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农家子科举养家(种田)> 《农家子科举养家[种田]》TXT全集下载_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农家子科举养家[种田]》TXT全集下载_6(1 / 1)

搬到县城后,就能慢慢给她寻个可以在家里做的活计。哪怕挣得少一些,也是极大的心理安慰。最重要的,是为了自己以后能继续读书。顾玉成早翻过原身留下的那筐书,发现这个时代在他记忆中的历史轨道上拐了个弯,走向大为不同,现在是周朝的宝华二十六年,生产力相当发达,民风也比较开放,但士农工商的排行始终牢固。虽然学过的历史知识大部分付诸东流,叫人想起来就心口痛,但幸运的是,科举仍考的四书五经,是他曾跟着导师悉心研究过的,加上原身的多年苦读,顾玉成颇有信心能考出个秀才功名。然而他那心胸狭隘的大堂哥已经是四平镇的头一个秀才了,又得罪了陆夫子,直接断了他继续在陆家学堂里读书的路。清平县就不一样了,不但有长松学堂,还有成犄角之势的忘忧学堂和笃时学堂,教书的夫子不但有秀才,还有几个举人。只要攒够束脩,再通过夫子的考校,都能继续进学。他现在才十四岁,正是精力和脑力发达的年纪,还是应该努力一把,给家里两个女性挣来更安稳的生活才是。他现在,已经不是从前的咸鱼顾玉成了!“这点小事,顾兄弟何必客气!”赵崇一口答应下来,“等你到了县里,咱们兄弟两个也好把酒言欢,多多亲近!”他娘已经提着他的耳朵说了许多次,让他多上进,少花钱。他那天也是累了,又觉得自己无甚本事心中烦躁,才偷偷跑出了城。没想到一下就碰到了顾兄弟,现在在家中腰杆都比以前更直。今日提了这新糕点回去,娘一定更加开心。赵崇想到此处,脸上笑容愈发真诚,暗道要请厉伯掌眼,尽快为顾玉成选一个合适的宅子,最好离他家近一些。顾兄弟此人旺财,离得近说不定生意都更兴隆……第15章 说书先生继豆浆和豆花风靡清平县之后,兴隆酒楼又推出了黄玉水晶糕和白玉堆雪糕,以及相配的若干新菜式,顿时风头更胜,不但平民百姓喜欢花上几文钱尝个新鲜,连富贵人家都有慕名前来的。在顾玉成的建议下,孙长厚还将几个菜品合在一起做套餐,开发了外卖业务,竟意外地受欢迎。特别是有老人的人家,更是隔三差五就点个套餐,一次消费就顶酒楼一桌客人。生意红火起来后,赵崇也从一个每日里晚来早走的大少爷,变成了早来晚走的掌柜,每天津津有味地盘账,自嘲一身铜臭味儿。顾玉成心说你那是金钱的芬芳好吗,毕竟多的时候能一天净赚三四十两银子,放眼清平县也是数一数二的了。兴隆酒楼日益红火的同时,伙计也多了起来,一气儿扩充到十四个人,都是赵家夫人派过来帮自己儿子的,全是精挑细选的家生子。顾玉成就此对赵家的财力有了新认知,毕竟不是谁家都能送出十几个奴仆还不影响日常生活的。人虽多了不少,幸好赵崇对他极为推崇,加上贡献方子的功劳,没人敢明面上小瞧他。顾玉成趁机搞了一套规范,包括所有人必须勤洗手、做菜要头上戴个红色帽子等。虽然一开始有人抵触,但在赵崇这个东家兼主人家的要求下,还是顺利施行了。这规范施行没几天,县城南清街的一家酒楼就被客人发现汤里有头发,很是吵打一番,还砸伤了一个伙计。消息传来,顾玉成这管事名头才算真正砸结实,除了贾老三之外,也能支使动其他人了。