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带着红楼闯三国> 分节阅读 4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49(1 / 1)

。“见过陛下。”秦真和薛宝钗两个人看到刘协,给他见礼,三呼万岁。“镇国公,荣国公,两位可知朕这次叫你们来,是有什么事情么”刘协道。薛宝钗其实并不是荣国公,但是她代表荣国公府。王夫人年岁已高,而且她受到的教育,就是女子不宜抛头露面。这观念于她,已是根深蒂固。所以她向皇帝坚辞,允许她不需要上朝觐见。但是贾家也不能因此而断了和朝廷的联络啊这对她们贾家的利益,可又是很大的损失。所以,王夫人是选择让贾家的一个人,代表荣国公府,在皇帝面前,听候差遣。这个人就是薛宝钗。本来,根据王夫人的看法,女子都是应该深居深闱,不宜抛头露面的。但是这回为了贾家的整体大利益,她也没有办法,只能让薛宝钗出面。个人的利益,和整个大家族的前途比起来,肯定是家族的利益更重要啊这还用说吗而皇帝也是恩准了王夫人的这个请求。此时,找了秦真和薛宝钗两个人来,秦真听到皇帝这么问,他是说道:“臣等不知,还请陛下明示。”刘协说道:“朝里众多的大臣,都是劝说朕,让朕把国都迁回洛阳去,镇国公以为如何”迁、迁都秦真是有些错愕,震惊,不知所言。这皇帝也真能折腾,这个时候,还要迁都。为什么要迁都啊“皇帝认为,这事如何呢”秦真先不说自己的看法,先问刘协。刘协说道:“朝里大臣,先居洛阳那边的居多,大家思念故土,不知道祖茔怎么样了,都想回去看看,祭拜一下。朕想,大臣们有这样的想法,也不错,都在情理之中,就想着,还是迁都算了。镇国公以为,是不是应当如此”长安是刘协的伤心地,这宫闱,刘协看着就憋气,他是想早早的离开。不过,这个时候,他是不会把这些说出来的。有些话,不适宜说出口。秦真听到刘协这么说,知道刘协已是动了迁都的念了。因此,他是说道:“冯翊侯对此,也是赞成的吗怕是冯翊侯不会愿意吧”这话,秦真是故意这么说的。刘协听到秦真这么说,他道:“冯翊侯并没有什么反对意见,事实上,这事还是冯翊侯牵头,向朕进言的呢”第一百零二章 让皇帝不开心“冯翊侯对此,也是赞成的吗怕是冯翊侯不会愿意吧”听到皇帝说了这么多迁都的理由,秦真是道。这话,秦真是故意这么说的。他有自己的怀疑,所以要试探一下。刘协听到秦真这么说,他是说道:“冯翊侯并没有什么反对意见,事实上,这事还是冯翊侯牵头,由韩融等老臣,联合向朕进言的呢”其实,刘协就算不喜欢长安,这个时候,他也不会提迁都这回事的。迁都可绝非儿戏,这点刘协也知道。如果他提出,而大臣反对,那么,那时他要怎么办难道他要自己撤销自己的提议,从此闭口不提这太有损皇家威严了。他刚掌权不久,而政令就不得通行,这对他的威信,打击可是不小。所以,他还是暂时隐忍了下来。但是吕布他们一串头献言,正中刘协下怀,这下,他是有了理由了。所以,他是决定,把国都迁回洛阳。洛阳本来就是正都,是光武帝爷爷定下的国都。他刘协只不过是返本复原,可不算标新立异。他是有道理的,刘协自认为。这就是了。听了皇帝的话,秦真心想。董卓迁都,独揽大权。现在吕布他们又要迁都,这也是准备着要把皇家的权力,收揽在自己的手中啊看来,权力真是一个吸引人的东西。而吕布,也从董卓那里,学到了不少的东西。“陛下,迁都,这事陛下可是都已经准备好了吗”“听说当初董卓逼陛下从洛阳迁都至此的时候,为了断绝陛下的退路,可是把整个洛阳城,都是焚毁了的。城里的百姓,也是大量的迁徙。”“如今,陛下要回去,洛阳各方面的条件,都能接收皇帝回转吗”“残破的洛阳,要怎么样重新修建,皇帝对这些事情,都想过吗难道皇帝想在洛阳那些残垣断壁之间,办公,处理国家政务”“陛下,虽然新帝新气象,但是,迁都,兹事体大,皇帝还是要对此,多加参详,不能一时冲动”秦真是毫无保留地,对刘协说道。他的意思,自然是在这个时候,迁都,不合时宜。董卓上次迁都,就已经是荒唐,没有经历过准备过程,大家就一窝蜂的迁都。