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周光可怜巴巴地向自己瞧来,桓崇微一闭目,又轻描淡写道,“看我作甚?!我身为代理都督,知法犯法,罚得只会比你多、不会比你少。”“我再额外加三十,稍后与你一并回营受罚。”... ...今日虽是桓崇的休沐日,但他一早离开时便说,自己上午需要去城郊一趟,等到了午间才能回来和她一道用饭。于是,从陶亿处回来后,无忧中途另使人问过一回厨房的菜色。刚回了院中,就见曹承从外而来,他一连抱了两个大包裹送上前,道,“县主,建康来人了,这是郎君和公主刚送到的!”那两只包裹,每一个都大得惊人,一看即知,定是阿母的手笔。无忧点了点头,待进了屋后,她让侍婢们把包裹里的东西整理出来,她自己则是坐在窗前,拆开了那封家书。这段时间以来,因为武昌的变数太大,无忧给家中去信的次数就频繁了些,相应的,这回阿父阿母送来的回信便也比以往要厚上不少。阿父那边倒没说什么,就算得知了这一连串的消息,除了对陶侃的故去仍是感到十分遗憾外,曹统在回信中点评时事,口吻仍是一派的云淡风轻,仿佛早就料到接任的人选会是庾亮似的。在最末,他兴致勃勃地写道,自己前阵子随庾阐等人去了趟会稽山阴,瞧了回春秋时越王的故都云云。在最后一页上,他还随信抄录了庾阐的新诗一首,说是寄给无忧品鉴。庾阐描山摹水的诗素来写得最好,无忧读过一遍,只觉满口生香。等她将阿父的书信翻过,却见更厚的那部分,竟然全是疏于笔墨的阿母写来得。这趟武昌之行纯属意料之外,无忧走得匆忙,离开时连家都没回,临海公主本就不大乐意。好在女儿去拜访完那陶家就能回来,所以她便一直压着性子。只不想短短一个正月里,接连着又是战事,又是丧事!好不容易仗打完了,那陶侃又死了,丧事终于了结了,那庾亮新得了诏书又要出镇武昌了,自己那便宜女婿也跟着调任到了荆州...被这些事情乱七八糟地一搅合,自家女儿竟是一时半会儿都不能再回来了?!临海公主气急败坏又无奈,所以这次在信里,她迁怒桓崇,把自己那便宜女婿好一番嫌弃,话里话外的意思,几乎就差着要亲自来武昌寻女了!不过,她虽然嘴上说话不饶人,等到了信的末尾,她还是说自己已经把云娘等人派了过来,女儿身边有个家中的利落人帮衬,她也能安心些。得知阿父阿母一切都好,无忧读完了家书,心情舒畅。她再回身细瞧,只见包裹里的东西已经全部拆解开了,一只包裹里装了各色新裁好的衣物,看厚度都是春夏两季的,样式也都是建康流行的款式。除了这些,临海公主另送来了暗色织纹的锦缎棉布等数匹,虽然没明说,单看那质地和纹色,便是给桓崇裁衣用得。而另一个包裹里,则全是吴郡别业新制出的蔬果干、鱼酢、茶叶等各种干货,其中属那湖中产得银鱼干最多,几乎是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她的口味。清点完这一切,无忧道,“把吃得都收起来,衣物也都归置进笼箱。那匹灰绫放在最上面,到时候我自有用处。”... ...包裹里的东西归置完毕,无忧再等了一会儿,眼看着日头过午,送来的饭菜也都凉了,可那人还是没有回来。这阵子多是突发的事情,所以这些天里,桓崇都是早间离开时和她约好,一旦遇事,他都会先遣人归家告知她一声。...也不知今日,他到底遇上什么事情了。他不在,无忧左思右想,心虚也渐渐地有些不宁。她瞧了眼那食案那因为凉透了而浮起一层油的肉羹,刚想召侍婢送回厨房去重新热一遍,这时就听廊下传来了一阵脚步声和侍婢们的问安声。