这边几眼。玉秀看着这些的行人,看不出哪个有异样。她只希望,若真有人暗中偷听的话,能把刚才她说颜庆洪父子俩的话听进去。最好,那些人能听明白她的意思:颜庆洪知道她爹的死因,还不肯告诉他们兄妹。她家的东西都给颜庆洪搬走了,就算要找什么,也去颜庆洪那里找吧。她们四个,无权无势,若真有祸水,就先引到颜庆洪那边去吧。玉秀的苦心,没有白费。没多久,就有一只信鸽从建昌县城飞出,辗转到了明州府。府城靖王府的松风院里,李承允身边的小厮将那信鸽的纸条抽出,送过来。李承允看完之后,“他们看到有人在附近”“不可能啊,这次跟着去的人,是混在丁三带去的人里,丁三都不知道。”李承允想到玉秀在明州时的言行。想到她离开王府给自己磕头辞别时,望着自己的眼神,怜悯,同情,带着点同病相怜的意味,还有提醒自己应该巴着周明的话。颜玉秀是个聪明、乖觉的人,还有些心软。“她说的应该是真话,颜焘的事情,他们兄妹四个肯定不知情。到颜庆洪那边找找看吧。”看颜庆洪父子的表现,他们应该也不知情。那小厮领命退下了。李承允只坐在房内窗前,看着院外,听着秋虫鸣叫,一片寂静。从小到大,他很少有机会一个人坐在房里,身边总是围绕着各种各样的人。六岁那年,身边的丫鬟在自己喝的茶里倒东西,他偷偷看到后,跑去问奶娘。奶娘告诉他以后这些人都得小心。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有乱走乱跑。而且,他越来越喜欢亲近刘氏,经常在刘氏的院子里吃东西、玩耍,出门必定是和刘氏一起的。即使这样,奶娘还是去世了,说是年纪大了失足淹死在府中的花池里。他变得越来越嗜睡。、141章 都去死吧李承允死死抿紧嘴唇,心中一片冰冷,可他脸上,却还是淡然的模样。他病了后,曾经跟靖王说他害怕有人要害他,可靖王这个亲生父亲却只对刘氏说了一句“好好照顾他”,此后再不闻不问。府中的二夫人倒是常来,可惜,那赤裸裸的算计,毫不掩饰。奶娘去世后,他身边伺候的人来来去去,走马灯一样地换。只要稍跟他亲近的仆人,就会被换走。这松风院,就是关他的牢笼。要不是还有何家和京城的姨母成王妃时时派人问候,他如今,早就是枯骨一堆了吧。本来以为只能无声无息地死在王府。没想到,周明来了,颜玉秀来了。太医找到了他嗜睡的缘由,他精神逐渐好了,不再每日昏昏欲睡。李承允盘算着能行走后,就跟着周明到军中去,他可以慢慢再学习弓箭骑射,以前只读过启蒙的书,他可以再找个先生求学。周明离开明州,打算去找个名儒给他做先生。他满心期待,甚至想,只要让他复原让他到外面看看,他就放下对刘氏的恨。结果呢李承允想起那天,太医说他痊愈了,可以下床试试。他披衣下床,脚一沾地就倒下了太医说是他多年未下床走动,双腿无力,以后能不能行走,只能看天意了。那天在松风院里,他摔倒在地上,丫鬟婆子扶起他。他第一次发狂,疯了一样砸着房中所有东西,拿花瓶砸了田嬷嬷,砸走了所有房中伺候的丫鬟婆子,最想做的,是亲手掐死刘氏这个贱人。靖王走进松风院,听太医说了原委后,拍拍他的肩让他认命,随后,写了为李承恩请封世子的折子,连夜让人送上京城。京城里,圣上已经准了父王的折子,明年,李承恩就是靖王府的世子爷。这一次,无论是何家还是姨母,都没有阻拦的理由。他已残废了,靖王有其他嫡子,怎么能让一个残废袭爵呢或许终于有了两分怜悯之心,靖王答应让他离府养病,他能离开靖王府,还是高兴的。结果,那天,李承恩意气飞扬地来到松风院,大笑着说,“大哥,你放心,等我当了靖王,我还是会照顾你,给你一口饭吃的,哈哈”小时候,他受制于刘氏,以后,就要受制于刘氏的儿子李承允那几日不饮不食,只想躺在床上安心等死,府里的主子们忙着高兴,没人顾得上他。周明回来见他这样,劝了他几次,看他还是不言不语的样子,将人都赶出松风院,把他从床上拖出来,拖到这面窗前,“表哥,你好好看看,你就算现在死了,也没人觉得可惜。大不了松风院重新布置一下,明年就可住人了。你这么死,有什么用”“孙膑不良于行却成了兵法大家,左丘双目失明写左传,你不去想着怎么自强,就想着等死吗亏我娘亲这些年为你花了那么多心力,为了帮你,让我从北地赶到江南。我赶过来,就是为了帮你收尸吗”“男子汉大丈夫,谁害了你,你就该一拳头打回去”“怎么打你看我现在,怎么打”他气得大叫,“我能打过谁”“那你就做个窝囊废,撞死吧然后,所有人都知道,李承允这个残废,想当世子想疯了,撞死了”“胡说我没想争我只想活着”李承允疯了一样想扑咬周明。周明一脚把他从椅子上踹到地上,他爬坐起来又去抓挠,最后那点力气折腾光了,倒地呼呼喘气周明给他请回名师,可是,他该如何报仇呢前些时候,有个黑衣人出现在他房里,问他要不要报仇。他当然是要的。