但是那次,大家可以说都没有办法,是被迫迁都的。不迁,董卓直接把人家的房子都烧了,人们还能不迁吗那是野蛮拆迁。但是正常情况下,迁都可绝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事情。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皇帝怎么能够在这个时候,说什么迁都的事情呢这个时候,正是皇帝大赦天下,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时候呀皇帝折腾这些没意义的事情,是为了什么只是为了体现皇家威仪,告诉别人,看,皇帝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这多么威风这是刘协的意思吗秦真真的想对刘协,大声地说出他的不满来。不过,皇帝这也可能只是受到了一部分人的蛊惑,才这样的。他也不一定确定就要在这个时候,进行迁都。所以,事情或许还有转圜的余地。秦真也不必对皇帝过于苛责。“洛阳的重修,冯翊侯他们说,可以从军费中挪移一部分出来,而且各州钱粮,也该交上一部分来了,有了这些国,洛阳重修事宜,应该能够提上日程。”“有着这次的大兴土木,洛阳周边,应该也能繁盛一阵子,带动周边的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共享太平。因此,这事,也算是一件好事,有诸多的益处。”“镇国公以为,是不是这样”刘协是对秦真说道。他语气还是挺谦逊的。但秦真听了,却是不以为然。虽然这听起来,好像古代人也知道利用政府投资,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的发展。粗看好像很有经济头脑。但是,这事可绝不是这么简单。用军需军费去重建国都,这事可不可行,这还另说。天下各州,如今分崩离析,对中央的调令,是不是会绝对听从,刘协有考虑过吗如果到时候,各州的税赋钱粮,中央都是收不到,那要怎么办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时候已经不牢固。刘协除掉了董卓,就以为天下已在手中,是不是有点太大意了呢如果到时候钱粮收不到,修建了一半的国都,是否要停下来那这岂非成了儿戏“陛下对此事,还是要慎重考虑,不能率性而为。此事关系重大,陛下还是要三思啊”秦真并没有明确的表示反对,说不让皇帝迁都。但是他的意思,却是已经明确的表达出来了。重建国都,如果到时候全国不能协调,那修建了一半的国都,难道能停下来此事劳民伤财。他是必定要对这事,持保留意见的。刘协听到秦真一直没有对他的迁都计划,表示赞同,他也知道秦真对此,是什么态度了。因此,他心里是有些不高兴。“镇国公的意思,我会考虑的。这事,现在也还在商议之中,也不是一定就要进行。朕会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最后做决定,绝不会做对不起列祖列宗之事,危害江山社稷。”刘协说道。言语的出发点还是很高的。这次的商议,没有任何结果。从皇帝这里出来,秦真是皱起了眉头。“皇帝不喜欢这里,是他想要迁都,吕布那些人,只不过是投其所好罢了。我们这次要劝他,只怕是有些难度,他不会愿意听的。说不定由此,还会对我们,生出意见来呢”薛宝钗是对秦真说道。这个事情,内核应该是这样。迁都的起始点,应该是皇帝,而他们两府,这个时候要反对,那肯定会惹起皇帝的不高兴。皇帝对谁不高兴,以后心里就会记住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找些小鞋,给这人穿穿。得罪了皇帝,可不是好事。薛宝钗分析的,很有道理。而这个时候,薛宝钗自然会经意不经意间的,把自己和秦真这方,看做是一个整体。她们两方,现在是站在同一阵线的。