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恨不袖手与君归> 分节阅读 2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1(1 / 1)

一抹讥讽的笑不由出现在庞统唇角。是啊,自己这些年,步步行来走到今天,竟也开始优柔寡断起来他深吸口气,定了定神。既然来了,难不成还真要这么回去有了这一次,说不准,哪天自己又一个头脑发昏,再这么跑上一夜。欠下的债,终究须了。他稳住心思,随意拉一个路人打听过方向,便朝洛阳城郊而去。名闻天下的第一才子的家隐在东郊一处花红柳绿的矮坡。庞统策马过去,远远就见青竹猗猗枝叶环抱,将那处小院半掩。再走近几步,他一眼看到院中那几间黄土混着碎石筑起的小屋,心里便是一阵酸涩。公孙策身为庐州知府独子,就算不是金娇玉贵,也总是出身官宦人家。后来进京、入仕,又遇见了他他还记得那个怕冷怕疼的江南才子,对衣食住行虽说不上十分讲究,可也偏好上等的细棉,精巧的瓷器和清淡的菜肴。他若一个人住在这里,怎么能庞统一边想着,早忘了他只打算远远瞧上一眼,不由自主栓了马,一步步向着小院走去。他刚走了几步,却又忽然顿住,立在原地不能动弹。方才隔得太远,庞统并未看见公孙策竟然就在眼前。院中正前方植着一小片牡丹,此刻正开得盛到了极点。暗红的花瓣重重叠叠,圆硕厚重得压得花枝微微低垂。那花色太过深浓,虽说是绛红,却仿佛天边最后一抹霞光将要融进暮色般的凝烈深沉那是一种千帆过尽的雍容和洗练。庞统在乍见的瞬间,竟觉得被扑面袭来的傲骨贵气一窒,然而下一秒,他就看见了半掩在花后的人。数年不见,还是记忆中那张清隽温雅的脸,可人却又似乎不大一样了。公孙策未作惯常的书生打扮,反而穿着一袭稍短的布衣,正蹲在牡丹花丛后的菜地上,低头翻看着一片片菜叶。阿策他,居然在自己种菜庞统看着摆放在公孙策身后的农具,惊异之下,更加清晰的苦涩味道顺着呼吸,一直深探进他的所有血脉。他怎么会想不到那样曾被自己百般爱护着的人,骨子里却是何等的决然高傲。当他转身离开,就已经决定了不再回头,就算吃再多苦受再多罪,他也不会庞统再忍不住,下意识地推开了院门。公孙策听到声响回转过头,对上庞统满是心疼的眼,呆呆地愣在了那里。作者有话要说:、画扇就像忽然断了线的人偶,公孙策的动作停在当场,还是那样蹲在菜园里,手中正抓着几片叶子,愣愣地看着他。庞统却好似料到他会转过头来一样,仔仔细细地,盯着他的眼。他觉得最开始的瞬间,公孙策像是受到惊吓一般,迷茫、慌乱,他甚至觉得其中掺杂了些许惊喜。再然后,那目光渐渐平静清明,却越来越带着种冷漠疏离。庞统终于看到他对着自己轻轻一笑,泰然地收回手拍了拍,起身向这边走来:“王爷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这让他自方才就收紧的心更是一凉,“策”他难道会不知道,他现在还肯开口对自己讲话,已是给了天大的面子。仿佛没看见他面上不及掩饰的怅然若失,公孙策自顾自举步向屋里走,迈了两步回过头,见庞统果然还呆立原地,便清咳一声:“王爷,请。”庞统跟他进了那间应当被称作“正厅”的房间。公孙策见他坐下,便一转身进了里间。庞统的视线不由随着那个清瘦的身影,直到被一重薄帘遮挡,才又收了回来,去仔细打量这间屋子。这屋子比起寻常人家,也只算是一般宽绰罢了。环视四周,甚少陈设,仅有一桌、数椅,后面墙角处立着个细高的半旧花瓶,里面插了些素色花草,算是屋内唯一的装饰。四面的墙壁虽砌得平整,却不见往日他惯爱的名家字画,仅以普通的深蓝色布幔隔了里外。面前木头的桌案,看来宽大、结实,却分明带着手工的痕迹。经年的墨迹或是茶渍渗了进去,隐隐现出一块块深褐。庞统暗自吸口气,把所有心思敛进心底,提醒自己切不可显出一丝心疼怜爱,以免被这个敏感骄傲的人当做同情轻慢。刚这么想着,公孙策手里端着茶壶茶杯,掀开帘子走到桌边,一边低头倒茶,一边说着:“草民这里没什么好招待的,王爷将就一下。”