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也是和茶一个作坊做出来的,身价自然倍增。武夫人一看玉秀送了十几盒,盒子上标注了“露华香”四字,每个盒子有梅兰竹菊四美图,又以细处区分不同肤色适用不同花色,香味有淡雅如风的,也有浓烈厚重的。武夫人不用花钱,一看这么十几盒自己用不掉,马上让人给几家女眷送去了。这些花粉涂在面上更容易白净,还有润泽之效,用了之后只觉肤质都好了。尤其是原本肤色偏黑或偏黄的,涂了那些香粉胭脂,容色更是比寻常好粉要好。女子爱美,内宅妇人们,无事时的闲谈,大多就是哪家花粉好,这家首饰美。所以,一传十,十传百,买一盒千金五香,就是各家夫人们热衷的雅事了。一时之间,东屏村颜家的茶和露华香胭脂花粉,从建昌县传开了。说起来,她的这些推销手法,还是从前世的江南首富沈莛处学来的,当年沈莛是送了一堆玉石首饰到靖王府,然后在外打着靖王爱妾云湘君的名头售卖。现在,她将这套法子移用到胭脂花粉上,倒也很有用。到了深秋,各地要到府城缴纳秋税,建昌县自然也要去,玉栋找武知县送上茶叶等物,让武知县在府城交际送人。随后,又请求武知县批个官文,露华浓为东屏颜家所有,其他人不得窃取。武知县一听这要求,太简单了。玉栋帮他出钱出东西,还不要他干什么为难的事,一份官府保护的批文,盖个知县印就行了武知县一高兴,觉得自己便宜占得太多有点不好意思,额外亲笔大书“雅致天成”四个大字奉送。玉秀将这四字给表成匾额,挂到自家的作坊上。玉秀以保护秘方为由,请武大勇和洪天锡帮忙,在作坊那边请了几个护院。因为作坊就在她家中,这些护院顺带也就要每日巡视家中房屋。有这些护院天天巡视,玉秀就不担心什么宵小都能跑进自己家了。短短两三月间,玉栋家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之家。不少人提起他们,都会说是东屏颜家。这种一夜豪富的事,自然让人瞩目。看到他家那赚钱速度,还有人戏言说玉栋家藏着聚宝盆。、143章 泥沉大海玉秀听到聚宝盆的传言,趁着作坊重新加盖的机会。在作坊大门重修之后,玉栋带着玉梁直接写了“勤为传家宝,俭是聚宝盆”的对联,贴在了作坊门口。寻常百姓有眼红想要找茬的,有武知县的庇护,玉秀兄妹四个又谨言慎行,想找茬也很难找到。再说玉秀做的是茶和胭脂花粉这些东西,茶叶只在五味茶楼卖,又有士人追捧,提起来是一桩雅事。而胭脂花粉这种东西,内宅妇人所用,没有什么权贵会放在眼里。所以,这两样生意也不会遭人觊觎。很快,就到了冬至。民间有句话说“冬至大过年”,意思是冬至这一天,比过年还要隆重几分。玉秀家里,如今还是他们五个人住着。玉秀也想过,要不要买几个身家清白的人给玉栋和玉梁做小厮,也好随护。可想想如今家中玉栋和玉梁都没有功名,他们只是农家,按律令农家是不能蓄养奴仆的。她只好按下这个念头,只能希望玉栋和玉梁两个快些有功名。为了玉栋和玉梁的功名,玉秀其实早就打算了。李承允所说的举孝廉的机会,玉秀并不想要。不说李承允从病好到现在才多少时间,他有没有这个人脉就算有,若是他出面让玉栋举了孝廉,那以后他们就得黏在李承允这条船上了。刘氏和李承恩,在明州在江南经营多年,母子两个,一个是暗地里软刀子杀人,一个是明着提刀就杀人,玉秀一点儿也不想跟他们对上。再说,举孝廉非正统出身,没有科考出来的秀才举人等有地位,玉秀也不想让哥哥被人诟病。这些日子,靠着五味茶楼的便利,钱掌柜将玉栋和玉梁引荐给了独峰书院的掌院。两人的文章能得到掌院指点一二,受益匪浅。县中主考的武知县、学政,也都认识玉栋和玉梁了。明年就是童试,玉栋和玉梁正式开蒙还不到一年,学问上到底还差点,要考上有点难。可只要不出大格,武知县必定愿意卖个人情,让哥哥通过的。就是学政这边没有准话,玉秀只恨自己年纪小,不能上门与各家夫人们往来,不然还可找学政夫人走走门路。