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战国之名士崛起> 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23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230(1 / 1)

d场了,让外甥接着来气愤不过的太子训于是偷偷耍了小心机,将公子岐支开到了嬴渠梁的边上。可尴尬的是,公子岐有心事,嬴渠梁第一次出使,双方似乎都没有多少谈话的兴趣。这时候,酒送上来了,一人合抱大小的罍中,酒汤清澈见底,秦人多好酒,嬴渠梁的年纪虽然不大,但已经是此种老手,顿时让左右的宫人打了一觯,看着如同清泉一般的酒色,散发出麦酒独特的香味,嬴渠梁的眼珠子都直了。公子岐一愣神的功夫,却发现嬴渠梁举着觯对他说到:“你我天南地北,有幸共聚,还请满饮此中美酒。”公子岐见嬴渠梁话说的真挚,也没有多想,举起觯用衣袂遮觯大口饮了起来。觯可不是小个的酒杯。周礼中就有规定,尊者举觯,卑者举角。而韩诗中又有明确的表述: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可见觯已经算是大号的酒杯,酒入愁肠之后,公子岐对嬴渠梁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亲切感。堂堂秦国公子,却被安排在靠近大门附近的区域,本来就是羞辱。回想起来,两个人都是失意人,那种天涯沦落人的感触,让他觉得此时此刻的嬴渠梁格外的顺眼。可惜,公子岐还是太年轻了。嬴渠梁根本就不是那种独自忧伤的主,他是借口喝酒罢了。当嬴渠梁第三次举起觯的那一刻,公子岐的嘴角抽搐起来,他已经灌了一肚子酒,有点喝不下了。第328章 进击的二公子“啥也不说了,我干了,你随意”说完,嬴渠梁一口吞下一觯的酒,喝完,还爽快地摸了一把嘴,发出爽朗的满足感:“痛快,痛快”嬴渠梁根本就不在乎周围贵宾的异样眼光,甚至坐在他下首的韩王孙被嬴渠梁的粗鄙给吓住了,他眼珠子都快瞪瞎了,他也浑然不在意。出关之前,老爹赢师隰就告诫他:“诸侯都以为我老秦粗鄙,那么就粗鄙一点,也不用在意外人的目光。老秦的底气不再面子上,而是血性,丢了血性的老秦,才是真正的穷途末路。”出关之后的嬴渠梁,正是全完按照老爹的嘱托为做事风格,给人一种粗鲁的假象。没错,就是假象。有时候连嬴渠梁都觉得很悲哀,什么时候老秦竟然要用这些去迷惑秦国的敌人了可实际上,秦国已经没有和任何对手较量的底气了。当然这里面所说的对手,并不包括像韩国之类的二流诸侯。秦国,自从穆公之后,一直都是第一流的诸侯。曾经的秦国的对手只有晋国、楚国和齐国。可如今呢赢师隰甚至有心进入中原干涉中原事务,却要忌惮秦国一旦入侵韩国,是否会引起魏国和楚国的不满这让嬴渠梁很难受,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一定要招揽中原的人才,没有人才,秦国只会走向穷途末路。当然,这些和喝酒没关系。对于酒,嬴渠梁是真的喜欢。好在他的大哥不在,要是公子虔在的话,一罍酒早就见底了,他大哥是能举着罍干了的豪放之人。可即便嬴渠梁在秦公家里不算特别善于饮酒的人,也给公子岐莫大的压力。公子岐微微皱眉,不过很快就刷展开了,就算是喝醉了又如何对他来说,卫国的体面还不需要他去维护有句话叫:舍命陪君子。没说的,干了硬着头皮将一觯酒塞进肚子里,公子岐觉得自己不能再喝了,要不然鼻子都会往外冒水,丢脸是其次,他怕呛死。真要是出现这等离奇的事,他恐怕要名垂千古了,公子岐将成为陆地上第一个溺亡的人。拦住还要朝觯里添酒的嬴渠梁,公子岐讪笑道:“贤弟真是海量,还请还缓一缓,等菜品上来之后,品味一下我卫国的菜品。”“菜品”嬴渠梁打了个酒嗝,迟疑道:“喝酒不是先要喝足了吗”公子岐有点蒙圈,什么叫喝足了他从可以喝酒的年纪开始都没有听说过这种喝酒方式难道是以前自己喝酒的方式不对“这个贤弟,愚兄孤陋,不知贤弟所说何意”公子岐要说比太子训出色的地方,恐怕就是担当了。他不在乎自己错了,甚至不会在意自己因为认错而会丢掉脸面。