他的声音很平静,似乎并不觉得这样哪里不好或不对,只是随意地和他说着这么一件仿佛理所当然的事实。可他愈是说得平淡,庞统的心就疼得越狠。他强压下心酸,借着伸手去拿茶盏之机垂了眼,却是对着那浅褐的茶汤,怎么也喝不下去。公孙策看他一眼,也不去劝,自顾自去饮手上这杯。庞统知他以为自己嫌弃这茶,却什么也说不出,只默默抬手将茶一股脑倒进嘴里。一阵火烧火燎顿时顺着舌头,一下蔓延到了全身难道喝茶,也能喝出塞上烈酒的味道“烫,你慢些”公孙策见他这样牛饮,还是忍不住脱口而出,“一个王爷,怎么也像山野村夫似的”庞统深吸口气,颇有些惊喜地抬眼:“策,我”“王爷此来,可是有什么要事”公孙策不等他讲完,便一口将他的话堵在了嘴里。“没有,”庞统忽然笑了,好像想起什么一样,“你还是这样”又在眼看他眉毛一挑就要发怒前转了口,“就是看看你。”“哦”那人的眉毛扬得更高,衬着唇边明显的讥诮,“现在王爷看到了,那就请回”“策”“王爷,”公孙策正对着他的眼,一字字说道,“草民复姓公孙,王爷可莫要记错了。”然后便一挥手,冲着门口的方向,“请”“你果然还在恨我”听着庞统低低一句,公孙策霍然转头,面上是分明的冷笑:“草民倒是迷惑,王爷到底做过些什么,竟如此屈尊降贵,自寻烦恼”他顿也不顿,丢下一句,“草民教书为生,学生们也差不多就要来了,恐让他们在此见到王爷不好。”便径自转进里间去了。庞统得着公孙策的逐客令,怎么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只是今时今日二人关系不同以往。他犹豫一下,还是转身出了院门,却并不走远,在门前的竹林处寻了个能看得见小院情形的地方倚竹而坐,也理一理自己的想法。他今次前来,原本就是个意外中的意外。临时起意出府散心,却竟又被勾起了见他的心思,着魔一般不管不顾地连夜过来。即使现在回去,也是赶不上早朝了,索性在这里坐坐吧。他曾以为他们之间的一切都已过去。虽然刚开始那段日子心里疼得让他难以成眠,但毕竟是过去了。对已发生过的事,庞统从不后悔。亦或者,他不允许自己后悔。可今天第一眼看见他时胸口的那种震撼,还有后来对他现在生活的种种怜惜,让他又觉得一切,好像远远不如自己之前所想的那样清楚。他曾以为在过去的数年里,自己会尽量避免想起他,是愧疚,是亏欠。他背弃了曾经的誓言,逃避了他应负的责任。心里的疼是一种罚,来征讨自己曾欠下的债。但当让他觉得内疚亏欠的对象活生生立在面前,庞统的心跳竟然一顿:错了,他错了那哪里是什么良心责任他分明,根本从未忘记过他比起什么赎罪、还债,他更在意的,是他现在过得好不好,是否心里还惦念着他,否是还愿再被自己拥在怀里。看见他的一霎那,因镇日在朝堂勾心斗角的无奈疲惫,因父亲离世而生的树欲静风不止的怀念悲哀,因妹妹盛年空叹的心疼悔恨,还有因柳妍决然而去的冰冷孤寂,仿佛统统能暂时忘却,代之以一种温柔的宁静直到,他的眼睛恢复冰冷。虽然只是那么一会儿,庞统想着,他似乎已经很久,没有过这种可以让自己一片空白的宁静了。眼前的这个人,虽是君子翩翩温雅如水,却有一种刻在骨子里的执拗强悍,坚定,却温暖。他还是想要他,一如当年庞统觉得心中的苦又泛上来:可看方才这样子,他怎么还会回来他身边别说是他身边,就算只是迁到汴梁,他也未必会肯,更别说袁旭出的那个什么馊主意了。他看着公孙策换好了书生的长衫,和一个先行过来的少年合力搬动原本堆在墙角的那些桌子。几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孩子成群结伴地跑进院来,嘻嘻哈哈地一起帮忙。而自驶到院外不远处停下的几辆镂着精巧雕窗的马车上下来的富家公子们,都带着恭敬地态度走进小院,向公孙策问安之后也各自伸手摆好了桌椅,才一一找地方坐下。庞统微笑起来。他果然还是那样。能想象出来,最初要教会那些公子哥和贫家孩子相处,怕是费了他不少心思。