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条路,特殊情况,我们不会怪你。”虎口撑着下巴的承誉沉吟道:“之尧的选择是对的,乾德帝不会无端让他选择,这是在考验他,看他究竟是贪生怕死之辈,还是不畏艰险的将才。”原来还有这层含义吗宁疏不懂帝王的心机,她在乎的是锦彤的感受,“既然大哥没选闵姑娘,那就没退婚的必要。”因为他是男人,必须考量全局,“乾德帝命我三日后出发,此去凶险,生死未知,即便大难不死,也有可能落下一身的病根儿,我实在不愿耽误锦彤。”若然是为救文世伯,乔顷澜无话可说,但若只是为这个,那乔顷澜也不会同意退婚,“咱们两家可是世交,你觉得我们会在乎这些吗锦彤她不会因此而退缩。”乔家人重情重义,文之尧感激不尽,但他深知自己不该自私自利,“正因为是世交,我才不想连累你们。姑娘家的婚事关乎一辈子的幸福,倘若我不能给她安稳,那便不该再用婚约将她束缚。”两方皆有理,一时难有定论,沉默许久的承誉发了话,“兴许之尧有幸摆平这战事呢到时候也算是双喜临门。是以本王认为婚约一事无需着急做决定,等你回来再说也不迟。”这安王都发话了,文之尧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听从安王的意思,宁疏总算安了心,朝着承誉欣慰一笑,而后去往后院找乔锦彤,将真相告知于她。得知文之尧其实是为她着想,乔锦彤这才稍稍安慰,擦了擦眼泪,洗了把脸。三日后文之尧便又要出发,相聚的时光太过短暂,众人也就没拘泥于规矩,晌午聚在一起用午宴,文之尧与乔锦彤本就是两情相悦,席间对她自是照顾有加,宁疏亦有安王亲手给她布菜,独余乔顷澜孤家寡人,故作怅然地感叹着,“唉我就不该出现在这儿,多余啊”为了安抚兄长,乔锦彤赶忙为他夹了块鱼肉,还提醒他多用菜,少说话。安王对自家妹子关怀体贴,文之尧本该高兴才对,可一想到文家的境况,他又隐隐生忧,饭桌上不好多问,便也没提,淡笑以应。待午宴过后,宁疏随着乔锦彤回屋歇着,说是午歇,其实这俩姑娘凑一块儿哪有睡意,精神奕奕的聆听着各自的心事,怀揣着对将来的不安和一丝希冀。这边厢,几个男子坐在一起喝茶,闲谈之际,乔顷澜说起自己的那首诗,原来他当日是故意为之,选不上便罢,若然选上,他便可借机面见圣上,为父求情,“原本都被奕王选上了,却不知为何又被剔除,没了见乾德帝的机会,着实可惜”承誉一直认为他是文人不羁,才会肆意挥写,不顾忌后果,今日始知他早有预谋,胸腔内的火焰莫名升腾,“你以为皇上看到那首诗就会宣你入宫当面质问吗那首诗上带着他的字,不管你是有心还是无意,他都有可能直接将你处斩,你连辩解求情的机会都没有”乔顷澜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是在冒险,但他也是无奈之举,“只要有机会,我总得试一试,难不成就这样看着我父亲含冤入狱,坐视不理”他随手一试,可苦了旁人,“你可知就因为你那首破诗,害得我与宁疏想尽千方百计替你遮掩,没让乾德帝瞧见,你才免去一劫”原来这背后动手脚之人竟是安王得知真相后,乔顷澜非但不感激,反倒心生怨怪,“殿下怎可私自为我做主但凡我能见到乾德帝,就一定有办法说服他”“你太不了解赵易泽了”正因为承誉领教过,才不会轻举妄动,“若非宁疏相求,你以为我愿意管你的闲事,天下有冤屈的人不止你一个,我父皇都是被他逼死的,我还不是苟且偷生委曲求全的活着你的焦急我能理解,但身为乔家独子,你怎可冒险做这种事若你出什么意外,你可有想过你母亲和妹妹又该如何是好乔顷澜,你实不该意气用事,唯有活着,用心筹谋,步步为营,才能达到你想要的目的”堂堂安王,居然会与他说这些,着实出乎乔顷澜的预料,在此之前,他以为人只要怀着一腔孤勇,无所畏惧,剑走偏锋便有可能实现愿望,今日被安王痛斥一番,他才终于明白自己是有多天真在旁聆听的文之尧也认为承誉之言有理,劝他稍安勿躁,冷静处理。