让这些人都去死吧这个府里,他恨不得每一个人都去死“公子,夜深了,您早些安歇吧”刚才出去的那个小厮走进来,看大公子又在窗边发呆,轻声提醒道。李承允点点头,掩去了眼中的恨意后,看着又是瘦弱的人了。那小厮背着他去洗漱,然后,又将他背到床上歇息。太医说他的腿废了后,刘氏又找了不少名医反复诊治,每个大夫都说治不好。刘氏松了口气后,倒是管得少了,甚至还允许他挑两个小厮伺候。现在他身边伺候的两个小厮,小北是周明选了送他的,会点拳脚功夫。还有一个就是现在贴身伺候的这个小西。小西是那个黑衣人送的,做事细致,可能还会点医术吧。那个黑衣人不许他将这事告诉周明,他对小西和小北安排不同的差事,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小西今夜轮到值夜,他放下床帐后,为李承允盖好被子,自己就守在内室边上的塌上。李承允腿坏了后,身边日夜都不离人,每天小西和小北都得有一人守着。可李承允每夜都睡不好,睡不了一个时辰就醒了。“公子,可是要起夜”小西耳朵很灵。“不用。”“天还早,再睡会儿吧”小西很得用,李承允不知道那黑衣人的身份,感觉那人图谋应该不小,小西的消息传递很快,外面好像还有一批可用的人。“以前睡多了,睡不着了。你只管自己睡,明早给丁三送信,那庄子尽快修好,我年前就想住进去。”他又吩咐了一声,再不开口。“小的明天一早就让人送信出去。”小西恭敬地答应一声。、142章 立足之本玉秀兄妹俩回到东屏村后,众人听说他们这事变成家事,颜庆洪父子都放出来了,有人觉得玉栋和玉秀仁义,也有人觉得他们软弱可欺。可玉秀已经顾不上理会大家的议论,也顾不上关心颜庆洪父子去哪里了,现在,她满脑子就是如何立足。自从重生回来,玉秀一直都很小心,生怕被人发现自己的异常,被当成妖怪。在银钱上,更是小心谨慎。他们兄妹四个年纪尚幼,无依无靠,银钱多了会引来别人的觊觎,像颜庆洪这样的算计就会更多。她怕没钱,也怕太有钱。按她原来所想的,先想法子赚些家用,兄妹几个平安长大。等到哥哥成人,或者他和小四有功名了,那时候,反正有玉矿,怎么样都不会穷。这几年里,他们在东屏村赚钱度日就好。可如今,事情不同了。自从听了颜庆洪所说之事后,她心中只觉寒意围绕,玉栋不知道官场之事,只想着颜庆山被人打伤之仇。玉秀却不得不多想。颜庆洪说的话,会牵扯到什么事这些事,他们兄妹几个又如何能承受要找靠山,可谁肯庇护四个孩子她不怕颜庆洪,因为有东屏村这么多人的眼睛看着呢。可要是想害自己兄妹几个的人,压根不在乎东屏村这几双眼睛呢权贵之人,甚至如武知县这样的小官,要弄死自己四个,也跟碾死四只蚂蚁一样。玉秀想要改变自己四个的处境,至少,要让人不能随意下手。本来最好的法子是哥和小四能读书入仕,可这不是一日之功。“有钱能使鬼推磨”,玉秀将兄妹四个的处境想明白后,能想到的法子就是卯足了劲快点赚钱、攒钱,用钱去买名望买靠山。这些焦虑,玉秀不能告诉玉栋三个,说了除了让他们害怕之外,也不能帮到什么,她只能自己一个人想。所以,这些时日,她将前世学到的、听到的、见到的,一桩桩掰开了揉碎了想,再一样样地学以致用。首先能马上赚到钱的,当然是茶。茶是风雅之物,权贵豪门、世族大家都喜欢藏些珍品茶叶,若是能有别处没有的茶来待客,那更是面子十足。本来物以稀为贵,玉秀的两宜茶只自己一个人做,现在要钱,她拿着钱掌柜给的十两银子做本钱,在家中开了制茶作坊。原本烧掉的三间正房,她雇人清理掉那片废墟后,用木板搭了地方做作坊。她请红婶帮忙,招募了几个老实可靠的村中妇人来做工,两宜茶产量一下就多了。除了两宜茶,玉秀又搭配了几种香茶,前世唐府的两宜茶出名后,各家豪门都以自家做茶为风雅,所以,成化二十八年后,出了不少名茶。这些茶各有说道,比如春夏秋冬不同季节饮用不同的茶叶,喝茶人的体质寒热虚火饮用不同的茶叶,每种口感和茶香都很宜人。玉秀循着前世记忆,摸索出几种配方试做。钱掌柜的东家听说玉秀要大量生产后,当机立断,开了五味茶楼,让钱掌柜送来了新合约。这合约里,将茶楼的一成干股送给玉秀,而买茶叶的钱还另算。有这样优厚的条件,玉秀茶坊的茶自然只卖给五味茶楼。趁着茶坊生意好,本钱也有了,玉秀在茶叶作坊的边上,开了制作胭脂花粉的作坊,将自家所做的胭脂花粉命名为“露华香”。她拿着府城那位夫人的信做引子,上门拜访武知县的夫人,送了胭脂花粉和茶叶。武大勇曾说过,他这位伯娘比伯父好点,内宅妇人的人情往来还是有的,只是舍不得花大钱买好东西。玉秀送去的茶标明是两宜茶,武知县是尝过的,这可是好东西啊。胭脂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