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光明,只是说出来就很骄傲。这也是一种富贵身份地位的象征。因此应老一出口十万两白银,可是惊呆了一种商人,精于算计的他们怎么可能像应老一样,拿出一半的身家用于救灾。别说一半了,就是一成他们都舍不得。可是应老都开口了,加上傅志凉这位钦差大臣亲自开口,他们都明白,如果这次不放点血,恐怕事情不能简单了了。只见刚才那位话最多的李老板率先站起:“应老深明大义,我等晚辈佩服至极,积威大人,李某和应老一样,同样十万两白银,粮食千担。”这位圆圆润润的市侩商人追随应老的数目,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捐赠。原因是大家心里都明白应老这位大设计师的身家和自己不能比,可太多他们舍不得,太少拿不出手。那么什么数目合适呢自然就是十万两,应老这位老前辈在,他们也不能高太多。因此,李老板选择和应老一样。头花白眼睛清明的应老微微点头,算是赞许李老板的做法。这个李老板很有眼力见儿,不当第一个,因为枪打出头鸟,往往倒霉的就是第一个人。但是他积极做第二个,不仅肯定了应老的所作所为,也支持几位朝廷命官的灾后重建工作。捐赠的数目恰如其分,不多不少,一没有得罪应老,二让傅志凉和梅汉生比较满意,三没有故意抬高价格,在场的各位身家丰厚,十万两的数目可接受。至于应老当第一个他这个数目就是供这些人参考的。有了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就容易多了,大家一看这钱必须的出了,并且见前几个都是同样数目,就相当于给后面的人规定了一个准则。只是大家都没有点名,只是登记的时候选择和应老李老板一样。再后来的人,看到前面人这么做,立刻推挤着上前,恨不得立刻将捐赠写上。为什么呢因为对于势在必行的钱财损失,为什么不主动点让大人高兴满意呢如果表现的不情不愿,最后钱还是要出,反而落个不好的印象。好比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一部分人,明明做了很多事情,但由于表达方式不合意,或者是行为举止表现出不满。那么即使做得再好,上司看到的只是你不耐烦的工作态度,而不是你完成的很好的工作。这就是考验一个人情商智商的时候,在场的全是精明的商人,怎么可能让自己的钱财落空,漂亮话一句一句冒出来。“大人如此为百姓着想,是凌江省受苦受难的百姓之福。”“圣上英明,是西月国之福啊”官场上的人,说起这种歌功颂德的话,就是手到擒来。傅志凉只是笑笑,也不会当真,这种话他听多了。一上午的时间,和这下商人周旋,饶是他身体强壮,也有些受不了。这些个人一个赛一个精,非要在他这儿拿到相应的保证,才乖乖把银粮送来,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傅志凉全程注意力高度集中,就怕不小心被人挖坑。最后的名单统计完毕,账房将账目拿来让他过目,傅志凉大概翻看两页,扫了两眼,心里已经有大概估计。只见他庄重的将账本放到托盘里,冲在场组所有人拱手致谢:“本官来到凌江省一月有余,灾后重建工作呈现良好效果,离不开各位大人,各位老板的支持。在这里,本官对大家表示感谢,待回京之日,定当向圣上表明各位的功绩。”“下官草民谢傅大人,下官草民告退。”一群人鱼贯而出,就在应老准备离开的时候,傅志凉突然道:“应老,请您留步。”一脚跨出半边门的老人稳住身形,后退一步站稳,转身拱手:“不知大人有何吩咐”傅志凉连忙上前托起老人行礼的手臂:“应老,应该是本官向您行礼,怎么能让您”他停顿片刻,接着道:“应老请坐,请坐。”应老不再客气,今天的所有人在他看来都是晚辈,更何况和这个傅志凉多多少少有那么点关系。至于傅志凉,虽然他是朝廷命官,应老只是白身,但不能小看这位老人的人脉,在京城多人和应老私交甚好,所以这是一位潜在的人脉枢纽。“应老,不知您有没有听说那个临沂县的柳清溪”应老点点头:“听说过,傅大人想说什么”“就是您有没有什么需要指点的我们现在采用的建造方法和一些构造措施,都是按照这位柳姑娘的建议来,只是毕竟她还太年轻”“所以应老您能不能帮忙把把关”话说这位老人可不好请,今天难得见到,总要确定一番才安心。应老默默自己全白的胡子,笑眯眯的看着眼前中年官员:“傅大人既然已经采用此新方法,自然要坚持到底。好了,我还有事儿,先行告退。”说完,老人挥挥衣袖,步伐矫健,潇洒的离开。第二百八十章 晚辈老人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潇洒姿态仿若天外来人,无功名利禄俗世的牵绊。徒留傅志凉一脸懵逼,呆愣许久,猛地一激灵:“啊哦”总算领会老人意思。既然他提到按照柳清溪的方法继续进行,那就说明并没有什么问题啊所以这就放心了。再联想今日老人的举动,平时三顾茅庐都难请到的人,今天居然一封请柬就主动前来,联系方才老人带头捐钱的行为,傅志凉恍然大悟。虽然中间需要和商人们虚与委蛇,但人家大放血,几句好听的还是应该的。总的来说事情进行比较顺利。那么为什么这么顺利呢想想之前在京城募捐的时候,那些个人的嘴脸,更有甚者称病不来,而今天商人们一个个主动掏腰包的行为都是在应老的带头下开始。傅志凉心中一暖,对这位老人肃然起敬。凭他一身的本领,别说凌江省了,即使在京城,那也能得到受人尊重的地位。那么一直待在这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凌江省干什么老人是看破了世间诸事,在这里颐养天年,享受悠闲的时光。