无忧心下稍安,那人一推门,她便绕过屏风去迎,语气里还自然而然地带上了一点小小的埋怨,“夫君今日怎地回来得这般迟?”然而,她刚笑吟吟地仰头望过去,便是大吃一惊。这人身上的白麻衣上满是脏污,脸上有好几处破开的伤口。看那状况,虽是大致上都处理过了,但眼角的那道箭伤因为伤得较深的缘故,仍向外泛着鲜艳的血色。而至于那破了皮的唇角,则是因为血色暗下来,显得格外嫣红。无忧顿时就有些慌了,“你怎地了?怎会伤成这样?”桓崇瞧着她焦急的样子,嘴角一咧,竟是一笑。不想,他一笑似是又牵动了嘴上的破口,那笑容只好半扬不扬地僵在嘴边,显得有些滑稽。见他这般,无忧更加急了,她蹙眉啐道,“才答应过我什么,转天又闹成这样。如今伤得这般狼狈,你倒还笑得出么!”可话一说完,她瞧着桓崇望来的眼神,又心软了,“...你快过来,屋里有伤药,让我好好为你瞧瞧!”桓崇赶忙应了一声。和周光的一架,已是让他精疲力竭;等回军营,又当众受了那一百鞭刑,身上更是虚得脱力...都这样了,他还能快马归家。可想而知,这一路上凭借得可全是桓崇一个人的精神意志了。尽管意料之中地挨了几句数落,可见了无忧为自己担忧的着急模样,他的心中还是生出了千万分的欢喜。...这样,虽然也不错。可是往后,还是少让她为自己操些心吧...桓崇想着,顺手揉了揉发胀的额头,抬脚便要跟上无忧的步伐,不料才向前走了一步,腿脚一软,竟是险些栽倒在地上。☆、第 90 章身后“砰”地一声, 去箱子里寻药的无忧慌忙回头, 却见桓崇痛苦地弯下腰去, 他身侧摆着得那面小三扇山水屏风却是被直接带倒在了地上,发出了刚才的那声巨响。这下无忧可真急了, 她一把推开了手里的药箱,回身快步上前扶过他,一迭声地连连问道,“身上很疼么?你究竟是伤到哪里了?我这就派人去请医官过来!”桓崇顺从地偎着她,再由着她将自己扶坐到了榻上。才刚坐稳,见无忧要走,他竟然还有余力拉住她的手腕。无忧被他拉得一愣,脚下便迟疑了, 桓崇再一使力,却是直接将面前的女郎拥进了怀里。无忧睁大了眼睛,又气又急。她想挣着起身, 可鼻尖贴着那人的肌肤微微翕动两下之后, 她又不敢妄自乱动了。桓崇的怀抱里, 散发着一股隐隐的血腥气, 这气味虽淡,却是他身上的药气和衣服上的凛冽青草气都掩盖不住的。无忧不安地扭了扭身子,而后感到桓崇埋在她的颈窝里, 极疲惫地呼出了一口气。少倾,他微微侧头,在她的耳畔低声道, “...不要走...营里的医官已经给我看过了,不过是些皮肉刮擦的伤口而已,并无大事。”听了这话,无忧才稍稍放下心来。她轻轻动手推了推他,道,“一身脏污...先去洗洗,换了衣裳。”说着,她便要扶他起身。不料,刚扶上桓崇的肩膀,那人的眉毛便拧了起来,好似她触到了什么痛处似的。无忧一惊,再跌回了他的怀里。这回,那双小手却是直接抚上了他的衣襟,蹙眉道,“你肩上也受伤了?!快让我瞧瞧!”... ...衣裳落尽的那刻,无忧便惊得说不出口了。桓崇的背上已经上过一层药了。可他的肤色白皙,纵使伤口经过了处理,乍一入目,那纵横交错的鞭痕淤青仍是给人以狰狞之感。无忧的视线在他的背后的伤处慢悠悠地转了一圈,震惊之余,她的心头又似起了一丛难以言说的怒火。再见桓崇一眨不眨地侧过头来盯着自己瞧,那眼神竟很无辜似的,连神情也显出些颇坐卧不安的意思,无忧遂压下了心中的火气,只淡淡道,“我去让人送热水来。你先去浴房换了衣裳,把身上的脏污略洗一洗就出来。”...这,似乎与他预想得软玉温香、嘘寒问暖不大一样?