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执宰大宋> 分节阅读 6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60(1 / 1)

d既然小猴子闲的慌,那就南下剿匪吧陈琳你,拟旨”“小猴子”范仲淹茫然的看着这主仆二人。陈琳笑道:“范相公有所不知,官家说的小猴子,是蓬莱的那位,想来范相公听说过”范仲淹恍然大悟,关于未央的传说,他也不是听说一次两次了,都说未央少年英才,如何如何,还送了自己一千匹战马,如今西北的狄青靠着这些战马,打了好几次胜仗。“原来是未央啊,不过让他剿匪合适吗”范仲淹很是疑惑,区区一个散官,能有多大本事,就算是能养出良马来,未必就能带兵打仗。赵祯与陈琳微微一笑,你要是知道辽主耶律宗真如今在那小猴子手里面,你就不这样想了。第129章 愤怒的未央当未央手中又多了一份圣旨的时候,他不由狐疑的看着宣旨的陈贤。陈贤两手一摊,表示自己根本不知道咋回事,不过他还是够义气的,毕竟在蓬莱,未央特意给他在最繁华的地段留了几间铺面,又给了他一成香皂作坊的股份,利益捆绑之下,除非关系到皇帝的事情,否则陈贤一般都是知无不言。“官家说了,你在蓬莱教书可惜了,正好王伦叛变,东南大乱,让你去平叛。”未央脑门青筋暴跳,人家席卷数个州县,人数数以十万计,自己这几千人填进去,还不够塞牙缝的,就算是锦衣卫能征善战,未央神勇无敌,但是毕竟这此面对的是大宋子民,而且是官逼民反的那种,一个不小心,就是万劫不复,要知道,现在的大宋,对武夫的态度可不怎么好。“老陈,说实话,是不是谁在圣人面前进谗言了要害我”陈贤最喜欢未央称呼他为老陈,因为未央把他当作一个平等的人看待,而不是因为他身体残缺就看不起他,他喜欢这种被尊重的感觉。“二郎,这事吧还真怨不得别人。”陈贤摸着光洁的下巴,咂摸了一下道:“说起来东南平叛,这绝对是一件大功,区区流民,还不成气候,关键是这关系到新政,因为新政,东南才起了叛乱,若是不能给天下一个交代,这新政,只怕就会出问题。”未央心中一凉,范仲淹开始变法了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他愤怒的回头看着滕子京几个老头还有自己的大哥。几个老头目光躲闪,装作没看见,柳永这个滑头一个劲地给未洵使眼色。未央无奈,只得吭哧吭哧的说道:“这事吧”“说实话”未央愤怒的吼道:“变法这么大的事情,我早就跟你们推演过数次,岂能说来就来滕公,你与范仲淹也是多年老友,章公,你于范仲淹有提携之恩,还有你们几个,一个个都别跑这么大的事情,我不信范仲淹那货没给你们通过气,合着全天下都知道了,就瞒着我一个人”几个老头被未央当众训斥,一个个老脸通红,不是他们不想说,是因为范仲淹那个人,就是一头倔驴,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那种,而且当今皇帝变法心切,岂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置喙虽然这个孩子表现的出色了一些,但毕竟是孩子。“怎么说话呢”杜纤云大怒:“几位长者瞒着你,还不是想让你过几天舒心日子非要掺和进去干啥去一趟辽国,就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了不成”未家说了算的,还是这位武力强大,偏偏长相秀美,颇为贤惠的杜氏杜纤云。未央哀叹一声,双目通红,这一次,他没有顺着嫂子的意思。“大嫂我过了几天舒心日子,你可知道,天下有多少百姓被逼的无路可走,有人已经揭竿而起了,范仲淹误国啊”几人默默无言,未央说的一点都没错,他们也知道新法弊端重重,但是却不能阻拦,也不想阻拦。他们的心思很简单,新法是成也好,败也好,只要守住蓬莱不失,就能守住大宋的一点元气,待书院成长起来,未央成长起来,携不世之功,天下之望,再行变革,到时候以蓬莱为基础,未必不能打造出一个煌煌盛世来。