待他平静下来,主动向承誉认错之际,承誉才道:“乔大人的案子,本王暗中查探过,在他入狱前半个月,他曾私会过永定侯,可有与你提过”摇了摇头,乔顷澜只道不曾,“永定侯府与文家曾有婚约,但我爹与永定侯并不相熟,来往甚少,却不知他怎会去见侯爷呢”这一点的确蹊跷,承誉将之当成线索,打算顺藤摸瓜,“至于他两人说了些什么,乔大人入狱是否与永定侯有关,本王会想法子继续查证,这贪墨一案牵连甚广,你千万不可再轻举妄动,以免打草惊蛇。”未料安王竟会帮他探查此案,有安王相助,相信此案应该有翻转的机会,乔顷澜感激不尽,郑重起身,拱手相谢。实则承誉之所以大费周章的帮他,并不是善心大发,而是看中乔顷澜的傲骨和才华,要复仇必须拉拢可用之才,而乔顷澜正是承誉欣赏之人,但如他这般骄傲的文人一般不会对谁忠心,唯有施以恩惠,解他困境,才让令他心服口服。因着文宅被封,文之尧只能暂居在乔家,宁疏不舍兄长,但也不能久留此地,以免给承誉添麻烦。送妹妹出去时,文之尧刻意放慢脚步,为的就是跟妹妹单独说几句。这一别多日,妹妹所经历之事,他略有耳闻,却不知具体,有很多话想问,但又不知从何问起,生怕哪句说得不对,伤了宁疏的自尊,犹豫半晌,他才试探着问了句,“你和承誉”宁疏也不晓得该怎么形容她和承誉的关系,出于女儿家的羞涩,她没敢多言,略略回了句,“他待我恩重如山,我无以为报”不放心的文之尧又问,“只是恩情,还是掺杂着其他”听得出兄长的意思,宁疏低眉咬唇,算是默认,“日久生情”“所以你决定跟着他可我今日见他,听他说话的语气,总感觉他并不是认命之人,他很有可能在伺机而动,预备夺回江山。若他真有这个打算,你跟着他只怕难有安稳的日子。”第64章 条件是亲吻说话间已到得大门处, 承誉候在马车边, 顺道儿与乔顷澜闲聊着, 文之尧适时止住话头,“我的话你放在心上, 仔细考虑清楚, 头一回定亲是父母的主意,你没得选择, 这一次, 我希望你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抉择, 但人生路需谨慎, 切莫因为一时冲动,错把恩情当感情,搭上自己的一生。”兄长之言,宁疏从未仔细思索过, 今日骤闻,才觉自己将来要面对的问题似乎比她想象得更严峻。宁疏一时无言, 默了片刻, 只道自个儿会慎重考虑。依依惜别后,她才搭着承誉的手踏上马车。打从她进来后, 这面色就笼罩着一层愁云, 承誉等了半晌也不见她发话, 她就这般静坐着,小手捋扯着腰间垂着的水蓝宫绦,出神发呆。牵起她的手, 承誉问她何故不悦。现下她已经习惯他的牵手,不会再挣扎,任由他的拇指闲捏着她的掌心,勉笑道:“没什么,每次相聚之后的别离都会让人伤感,大哥只回来三日就要走,父亲的命运背负在他身上,他定然压力倍增。”“至少他还有机会赌一把,而我连机会都没有”身边人的音色明显裹杂着怅然,宁疏抬眸,就见他笑意渐敛,眸里掩藏着化不开的浓雾。大约是想到了他的父皇吧当晚她并未在宫里,但也听人说过,永宁帝是被乾德帝逼至自尽,而承誉就在一旁,当时的他一定很绝望,那种亲眼目睹至亲离世而无能为力的感觉可能会将人逼疯最终他挺了过来,接受了乾德帝的册封,做了个闲散王爷,可他的心从未闲着,一直都在关注着时政,看待问题总是一针见血。起初宁疏并未想太多,以为这是他的本能,今日听到兄长的忠告,她才恍然大悟,往深远处略一思量,她难免心悸。但这是男人的事,她一个女人似乎不该多管,只温声安抚道:“逝者无可挽,好好孝顺你母妃,争取不再留下遗憾。”除此之外,他也别无选择,抚着他的小手紧握在掌心,承誉一扫阴霾,低眉望向她,温笑道:“是该珍惜眼前人。”宁疏心下感动,但笑容里又有一丝苦涩,回握着他的手,始终无言。