按说,他们俩最近的关系进展神速,连他都能感受到无忧慢慢对自己打开的心防了...桓崇呆了一呆。见无忧那淡淡的目光再度向自己扫来,他的嘴巴张了张,又讷讷地合上了,只得含混地应了一声,起身去浴房稍事冲洗了几下,便出来了。那医官给他用得是最基本的止血药粉,出来后,无忧便安排他坐到榻上,往他背上渗出血迹的伤处又均匀地撒上了一层药粉。阳光太过明媚,照进屋中时,甚至能看到空气中漂浮得一簇簇微小灰尘。屋中太过安静,药粉落下时,甚至能听到“簌簌”的细细声响。桓崇坐在榻上,神情惴惴,安静如鸡,一双眼睛却是紧盯着身边那专注给自己上药的女郎。伤口钝化,已经不那么痛了,可新的药粉撒上去,他背上的筋肉微颤,还是在额头上激出了一层冷汗。背上的伤才处理好,见无忧的目光再向自己脸上的伤口望了过来,桓崇启唇,方要说话,自己的肚子却是不争气地“咕噜”一声。他忙捣住了自己的腰腹,可已经迟了。却听无忧问道,“饿了?”桓崇轻咳两声,再一抬头,见女郎的面上浮出了然之色,他忙尴尬一笑,唇角一弯,又牵动了脸上的伤口,眼角的疤痕一跳,瞧着有些凶恶,开口的语气却是小心翼翼的,“你用饭了吗?”话刚说完,那张美人面突地便欺近到了他的眼前。晶亮的眸子里倒映出了他的脸,近在咫尺的红唇一张一启,迎面的气息香如兰麝,“...笑不出就不要笑了。”“桓崇,你笑得...可真难看!”... ...桓崇一怔。额头上的汗水被一方帕子轻柔地拭干。随后,一只凉凉的小手抚上他的面颊,那小手一动,他的下巴便自然地随着握来的方向转了转。桓崇面上呆呆的,他嘴巴张着,却见无忧眼角微弯,似是显了笑意。紧接着,一包药粉便被她毫不留情地撒到了他脸上的伤处。只听“嘶”地一声,桓崇被那药粉激得龇牙咧嘴。他扭开头去,刚好把另一侧的伤颊露了出来,无忧则趁机把剩下的一把药粉按在了他的眼角,一面还柔柔地揽住了他的脖子,不停地抚着他后颈那条绷紧的头筋,在他耳畔悄声道,“嘘...好了好了,不疼了!”“唔...”他又不是忍不得疼的三岁娃娃,至于用这种方式来哄着他上药吗?!简直...太羞耻了!纵是他练出的一张面皮再厚,也禁不住这一遭啊...桓崇老脸一红,却见无忧已经起身去唤侍婢,让她们把热好的饭菜端上来。“先吃饭吧。剩下的事,等饭后再说。”... ...上了药,用过饭,桓崇精神大好。吃饱喝足,自然就有些昏昏欲睡。可桓崇非但不敢睡,他瞧了身边的女郎一眼,不等她问话,自己就先招了,“我今天...和周光打了一架...”将事情和盘托出后,他吁出一口气,道,“...我是不想打的。可你不知道,周光瞧着圆滑,他的个性其实固执得要命,若是今天不打醒他,怕是君父来了,他还会这样闹下去。君父个性峻整,不比陶师宽和,到时若见他这般,可有那家伙好受的...”桓崇说个不停,就连脸上的伤口抽疼也阻不住他那开开合合的一张嘴。无忧瞧着他,心中的怒火渐消,却是感到一股越来越深沉的无力感。桓崇的目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从军也好,从陶家寻回庾家也好,或是娶了她也好...无论他表现得有多平静,可她知道,桓家当年被血洗的仇恨,仿佛一坛在他心中深埋的老酒,非但没有一刻或忘,甚至时间越久,酝酿出得后劲儿也就越大。而如今,那个唯一一个能牵制住他的长辈也已经过世了...庾亮得势,依附于庾家的他势必会水涨船高...而这每一步,都是按照他自己的规划走下去的。何况,襄阳大捷,擒杀郭默父子,樊城之围...这一路行来,他已经在战场上倾注了如此大的心血与牺牲!