未央怎能不清楚这几个老头的心思他只是有点可怜那些百姓,平白无故的遭了大难,这一切都是因为变法,变法一刀刀都看在了吏治之上,闹的官不聊生。在百姓看来,一个个县衙一个个小吏,代表的就是朝廷,朝廷逼的官员不能生存,那么官员就会逼迫治下的百姓,这一点不容怀疑。当一切关系到利益的时候,人就会从人变成猴子,没有任何情谊可言。更何况大宋的官员,一个个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人精,加上大宋不杀士大夫的狗屎规定,就算是造反都不会有事,煽动一些人造反,做的神不知鬼不觉,一点问题都没有。“鲁常何在”未央怒吼一声。“属下参见大帅”鲁常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未公已经愤怒了,既然愤怒,那么势必出战,战场之上,锦衣卫只有大帅,没有未公。“点齐兵马,即可出兵东南”“遵令”“贾章、未洵”未央此刻不是书院的教书先生未二郎,而是一个无双统帅,虽然武夫在大宋能指使文人的不多,但是未央绝对是最奇葩的一个,几乎整个蓬莱的人,对他都唯命是从。贾章与未洵出列,肃然的看着未央。“贾章,去信曹佾等人,让他们从交趾运粮,越多越好,一切耗损花费,算在我的头上。未洵,召集市舶司与民生银行一干人等,待我平叛之后,我天下集团,将在东南扎根立足”未央顿了顿,眼光扫视众人,沉声道:“不破不立,大破大立既然已经烂了,那么久把它打的粉碎,然后重建秩序”众人心中一凛,未央此举可谓是绝杀,东南的叛乱,他们也隐隐知道是怎么回事。自盛唐以来,东南承平已久,乃是文华宝地,士绅众多,朝中大员,更是近乎大半出自东南,利益勾连之下,抵触新法,是再正常不过的。未央此举,是打算一举荡平东南妖氛,重整东南秩序,把蓬莱的模式复制过去,简直不要太绝。只怕只是一个民生银行,就能把整个东南的金融集团摧毁近半,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毕竟这个世道上,借贷利润都是以五成起,存钱哪有什么利息,反而要交一部分火耗,民生银行在这方面,绝对拥有碾压的威力。更何况蓬莱的市舶司,聚敛财富数以千万计,虽然只是账面上的数字,但是这个数字,足以让人胆战心惊,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更何况市舶司的诸多好处,岂是东南那些人所能看的懂的第130章 曲阜孔家滕子京等人隐隐觉得,东南势必要掀起惊涛骇浪了。“老陈”未央看向陈贤,沉声道:“圣人给我多大的权力。”陈贤不敢怠慢,面对一个把辽主当马夫用的小祖宗,他还没有那个胆子。陈贤恭请的请出一柄宝剑,恭声道:“此乃天子剑,官家说了,未大人可便宜行事。”便宜行事四个字,可大可小,如果未央觉得东南没必要存在了,也可以便宜行事,当然,理论上如此。未央接过天子剑,交给鲁常捧着,环视一周,说道:“诸君,我本是一落魄之人,全仰仗诸君信赖,以朋友、子侄、兄弟待我,大宋虽然积弊重重,但是却不是将死之国,既然我们确定了方向,那就不要改变。因为可能因为我们的一个小小的念头,就会让无数人流离失所,死于非命。这不是我想看到的,想来诸君也不愿意看到。今日的事情,下不为例”说完,未央带着鲁常等一干锦衣卫扬长而去。贾章与未洵拱了拱手,也急匆匆去了,东南那么大一块肥肉,既然去了,就要狠狠的咬一口才是,不然都对不起如今已经名声在外的贾知县的名头。滕子京苦笑道:“我就知道会这样,当初咱们就不该瞒着他。”柳永摇头道:“瞒还是要瞒的,若是他现在出现在世人的眼中,不说别人能不能容许一个妖孽,就说范相公,也不好处理,总不能让他屈居在二郎之下吧再说了,二郎还是太小了,若是他今年二十岁,我们就算是拼尽一身热血又如何”章得象也叹息道:“怪只怪希文太过急躁了,也没有跟我们商量一番就开始胡来,也不知道现在补救还来不来得及。”