如是忙碌半月,兴隆酒楼请了个说书先生,在大堂正中间搭了个台子,每日下午说上半个时辰故事。这说书先生姓李,带了个本家侄子做小童,帮他办些跑腿收钱的杂事。顾玉成这才知道,原来酒楼请先生也有一套讲究,比如那客似云来的大酒楼,说书先生想去说书,就得交入场费,多少不等。那没几个客人的酒楼,要想请个好先生来增加人气,就给反过来人家付钱。而新请来的这个说书先生就是收钱的那一批,绰号“李断肠”。据说是每次讲完一段故事,都能令人牵肠挂肚,恨不得将他扣下来继续说。就凭兴隆酒楼以前的惨淡情形,哪怕给钱他也不会来的。毕竟对有些名气的说书先生来说,赏钱才是大头。“且说那王姓书生,刚到破庙,点上一支蜡烛,忽听得四周狂风大作,那庙门吱呀一声紧紧关上,高处的佛龛却散发出隐隐光芒。侧耳细听,似有女子在婉转歌喉,唱得是那闺怨之词,声声泣血。”李断肠声音一转,“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话音未落,一个八九岁的小男童就端着托盘,在客人中间穿梭,嘴里说着好听话讨要赏钱。“再说一段呀!那唱曲的到底是不是前次的张小姐?”“我看得是李秀娘!”“哎呀怎么停在这里?倒是把这一段说完啊!”“就是!李断肠你忒小气了!”“要不怎么叫李断肠呢?真是名副其实。”“爷可是给了赏钱的啊,咋还这么小气?”抱怨归抱怨,众食客也知道这说书先生的习惯,凡事必要留一段,才好勾得人下次再来。看那小童走近,有的扔碎银子,有的扔铜板,倒也没让他空手而归。那小童收了托盘,就从侧门避出去,和等在角落的顾玉成汇合,将十个铜板还给他。“顾少爷真是聪明,今天的赏钱比昨天多不少呢!”那小童名唤李年,此刻捧着钱袋,整个人都喜滋滋的。先生的故事虽说得好,却是已经在其他酒楼说过的,就有那听过一鳞半爪的客人不饶人,非说不该要赏钱。花花轿子人人抬,这一个不满,连带着其他人也跟着小气,这两天的赏钱猛然见少。多亏昨天碰见顾家少爷,看他蹲着发愁,一番询问后帮他想了个好主意,今天还亲自上阵当托儿。旁人一看他一个少年都出手大方,也跟着扔了不少。顾少爷真是个好人!顾玉成微微一笑,接过铜板后又拿出两枚放到李年手里,道:“我也喜欢听李先生说书,就打赏一点吧。”李年知道这是给自己的零花钱,顿时更加开心,笑出两个深深的酒窝。顾玉成趁机道:“我听你们先生说书,也是有本子的,不知他这本子是自己写的,还是找人买的?”他听了几天,发现李断肠说的内容就是穷书生和富小姐的故事,只是因为此时僧道盛行的缘故,披了一层新外衣,总有那高僧和大师指点迷津。要是这本子是买的……这事没什么不好说的,李年痛痛快快地就告诉了顾玉成:“当然是买的啦,我家先生不会读书,就专门买读书人写的故事,老贵了呢。”恰好李断肠也收拾停当过来,正赶上这话头,就道:“顾小哥可是有什么好本子?有的话尽管来找我,我本家有个开书铺的老叔,待我讲完之后,说不定还能雕版出书,再赚一笔。”原来李断肠每次找人买故事本子,都只买六个月的。六个月之内这故事只能让他一个人用来说书,之后作者可以收回这本子再卖。如果说书时反响好,还能去找他那老叔,从书铺再收一次润笔。如此一来,李断肠就经常有新故事可说,而且花的银子还少。毕竟他只买了半年的使用权,万一故事反响平平,书铺看不上,那也与他无关,作者自可另寻门路。李断肠说完又客套了两句,便带着李年去另一家酒楼赶场。