陶侃已逝,再就是王导、庾亮...先一辈的朝臣一个个退出政坛,以桓崇的条件,顺理成章地接续上去,成为晋廷的下一位权臣,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无忧实在想不出,事到如今,还有什么人,能够拦得住他前进的步伐;又有什么事,能够阻得了他那颗不住增长的野心?!...难道,他最终的目的,真的就是建康宫里的那顶王座吗?!...难道,他真的要取司马氏而代之,去做那遗臭万年的叛贼反臣吗?!无忧定定地瞧着他,脑中的思绪越飘越远,殊不知那人也早就停了嘴上的絮叨,而是同样地向她望了过来。桓崇目光深邃,容色严肃,他伸出手来,隔着桌案,轻轻地抚到了她的脸颊上,“...你在想什么?”无忧回过神来,她微微转动了下颏,便不动声色地挣开了他的手指,嘴上却道,“...我知道你心系同袍,可也不必这么折磨自己啊!”说着,她站起身来,道,“才刚回复些体力...夫君还是先去床上躺着歇歇吧。”... ...百般的折磨,也终有被时间治愈的时候。过了将近一个月,武昌城也慢慢从陶侃过世的打击下恢复过来了。二月下旬,在桓崇最后的一个休沐日,仍滞留在此的王恬也终于要携陶亿同归建康了。武昌水运便利,且陶亿的身体才渐康复,为减少长途旅行的颠簸疲劳,王恬的这趟回程特意选择了水路。当日一早,桓崇和无忧亲来相送。这趟武昌之行,无忧和陶亿之间虽有矛盾,可到了最后,却是惺惺相惜。知道这一别后就再难相见,方一下了马车,两名女郎在码头边上就不由地执手话起别来。桓崇双手抱胸,他本是远远地站在一旁瞧着无忧同陶亿道别,这时却听到身边传来一句,“你手臂上的伤好了吗?”这声音...桓崇回过头去,瞧了立在自己身边的王恬一眼,道,“自是好了。”王恬似得到了莫大解脱一般地点了点头,他顿了顿,又问道,“你那次...究竟为什么要不顾一切地救我?”桓崇不明所以地瞧瞧他,却见王恬的目光径直向陶亿望了过去,“别告诉我,是因为她的缘故。”刚说到这里,陶亿就注意到了王恬的视线。待抬头对上了两人望来的目光,她再一笑,低头和无忧说了句什么,这下,却变成两名女郎一同望过来了。见无忧终于注意到自己了,桓崇唇角微翘,远远地向她露出个笑容来,可他嘴上却不咸不淡地同王恬道,“倒不全是因为陶家姊。”“那时,你尚是我的副官。我的部下陷入了险地,身为上级将官的我,自然要负起责任,挽救下属的性命。”王恬不屑地“哼”了一声,这时听桓崇又道,“另外...你身份敏感,若是真战死了,我的麻烦可就大了。”“你就当我,不想搞得那样麻烦好了。”说罢,他对无忧的方向招了招手。“呵,这才你的真心话吧!”王恬了然地瞥他一眼,脚下再移,朝着向自己走来的陶亿迈去几步。“但,无论如何,我欠你一个道谢。”作者有话要说:这两天事情多,心烦意乱,还特别丧,今晚心态不好,卡得厉害。抱歉了各位,我稍微转换下心情,明天努力更新!☆、第 91 章江流天地, 浩浩汤汤。从武昌去建康, 恰是一路顺风顺水。无忧在岸边凝眸伫立, 只见那王家的船只顺流而下,转眼间便行得远了。等到最后一丝船影都消失在了视线里, 身旁的桓崇道,“他们走了,咱们也走吧。”江风拂衣,江水犹寒,在这里站久了确实有些冷。无忧朝他点了点头,回身上了马车。只听桓崇在车外对那车夫用武昌话嘱咐了些什么,随后,那人却是弃马不骑, 也随着她登上了马车。...桓崇是不喜欢坐车的。他一旦坐马车,那便是有什么事情要同她说了。