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太后金安(快穿)> 分节阅读 3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5(1 / 1)

折子要到承德奔丧, 他们都不同意。“明儿个给六爷下旨意,让他来奔丧。”大臣们向两宫太后汇报大行皇帝丧仪的准备情况之后,婧瑜开口。“太后,不可啊京城刚刚回稳,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片刻也离不得恭亲王。”肃顺话回得可硬气呢“怎么就离不得了奔个丧,左右不过三五天的功夫,和洋人的和议都已经签完了,剩下的不过是些具体的事务,还需要恭亲王亲自处理不成”圣母皇太后立马就不同意了。“总之,恭亲王就是不能来承德。”肃顺都不带废话的。“肃顺,你不要太嚣张了。”恼羞成怒了。“好啦,好啦,不要吵了,为了这么点儿事,吵吵了十来天了,至于吗六爷是大行皇帝的亲弟弟,能不让人家来吗肃中堂,明日给六爷下旨奔丧,不要让哀家说第三次,你可听明白了”婧瑜一锤定音,谁还不知道肃顺那点儿小心思啊,无非是怕恭亲王来了分权嘛就好像恭亲王不来,他就能一人独大似的,他想一家独大,那还得看圣母皇太后干不干啊,更重要的,得看看婧瑜同意不同意吧“嗻。”肃顺到底没跟婧瑜撕破脸,以婧瑜如今的声望,振臂一呼,响应的人多了去了,他毕竟是臣子,身份就是他永远都跨不过去的鸿沟。圣母皇太后看肃顺应婧瑜应的这么痛快,那个气了,坐在边上一个劲儿的运气,手里那帐子都快绞成绳儿了。她以为成了太后就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呢别说上面还有婧瑜这个正头皇后压着,就是大臣们,也不是谁的话都好使的,比如一直就与她互相看不惯的老对头肃顺,就不可能受她的摆布。肃顺厌恶她干政,她记恨肃顺挡她路。自打大行皇帝一走,就没有一天消停的时候。呵呵,就冲着肃顺这么不惯着圣母皇太后,婧瑜都得保下他来。专业k圣母皇太后一百年不动摇,绝对的神级队友。所以,圣母皇太后一直在为恭亲王奕欣讲话,婧瑜知道,她还真就不是后世那些脑洞清奇的神编剧们编的那样跟奕欣有私情什么的,纯粹是两个不得志的人抱团取暖,合作共赢罢了,你看,后面不是分道扬镳了嘛婧瑜这些就这么在边上看着肃顺跟圣母皇太后两个掐,她在评估,看看肃顺到底猖狂到了什么程度,还是看看圣母皇太后到底有几分手段。棋逢对手,那棋才精采,一边倒的碾压有什么意思就说前段日子的八里桥吧,头一回清军被碾压,皇帝都被吓得连夜逃跑了,可是英法联军根本没找到多少兴奋点,太平淡了嘛后面一回,英法联军被碾压,也就是还没有完全麻木的如恭亲王、僧格林沁、胜保等人还激动那么几天,真正上战场的那四十位勇士,平静得不要不要的,为啥对手太弱了呗,兴奋不起来“姐姐,您也看到了,肃顺他也太欺负人了。根本不把妹妹我放在眼里。”大臣们一走,圣母皇太后就开始告状了,婧瑜这么些天了始终不表态,这回终于站在她这一边了,她一下子找到了靠山。“肃中堂有肃中堂的想法”不听你的就叫欺负你了“可是姐姐,大行皇帝给咱们留下御赏和同道堂,本来就是让咱们辅佐皇上管理国家的,可是你看看肃顺他们八个顾命大臣,什么时候问过咱们的意见,那旨意还不他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咱们又不是那泥塑面捏的木头人,闭着眼睛光知道盖章就行。”这还是要参知政事啊“那妹妹,你想怎么样呢”“妹妹就是觉得不能朝廷的事都让他们几个说了算吧那这大清天下到底是淳儿的还是他肃顺的。”“嗯”婧瑜点头,“那妹妹你想怎么做”“姐姐,依妹妹看,这肃顺就是那乱臣贼子,他想做鳌拜,咱们决不能留下他祸害了祖宗的基业。”果然够狠。“那除了他之后呢朝廷的事谁去管”“姐姐母仪天下,自然是姐姐力掌乾坤了。”“可母仪天下的不光是哀家,如今妹妹你,也是母仪天下了。”“妹妹哪有姐姐那般护国之能,不过是给姐姐打打下手,干点儿零活儿罢了。”这谦虚劲儿的。“那妹妹打算怎么做”全凭圣母皇太后做主的样子。