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回去尽快安排人手,派官兵前来学习,对了,周大人,你这里能否调派熟悉人手像十里铺派来的人一样。”“周大人你不用为难,凡是派去的人我们会给予一定的工钱,同时加大官兵调遣,不耽误临沂的重建。”周斌连连摆手:“傅大人,下官不是这个意思,下官这就前去准备,只是下官不敢独自邀功,为百姓,一切都值得。”傅志凉和周县令等人这次会面之后,很快敲定更详细的措施,做了更合理的安排部署。与此同时,十里铺的重建工作进入另一个,地震二十多天后,十里铺第一座新建的房子宣告完成。“村长,柳姑娘,真是太好了”某中年汉子擦擦满头的大汗,看着面前错落有致搭砌在一起的土坯,屋檐下间隔相等的墀头布置巧妙而又大气。背靠大山面朝小河,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房子崭新大气,四百平的院子中,三间正房两侧是东西厢房,正房和厢房中间的位置修建了一间厨房。木质的房门上雕刻简单的图案,窗子涂成暗红色,厚厚的窗纸透光效果良好,虽然简单但并不粗糙,柳清溪轻轻扫过去,尽显古朴大方。从外面看过去,小院整整齐齐,类似于四合院的设计,中间预留一块儿空地。张五梁拍拍结实厚实的木门,哈哈大笑:“不错不错,咱们好儿郎的手艺越来越好了,回头闲了种两棵果树,摆个石桌子,夏天乘凉吃饭多好。”想想那样的日子就美美哒,简直不要太好。张五梁的描述让人们都露出神往的表情,回想这么多天,好像噩梦一样,现在看着全村人共同努力下的第一个成果。不可置疑,人们心里的感觉都很满足。“不过大家伙都别太骄傲,活计还多着呢。”“哈哈哈,村长,那不能,俺们大家伙这会儿浑身都是力气。”“就是就是,老少爷们,赶紧干活去。”男人女人背着锄头麻溜干活去了,想象着自家房子盖出来也是这样,心情就美美哒。与此同时,凌江省大规模的抗灾救灾工作也逐渐展开。这次地震不仅波及普通老百姓,商人损失也不小。店铺损坏不损坏这个不提,单单地震之后人们生命受到威胁,就没人有闲情逸致吃饭喝茶逛街买东西。因此对他们的打击是致命的,只有随着时间过去,人们的生活渐渐恢复正常,他们的生意才能渐渐恢复。一个月后以临沂为中心的十七县渐渐恢复原有的面貌,一片片废墟被清理出来,事态向着良好的方向展。十里铺的房子几乎修建完毕,但是张五梁看着家中一日日变少的粮食,再看看火辣辣的天气。叹口气:“趁着腾出手了,赶紧把苞谷种上,虽说季节有点晚,但种上有收成总归是没有,今年恐怕没有往年自在了。”与此同时,凌江省,傅志凉眉头一蹙:“你们说什么”梅汉生下边一掌管账目的官员紧张擦把汗:“大人,受灾人数过多,粮食和银子”深呼一口气,他拼命低头:“已经不够用了。”“什么不是预计再有一个月基本恢复正常吗怎么又出了这个问题”傅志凉盘算一番,离京之日,他带着几十万两赈灾粮款外加万担粮食,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几乎消耗殆尽。本想着有了周县令献出来的救灾之策和建造方法,他可以顺顺利利解决这次事情,赶在秋天之前返回京城。奈何低头沉思片刻,他抬头问道:“还能坚持多长时间”“回大人,目前还可坚持十日,可往年这个时候正是秋种时间,今年往后推迟,这期间好几个月颗粒无收,恐怕”是啊,这位官员所言不虚,千千万万百姓张嘴等着吃饭,中间几个月时间,粮食的消耗是巨大的。作为户部侍郎,傅志凉对于这种情况的处理有自己的办法。之前不是没有想过,只是震后伤亡惨重,所过之处一片凄凉,商家也都停止生意,处处萧条。地震到现在加起来将近两个月时间,差不多恢复一大半,街上零零散散的行人脸上初现笑容。“梅大人,明日邀请凌江省各界商人前来做客。”