冬至这天,是要祭祖扫墓的,玉栋和玉秀四个去扫墓时,碰上了颜锦鹏和韩氏一家。颜锦程带着一家子去坐馆了,颜锦鹏没跟着走。从韩氏娘家来吵过那场后,他和颜锦程的兄弟情分也淡了。就算没有韩氏娘家吵闹这件事,以颜锦程的性子,有了好去处,八成也不会带上他。颜锦鹏在东屏村附近佃了几亩地,暂时依附韩氏娘家过活。他看到玉栋四个,想起颜庆洪和颜锦程做的事,有些不好意思,想要避开。可山道狭窄,除非他往路边的矮树丛钻,不然总是躲不开的。玉秀看到他的不自在,她对颜锦鹏没有恶感,远远笑着招呼,“二堂哥,二堂嫂,你们也来扫墓啊怎么没见堂叔他们啊”说着她从篮子里抓了把糖果递给颜慧和颜林。颜锦鹏有些尴尬地应了一声,自从家里田地房屋都卖了后,他已经很久未跟玉栋几个见面说话了。这时玉秀问话,他含糊地唔了一声,也不知该接什么话好。韩氏却没颜锦鹏的尴尬,她觉得自己和颜锦程闹翻了,那就是和玉秀这几个是一边儿的了。再说玉栋家里两个作坊开了后,要买花草茶叶,周围十里八乡的人都会送来售卖赚些零用,她娘家人来售卖时,玉秀也客气相待,一点没有因为颜庆洪做的那些事迁怒。所以,看到玉秀,她很亲热,“秀秀啊,你们如今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好久没见,你和淑儿越来越漂亮了,玉栋和小四越发老成啦。”她提了提篮子,“我们来扫墓,你堂叔跟你大堂哥去府城享福去,不回来。”“这种大日子也不回来啊”按理来说,碰上清明冬至这种大日子,都要回来扫墓祭祖才是。“到了府城连封信都没回来。说是去当西席,我们也不知道到底是哪家,送信都没地方送。”韩氏抱怨似地说了几句,“有钱了,家里的东西就全扔下了。”玉秀又和他们聊了几句闲话,才告别回家。颜锦程被人请去坐馆做西席的事儿,他们也是听说的,可如今听韩氏说起来,这一拨人离开后,就跟泥沉大海一样没音信了玉秀这些时候忙,压根没顾上听任何闲话,幸好,家中还有玉梁这个“百事通”,因为玉梁也铁蛋交好,铁蛋的娘荣嫂又是最爱听闲言说八卦的。玉梁绘声绘色,将铁蛋跟他说的话都说了。据说是府城一家老爷钦佩颜锦程的文采,请他去做西席,还给他拨了一个别院住,所以,他那一家子,连颜庆洪和陈氏都跟着走了。听说他们走的匆忙,什么都没收拾,衣裳包袱都没拿。颜锦程能考上秀才,肚里墨水是有点的,可这点墨水,能让府城的大老爷倾慕他文采还不远千里请他去做西席“他们说人家给一百两银子束脩,还让他一家人都住过去,大姐,你说是不是真的啊”玉梁觉得这要是真的,简直是老天瞎眼了,颜锦程有这么好的文采吗他跟着李秀才开蒙后,对学问已经有点见识了。“傻子都知道不可能。”玉栋铁口直断。“小叔,你觉得不可能啊”玉梁嘻嘻坏笑着去问颜庆江。颜庆江点头,然后反应过来玉梁是笑自己傻子,气得要打玉梁屁股。住在一起后,辈分上颜庆江是长辈,可玉栋四个觉得他和玉梁一样,他们天天教导颜庆江是非好坏,颜庆江如今可不会任人取笑了。“不是我说的,是哥说的,小叔,打他打他”玉梁一边跑一边叫。“我什么时候说过”玉栋不依了,帮着颜庆江去捉玉梁。颜庆江笑得跟个孩子一样,一会儿追玉栋,一会儿追玉梁,三个人笑得不亦乐乎。、144章 兄妹相左颜庆江三个在屋子里玩闹,玉秀和玉淑两人坐在桌边记账。玉淑报数目,玉秀誊写汇总。两人看了颜庆江三个一眼,将桌子往边上靠了靠,生怕被碰乱了账本。冬至,对银钱往来来说,是结算的日子。他们家买卖都是现钱交易,概不赊欠,所以,跟家中护院和帮工的结算工钱后,剩下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钱了。家里开了作坊,玉秀每日忙着与各家掌柜们打交道,玉淑就留在家里每日记账管事。她性子腼腆少言,可记账很细致,每日银钱出入、买卖过手,都理得清清楚楚。