所有的桌椅安置停当,十几个学生在小院中坐得满满当当,开始摇头晃脑地齐声背诵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清晨的阳光洒在公孙策的青衫上,远远看去发着微微的淡金,衬着他依旧白皙清隽的脸;孩子们清脆的读书声琅琅入耳,被听的人品出一种逍遥悠然的味道;在他们脚边开到盛极的绛色牡丹,雍容地沉静着,却自有蜂蝶环绕,流连忘返。庞统安静地坐着,看着学生们或蹦蹦跳跳跑走,或登上久候的马车一一散去,看着那个单独留下的少年帮公孙策用井水装满了檐下的两口大缸,看着小院一角慢慢腾起炊烟,然后那个少年一边往外跑,一边回头喊着“不啦,我娘还在家等我回去吃呢”,不一会儿便消失在转角处的树林。又过了片刻,天色慢慢暗下来,庞统才恍然回神难道自己竟在这里坐了一天若说山中无岁月,也太夸张了些。他笑笑,再舍不得此间宁静,也差不多是要走的时候了。想想他出来时无人知情,若再错过明日的早朝,京中怕不知会乱成什么样子。那么,就再坐一小会儿罢,明日天亮之前赶回去就好。公孙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明知道那个家伙就坐在门外的竹林,他怎么能睡得着他叹一口气,这是做什么呢那些旧事,不是早就一笔勾销了么他好好地做他的摄政王,也让自己安安静静地写写诗、教教书,这样不是很好他明白庞统今天看见他的生活时的震惊。的确,这些年他变了不少。离开故乡、失去包拯、不返京城、放飞展昭,经历过这些,谁还能不变呢他或许会同情自己,可是,公孙策傲然一笑,何须你来他是真心喜欢现在的日子,可以采菊东篱,相伴南山。仕途权位、锦衣玉食,反莫如眼下,白石清泉、幽篁独坐。这些,他怕是不懂吧这么久过去,偶尔再想起这个人,公孙策早已不恨了。当初是自己太不懂事他现在每每想来,便总有些感慨。就是他以前太过宠他,所以自己才会觉得什么都是理所应当,一点点的欺瞒都觉得是在背叛。其实人和人之间,谁又总能和谁一条心呢何况他心里再不承认,也还是清楚,庞统会走到那一步,多多少少也有皇上的责任。皇上唉,应该是先皇了。他还那么年轻。公孙策总能清楚记得他曾带着怎样一种热烈的急切谈论着整治天下,然后就那么殷殷地望着他。就是在那时,他公孙策跪在他的面前,从心底发誓一生效忠。哪怕自己粉身碎骨,也要给百姓一个盛平天下。公孙策忽然闭上眼,结果,自己逃了。因为所谓的庞统给的那个名为背叛的伤口,他背弃了对天下的承诺,只整日缩在这个离汴梁不远不近的地方,时时探听朝堂上的消息,聊以慰怀。可是他,却终究没有食言,亲手给了百姓一个真正的清明天下。但无论怎样,他窃国弑君,终是天理难容公孙策一直如此坚信,却眼见着短短数年,大宋已经由先皇在时的满目疮痍战祸四起,变成了如今的三边平定百姓安居。那些曾经沸反盈天的怒骂,也随着时间流逝渐渐平息。毕竟对普通百姓而言,关心的从来就不是金銮殿上的天子,而是他们的儿子不用再远赴边关一去不返,女儿不用被插草贱卖换取口粮。或许,庞统的治国之道是对的,他也对此由衷敬佩,只是,他选的那条路,自己终究无法认同。公孙策在黑暗中再叹一口气。可他现在忽然出现在自己面前,带着一如往昔的怜惜神色,又是何必呢他一向知道庞统聪明,却没料到他竟也会做出这样的傻事又或者,是自己想多他也可能只是路过,一时兴起来看看故人。但无论如何,他再怎么平静了,不恨了,也还是不想见他。今早看见他的第一眼,公孙策竟有瞬间的恍惚。他还是那样,衣饰素雅,眉目风流,带着那种傲然独立的雍容,只是气度更显沉静。一如当年。他站在那里,满眼的爱恋疼惜,仿佛还是那个总是温柔揽他入怀的男子。可是,不,他不是。片刻的怔忪之后公孙策顿时回神。眼前的庞统,早已是那个高高在上的摄政王,弑君夺权、执掌着整个天下。那曾经和自己并辔携手的微笑旧影,早在时光流逝中变得模糊不能指认。他、和他,分明就是两人只不过,今天看见了他,你还敢说,那是两人么公孙策心中反反复复,在榻上一再辗转,终于再忍不住披衣而起,对自己说着要透口气,打开了卧室的门。作者有话要说:、镜花屋外长天如水,满空碎银。偶有风过,便是一阵竹枝摇曳的飒飒清响,伴声声虫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