“这大人,这合适吗”梅汉生心微微一颤,这凌江省有头有脸的商人都有靠山有背景:“如若咱们太过强硬,恐怕”傅志凉猛然抬手,制止梅汉生继续说下去:“梅大人,既然我们有共同的目标,都想事情尽快解决,那么就要想更好的办法,照办吧”梅汉生心塞塞,灰溜溜的照办去了,谁让傅志凉是他的顶头上司呢第二日,凌江省有头有脸的任务一个个被请到府衙。一个个衣着豪华,穿金戴银,头油光华亮,精神奕奕的出现在府衙门前。其中一个圆圆胖胖,眼睛时不时闪过精光的中年男子笑哈哈跟旁人打招呼:“哎呦,刘老板,好些日子不见,越精神啦”“李老板说什么笑话,这一地震啊,你说说咱们这些个,谁能精神的起来”“是啊,不过日子总算好些了,要不然我可要破产了。”圆圆胖胖的李老板拍拍衣襟道。“李老板这话可就谦虚了,咱们凌江省如果你说破产,那久没人敢说自己生意好了。”刘老板眼睛中闪过一丝算计。突然,李老板悄悄趴在刘老板耳边:“你说今天梅大人请大家来干什么”两人相视一眼,虽然对此都很好奇,但谁都不出声妄加评论。两人都明白对方的算计,府衙门前,任意谈论官员有关话题,可是就在两人对峙之时,远处一辆马车缓缓靠进,车帘掀开,一只长满老茧青筋清晰的手伸了出来,紧接着出来一位头花白,但脸色红润,精神健硕,眼睛明亮的老人。第二百七十八章 乖乖掏钱老人年纪六十岁左右,在车夫的搀扶下缓缓下车,在这个年纪,能保养到脸色红润已经不错了。毕竟这个时代能活到六七十岁已经很难得。下车之后,老人整理整理衣襟,步伐沉稳,目光坚定,露出微微笑容。刚刚讨论热火朝天的商人们一个个前:“应老您来了。”“嗯,各位老板好,好些时日不见,可都还好”老人爽朗的声音传来。“还好还好,应老身体怎么样啊今天梅大人也请您了能见到您真的是荣幸,哈哈哈,对了应老,我们家那个房子还需要您”剩下几个也同样期待,刚刚一个个抬头挺胸骄傲自满的老板们一个个点头哈腰:“应老,若是有您出手,我那房子”说起这位老人,为什么这些大老板一个个如此尊重,还是有些原因的。这位应老是凌江省著名的建筑师,不管房子的建造还是设计,亦或是选址与风水,都是泰斗级的人物。这位应老四十多岁出名,到现今六十岁,享誉凌江,深受各界人士喜爱。人吃五谷杂粮生活,但是古往今来房子也是离不了的居住之所。对于普通人来说,能遮风避雨,能安稳过日子好,可对为商为官之人来说,除了遮风避雨,还要求布局、审美、风水等等。据说只要经他设计的宅院,小桥流水,亭台回廊,屋脊飞檐走兽,每一处都有讲究,而这些讲究都和风水挂钩。只要住在他老人家设计的宅院里,必定一声顺风顺水,家人平安,不管各行各业,即使没有卓绝的成,也必定数一数二。所以啊,这些商人对这位设计的房子可是情有独钟。只是随着年纪渐长,应老已经很少出手设计,他手底下倒是有几个徒弟,只是都没有将他的本事学个十成十。所以算散财万两黄金他们都欢欢喜喜双手奉,只是即使这样,也很难将他请到。“各位老板,咱们进去说,看看大人有何吩咐。”“是是是,应老您先请。”几人恭恭敬敬等应老进去自后,才一应跟。片刻之后,府衙大厅,几张圆桌子围满了被应邀进来之人,下人端着茶水一应共商,只是主角还没到来。这让在座的人心里直突突,更有几个大胆的围在应老身边询问。应老但笑不语,活了这么大岁数,虽然不知道所为何事,但他也不会应承什么要求,只是细细品尝翠绿色的茶水。终于,今日的主角姗姗来迟,以傅志凉和梅汉生为首的一众官员到来。“参见大人。”商人们起身行礼,拱手作揖。“各位老板不必客气,本官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圣下旨派来凌江省的钦差大臣傅大人。”“傅大人好”“嗯,今日请大家来,主要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啊,咱们凌江省十七县发生大规模地震,死伤人数数不胜数,损失难以估量。