顾玉成看着一大一小两个背影,暗道这李断肠真是个伶俐人,怪不得能在清平县打出名声。哪怕故事质量不怎么样,他也能常换常新,远远好过守着一个段子吃老本的同行。顾玉成这般想着,慢慢回到小厨房去看早上沉淀下来的洗面水,就发现淀粉和清水已经分开,可以准备做凉皮了。正要倒了清水大展身手,厉伯却笑眯眯地找过来,让他出去看房子。顾玉成有些犹豫,厉伯却道:“你这孩子怎这般拘谨?这是大少爷吩咐的,务必要尽快办妥,旁的事都能放一放。他今天跟人喝酒去了,不然也要去看看呢,你就快跟老头子走吧。”顾玉成于是对贾老三交待了余下的工作,让他先蒸一蒸试试,然后跟着厉伯去看房了。厉伯不愧是赵崇倚重的老人,一边忙着管家一边捎带着给顾玉成找房子,不过十来天就找了三家比较合适的。顾玉成跟着看了一圈,其中一个房子最大,院子里还种着花,但房租贵,他们就一家三口,没必要住那么大的房子。另一个则在两个巷子的交叉口附近,四周商铺小贩颇多。顾玉成的小心症再次发作,唯恐小黑丫头跑丢。权衡一番,最后选定了水井巷子的一家,面积不大,是个一进的小院,但坐北朝南,有三个房间,还有一个厨房,家具比较齐全。位置虽偏里,出门不怎么方便,但四邻安安静静的,而且相对来说最靠近县衙,每日早晚有衙役在附近巡逻。对于家里没个成年男人的顾家来说,安全还是很重要的。就是没有水井,需要走到街口那里去打水。也正是因这口井的水清甜,这里才叫做水井巷子。顾玉成思量完毕,又问过厉伯的意见,便一次付了三贯钱,交了一年的房租,随时可以搬进来了。因为他付钱痛快又是长租,房东还答应了明日把房顶和围墙再检查修缮一番。厉伯圆满完成任务,见天色不早,便和顾玉成道别,慢慢往赵家而去。他面上还是笑呵呵的,内里却暗自心惊,毕竟当初因为大少爷的缘故,他特意去调查过顾玉成。油锅二郎的名头挺响亮,没费什么力气就听了个全。这顾二郎少年丧父又被分家,在跟着少爷之前,恐怕全家都没几贯铜钱。现在虽然有少爷买方子的十两银,但对一个穷家小户的少年来说,能一下拿出三贯钱在县城租房,端的是行事果断有魄力了。他其实更想让顾玉成租第二个房子,不但繁华一些,还距离赵家大宅更近,言语中颇有引导。没想到顾玉成年岁不大,却挺有主意。莫非真的像少爷所说,不是池中之物?厉伯想到此处,忽的笑了。自家少爷就是个没定性的大孩子,又哪有什么相人之术呢?他真是年纪大了,想得也愈发细碎了,唉。另一边,顾玉成仍骑着心爱的小毛驴回了家,晚饭后就对王婉贞说了想搬家的事。“搬去县城里头?”王婉贞大吃一惊,“好端端的怎么要搬走呢?咱家在这里住得好好的……”顾玉成便道:“娘,这房子不是咱家的,明年就要交租了。而且咱们在村里,一亩地也没有,现在虽然有点余钱,终归不是长久之计。我在县城这些天,发现还是人多的地方容易生计。”王婉贞也沉默了。她是个柔弱性子,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就不想变动。但儿子说得很对,他们现在就是一时安定,实则身无片瓦。待余钱花完,就是手停口停的穷困人家。到了县城,说不定她也能找个缝补浆洗的活计,补贴家用,不用靠儿子每日里奔波……看出她的动摇,顾玉成又下一剂猛药:“娘,我还想读书。”“堂兄考中秀才,大伯娘便这般风光。夫子说我才学也不比堂兄差,我想以后攒了钱,就继续去读书,将来至少考个秀才。以后妹妹大了,就是秀才的妹妹了。”对啊,不但要读书,儿子还要娶妻呢!