“姐姐,你的朝凰卫以一敌万,天下无敌,轻轻松松就可以拿下肃顺等人,肃顺的那些个门生故旧,外省的督府,统兵的将领,有姐姐镇着,必不敢造次。咱们再联合六爷,就能迅速掌控制朝局,到那时候,姐姐你才是真真正正的天下至尊呢”瞧瞧,全在为母后皇太后打算呢。婧瑜微笑,“妹妹想做就去做,如果肃顺真有不臣不心,哀家会让朝凰卫相助妹妹的。”相争就争呗,不让肃顺看看对手的实力,他怎么会老老实实的听话办事呢恭亲王两天之后快马赶到了承德,在大行皇帝灵柩前哭得情真意切。年轻的醇郡王终于等来了主心骨,一步不离的跟前跟后。对于大行皇帝遗诏里没有任何对他的交代,恭亲王表现的很恭谨平和,没有一点的不满。“六爷,您这以后,是怎么打算的就这么着了”恭亲王临回京之前,在婧瑜的东暖阁,受两宫太后单独接见,东暖阁的护卫由朝凰卫负责,安全得很。圣母皇太后迫不急待的开始动员恭亲王发动政变。“回圣母皇太后,只要能为咱大清做点事情,臣在什么位置都无所谓。”“可是六爷,您手里没权,处处受人压制,您就是想做事,又能做得了什么呢你是道光爷的亲皇子,这江山是道光爷传下来的,总不能交到外人手里吧”“臣相信,只要有两宫太后在,江山就一定会在皇上的手里,谁也拿不走。”“六爷这话不错,只要有姐姐在,江山自然是稳的。那六爷自个儿呢您还没到三十呢,后半辈子,就打算在府里琢磨您那些西洋钟表了”这话,可整诛心的了。奕欣一直在低头回话,听了圣母皇太后的话,抬头看了婧瑜一眼,又低下头,“臣自会有臣的去处。”圣母皇太后的意思是很明显的,奕欣就是死活不松口。婧瑜看这两人谈不拢,看够了戏,才开口,“六爷,你可相信哀家”奕欣第二次抬头,与婧瑜对视了一瞬,“但凭太后差遣。”“好,那六爷就安心在京城里等消息。”婧瑜召冯婉贞到跟前,“婉儿,你去告诉温统领,让他安排两队朝凰卫侍卫,护送六爷回京。”冯婉贞跟着婧瑜到随德避暑山庄之后,见到当时的懿妃才想起来,冯婉贞的名字里的贞字跟懿妃的杏贞的贞字重了,便做主给冯婉贞改成了冯婉儿。朝凰卫的训练越来越有后世特种兵的架式了,两百人分成了四十个小队,五人一队,每队都有一名狙击手,婧瑜给他们重新配备了装备。所以婧瑜说派两队朝凰卫护送恭亲王,就是派十个人了。恭亲王在朝凰卫的护送下返回京城去了,圣母皇太后游说失败,各种气馁,各种郁闷,独自回宫不提。当天认里,婧瑜收到朝凰卫发来的消息,恭亲王在回京的路上被袭。婧瑜急召肃顺觐见。“肃中堂,你是要做鳌拜吗还是想做王莽”婧瑜开口见山的质问肃顺,对于这种段位的人,何必跟他转弯磨脚呢。“臣不懂太后何意”还想装糊涂“明人跟前不说暗话,肃中堂这是跟哀家耍花枪呢”“不敢。”“为什么要杀恭亲王”“朝廷容不得他。”“是朝廷容不得他,还是你容不得他”“朝廷容不得他,臣也容不得他。”“肃中堂还没有回答哀家的问题,你是想做鳌拜,还是王莽”“臣惶恐,臣既不想做鳌拜,更不想做王莽。臣只想做一个匡扶幼主的忠臣。”“那是要做霍光了”“臣不敢。”第60章 老佛爷别想吉祥了8“肃中堂, 你的心思哀家清楚,圣母皇太后与恭亲王的心思,你我也心知肚明。我问肃中堂一句, 你觉得, 哀家会不会让你们其中的任何一家独大”看把他们两个能的,觉得自己个儿能一手遮天呢, 要不说,还得是奕欣明白呢, 不跟着他们瞎蹦跶。真以为婧瑜还是原来那位无权无势的面人儿皇后呢“太后圣明, 臣只是想做事”“那我问问肃中堂, 您要做什么事”“当然是辅助皇上,振兴大清国。”“那你想怎么做呢”“无非富国、强兵而已”“好,那怎么富国, 如何强兵”“整顿吏制,发展商业,增加军备。”“哀家听人说过,最了解一个人的, 不是他的朋友,而是他的敌人。那么以肃中堂你对恭亲王的了解,如果朝政在他手里, 他会怎么做呢”终于不再对答如流了,肃顺想了一会儿,“如若恭亲王主政,他必发展洋务, 其它,也不过臣刚刚说过的那些。”“肃中堂坦诚。”婧瑜看着肃顺,“那哀家也跟肃中堂说句心里话,哀家不支持哀家保证,肃中堂您的想法,一定实现不了。”“臣等是大行皇帝钦定的顾命大臣。”