果然,那人登了车后, 先是打起了一侧的帘子, 还不等无忧主动开口询问, 他便自顾自道, “今日天气不错。”阳光明,草色青,外面的天气的确不错。可是...她还真不知道, 如桓崇这样的人,竟然也会在乎天气吗?!见无忧眼露诧异,桓崇一笑, 向身后的车壁随意靠了过去,道,“今日休沐,既然已经出城了,那这回刚好顺路去个地方!”“你要去哪里?”无忧疑惑道。桓崇的视线向她望了过去,却见他眉眼一弯,道,“不是‘你’,是‘我们’。”“我们,要去东湖。”... ...东湖,因位于武昌城东而得名。这是无忧第二次从桓崇口中听到这个地名,而且根据她从前在阿父藏书里读到得记载,据说当年楚国的三闾大夫就是立于东湖之畔发出行吟的。既然是古楚国的所在...在无忧的想象里,这里便该是一片一望无尽的大泽。不想到了目的地,刚一下车,眼前的风景就让她惊喜起来——入眼的,除了意料之中的山水草木,更引人注意得却是那依山傍水而生的一大片粉白梅林。将近三月,泰半的梅花均已谢了,但山阴那侧的梅树仍是招展着枝头一团团的红云,远远瞧着,便是茂盛已极。从来了武昌后,无忧便再没有出门放松过。今日瞧见这般美景,她的心境也不由开朗起来。她一面任桓崇牵着,往高处行去,一面听他同自己说笑闲话。“我们所在的这处叫作磨山。说是山,却不如何高,也不怎么陡,倒是平得好像坦途一般。当年季汉刘先主曾在此地设坛祭天,但那处,现下已经全然荒废了。”待行到一处平坦的地方,桓崇又向下手处那片湖泊指去,“那便是东湖了。于此处坐山望水,格外有趣。”见他双臂抱胸,踌躇满志地向北遥望,无忧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也是跟着笑道,“想不到夫君还有这般赏景的闲情,我还以为...”“你还以为我这样的武人,每日里只懂得舞刀弄剑?”桓崇今日的心情似乎很好,他嘴上一笑,饶有兴趣地接道。“自然不是!”无忧摇摇头,她觊了桓崇一眼,再远远遥望这眼前的山水,方才还雀跃的声音突然压低了几分,“...我以为,能被你记挂在心中的,只有那些家国大事。”... ...桓崇一愣,却见无忧已经默默地将头扭转开去,再不发一语了。...这种感觉,太糟糕了!成婚后,他们之间就仿佛隔开了一百步的距离。眼见着他一步步地向她那方挪过去,眼见着他都已经站到她的面前了...却不想,都到了这个时候,她竟然又要后撤逃跑了?!桓崇心中有些烦躁,他“呼”得一个猛子,单膝跪在了无忧身前,动作虽剧烈,嘴上的却柔声道,“我心中在记挂着什么,你怎会不知?”顿了顿后,他又用故作出一派轻松的语气道,“这几天到底怎么了?你究竟又在胡思乱想些什么?”见无忧还避着自己的视线,桓崇干脆探出手去,如惯常那般想要摸摸她的脸颊。不料,那只手才刚伸出去,便被女郎握住按下了。...也不知是不是一连吹了江风和山风的缘故,她的小手,摸起来有些湿漉漉的冷意。桓崇下意识地回握过去,却见无忧抬起眼来,黑漆漆的眼底倒映出了他的身影,“夫君...”“我真的什么都知道吗?”这话问得没头没脑,可桓崇硬是在其中听出了几分惶然。他定了定神,压下心中那股莫名的燥意,轻声道,“...自然,只要你想知道,只要你问我。”两人对视了半晌,而后只见女郎徐徐地呼出了一口气,“那日,夫君同陶公的谈话并不完整...”话才刚说到一半,桓崇的眉头就皱起来了。无忧稍稍迟疑了一下,仍是道,“我想知道。夫君对于未来之事,是否有更多的盘算?”... ......这未来...又是多久以后的未来?!“所以,这些天来,你就是在为这事而烦恼?”