这一点,很多大贵族是做不到的。这恐怕也是为什么卫公对公子岐宠爱的原因了,因为肚量,公子岐确实有作为国君的一切优秀品质,唯独可惜的是,他出生之后,姬训就已经被立为太子了。而姬颓又是一个做事犹豫的人,尤其是在废立太子这种关乎社稷的事上,更是难以抉择,举棋不定。一直拖着,拖到公子岐完全没有了机会,这恐怕也是姬颓想不到的结局。嬴渠梁自顾自的呵呵笑起来,抱歉道:“姬兄请多包涵,小弟是在军营里长大的,被一些粗陋的军营习性所染,平日里倒是没什么,在这大雅之堂,却让姬兄见笑了。”看嬴渠梁的年纪并不大,可是举手投足之间给人一种豪放的感觉。很有亲切感,毕竟心思深沉的人并不适合成为朋友,只有哪些看似粗枝大叶,却性格豪爽的人才会朋友遍布天下,这是有其必然的原因。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的朋友是那种喜欢私底下算计,平日里却不曾表露的老谋深算之辈。而嬴渠梁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气度豪放的游侠,一开口,就有那种吐口唾沫就是钉的果敢。就算是这个年轻人的秦国公子年纪并不大,似乎应该比自己还要小很多。但并不妨碍公子岐对嬴渠梁产生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贤弟哪里话,愚兄也不过是痴长年月,文不成武不就,虚度了多少春秋而已。”公子岐对自己的处境还是非常通透的,他是太子训的眼中钉。如果他和太子训是一奶同胞,他根本就不用太担心姬颓死后自己的结局,至少不管两人的母亲是否在世,太子训都不太会残害自己的胞弟。可是太子训和他母亲并非母子关系,加上卫国政坛能够出彩的事实在太少,而公子岐走的路线又不是君子路线,反而是武将路线,导致他回忆自己的过往,发现竟然是一无是处。等到卫公死后,太子训恐怕真不会容得下他。到时候,要么流亡诸侯,要么就成为太子训的阶下囚,不管何种结局,对他来说都很难接收。尤其是一旦他承认了失败,那么他的母亲在宫中就危险了。为了自保,公子岐也是想尽了办法,但结果似乎并不好。而嬴渠梁的一句话让他有所悟,问道:“贤弟刚才说到军营,难不成贤弟对兵事感兴趣”嬴渠梁大大咧咧道:“不是感兴趣,而是从小在军营长大,我十三岁就领兵。”“十三岁”这个数字对公子岐来说,简直就是天荒夜谭。他无法想象,嬴渠梁竟然十三岁就开始为国征战,这还是人吗或许是误解,或许是对实力的渴望。而嬴渠梁接下来的一句话让他顿时茅塞顿开:“在秦国,公子从军是祖训。当然也有其他原因,至少有私军的公子,在成年之后,拥有自保的能力,不会因为和周围封君不合而成为待宰的羔羊。”私军领兵自保这些字眼,对公子岐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他也想要领兵,只要能够控制一直一定规模数量的军队,他就有在卫国足够的自保能力,足矣。原本自己已经放弃的念头,再一次冒出来,而正在这时,鲁公身边的近侍来到他的身后,偷偷在他耳畔说了几句话。原本还是一片愁云的公子岐,顿时眉宇间多了一丝喜色,激动之余,急忙表态:“还请告知母舅,本公子全凭母舅做主。”这是一个机会。同时也是一个危机。公子岐眼神顿时凝聚了起来,宛如一道光,他看到了希望。第329章 国宴别以为公子岐在卫国失去了储君的争夺机会,就一定是失败者,甚至成为被牺牲的对象。就像是重要节日的祭品一样,死了,还要被两拨食客吃,一波是神,一波是人。都是儿子,都被寄予厚望,只不过太子训出生太早了,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自始至终让公子岐矮了一头而已。真要说谁优谁劣,难道卫公心里就没有一杆称吗太子训是占据了年纪上的优势。但公子岐不一样,他母亲身份高,其实一开始卫公认为他两个儿子都有机会继承自己的事业、唯一让他猝不及防的是,他的身体出现了问题,这才是最致命的原因。也是让他决定不再犹豫继承人选择的最大原因。可万一太子训死不悔改,在他死后,对公子岐这个兄弟下手。恐怕到时候鲁国国君姬奋就忍不了。