靠现在这个家底,富裕是没什么指望了,要是能考出个秀才功名,以后说亲也容易些。再不济,也不至于落到赘婿的地步。阿荣已经没了父亲,要能有个秀才哥哥,将来也不会被人说嘴。想通此节,王婉贞顿时倒戈,咬了咬唇,坚定道:“就依你,咱们尽快搬去县城吧。”第16章 搬到县城虽决定了搬家,也要整理两日才行,顾玉成便继续到兴隆酒楼捣鼓凉皮。贾老三是个做事利落的人,但在厨艺上真的不行,昨天将洗面水交给他后,今天顾玉成就看到了几张疙疙瘩瘩还特别厚实的凉皮。贾老三还以为弄成了,等看到顾玉成做出来薄薄一层还光滑细致的凉皮,才知道自己做的是个失败品。“还是顾小哥细致能干,嘿嘿。”贾老三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顾玉成道:“其实味道一样,不过是样子好看些。你尝尝这个,看吃起来怎么样。”说完将那浇了蒜末香葱又撒了芝麻的大厚凉皮递给贾老三,让他吃吃看。贾老三道了声谢就大口吃起来,吃完好一通夸。待赵崇和孙长厚也尝过这新鲜吃食后,“凉皮”就正式成了兴隆酒楼的重磅菜。“此物筋道,做起来也快,我觉得不能直接拿来卖,可以先去婚宴上亮个相,等人吃了都夸好,再慕名而来,岂不是更好?”孙长厚兴致勃勃地道,“正好周家小姐要成亲,现在正在各个饭馆酒楼里试菜。就凭这凉皮,咱们兴隆酒楼肯定能拿下头筹!”顾玉成心头一动,不着痕迹地道:“不知是哪个周家?”“这你就不知道了,顾兄弟。”赵崇挤挤眼睛,“就是那周癞子家,他家挑女婿挑了这么久,可算定下了,是周夫人娘家的一个子侄,算是亲上加亲了。”没这么层关系,恐怕那周红英很难找到上门女婿啊。想到那周家还曾经派媒人探过他家口风,赵崇就是一阵恶寒,很想畅快嘲讽一通,到底是为着自己的大哥身份忍住了。原来真的是那个周家。顾玉成暗自松了口气,装作不知,敷衍地赞了句“那真是不错”,就热心建议孙长厚试试辣味调料:“这时节还有点热,辣子开胃一些。”周家似乎颇好面子,凉皮又是头一份的新鲜吃食,大概率会被选中。就用这凉皮,祝周家小姐的婚宴热闹又喜庆,夫妻恩爱永不分离吧。孙长厚扎进厨房配调料了,赵崇则坚持付给顾玉成十两银子。“你上次觉得那糕点不算新方,说什么也不肯收钱,这次可是实打实的新方子,再推辞就是信不过大哥的人品了。”赵崇道,“就你这方法,能一下做出多少新吃食啊,十两银子都是少的!顾兄弟可莫要看不起大哥!”赵崇也不全是客气,他自家也有些独特的私房菜谱,有几个还是从游商手里买的,几个十两银子也不止。顾兄弟这般巧思,还这么谦辞,忒是个实诚人了。“大哥折煞小弟了。” 看他坚持,顾玉成最终收了银子,又告了一天假,用来搬家。“这次多亏厉伯,寻的房子非常合适,我一眼就看中了。待我搬到县城,再请大哥到家用饭。”赵崇一口答应下来,又叮嘱顾玉成有事来找他,别一个人扛着。赵家虽不是什么官宦人家,在清平县也能说上话。他赵崇这么多年就得了这么一个实心眼儿兄弟,自然要多护着点儿。.因这房子是村里的,还得找村长和里正去。顾玉成特意买了两刀肉,先去里正家里,跟刘老头说了要搬走,且感谢他在分家时为他们二房出力,不然那两亩地的银子是肯定没有的,撑不到他找差事就得饿肚子。刘老头问了他句,得知他现在生活无忧,便收了那一刀肉和半盆豆花,又指点他去找村长,把剩余的房租拿回来。顾玉成谢过里正,拐回家拿了另一刀肉和豆花,这才去找刘发财。