桓崇的喉结上下动了动,道。见无忧仍是定定地瞧着自己,他松开了掌心里握得那只小手,转而站起身来,对着眼前的水泽道,“岁月如川,往者不可复,来者不可期。无忧常听和尚辩经,难道还不明此事?!”桓崇只给了她一个侧脸,所以无忧也只能瞧见他侧颊上那道死死抿起的嘴角,“此言差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夫君家中世研经书,又怎会忽略这个道理?”“况,夫君与陶公早就对未来有所预见、甚至有所规划,而现在一切事情的发展,都是按照你们当时说得那般,我...很担忧...也很害怕...”说到这里,无忧像是不知道该如何接续下去似的,两人一时间竟然全都沉寂了下来。只见桓崇徐慢地转头瞧她,过了片刻,那人突然凉凉地哼笑了一声,“未来之事...竟能让曹女郎日不思、夜不寐地担惊受怕了这么些天...倒真是我的罪过了!”“说到底,你不是就担心我会对司马氏不利吗?”无忧的眸子“腾”地便瞪大了,“你...”“怎地?我说错了?”桓崇缓缓地眯起眼睛,他本就是居高临下,此刻望来的表情更显睥睨,“若我说是,县主会否即刻返回建康,向你们那司马氏的小皇帝通风报信呢?”... ...明明对着阳光,他那双瞳子却黑得仿佛能把万物都吸纳进去。无忧的心跳瞬间加快,她甚至能在耳中听到自己发出的急促呼吸声,“桓崇,你知不知道,如果你真做了...那种事,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又会在后世留下怎样的骂名?!”“骂名?”桓崇的唇角向上一挑,连额角的那道伤疤都些微地抽搐了起来,似乎被她的问题给生生逗笑了,“县主,这问题不该问我,你更应该去问问你们司马家的后嗣。”“先是高平陵之变,再是嘉平之变...司马家血洗朝纲,踏着曹家的血上位,他们怎么不记得后世的骂名?!”“哦,对...反正现在是乱世,人命不久,典籍不存,怕是连司马氏自己的子孙都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曾造过怎样的孽,何况他人呢?”... ...冷若冰霜、大逆不道。无忧被他的口气所激,背后汗毛倒竖,身上也不由地打了个寒颤,这时却听桓崇又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之一世,渺小如水中蜉蝣,江水冲过,便再也不见踪影...死便死了,还在意身后那些虚名作甚?今日既然你问,我便明说与你。我,永不会去做那籍籍无名之辈;任何别的人,却也别想如对待我父祖那样,妄图用只手来操纵我的人生。”“从踏上这一条路上开始,我就已经想好了...若这一生,注定不能流芳百世,那么,就让我遗臭万年罢!”说着,他慢慢地俯下身去,对上了无忧望来的双眼,“县主...怎么?你害怕了?”... ...湖水拍岸,哗哗作响。有鸟雀惊枝,风中传来的鸣叫声打破了两人之间的死寂。“这...就是那日里,你要和陶公谈得后半段?”事情挑明了,无忧的心跳竟然奇异般地沉稳了下来。眼睫落下再抬起,视线相对时,她微微点了点头,道,“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陶公不惜用自己的亲生女儿来拉拢王家,也要来给他的得意弟子设防了...原来,你对司马氏的仇恨竟然已经强烈到了这个地步。”“可惜...陶师终未能阻止得了我。”