不能有立场上的偏离,否则,事情不妙。听到薛宝钗的这番分析,秦真心头沉。第一百零三章 试探的效果听到薛宝钗的这番分析,秦真心头沉重。事情如果只是皇帝听臣下说的,那还好办。一些臣子对皇帝说,这件事情,要这么办,皇帝听了,心动,想要执行。那么,另外的一些臣子,说这件事情,要那么办,那皇帝,也是有可能被说动的。因为事情不是出自他的本心,那自然是谁说的好听,谁说得有理,皇帝听谁的。但如果一件事情,是皇帝心里想要去做的,那么,情况自然就没有这么简单了。皇帝一定时会执着地去想各种办法,来达成他的目标的。因为他的权力大,想做什么,理论上都可以。这样,他们这些想要劝谏的皇帝人,就要花费更大的力气,才能对皇帝的想法,进行改变。伴君如伴虎。“皇帝看问题,就不能长远一点吗”秦真是闷声闷气地对薛宝钗说道。这次的迁都事宜,的确非常不妥,秦真并不想同意皇帝这么做。但是皇帝就是皇帝,他不想同意,也没这么大能量,能对皇帝禁止啊薛宝钗说道:“皇帝眼光也许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次,他可能是带入了私人情感,所以他的眼睛,这时已经被情感蒙蔽了,很多事情,他根本看不到。”长安,这可能是刘协的耻辱之地,所以刘协想要逃离这里,逃离董卓的阴影。所以,他迁都的念头,才会这么强烈。而吕布他们一说,刘协的这种念头,就更加不可遏制了。这是由他自己的心魔牵动的,绝不是只是别人进言,他就会听。“我们还是据理力争吧虽然这样不会讨皇帝的欢喜,但是,现在迁都,却绝对不合时宜。”“如果能够说动皇帝,暂缓迁都,虽然对我们自己,不是好事,但是对整个天下,对全局,却是利大于弊。”“我们虽然暂时得罪了皇帝,但以后,他也许会明白,这事,到底谁对谁错。”秦真是对薛宝钗说道。这话听起来很对,但是薛宝钗却皱眉道:“凭什么我们要为国为民”秦真这话,听起来的确够高大上啊对他们没好处,对全局有利,他们这不是为国为民吗秦真无奈地说道:“我们不是为国为民,而是,谁也不知道,皇帝现在做这事,会牵扯出什么事情来”“国家现在这么混乱,这么虚弱,皇帝他还这么做,如果引出混乱,那时怎么办”“我们劝止了皇帝,就是制止了动乱,这对我们自己来说,也是有好处的。”“因为我们也无法预知,我们在动乱之中,会落得一个什么样的下场。如果把动乱抹灭于无形之中,这对我们,不是更为有利吗安全第一呀”秦真是慢慢的把话,给薛宝钗说清楚。他的这一番话,倒是也有道理。动乱不是只会对天下人不好,对他们同样也会不好。谁也无法保证,他们在动乱中,不会受到牵连。薛宝钗对秦真的这番话话,无法反驳。时天下共分十三州,幽州、冀州、青州、兖州、豫州、并州、凉州、益州、荆州、扬州、交州、徐州。另外还有一个司隶州,司隶州相当于现在的首府直辖市,统领全国。但这时天下已乱,各州之中,已经有人拥兵自重,不听皇帝指挥。刘焉已经占据了益州,割断了中原的通道,和中央已经没什么联系了。其他各州,也是互相攻伐,争权夺利,完全不把中央放在眼里。这时候的大汉形势,颇有点东周列国的意思,下面的人各自为战,皇帝只是一个空架子。虽然地位尊崇,但是,实权,却都在下面的州刺史的手里。中央没有能力制驭地方,最后的结果,也就只能是如此。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皇帝已经不能掌控这天下的局势了。但是中央这次的迁都意图传达下去之后,却还真有人交钱交粮的,以示对中央支持。司隶的冯翊,河东,河内诸郡,都是把本年的应交财政,上交到了朝中。北海的孔融,虽然距离长安够远,但也是将赋税钱粮,派专人送达。迁都的意图,虽然皇帝还没有以正式文件,明令天下,不过,私底下的议论,还是被有心人,故意地放出去了。这也是吕布等人,想看看天下人的口风。冯翊河东诸郡,都是吕布的亲信同党,有这样的事,这几个地方,当然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