两人一个读一个写,终于,玉秀放下笔,长舒了一口气。“姐,我们有两千多两银子啦”玉淑看了一眼玉秀最后算出的数字,压低了声音生怕别人听见了,可声音里那喜气是怎么都压不住。其实,她们昨晚已经数过家里的钱箱了,里面沉甸甸的银子,看得人眼花。现在,账目算下来,真的有这么多,一时之间,还是觉得不可置信。“这么多”玉栋在边上听到了,也凑过来看。颜庆江和玉梁看三个人都在看,也都看过了,两人压根没看明白账本,看到玉秀三个笑,也跟着傻笑。“大姐,二姐,快点烤烤手。”玉梁殷勤地将炭盆挪过来些。“还真是冷,姐,给你汤婆子。”玉淑在炭盆上捂手,想到身上揣着的汤婆子,递给玉秀暖手。五个人都是喜气洋洋。本来他们赚得更多,但是为了迅速推动名声,玉秀在本地乡绅望族上花了不少本钱,各地造桥铺路的善事上更是热衷。这些零零总总花了不少。能有两千多两剩余,也是不错的事了。玉秀又拿出一个账本,这本账册,是人情往来的记录。他们现在,只有往,没有来,所以薄薄几页,写的无非是某月某日,送给谁什么东西。每次玉秀拿出这本账册来,玉栋几个就知道要考虑送礼的事了。玉秀想着明年的事,跟四个人商量,“哥,这两千两银子里,我想拿一千两,等到腊月你和小四去一趟县衙还有学政府,送节礼。武知县这边我们往日也有往来,这次节礼送两百两,也就够了。学政大人这里,还是头次上门往来,就送八百两吧”“为什么送这么多”玉栋觉得大妹妹辛辛苦苦赚的银子,一下要拿出一半送人,有点不明白,“你不是说,知县大人是一县之主,我们要交好。学政这边为什么也要送了”“明年春闱,我想着你和小四就下场去考。小四只是练个手,你明年就十三岁了,肯定能考上。童试这种事,知县和学政主考”“那更不应该送银子了。”玉栋板下脸说道,“明年是童试,这种时候送银子去,不是贿赂考官吗”“哥,你和小四都刚开蒙,上学堂半年都不到”别人读了多年的书,他们两个就靠半年不到的时间,能考过人家“秀秀,那更不应该去送了,我们要是考不上,那是自己没本事,买官的事不能干。”玉栋倔强脾气上来了,噌一下站起来,梗着脖子说道,“你忘了,爹以前常说,做人要本分要踏实。这要是送钱考上去了,也不是靠自己的本事考的”他语气严厉,拿出了兄长训斥的架势。玉栋一发火,家里几个人都有点愣住了。他虽然是哥哥,但脾气温和。别说这么训斥,连大声说话都很少。加上现在家里,一向是玉秀拿主意,他们四个听声办事。现在玉栋忽然发火反对,玉淑和玉梁只觉有点无所适从。玉秀被他的疾言厉色吓了一跳,她没想到,哥对这事的反应会这么大。她看着哥哥气愤的脸,明白他是真的生气了,略一细思,她就明白了。玉栋是个有主见的人,他自小在颜庆山的教导下,对大是大非上分得很清楚。往日自己所做的决定,都不涉及对错,所以他很高兴听从。现在玉栋听玉秀的意思,是打算拿钱贿赂学政和知县,给自己开个后门买个秀才,他觉得这是不对的。“哥,我知道这事不对,但你和小四也不是不考”她想要说服玉栋,却又干巴巴地说不出什么话。因为,这的确是行贿。可是,大宁王朝上下,这种事多了,别人都在做,他们为什么不能做她想了想,将玉栋拉到了屋外,压低声音道,“哥,你也知道,我们现在处境不一样,你和小四早点有功名在身,我们做事也容易些。你不是一直想着爹报仇的事吗你和小四有功名后,我们就能躲开一些明枪暗箭,甚至”玉秀想说,甚至只要考上,他们可能就能打听到更多阿公和爹的事。没想到,玉栋直接打断她的话,摇头说,“秀秀,我知道你的意思。我想知道阿公和爹的事,也想让你安心可是,要是这秀才是花钱买的,我们哪有脸祭告祖宗”“哥,不是让你们不读书啊,只是明年先想法子考上秀才,你们再接着认真读书,以后凭本事再考举人、进士”“秀秀,你看看福清叔家的仲远哥他们,他们读了这么多年,到现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