桓崇将自己的身位压得更低了些,两人鼻尖相对时,他轻轻地、却也是笃定地补上了一句,“当然...你也一样。”... ...那人的语气冷冰冰地,可他呼来的鼻息却是炙热的。无忧把身子稍稍向后撤了撤,避开了他的呼吸,“...我有自知之明。”“哦?”只要她向后退一点点,桓崇便紧紧地向前跟上一点点。这一声,便又是他贴着自己的颊面说得。无忧强忍住不适,道,“一切不正如郎君所言,来者不可期么?从现在来看未来,不仍旧是虚无缥缈、雾里看花?”和方才相比,她的态度又太过镇定了。桓崇一怔,反问道,“你...不担心我会对皇帝不利?”无忧摇摇头,长长的眼睫垂下,遮住了眼底的黯然,“郎君为了对付司马家,埋首蛰伏了这些年,可谓志存高远...自问,若是我与郎君异地相处,也只能道一声佩服。若有朝一日,郎君真的要出手对付天家,我既无权阻拦,亦不会阻拦。若是郎君真能得偿所愿,也只能道一句天意造化,怨不得人。”“...你?”“无论如何,我要感谢郎君毫不藏私,一切同我据实相告。”说着,她站起身来,“我现在有些乱,无心赏景,只想快些家去。还请郎君见谅。”作者有话要说:昨天写了一大段宣泄情绪的短篇开头,渐渐沉下心来之后,才把这本继续写了下去~大家久等了!☆、第 92 章“县主, 那天新刺史入城的盛况, 你去瞧了吗?”红药一面说着, 一面用帕子拈了一块新做得梅花糕,向对面的无忧递了过去。见无忧摇头, 她忙叙说了一通当日的情形,最后道,“那庾君候,我向来都是只闻大名,没能亲见过其人的。原来他瞧着那么威严呐!”说着,她又小声嘀咕道,“不过,从前在宫中的时候, 我就听姊姊们说庾君侯和庾太后的性子相似,都很严苛...唉,这下也不知周郎君他们, 能不能适应得了咱们武昌的这位新都督...”红药叽叽喳喳地说完, 却见对面的女郎单手托腮, 双眼定定。那块粉红色的糕饼被她在手中握了半晌, 仍是一动未动。“县主...难道,你不喜欢梅花吗?”红药的眼睛眨巴眨巴,声音立刻就弱了下来, “那...县主喜欢什么口味,我下次做好了再拿给你尝,好不好?!”梅花啊...东湖的梅树那么多, 去得时间若再早些,入眼的景色会更美吧...当然,如果下次,他能心平气和地同她说话,而不要像个刺猬似的...“嗯?县主,你怎么知道这梅花是在东湖收集得?”无忧一怔,才意识到自己刚才一不小心说漏了嘴。她脸色一红,道,“诶?”“啊,这也难怪了。一定是桓郎君说得吧!”红药说着,露出惆怅的神情,“毕竟,陶公他...最喜欢得就是东湖边上的那片梅林了。每年二月的第一个休沐日,他总要带着荆州军的将官去那里踏青赏景的。”“...可是今年...”话到一半,红药垂下头,便再没说下去了。... ...原来是这样吗...所以,那日里桓崇之所以会带她去东湖,其实是想同她一起祭奠他的老师?!只是,后来一言不合,最后又闹到了不欢而散的地步...无忧心中一震,她就着帕子,小小地咬了一口。糕饼滑过舌尖,再落进肚去,只觉梅花清气溢满了整个咽喉,她顿了顿,笑道,“不...梅花很好,我很喜欢!红药做得糕饼也好,以后,你若是真开了食肆,我定要常常前去捧场的!”红药受宠若惊,本就红润润的脸色更是灿若云霞,却听无忧又道,“刚才听你说起庾君候...我在想,庾君候初来武昌,要处理的事情定然有许多。也许再过几日,等刺史府上都安顿得当了,我该寻个时间去庾家的新宅拜访。只不知,他什么时候才能抽出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