“那又如何”“太后就不怕史书彪炳吗”“呵,这话由您肃中堂说出来,您自己不觉得可笑吗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臣无话可说”肃顺低头行礼,但不代表他就心服。“那就做好你的首辅。肃中堂有治世之能,哀家也不是没有容人之量,哀家能容下所有人,却决不允许任何一个人独占鳌头。”说的这么明白了,要怎么做就全凭肃顺自己了。他若是非要作死,那婧瑜也不介意成全他。第二天,婧瑜提出由醇郡王奕譞接任步军统领,肃顺没有反对,八大臣唯他马首是瞻,他不说话,别人也就无话可说。醇郡王走把上任,掌控了京城的防务。圣母皇太后惊讶于婧瑜的手段,再不曾找过婧瑜,高四儿跟婧瑜打小报告,说圣母皇太后正在琢磨着也要弄一个卫队。这是看着婧瑜手握朝凰卫,在朝廷上翻云覆雨,眼气了吧可是她也不想想,朝凰卫是那么好建的十一月二十日,皇帝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称慈安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徽号为慈禧皇太后。二十一日,兵部待郎胜保率兵到承德护送大行皇帝灵柩回京。咸丰十年十二月初一,咸丰皇帝的灵驾返回京城。十二月初二,御史董元醇上奏折,请太后权理朝政,简亲王一、二人辅弼。上允。着恭亲王为议政王,入军机处。另,加大学士桂良、户部尚书沈兆霖、侍郎宝鋆、文祥为军机大臣。自此,八大臣顾命制名存实亡。大清朝进入了一个太后垂帘,亲王议政,大臣顾命的史无前例的新局面,军机处大臣更是多达十一人,同样史无前例。初五,从大学士周祖培疏言:“怡亲王载垣等拟定祺祥年号,意义重复,请更正”,诏改“祺祥”为“同治”。初九,同治皇帝在太和殿即皇帝位。十五日,同治皇帝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于养心殿垂帘听政。婧瑜达到了她几世太后生涯的巅峰。大行皇帝大殓后,咸丰十年也就结束了,正值国丧期间,过年也没什么年味,太平天国与曾国蕃在南边儿厮杀,有点儿正事儿的人,谁也没心思过年,都在思索着,新的一年开始之后,要怎么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唯有慈禧太后,兴致颇高,终于能够名正言顺参知政事的她,志得意满,春风得意。年后开朝,便是同治元年了。恭亲王与肃顺像是达成了某种默契,恭亲王只提开办洋务的事宜,奏请开办同文馆,设立南洋、北洋通商大臣,建立海关衙门,向各国派驻使节等等。肃顺则是更注重整顿吏制,肃贪反腐。各忙各的,挺好。婧瑜看着他们都在自己更加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别提多欣慰了。婧瑜是欣慰了,慈禧太后郁闷了,还以为垂帘听政以后终于可是天下尽在掌握,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了呢谁成想,两边儿他都插不上手。还有慈禧太后更插不上手的呢就是强军。首辅与议政王两位大人在这一点上非常的一致,肃顺向来是强硬派的,不过以前他的强硬实在有些自以为是,恭亲王也不是温和派,他只是明白形势比人强,对国际局势看得比较明白,才不得不更趋向妥协,自从有了朝凰卫,他可是比谁都强硬,简直就是霸道。英国人法国人别想在他这儿占到一点便宜。强军这一点上,婧瑜是十万百万千万个支持,这一项做好了,国家稳定了,其它的也就顺其自然了。三位大佬取得了一致,那这事情就再顺利不过了。朝廷下旨意给下面的各省督府,酌情筹备兵工厂。力争早日做到武器弹、药自产自销。当然,首要任务,也是朝廷目前最大的麻烦还是太平天国。越早平定越好。婧瑜是知道太平天国未来几年就会被曾国藩平定的,但是这一次,她来了,只能说声对不起了,她等不起啊。婧瑜本人对太平天国是很同情的,如果她穿到太平天国的某个人物身上,她会非常愉快的结束掉腐朽的清国朝,可是谁让她穿到了慈安太后的身上呢只能对不起天国的各位了。军机大臣,兵部的尚书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