但遇到灾难,他没有置身事外,这位老人比许多官员,甚至傅志凉自己做的都好,想到这里,这位中年官员十分惭愧。比起之前稍微带着点应付的态度,这次他从心底开始改变。不单单是这位老人,还有那两个曾经见过的少年少女。思绪渐渐飘远,直到梅汉生轻声呼唤:“傅大人,咱们现在怎么做”“啊立刻派人前往名单上签署名字的府邸,将银子粮食归位。”“是”负责押运银两和粮食的任务交给宁泽手下的士兵。“救灾任务继续,抓紧时间,我们现在是在和时间赛跑,天气闷热,如若再不尽快完成,等到数伏天,中暑的人会越来越多,后果依然严重,形势十分严峻。”傅志凉焦急万分,一个多月的时间,66续续能抢救出来的人都救出来了,救不出来的甚至连尸都找不到。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对尸体的处理,人们迷信,不崇尚火化,为了避免天气炎热细菌滋生,造成难以估量的大规模瘟疫。傅志凉命令所有人必须将尸体深埋两米左右,避免爆瘟疫。此时,人们逐渐接受亲人不在的事实,傅志凉也越来越熟练灾后的工作安排。一向为人小心谨慎的他再次确认:“尸体是否全部按照规定掩埋。”“是,大人,全部都是按照您的吩咐严格执行。”“好,把账本拿来我再看看,最后账目一共多少”账房颤抖双手,嘴唇微颤,眼含笑意:“大人,此次募捐一共获得一百八十六万两白银,粮食万旦,支持后续救灾相差不多。”如此数目,和圣上派下来的赈灾粮款相比数额巨大,支撑接下来的就在即使不够也差不多。傅志凉没有想到今天有这么巨大的收获,其中多亏应老带了个好头。志气满满的他想到老人挺傲如青松般的背影,突然更加坚定。而离开凌江省府衙的应老,眼睛突然明亮起来,露出一抹满足,又带着一丝狂喜的笑容。“尽快回府。”车夫马鞭一样,健硕的骏马四蹄飞跃,咕噜咕噜的车辙声在略微清冷的街道上越响亮。应老回府之后,马不停蹄赶到书房,拿起信件奋笔疾书:“来人,将这封信送到碧溪镇十里铺的柳姑娘手中。”书房外,身着宝蓝色五福捧寿纹褙子的中年男子推门而入,应老脸上来不及收回的笑容映入眼底。“爹,什么事情这么高兴”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应老的大儿子应付山,今年四十二岁,一缕胡子修剪整整齐齐,头高高竖起,脸上略有岁月留下的沧桑。“哈哈哈,付山啊,可算是现一个好苗子,活了大半辈子,这一身的本事可不能就这么浪费了啊。”老人面上满是后继有人的狂喜。应付山脸上略显愧疚:“爹,都怪我们兄弟几个没有天分,要不然咱们应家也不会”老人摆摆手:“这是应家的命数,或许老夫一辈子为人设计宅院,保佑别人福泽,所以到了自家,总有不合心意之处,你不必自责,好在这次终于现一个好苗子。”应老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几个儿子虽然建筑方面天赋不足,但好在性格问候,做事脚踏实地,即使不能将应家传承的技艺扬光大,守住家业是没问题的。老爹一次两次提到有强天赋之人,让这位对建筑怎么都提不起来兴趣的中年男子来了兴致:“不知爹你说的是什么人”“哈哈哈,一个小姑娘。”“什么小姑娘爹您不是”老糊涂了吧。“你还怀疑,这小姑娘好些点子我都想不出来,比如现在人们风风火火建造的那些土房子,全是这小姑娘想出来的办法。”应付山明显不相信,一个小姑娘不就该在家里做做女红,洗衣做饭吗盖房子开神马玩笑“嘿,你还别不信,我不得不承认,像她那个方法我都想不出来,想来这么多年修建的房子无一不是豪华宅院,几乎没有接触过老百姓的生活,真是惭愧呐。”“行了,你忙你的去吧,不用听我瞎叨叨,就是你让送信儿的人度快点,别耽搁时间。”说起柳清溪有关的事情,凌江省的临沂县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姑娘,默默无闻也就罢了,如此震惊的地震之后,她以独特的方式方法赢得人们的尊重。特别是推行开来的新的建造方法,第一时间应老就注意到了。奈何对方是个小姑娘,他即使迫切想要收一个有资质有能力的徒弟,也不愿意要收女人。或许这是与生俱来教育的确实,重男轻女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他纠结许久,都没下定主意,直到今日,募捐时傅志凉所讲,深深触动了他的心,这才想见一见这个晚辈。十里铺,柳清溪家中第二百八十一章 易欲收徒十里铺,柳清溪家中,莫名其妙的拿着信件:“请问你是这是谁给我的信”“柳姑娘,我们家老爷子让小的亲自来送,一定要交到您手中,您看了就明白了。”只见信封上赫然几个大字,柳姑娘亲启。内容先介绍了自己是谁,然后提到地震后修建的新式土坯房子,然后最后一句询问,是否愿意当她徒弟。这什么跟什么啊,柳清溪压根没明白什么意思,她根本不知道这位应老是谁好不好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认个师父。“柳姑娘,我们家老爷子可是远近闻名的建造大师,可谓是鬼斧神工出神入化,经他老人家设计的房子”“停停停”小厮唾沫横飞的讲述在柳清溪听来压根没什么吸引力,因为她根本不感兴趣。“要不你先回去,等我考虑考虑再给你答复如何”小厮捣蒜般点头:“好啊好啊,您可以直接上凌江省应家,也可以捎信过去,我在镇上停留两天,如果您考虑清楚了,也可以直接把信交给我。”柳清溪点点头,把人送走。一边走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