一番客套之下,收回了三百五十文铜钱,正好半贯钱。“咱们这县令是个有能为的,新官上任三把火,让每个村都办学堂呢。”刘发财笑呵呵地道,“那院子也不好再租出去,就委屈二郎了。”“刘叔说的哪里话,”顾玉成也笑眯眯的,“不管搬到哪儿,也是咱们溪口村的人,能为村里出点钱,也是好事儿。”和村长道别后,顾玉成就回家帮着拾掇东西了。刚进门喝了口水,就见吕老太太气势汹汹地过来,砰一声推开门,大声道:“老二家的!快把那一贯钱拿出来!当初这钱可是我出的,你们既然不住了,就把租金还给我!”院子里有个板凳,她一屁股做上去,拍着大腿口沫横飞,“大河这才去了多久啊!你就一声不吭地带着孩子往县城去,别是看上哪个相好的吧!我可告诉你,有我在一天,你就别想亏待我老顾家的孙子!快把租金还给我!”王婉贞又气又急,眼睛都红了。她没有娘家,是被顾大河从猎户的陷阱里救出来的,然后俩人慢慢过起了日子。那时候顾大河出门买木料,不知怎的就走错路遇见了她。从此以后,直到死在深山里,顾大河都再没出去采买过木料。为着自家男人的这点情谊,王婉贞在吕老太太手下过了十几年,从没顶过一句嘴,每日里任劳任怨。现在大河还没周年,就被人泼这种脏水,王婉贞气得直哆嗦,想痛骂老太太一顿又不知道骂什么,只搂住了顾玉荣不让她上前。孙女不比孙子金贵,顾明珠小时候都挨过吕老太太的巴掌,顾玉荣在她眼里就更什么也不是了。“奶奶你喝口水再说。”顾玉成端了一碗水出来,递到吕老太太面前,看她不接,就把碗放到井台上,用同样的音量大声道,“奶奶,那钱是我们二房被赶出来时,你给的安家费,你忘了吗?哪有要回去的道理?”“而且我刚从刘叔家出来,为了给村里办学堂,只拿了一半回来,你要不信,咱们一起去他家里问问?”说完作势要拉吕老太太。他身量颇高,加上这些天吃饱喝足又悄悄锻炼,绝对能制服一个老太太。大不了再出去吵一回,他就不信吕老太太有这个脸!吕老太太腾地一声就从板凳上起来,跟顾玉成隔开了两步。自从油锅事件后她就觉得二郎这人邪性,现在再看,不过一个月没见,这小子就变得和从前不一样了,两只眼睛跟狼崽子似的。被这么个半大小子盯着,吕老太太只觉得心里发憷。她退后两步站好后,才道:“我不管!反正我出了一贯钱,现在房子不住了就得拿回来!”顾玉成心头微哂,这老太太来得那么快,肯定是刘发财报的信。明知道他只拿回来半贯钱,还敢张嘴要一贯,不过是看他们孤儿寡母的好欺负,打量他年纪小没主意,被人吓唬两句就要破财消灾罢了。他也不慌,就收起笑容冷冰冰盯着吕老太太,盯了两眼才道:“让奶奶来要钱,这是三叔的主意还是大伯的主意?现在家里已经这么缺钱了,要从被赶出去的侄子手里抠?”不等吕老太太说话,顾玉成又道:“一贯钱肯定是拿不回来了,你要实在气不过,咱们就一块儿去找村长,把这半贯钱还给他,还把这房子租一年。”他看着吕老太太,似笑非笑地道:“正好我娘已经把屋里屋外都收拾干净了,奶奶你就安心住在这儿吧。等三叔娶妻之后,他也能和三婶子住堂屋了,又宽敞又亮堂,多好啊。”吕老太太:“!!!”吕老太太的脸色瞬间变了。她最近的日子颇不好过,刚开始还觉不出来,等这个月顾大山将大房的粮食自个儿收起来,又把木工活结算的铜板交给周氏后,吕老太太终于觉出味儿来。她没有进项了!乡下人土里刨食,不过是混个温饱罢了,得靠精打细算和打点零工才能攒下银钱。从前靠着大儿子跟二儿子,吕老太太过得很滋润,走出去腰杆都挺得直直的。