才刚在府中她可不是这样,承誉总觉得她有心事,不由起了疑心,“之尧与你说了什么怎的你一出来就闷闷不乐”上回两人争执误会过后就互相保证过,往后不再欺瞒彼此,有事务必明言,以免再生误会,原本她不想主动提及,这会子承誉问起,她这心里藏不住话,也就顺口说了出来,“我哥说,你身份尊贵,又有雄心壮志,担心我配不上你。”摩挲着她手腕上的翡翠镯子,承誉打趣笑道:“是否配得上是我说了算,容貌家世配得上我的大有人在,可这心灵能与我契合的,独你一个。”信誓旦旦的情话总是格外悦耳动听,宁疏感动之余又忽生悲凉,生怕好梦易碎,捧得太高,摔得太惨。今日的她总是神情恍惚,应声极慢,承誉问她可是不舒坦,她不愿将那些胡思乱想之事说出来,以免惹他也不痛快,便借口说头疼。“那就闭着眼歇会儿,到家我再唤你。”说着承誉搂住她肩膀,将她揽至怀中,让她倚在他肩头小憩片刻。他的怀抱令她那混乱的心暂得片刻安宁,将来的事皆有变数,谁也说不准,与其为那些未知的事忧虑,倒不如珍惜这相聚的日子,一切随缘,不做强求,这心才能轻松安宁。如此安慰着自己,她才好受一些,不再乱想,乖乖的倚在他怀里,闭目养神。打从文之尧出宫后,乾德帝就派人留意他的行踪,傍晚便有探子来汇报,说是今日安王带着文姑娘去乔家与文之尧见面。此事在赵易泽意料之中,那两兄妹见一面倒也没什么不妥,只是承誉对文之尧又是什么心态呢文之尧做出这样的选择,的确是条真汉子,若他能想法子将赣南之乱摆平,那赵易泽也愿意重用他,如若熬不过这一劫,只能怪他命不好。在赵易泽看来,承誉坚持留下文宁疏,应该不止是爱美色那么简单,兴许就是想借机拉拢文之尧,是以赵易泽下了令,在文之尧出征期间,密切注意他的书信往来,看他是否与承誉交往过密。安排好此事后,赵易泽继续批阅奏折,殿外有人来报,说是惠贵妃求见。他从不愿主动去凤仪宫,无奈的叶照香只好借着送羹汤的由头来看望他。进得殿内,惠贵妃亲自为他盛了碗用冬虫夏草炖的水鸭汤,赵易泽始终容色淡淡,并未多言,只在她询问他的近况时敷衍两句。晓得他不愿与她说废话,叶照香干脆直言,“皇上,您看令州也不小了,妾身寻思着他的婚事也该提上日程,妾身已命人寻了几位家世不错,年纪相当的好姑娘,不若皇上帮我参谋一番,看看哪位姑娘适合他。”尚未等她道出钟意的姑娘人选,赵易泽已然将其打断,“先前安南王助朕一臂之力,当时朕已与他说好,要与安南联姻,安南王膝下有娇女,年方十五,他打算待秋后带女儿过来,令州与她倒也般配,朕打算让令州娶安南国的公主,秋后再论,你不必再操持。”“娶一个外邦的姑娘这这不太合适吧”叶照香是想着,娶权臣之女,还能扶持令州,使得他在朝堂之中站稳脚跟,万未料到皇帝竟然打算让令州娶安南国的公主除了能使两国暂时安定之外,似乎对令州没多大好处,叶照香只觉不妥,故意拿令州做借口,“这孩子性子倔,怕是不会同意。”孩子的意见并不重要,赵易泽才不会考虑这些,“身为皇室子女就该有这个觉悟,婚事怎可随心所欲正妃必须由朕来定,至于侧妃,大可随他之意。”“可是”叶照香还想再说,却被赵易泽冷然打断,“朕意已决,没有商量的余地,你且先回宫去,朕还有事要忙。”话已至此,叶照香也不敢逆他之意,只得遵命告退,心道赵易泽还是对令州不上心,若然真的看重令州,断不会让他娶外族公主为妃,于赵易泽而言,令州不过就是个安抚安南国的棋子罢了思及此,她越发焦虑,很想再要一个孩子,只可惜赵易泽根本就不去她那儿,勉强去了也只是用膳过后便离开,未再留宿,如此下去,她如何能怀上得想个法子,为将来筹谋才是。皇帝之令莫敢违抗,他的一句话便能决定一个人甚至许多人的命运,为了父亲的一线生机,文之尧唯有奔赴赣南,不成功便成仁相聚的日子总是短暂,三日后,文之尧整装待发,卫观云归来后就被乾德帝指责,说是有人弹劾他在军中铺张浪费,生活奢靡,以此为借口,将他降为武安侯未再让他带兵出征。文之尧肩负父亲的命运,他已将生死抛诸脑后,此役对他而言,没有退路,他只能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