卫国的邦交一直以来都是抱紧魏国的大腿。但要是自己作死,将周围其他的诸侯都得罪了一遍。到时候再抱紧魏国的大腿,估计也举步维艰。卫公的年纪,已经到了安排身后事的年纪了。他自然也有对公子岐的考虑,想要给他一份自保的能力。唯一担心的是公子岐得陇望蜀,有了自保的能力之后,开始对卫公的宝座窥视起来。这才是他迟迟不肯下决定的原因。公子岐自然也能感觉到父亲有这个意思,毕竟,一旦卫国交恶了鲁国,对于原本就附庸强国的卫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般的灾难。在得到了母舅身边人的提醒之后,顿时欣喜若狂,面带喜色之意难以言表。嬴渠梁见状,等人走了之后,低声道贺:“恭喜兄台。”“哎,还不见得是否能如愿。”公子岐喜道,不过此事言之过早,也不知道鲁公在什么场合对卫公提这个建议。当然,一旦提出之后,卫公姬颓必然会慎重对待,这是毋庸置疑的。想到自己很可能有自保之力,而且多半是军队的控制权,公子岐也开始觉得秦人不那么粗鄙了,毕竟秦国虽然什么都不行,但军队还是很强大。一扫被贾弃羞辱的阴霾,脸色好看很多,虚心道;“贤弟治军有方,不知对军中之事有何高见。”“高见”嬴渠梁确实有一支属于他的私军,秦国的公子一般都有这样的待遇。因为在执政方面的劣势,让秦国一直走军政一体的道路。从公子开始,到国君,都不太信任封君,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自己的私军了。所以,秦国公子一般都在很小的时候,有时候会在成年之前就进入军营锻炼。嬴渠梁就是如此,他的情况更加特殊一些,秦公赢师隰对国内的大领主非常忌惮,以至于连国都雍城都不敢住,深怕控制着雍城内外的封君们一旦政变,他就要落下个简公遗孀母子的悲惨下场。只好咬着牙将国都迁到了栎阳,这个连正经城墙都没有小城邑之中。不仅如此,这些年赢师隰就只做一件事,甭管自己的儿子多大年纪,只要能跑能跳,就扔到军队里,准没错。别看嬴渠梁年纪不大,但他已经是军中的老人了。他摸着下巴,胡子就别想了,他这个年纪根本就长不出来,只有一层薄薄的绒毛,琢磨着该如何回答公子岐的问题:“不知仁兄有多少私军训练如何,可有实战”公子岐为难了,他倒是想要实战啊可问题是卫国已经十多年没有正儿八经地打过仗了,即便是打仗也多半是躲在后头,实战的意义不大。有些羞涩道:“没打过仗。”“没打过仗”面对嬴渠梁惊愕的目光,公子岐也是颇为无奈,只好硬着头皮解释道:“卫国乃君子之国,治军荒废已久。”这话也算是给卫国脸上贴金了,因为谁也打不过,卫国干脆就不把军队治理当回事。这也是中原诸侯中的奇葩。当然公子岐别看喜欢谈兵事,也勤习武艺,但毕竟他是公子,武艺肯定不如武将,治军多半也不怎么样。这一点,他是有点自知之明的,所以说的很痛快:“愚兄荒度春秋久矣,麾下治军不到千人。”“才这么点”嬴渠梁很吃惊,他刚入军营的时候,私军都有两三千人啊这卫国的公子混地也太惨了一点吧公子岐不禁好奇道:“不知贤弟麾下人马几何”“一万多吧,比我大哥少一点。”嬴渠梁很不以为然道,毕竟,秦国打仗,尤其是赢师隰指挥打仗,这位是国君都会带头冲锋的疯子,士气这种东西对他来说根本就不存在,连国君都冲了,谁敢不冲所以两个儿子也必须要冲,秦国沿袭着多年留下来的治军道理,主将冲在前头,士卒没有后退的胆子。所以,给两个儿子配备的私军人数少了,很容易发生在战场上让儿子死在眼前惨剧,至此秦公赢师隰就给儿子的私军规模多了一些,让人诧异也在情理之中。其实不仅秦国,魏国的情况也是如此,有继承魏侯资格的公子罃和公子缓控制的军队数量,至少占魏国的一半以上。一来,自己的亲儿子指挥军队,对于国君魏击来说,他至少可以放心臣子们不太可能造反成功。而且他在儿子里也用了平衡术,让两个儿子的实力相差无几,那么儿子对老子不满,弑君的可能性也不大。等到他年纪大了,时机成熟之后,再确认储君。也就是太子的人选。毕竟,选定了太子之后,在争储失败的那个儿子身边很多墙头草会调转枪头,紧跟储君的身后。根本就不担心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