可是现在,大儿子不交一个铜板了,甚至还在周氏的撺掇下,要把小儿子撵回来,不让他跟着打下手学做木工,说是支使不动,还不如一个人干起来利索。被吕老太太又哭又嚎地给骂了回去。但是从这以后,吕老太太就长了个心眼儿,想着给小儿子找个新出路。虽然偏疼顾大富,但这个儿子有多少本事,她当娘的再清楚不过,思来想去也没找到什么好办法。偏偏又经常从那群碎嘴婆娘处听说顾二郎如何如何,什么今天买了肉啦,明天骑了驴啦,后天那王婉贞还在家里熬油渣啦,香得半个村子都能闻到。吕老太太越听,心里越不是滋味儿。这不是滋味儿的久了,就积攒出一腔酸气和怨气,冲得她一听到顾二郎要搬家的消息,被周氏挑拨两句,就急匆匆过来要那一贯钱了。进门后一击未成,吕老太太就泄了气,这会儿又被顾玉成三言两语地一说,心里顿时起了疑,眼珠子转个不停。好端端的,老大媳妇为什么让她过来要钱?有这么好心?恐怕就是打的把她撵出去的主意!只要她搬离了堂屋,大富年纪轻,新媳妇脸皮薄,顾家还不是要被周氏拿捏?这是那戏文里唱的调虎离山啊!吕老太太越想越是这么回事,恨不得马上窜到周荷花面前,把这搅和得家宅不宁的女人打一顿,又不愿在顾玉成面前露怯,咬着牙唾了一口:“呸!我老婆子有秀才孙子,可不住这破茅屋!”说完狠狠瞪了顾玉成两眼,骂骂咧咧地摔门而去。王婉贞没想到婆婆竟这么轻易就偃旗息鼓,长长地松了口气,脸色还有点发白。小黑丫头从她怀里挣扎出来,挥舞着一根柴火棍,嘴里叫着:“哒哒哒哒打!”“莫怕,咱们很快就搬走了。”顾玉成摸摸小黑丫头的脑袋,又给王婉贞倒了碗水,让她压压惊。他看得出来,王婉贞是真的怕吕老太太,希望以后离得远了,能慢慢好起来吧。虽有一些波折,三个人还是在傍晚前赶到了水井巷子,把一车家当都挪到了新租的院子里。王婉贞给赶车的付了钱,就关上院门打量新家。虽说房租贵了不少,但这是个青砖房子,门户严实,还有三个房间和一个小小的半露天厨房。王婉贞越看越喜欢,对顾玉成道:“这边屋里光线好,还有桌子,娘给你布置个书房。”顾玉成应了声,又道:“院子这边,还可以再种点菜,就是打水麻烦些。”他们没什么家当,收拾一下就打了包,但王婉贞特别不舍那片没长成的小青菜,全拔走了也直可惜那块地。让她在这里种两畦菜,也能早点适应下来。顾玉荣年纪太小,还不到有离愁别绪的时候,挥着个小短棍摇摇晃晃地四处巡视,没一会儿就慢慢趴了下去,四脚着地爬得飞快。顾玉成:“……”这丫头好像因为错过了最佳的学走路时机,让爬行成了习惯,王婉贞费了一番力气才纠正过来,今天居然故态复萌了。罢了,第一天搬家,就让她自在一些吧。三人并没什么家当,天没黑就布置好了房间。稍大些的一间房子给王婉贞和顾玉荣住,另一间小些的顾玉成住,剩下那个朝南的则当成书房,供顾玉成以后读书用。累了一天,顾玉成不想王婉贞再生火做饭,便从外面买了包子:“就当庆祝咱们家乔迁之喜吧。”王婉贞想推辞,觑着他的脸色,还是慢慢吃了两个包子。儿子越来越是个顶门立户的大人了,她这个当娘的,也不能拖后腿才行。.因有了书桌和独立的书房,这天晚上,顾玉成散步后便没有躺下默书,而是点上蜡烛,拿起一支在兴隆酒楼做好的炭笔,铺开两张原身练字用过的纸,慢慢勾画起来,时不时记两笔。待炭笔用掉一截,一个新故事的轮廓也跃然纸上。顾玉成又理顺两遍,满意地收好纸,又做了套拉伸运动,才吹熄蜡烛,和衣而卧。