圣为此殚精竭虑,派本官前来主持救灾事宜,可在这个时候,一个小村子的姑娘,主动献出建造房子之策,可以保证地震房子不倒塌不损坏”“这位柳姑娘和杨举人不过十四五岁的年纪,献出所有家产帮助救灾事宜,短短时日取得良好效果,至今实行一个月以来,效果显著,灾后重建已经完成大半。”“不管诸位如何感想,本官十分感动,小小年纪有如此胸襟”随着傅志凉的讲述,这些商人一个个低下高贵的头颅,面感惭愧,他们从来没有捐钱的心思,说起来真惭愧啊。可商人是商人,古往今来都是市侩著称,虽说百姓疾苦,可跟他们有什么关系他们一个个低头,是不愿意主动说出捐献的话,此时也都明白梅汉生请他们来的目的,不是想找冤大头吗要知道地震受灾百姓千千万万,如果捐钱那多少是个头啊三五千两根本不起什么作用,可是多了那是在割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啊。这样的情况傅志凉见多了,在京城之时,这种募捐的事情他们户部没少做,商人图什么说到底是一个利字,这种干掏钱的事情他们怎么可能乐意只是其一人在听傅志凉讲解的时候面色有所改变,紧接着露出十分感兴趣的样子。时不时点头称赞,对于傅志凉所说,他有所耳闻,也曾经谈听过,此时,突然有见一见这两位年轻人的冲动。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距离傅志凉等人最近的应老,老人淡定如常的面孔第一次出现狂喜的表情。再看看下面这些人,应老活了大半辈子,自然明白他们的心思。正准备说话的时候,傅志凉接着道:“本官回京之后,定当将柳姑娘和杨举人的壮举禀报圣。”突然人们眼珠子活了,这什么意思圣可能会知道那如果名字能在圣耳边出现,即使记不住,有那么一点印象,可不为商为商,挣再多钱有什么用还不是抵不过官家的一句话如若圣都知道他们的名字,那以后怕什么说真的,他们拼死拼活做生意挣钱,有一大半都用来打通关系,进了别人腰包。可是捐多少钱合适多了舍不得,少了这么多人,傅大人能提到所有人的名字吗他们久久不能做决定,等着第一个人开口。应老环顾四周,缓缓站直身体:“傅大人,现场我年纪最大,我先说两句。”傅志凉点头认同,应老慢慢开口:“柳姑娘和杨举人的壮举,老夫十分佩服,枉顾我活了大半辈子,还不如小姑娘小少年做得好,老夫惭愧惭愧啊。”他低下头,愧疚感油然而生:“在这里,当着众位大人的面,我做个保证,为了受苦受难的百姓,我带个头,捐献白银十万两,粮食千担。”他的话音一落,满座皆惊,不止傅志凉为首的官员,还有刘老板李老板等商人。第二百七十九章 前辈应老放出这句话,十万两白银,几乎相当于他大半个身家。毕竟作为设计和作为商人的收入不能比,虽说应老的设计价值万金,但一个好的设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其中不仅仅考虑居住的舒适性,还要考虑院落与院落的布局安排,风水的讲究,选址的要求,每一个细节的设计包括花草树木种类,都有严格的设计要求。因此往往一座三进的宅院,应老一人就要花费两个月的时间,更别说那种规模更为宏大的园林式建筑。甚至有时候一座园林式建筑,王老需要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或许这就是泰斗和普通人之间的区别,对于自己的作品,出手时必定达到自己满意,而这期间,很多时候小细节的修改也要花费很长时间。加之应老年纪渐长,他的重心渐渐转移到培养晚辈上,接连好几年都没在出手。因此现在的凌江省,如若谁家的府邸是由应老设计,不单单自己住着舒服,子孙兴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