吕璹沉声道:“来不及了,别看希文现在如日中天,深得圣眷,但是变法弊端已经初现,只怕再过一段时间,各方就要联合发难了。”最为耿直的,还是苏老泉,他皱眉道:“不至于吧,范相公上有圣人垂青,下有万民拥护,怎么会失败”“因为沂州的知州,叫庞光啊”吕璹叹息一声,看向了远去的未央。众人顿时心中发凉,庞光,那是庞籍的亲兄弟,庞籍是范仲淹的盟友,变法的左膀右臂,位列枢密副使,被人尊称为庞相公。有意思的是,偏偏这位庞相公的弟弟的治下,出了揭竿而起的事情,这其中是不是意味着什么呢沂州属于山东,庞籍乃是单州成武人,这其中要是没有猫腻,鬼都不信。至于其中有什么猫腻,那就不得而知了。。。。。。。锦衣卫来到山东的地界上,一路走来,所有人的面色都不太好看。山东是什么地方那是孔圣人诞生之地,曲阜之名人人皆知,文宣公所在之地,文宣公又是谁呢孔子嫡系的后裔。圣人后裔,贵不可言天下无论怎么改朝换代,无论怎么打生打死,敢动圣人后裔的不多,所以人家当之无愧的是最尊贵的人物。本以为圣人后裔所在之地,应该很是繁华,最不济也应该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人人有书读。但是一路行来,锦衣卫发现的,只是在田间劳作的百姓,一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边上时常有肥头大耳,面生横肉的家伙监督着,稍有不慎,便是一顿毒打。这就是圣人之地这就是孔家德性锦衣卫一个个面色难看,见识了蓬莱的繁华,他们对于山东这种情况极为愤怒。“大帅”杜鹏飞面色难看的走了过了,“京东东路乃是大宋繁华之地,曲阜更是孔圣人诞生之地,世代文宣公,显贵至极,为何竟然如此贫困。”未央没有说话,但是他后面的鲁常给了答案,鲁常本就是青州人士,对于这里的事情,是最熟悉不过了。“因为整个山东,如今几乎都是孔家的田产了,山东已无自由之民。所有的百姓,都是孔家的佃户,都是孔家的奴仆。”杜鹏飞几人同时面色大变,随着一起来的王凯喃喃自语道:“圣人之后,不应该爱惜民力吗为何如今竟然成了蠹虫,不应该是这样啊。”未央骑在马王背上,面色冷漠,闻言一字一句的道:“天下大害,莫过于兼并,兼并之害,莫过于世家,孔家就是最大的世家。当年孔老夫子游历列国,是何等的清高,何等的圣贤,但是他的子孙,却借着孔老夫子的名头招摇撞骗,成为山东最大的地主,也成为了骑在百姓头顶上的土皇帝。没有人敢说一句不是,因为现在的士人,独得是孔孟之道,学的是儒家学问,诽谤祖师爷的恶名,谁也不敢担。”王凯是个武夫不假,但是并非不学无术,恰恰相反,大宋将门对于家族子弟的教育,一向都是不落人后,受的都是最顶尖的教育,算起来也是孔孟门徒。“为何如此为何如此”王凯宛如魔障一般。未央阴冷的声音响起。“你们知道孔末乱孔吗”不少人直摇头,但是王凯、杜鹏飞、杜鹏程、褚朗等人家学渊源,自然是知道的。“当时,宦官乱政,藩镇复起,战乱不休,社会动荡。唐朝皇室自顾不暇,对孔氏家族的优待、重视也远不如以往,没有了主持家族内部管理的体制。这时,孔氏家门发生了一件大逆不道、不可思议的灭主惨案。被杀害的是孔子四十二世嫡长孙孔光嗣,他未能承袭文宣公的爵位,后来被任命为曲阜东邻的泗水县主簿。后梁乾化三年,孔景的后裔孔末本姓刘,按照当时孔家的规矩,凡到孔家为奴仆者,一律改姓孔,故刘末也叫孔末,孔末见天下大乱,时局动荡,孔氏宗族涣散无主,便起了谋逆夺位的野心,遂组织力量将生活在曲阜的阙里孔氏族人进行杀害。最后,孔末又到泗水县衙谋杀了孔光嗣,夺取了阙里家业,并取代其位,主孔子祭祀,俨然以孔子嫡裔自居。而且要对孔光嗣的儿子、当时只有九个月大的孔仁玉也斩草除根。孔仁玉正巧被其母张氏抱回在曲阜张羊村的外祖母家,躲过了当时的杀戮。孔末得知后,为斩草除根率人包围了张家,逼迫交出孔仁玉。此时,张家主妇张姥姥为了救圣人之后,竭尽其能,将自家与孔仁玉一样大的儿子交了出去,混淆蒙蔽了孔末,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