作者有话要说:收到了“韭菜猪肉饺”和“南瓜灯”的营养液,开心~都是美味的食物呢︿( ̄︶ ̄)︿第17章 《缘木求仙》搬家的好处显而易见,第二天顾玉成去兴隆酒楼的时候,只走了不到两刻钟,就看到了熟悉的招牌。比平日里骑驴,至少节省了三分之二的时间。并非小毛驴跑不快,只是他和原身都没有骑过驴,乡间土路也不好走,每次都只敢慢慢骑着,并不比走路快上太多。忙碌半日后,顾玉成特意去找厉伯,要把小毛驴还回去。他现在住得近了,附近也没有割草的地方,必须得驴归原主了。没成想撞见了愁眉苦脸的赵崇。顾玉成暗自吃惊,自他认识赵崇以来,此人就是一副豪爽大哥的样子,酒楼生意惨淡成那样也没叹过气,后来更是每天意气风发的,怎么一天不见就成了这样?“大哥可是有为难之事?”顾玉成认真道,“如果有我能帮上忙的地方,尽管告诉我。”赵崇待他不薄,没理由看着对方有难而不帮。哪知赵崇长长叹了口气,忧郁地道:“为兄惹上风流债了,你……”顾玉成拱拱手果断告辞,一溜烟奔回了小厨房。他年纪还小,帮不上这种高端的忙,还是让赵崇自求多福吧。傍晚回到水井巷子,王婉贞已经做好了饭。她用小石磨磨了豆浆煮好,把腌好的一块咸肉配着小青菜炒了一大盆,又烙了两大张杂粮饼,味道很不错。顾玉成吃完饭,又拉着顾玉荣在院子里散步消食,逗她玩了一会儿,然后才去到书房,铺开裁好的纸开始写昨晚构思的故事——《缘木求仙》。他在兴隆酒楼并不特别忙,下午就守着炉灶默默打腹稿,加上有完善的构思,写起来特别快,没等蜡烛燃尽就写完了四页纸。顾玉成动了动脖子,觉得肩颈僵硬,便将毛笔洗干净搁到笔架上,又数了数那四页整齐的蝇头小楷,发现足足有两千一百字,满意地吐了口气。《缘木求仙》是个修真故事,讲的是一个叫林秀的乡村少年,从小木呆呆的不爱说话,却喜欢对着几棵树嘀嘀咕咕,人送外号“怪木头”。这木头少年每日里割草放牛,总能找到最肥美的草,除此之外,浑身上下都平平常常的。如此平常地长到十五岁,忽然有一天乡里发了大水,眼看就要淹没林秀所在的村庄。危急时刻,林秀悲声呼救,便有那大树应声而长,枝丫蔓延,险险阻住了洪水。本是挽狂澜于既倒的大功,却因为乡人愚昧,要把林秀当成妖孽烧死。林秀被绑在一棵树上,怎么辩解也没有人听。火苗燃起的瞬间,他听到虚空中有个声音,问他可愿意褪去红尘,做个修道之人。林秀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一刻,那树拔地而起,直接云霄,带着他越升越高。林秀从此离开乡间,并凭着木灵根踏上求仙之路,成为一方大能。顾玉成又看了一遍,然后将写好的纸张小心收起来,开始做拉伸运动,热身完又做了几组俯卧撑。他近来吃得饱,中午还能在酒楼吃上肉,身体素质提升不少,至少那两排肋骨不再根根突出,整个人有了一点肉。为了早日壮实起来,就把锻炼强度也加大了些。至于《缘木求仙》能否被看上,顾玉成还真的不怎么担心。他最近常听李断肠说书,也有了一定的判断力。《缘木求仙》这个故事不一定特别好,但胜在新奇有趣。概因这个时代并没有修真的概念,他这个故事比凉皮在食品界还独特。只要李断肠有点眼力,就不会弃之不顾。三天后,孙长厚靠着两种口味的凉皮拿下周家婚宴操办权的时候,李断肠也看完了《缘木求仙》的前半截手稿,在兴隆酒楼说完书就急匆匆来找顾玉成,问他可有后半截内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